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经济

  • 万科模式

    作者:华生

    万科股权控制权之争及股东与董事会、管理层和事业合伙人的激战,一波三折,争论的核心最终归结到公司治理结构和资本市场规范的制度建设问题。本书详细讲述了万科之争的始末,对国企改革和上市公司治理发表独到见解和建议,并将中国内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情况做了对比分析,提出了改进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与证券市场规范的制度设计建议。万科之争为人们上了真实生动、惊心动魄的一课。作为万科之争的当事人和焦点人物之一,作者亲历其中又不失研究者身份的理性意见,许多已经转化为政策,成为难得的理论同时推动实践的重要力量。这也是本书的特殊价值所在。

  • 增长的方法

    作者: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布鲁斯&#

    《增长的方法》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继《不平等的代价》之后的重磅新书。

    20世纪60年代,世界银行建议韩国发展该国当时最具比较优势的农业。但是韩国政府没有遵从这个建议,而是大力发展造船、汽车、电子工业,并使这些产业日后成为其支柱产业。

    韩国当时的做法是,先封闭市场,通过自己的市场,累积自己的技术;在获得一定的技术累积之后,再转向出口,进一步抢占国际市场。韩国汽车业的关税税率在1985年还高达50%。这是看似放弃效率,但获得了学习效应的典型例子。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新书《增长的方法》中提出的核心观点是:在21世纪人类迈向知识经济的过程中,一个“学习型社会”,即一个基于由学习得来的技术进步,而非强调资源累积的社会发展模式,对于持续的发展和增长尤为重要。

  • 回荡的钟摆

    作者:许小年

    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教授时隔六年重磅新作,强势指明中国经济改革未来方向。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困难期,在思考解决方案之前,我们需要对中国经济的严峻现实有个清醒的认识。

    要想经济复苏,必须先化解凯恩斯模式所积累的种种风险,这个过程在时间上可能不会太短。在清理了债务、过剩产能和银行坏账后,需要回归改革开放前半段的中国模式,也就是亚当 斯密模式。国际上一些人以为中国模式就是大政府、强干预,这是误解,他们不清楚中国经济改革的路是怎么走过来的,一路上又发生过什么样的变化,他们也没有搞懂斯密模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生搬主流的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硬套在中国的经济现实上。

    我们需要独立思考,了解改革的历史,深入分析过去成功的原因和当前困难的根源,找到解决的方案。只要坚定不移地推动市场化改革,中国经济重回繁荣完全是可以预期的。

  • 突围集

    作者:周其仁

    【编辑推荐】

    著名经济学家、十三五规划委员会委员周其仁教授最新力作。

    中国经济前景和未来走向如何?突围的方向在哪里,突围的路径是什么?周教授把脉中国经济,解读改革的当下与未来路径。

    聚焦创新、新经济、改革的穿透力和方向等广受关注的话题,客观、深入、清晰、透彻。

    关于中国经济 的当下与未来怎么走,读这本书就够了。

    【内容介绍】

    创新突围、改革突围,周其仁教授的这个观点引起了众多关心中国经济前景和未来走向的人的热议。改革需要穿透力,中国经济需要突围。那么,突围的方向在哪里,突围的路径是什么样的?在这本书里面,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政策的重大影响者周其仁把脉中国,解读改革的当下与中国经济的未来。

    关于创新、改革和中国经济未来走向,人们已经有了很多的讨论。其中最关键的,便是关于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国在高速增长后,企业、产业以及市场,面临很大挑战,如何深化改革、如何解决改革中的创新问题,则成为焦点。

    改革如何突围?

