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余英时

  • 宋明理学与政治文化

    作者:余英时

    《宋明理学与政治文化》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集中讨论宋代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及其政治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第二部分研究明代理学与政治文化的关系。全书根据原始史料建构一个整体的历史景观。
  • 余英时学术思想文选

    作者:何俊 编

    余英时是当代最具影响的史学家之一,他从史学的立场去认识、诠释中国历史与思想的独特传统及现代价值,试图为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更新与重建奠