    以“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为理念的周其仁教授,多年来,深入研究中国的改革现状,走进企业,和企业家管理者们密切讨论,也考察全球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态势,总结经验,从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到国内遭遇的问题,从产权的改革、城市化的下一步发展、体制成本的变化影响经济的前景、创新如何助力未来等不同的角度,寻求中国经济突围的方向和路径。"

  • 生活的经济解释

    作者:熊秉元

    本书共四部分,五十四篇文章,以经济学的视角,看经济、读社会、谈政治、说法律。使我们通过大大小小的生活故事,获得经济学的世界观,掌握攫取事物背后真相的智慧。

  • 经济数据背后的财富密码

    作者:李迅雷

    为什么我国广义货币规模比美国加上日本还要多,但通胀率却不高,最近猪肉、鸡蛋的价格还在下跌?为什么中国经济增速那么高,美国那么低,但中国股民总在亏钱而美国股市却屡创新高?当前金融监管趋严,该配置什么资产,是换美元还是买黄金?国内房价还能涨多久?

    这些都是大家日常关心的问题。

    李迅雷的恢弘之作《经济数据背后的财富密码》,以他30年的研究经验,用独到的分析方法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比如,早在10多年前,他的那篇《买自己买不起的东西》就影响了一大批创业者,文中建议买不起房子的人贷款买房,买得起公寓房的人加杠杆买别墅;股票买当时最贵的茅台、古玩不要嫌价贵——迄今仍有读者来信感谢这篇文章让他获得了财务自由……

    经济学看似复杂,但李迅雷都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即所谓的大道至简。这本书即便对于没有学过经济学理论的人来说,不但能够读懂,还能够饶有趣味的跟随着他的思路发现一些不同寻常的“发现”,如“中国经济结构存在误判”,决定未来经济的“四大流”,令人脑洞大开。

    李迅雷作为国内投资银行卖方研究业务的开创者,研究和管理业绩卓著,多次获得本土杰出研究领袖荣誉,且做研究、看问题都能入木三分,本书集聚了他对于经济和财富管理的真知灼见,堪称经济学家著作中的精品,值得阅读与收藏。

  • 经济奇点

    作者:Steven Hill

    工人阶层曾经是全世界最有生产力和社会财富的阶层之一,然而现在正在经历一种令人警醒的转型期。

    越来越多的工人发现自己的处境岌岌可危,他们开始变成自由职业者、临时工或者个人承包商。即便是那些全职的、专业的工作岗位,也正处于这场不可预测的转变当中。未来十年,在1.45亿美国工 人中,将近一半都会受到影响。自动化和机器人的大量应用,势必将取代数以百万计的工人,因此,工作岗位的前景看上去暗淡无光。

    现在,硅谷技术和华尔街野心蠢蠢欲动,它们联合起来,试图让我们相信这样一种实际上的经济诈骗,即所谓的“共享经济”,它由诸如“优步”、“空中食宿”和“任务兔子”等公司构成,这些公司声称它们能够将“自由的劳动力”变成“独立承包商”或“自己的老板”。而实际上,这些工人都被迫去做一些特别琐碎的工作(也可以将这些工作机会称为“微工作”),然后从这些公司丰厚的利润中赚取一丁点儿微薄的薪水。

    而且这种“共享面包屑”经济实际上也只是冰山一角——中产阶级正在随波逐流,漂向一个就业和生活每况愈下的更为糟糕的未来。史蒂文•希尔的这部《经济奇点》是对这场“新经济”进行盲目庆祝热潮当中的一种反思。它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硅谷领导者及其艾茵•兰德式自由主义的幻想最终必将步入穷途末路。

    《经济奇点》还提出了颇具实践性的政策解决方案,试图推动美国经济和安全网的改革,通过践行一种新时代“新政”来维持美国作为一个“伟大国度”的长盛不衰。

    共享经济,是“福”还是“祸”,是“共享”还是“独享”,是“给予性”还是“攫取性”经济,是“创新性”还是“破坏性”经济,是“绿色”还是“灰色”经济,是经济的“救星”还是“尽头”,抑或是另一种形式的“资本主义”?

    共享经济所带来的经济奇点阴霾重重,是否将会引发新一轮经济崩溃?

    “自由职业者社会”正在形成,“兼职者”“临时工”“中产阶级农奴”将何去何从?

    共享经济的未来之路在何方?共享时代的经济解决方案是什么?

    《经济奇点:共享经济、创造性破坏与未来社会》深入探究真实鲜活的共享经济从业者生活状况挖开共享经济的核心与本质,揭露共享经济的“悲剧”和“阴暗”面,聚焦共享时代的经济解决方案:建立新经济下的新型社会契约,让新经济在信息和创新时代发挥作用。

    《经济奇点》在经济稳定性与持续扩张的技术之间复杂的结合点上,提出了一种既带有挑衅性又带有补救操作性的观点。

    ——柯克斯评论(Kirkus Reviews)

    希尔在《经济奇点》中提出的尖锐批评可能会对广大读者产生影响,读者在进行下一次旅行或短租时,或者选择到机场的出行方式时,将工作不会选择通过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来完成,因为这样做可能会助长共享经济企业的剥削,让一个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去做“优步”司机,赚着比最低工资还要少的薪水,而且要把自己的卧室通过“空中食宿”出租出去赚点钱来弥补生活开销。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如果有人想了解技术究竟怎样破坏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并且如何侵害了整个社会的安全网,还想了解政策制定者究竟应当怎样回应,才能够保障不断增长的临时工经济中的那些工人能够获得足够的福利,那么《经济奇点》应被推荐为必读书目。

    ——劳拉•丹德烈亚•泰森(Laura D’Andrea),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美国总统经济委员会前主席

    在《经济奇点》中,史蒂文•希尔用近乎可怕的细节证明了这样一件事,即这些向美国工人及其家庭许愿能够给予更多更新形式的工作的方式,实际上让他们的经济地位更加每况愈下、预期风险更大,并且更加不稳定。值得庆幸的是,希尔不仅简单地预感到了这场大灾难,而且以一个见多识广的制度改革作为这本书的结尾,这套改革方案的提出将可能扭转这种悲剧的局面,毕竟这些只是现有工作形式的潜在威胁。任何一个对美国工作条件稍有所关注的人——无论是美国工人、工人的拥护者、劳动力市场研究人员还是政策制定者——这本书都是开卷有益的。

    ——珍妮特•C.戈尼克(Janet C.Gornick),纽约大学政治学与社会学研究生中心主任,卢森堡跨国数据中心主任

    《经济奇点》是一部令人信服的著作——里面充满了大量实证分析、案例分析和一手资料——给出大量证据证实了现阶段被广泛热议的所谓21世纪商业模式的有害之处,而这些恰恰是平时最容易被忽略的。史蒂文•希尔的著作是迄今为止我所见过的最有力度的论证,论述了现阶段所谓“共享经济”的许多已颇具共识的悲剧一面,并且提出了一个投资人、公民自由主义者以及每一个还在乎“美国梦”的人所亟须关注的现实。在最核心的部分,《经济奇点》实际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催化作用,鼓励我们去勇于挖掘硅谷所带来的阴暗一面。这本书不仅提出了颇具深度的批评,还提供了一个颇具价值的积极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也许能够帮助美国的工人阶级逃离即将到来的大灾难。

    ——萨沙•梅因瑞斯(Sascha Meinrath),X-Lab总裁;

    帕默•谢尔(Palmer Chair),宾夕法尼亚大学

    史蒂文•希尔的《经济奇点》是一部至关重要的著作,它能够帮助我们把握现阶段关于“共享经济”一些争论的方向。它提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共享经济的持续扩张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至关重要的法律法规发挥效力,而这些法律法规则是为重要公共目标服务的。

    ——迪恩•贝克(Dean Baker),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出版商,“击败新闻”经济博客博主

    史蒂文•希尔对兼职的、不稳定的“优步经济”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评论,这本书揭示了一个新型亚经济是怎样游离在法律约束之外为工人提供工作并对全职工作产生破坏的。这是一场远程公司算法的暴动!

    ——拉尔夫•纳德(Ralph Nader),消费者权益倡议人士

    史蒂文•希尔撰写了一部非常及时而且非常重要的专著,它针对“1099经济”的未来提出了许多真问题。作者的论述始于旧金山,这当然是一个观察那些正在改变我们所在世界的技术和商业创新的最佳位置。《经济奇点》应当作为每一位致力于为共享经济的红利如何惠及所有人而不是仅仅被一小部分破坏者所独占而进行努力的政策制定者的必读书目。

    ——伦尼•门东卡(Lenny Mendonca),麦肯锡公司名誉董事

    在未来的很多年里,史蒂文•希尔的分析、评论与行动主义,都将帮助我们理解美国的政治经济学。他的最新著作《经济奇点》以惊人的洞察力引人入胜地论述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如果我们再不去关注在那些经济巨头的控制下正遭到威胁的“美国梦”,我们就永远不知道美国人即将失去什么。

    ——卡特里娜•梵登•霍威尔(Katrina vanden Heuvel),《国家》杂志的编辑兼发行人

    我们热衷于谈论技术的创新和破坏,但是很少去理解和讨论这些问题对社会产生的切实影响。史蒂文•希尔所撰写的《经济奇点》一书简直棒极了。这是我所读过的关于技术创新和“创造性破坏”在未来以极快的速度对我们所产生冲击的分析方面最好的书。

    ——彼得•史密斯(Peter Sims),硅谷行业协会联合创始人兼常务董事,

    《小赌注:如何从那个细小的发现中得到突破性想法》的作者

    史蒂文•希尔颇具反思的专著《经济奇点》充分剖析了所谓的“共享经济”。正如希尔所阐述的,工人所重新失去的安全保障被利用这种新兴模式的掠夺性资本家所有,而这些人仅占整个人口收入最顶层的百分之一。《经济奇点》这部专著提供了一个十分必要的反思,它论述了失去安全保障究竟是怎样影响经济繁荣的诸多方面的。

    ——罗伯特•库特纳(Robert Kuttner),《美国展望》的作者之一,

    《债务人监狱:紧缩政治以及可能性》

    这部专著充分论述了为什么“共享”经济其实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资本主义。这是一个绝佳的观点。

    ——乔尔•罗杰斯(Joel Rogers),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美国社会:究竟在如何运转》的作者

  • 美联储传:一部现代金融史

    作者:[美]G.爱德华·格里芬

    ★与《从0到1》《创业维艰》《人类简史》《黑天鹅》《联盟》等书共同入选“风投图书俱乐部”推荐书目!

    ★与《思考致富》《随机漫步的傻瓜》《赤裸裸的经济学》《国富论》等书共同入选《华尔街日报》“25本推荐阅读金融图书”!

    ★关于美联储的原版著作中,没有哪一本卖得比这本更好! 原书最新第5版、第40刷,Goodreads评分4.27,出版以来始终占据美国货币政策、金融类图书畅销榜前三。中文版首次出版。

    ★《华尔街日报》、硅谷风投图书俱乐部权威推荐,金融从业者、风险投资家的翻烂了的案头书、经典著作。

    ★把“杰基尔岛的怪物”嵌入现代金融史,让读者站在货币魔术师的背后,看清美元的真正奥秘。

    ★出版之初,美国每家图书馆平均有37人等着借阅本书。美国三届总统候选人、政坛元老罗恩·保罗、《富爸爸穷爸爸》作者罗伯特·清崎重磅推荐!

    从货币诞生之初到21世纪,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资本与金融交织的历史,尤其是现代金融诞生以来,历史的每个细节都与金融息息相关。只有把美联储放到金融大历史的背景下,我们才能重新审视并洞悉美联储的本质。

    美联储之前的欧美银行是如何运作的?美联储参照了哪些银行的“模板”?现代金融是否必然催生出美联储?金融大亨为何会在与世隔绝的杰基尔岛上秘密筹建美联储?美联储为何被设计成一个既非私人也非国有的奇特结构?华尔街与美联储为什么把货币政策包装得如此复杂,让普通人难以理解?为什么美联储可以预测每次经济危机却不能阻止?为什么次贷危机之后美国政府必须救助大而不倒的银行?为什么关于美联储的阴谋论如此盛行?为什么美联储不希望美国削减国债?美联储加息对普通人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部全新视角的美联储“不简史”,通过审视现代金融的进化史,我们可以看清美联储的前世、今生,以及世界经济的未来方向。

  • 信号

    作者:皮帕•马尔姆格林

    这是一本研究世界经济的书。本书告诉我们,如果对自己周围的信号保持警觉,我们就有能力处理世界经济所带来的各种麻烦。经济学不仅仅只是数学和数据,香水、化妆品、巧克力棒和牛排等一些小的日常信号也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本书列举了一系列精彩的例子,证明了虽然我们无法预测世界经济的未来,但我们可以让自己做好应对的准备。

    经济力量正在瓦解公民和国家之间的社会契约,地缘政治的兴起也在影响世界经济格局中正在博弈的各方力量。如果唯一正确的解决办法是创新,那么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政府对于在今天建设明天的经济这种努力是抵触还是欢迎。

  • 房地产周期

    作者:任泽平 / 夏磊 / 熊柴

    房地产是如此的重要,而又如此的广受争议。它是财富的象征、经济周期之母、金融危机的策源地、大类资产配置的核心,同时它关系民生福祉、社会稳定、实体经济竞争力。对于如此重要的问题,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于房价、泡沫风险、人口流动、城市规划、大城市病、长效机制等存在广泛的争论、分歧乃至误解。

    本书是作者过去十年研究的一个总结,对关于房地产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长期认真的研究、推敲和琢磨,以期能够经得起时代的检验。书中采用广泛的国际视野、丰富的历史资料、扎实的数据逻辑,试图寻找那些争论和误解背后的真相以及事实,并建立分析房地产周期的逻辑框架,以期既能很好地解释过去,又能可靠地推演未来。

  • 读懂中国经济

    作者:蔡昉

    《读懂中国经济》回顾和审视中国近40年改革开放历程,展望了中国如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书中对如何认识中国经济奇迹和发展阶段,以及海外对中国经济存在的认知误区进行了深刻分析。中国经济进入刘易斯转折点之后,面临劳动力转变和人口红利消失的困境,人口红利转向改革红利,作者提 出应该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新一轮增长,为中国经济寻找新出路。本书是在当前复杂经济形势下,理解中国经济的一部重要作品。

    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既包括学习经济学的高校学生、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专业人士,也包括希望深刻了解中国经济走向的投资者和企业家,以及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一般读者。 感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导刊》执行总编辑(新经济研究室主任)朱敏的热心协助,他为本书的策划、编审和出版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 反收割

    作者:[美] 詹姆斯·里卡兹

    本书揭露了全球精英试图对投资者掩盖其正在进行的秘密计划:在下一次金融危机爆发时锁定全球金融体系。目前,全球金融崩溃的迹象见露端倪,政府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通过印刷钞票来注入流动性和支撑资产,而是准备关闭银行、关闭交易。而且,全球精英阶层为了应对危机已经开始为自己准备囤积现金和硬资产。当证券交易所关门、自动取款机停工、货币市场资金冻结、资产管理人员受命不抛售证券、强加负利率、取款被拒绝时,精英们已经把硬资产收入囊中。

  • 货币强权

    作者:[美]本杰明·J.科恩

    货币竞争是世界经济生活的一个事实。美元、欧元、人民币等国际货币之间的激烈竞争,具有深刻的政治性,将在全球权力平衡中发挥核心作用。但货币和国家实力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它又将如何影响美国、欧洲和中国的地缘政治?本书就货币实力提出了一个创新性的分析框架,既系统地探讨了货币国际化和国家实力之间的关系,又分析了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等主要货币的现状,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国际货币体系以及未来世界格局具有重要的作用。

  • 世界经济入门

    作者:[日] 西川润

    帮助日本各大院校及普通读者厘清世界经济格局的国民读物

    著名经济学家穷数十年学术探究之功,一版再版的世界经济入门书

    ………………

    ※编辑推荐※

    ☆ 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写给普通人的世界经济普及读本

    ☆ 世界经济并不遥远,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明天

    ☆ 从根本上掌握脉络和根基,才 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清深层的本质和趋势

    ☆ 大量的数据、图表、关键词专栏,涵盖世界经济的各个领域,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

    ………………

    ※内容简介※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欧洲各国相继陷入主权债务危机……如今,世界经济迟迟未能摆脱这两大危机之后的低迷状态,甚至还有可能陷入更严重的萧条。

    全球化带动世界贸易取得了飞速发展,这一过程导致世界经济发生了哪些根本变化?各国和各地区又将以何种方式来应对和解决新局势下的各种问题?

    英国公投脱离欧盟,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美联储宣布加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随时获知世界形势的风吹草动。然而,面对错综复杂、众说纷纭的格局变化,我们更需要深入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冷静思索世界经济的未来趋势。

    本书结合大量详尽数据、图表以及关键词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地将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过程、基本构成要素、热点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展现在读者面前,帮助我们每一个人去思索何为真正的富足生活,以及我们如何为此目标倾力以赴。

  • 改革大道行思录

    作者:吴敬琏

    《改革大道行思录》汇集了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2013-2017年的重要文章,反映了他对于影响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诸多重大问题的思考。在过去的五年里,吴敬琏先生一直以高度的改革热情和精湛的专业素养推动改革进步,影响巨大。本书收入的文章,既有对改革总体方案、经济体制转型、发展模式转型等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也有对“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改革、金融改革、产权保护、制度反腐等经济社会议题的精湛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是理解中国改革进程、把握经济走向、探寻未来发展路径的最佳读本,值得每一位关心中国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人士阅读。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到来之际,让我们追随吴敬琏先生,直面中国的现实,思考改革的未来。

  • 极简经济学

    作者:常青

    在网站上留下的数据是如何泄露你的隐私的?

    创业团队中,为什么性别均衡会使效率提升?

    经济学中是否蕴藏着幸福的真谛?

    面对这些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有谁认真思考过背后的经济学原理?用经济学思维洞察生活,让我们学会如何思考,同时变得更精明、更理智。

    没有一门学科能像经济学一样,对如此广泛的人类行为进行充分的解释。经济学就像一张指路图,它设想了现实中的许多细节,让大家更清楚自己要去的地方。

    即使从来没有接触过经济学,你也大可放心,只要有一颗好奇心,就能够与经济学共舞。你也大可将它作为侦探故事或者小说来读,因为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激动人心的学问,这里充满了知识和挑战,学习经济学的过程如同一次惊心动魄的航海之旅,或许这种惊心动魄的经历每个人一生中只能有一次。

  • Talking to My Daughter About the Economy

    作者:Yanis Varoufakis

    In Talking to My Daughter About the Economy, activist Yanis Varoufakis, Greece’s former finance minister and the author of the international bestseller Adults in the Room, pens a series of letters to his young daughter, educating her about the business, politics, and corruption of world economics.

    Yanis Varoufakis has appeared before heads of nations, assemblies of experts, and countless students around the world. Now, he faces his most important―and difficult―audience yet. Using clear language and vivid examples, Varoufakis offers a series of letters to his young daughter about the economy: how it operates, where it came from, how it benefits some while impoverishing others. Taking bankers and politicians to task, he explains the historical origins of inequality among and within nations, questions the pervasive notion that everything has its price, and shows why economic instability is a chronic risk. Finally, he discusses the inability of market-driven policies to address the rapidly declining health of the planet his daughter’s generation stands to inherit.

    Throughout, Varoufakis wears his expertise lightly. He writes as a parent whose aim is to instruct his daughter on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s of our age―and through that knowledge, to equip her against the failures and obfuscations of our current system and point the way toward a more democratic alternative.

  • 激荡四十年

    作者:吴晓波

    本套装包含《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和《激荡三十年(上下册》),共三册。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对于过往的十年,如果用一个词汇来形容,您的答案是什么?”当我将这个问题抛给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周其仁教授时,这位善于用简洁的表述把深刻的真相披露出来的教授,回答说:“水大鱼大!”

    的确是水大鱼大。

    急速扩容的经济规模和不断升级的消费能力,如同一个恣意泛滥的大水,它在焦虑地寻找疆域的边界,而被猛烈冲击的部分,则同样焦虑地承受着衍变的压力和不适。它既体现在各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与妥协,同时,也体现在中国与美国、日本、欧盟,以及周遭邻国之间的政治及经济关系。

    大水之中,必有大鱼。

    在这十年当中,中国公司的体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世界500强的名单中,中国公司的数量从35家增加到了115家,其中,有四家进入到前十大的行列中。在互联网及电子消费类公司中,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市值分别增加了15倍和70倍,闯进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之列,在智能手机领域,有四家中国公司进入前六强,而在传统的冰箱、空调和电视机市场上,中国公司的产能均为全球*。在排名前十大的全球房地产公司中,中国公司占到了7家。全球资产规模*大的前四大银行都是中国的。

    中国的商业投资界发生了基础设施级别的巨变,以互联网为基础性平台的生态被视为新的世界,它以更高的效率和新的消费者互动关系,重构了商业的基本逻辑,在十年时间里,中国人的信息获取、社交、购物、日常服务以及金融支付等方式都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改变。

    因此,这个十年,是中国水大鱼大的十年,风云激荡的十年。这十年的变化,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更甚于之前的三十年。在这本《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之中,我们将跟随作者的笔触,再次经历这改变了每个人的十年。

    《激荡三十年》(上下)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本书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作者不是将一些事件、人物孤立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笔下的历史是可以触摸的,是可以被感知的,它充满了血肉、运动和偶然性。他把人物和事件放在一个国际和国内的政策、社会和当时的现实这样的大背景中,以整体和个别相结合的描述手法,将一部中国企业的曲折发展历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过去的三十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几乎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

  • 改革的逻辑

    作者:周其仁

    《改革的逻辑》是知名经济学家、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经济人物周其仁教授关于中国改革的力作!

    本书用清晰的逻辑、简洁的语言、浅显的实证、趣味的叙述,回望、深察、预见改革之大势,揭示中国经济未来之走向,探索中国经济前行之方向与路径。

    厉以宁、汪丁丁、胡舒立等鼎力推荐!

    -----------------------------------------------------------------------------------------------------------------

    改革从何而来?往何处去?未来中国如何前行?中国的改革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为什么讲起改革来还是颇为沉重?为什么我们这个体制改起来那么难?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专家学者、大众舆论,众说纷纭。

    从改革史上标志性的莫干山会议开始,周其仁教授就密切参与中国改革的每一步。他善于从现实世界出发,用扎实的经济学功底和风趣、直白的文字,将中国改革的理念、方法和历程进行严密而逻辑清晰的梳理。从“邓小平做对了什么”到“中国还需要做对什么”,从“如何防止改革变成半拉子工程”到“怎么避免糟糕的政策组合”,周其仁教授系统地从产权改革、土地改革、货币改革等方面,深入解读中国经济改革的来龙去脉和关键问题,让读者更加了解中国改革的逻辑。同时,周其仁教授对未来中国改革之路提出了独特看法。

  • Capitalism without Capital

    作者:Jonathan Haskel / Stian Westlake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account of the growing dominance of the intangible economy

    Earl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 quiet revolution occurr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major developed economies began to invest more in intangible assets, like design, branding, R&D, and software, than in tangible assets, like machinery, buildings, and computers. For all sorts of businesses, from tech firms and pharma companies to coffee shops and gyms, the ability to deploy assets that one can neither see nor touch is increasingly the main source of long-term success.

    But this is not just a familiar story of the so-called new economy. Capitalism without Capital shows that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intangible assets has also played a role in some of the big economic changes of the last decade. The rise of intangible investment is, Jonathan Haskel and Stian Westlake argue, an underappreciated cause of phenomena from economic inequality to stagnating productivity.

    Haskel and Westlake bring together a decade of research on how to measure intangible investment and its impact on national accounts, showing the amount different countries invest in intangibles, how this has changed over time, and the latest thinking on how to assess this. They explore the unusual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intangible investment, and discuss how these features make an intangible-rich economy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 one based on tangibles.

    Capitalism without Capital concludes by presenting three possible scenarios for what the future of an intangible world might be like, and by outlining how managers, investors, and policymakers can exploi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angible age to grow their businesses, portfolios, and econom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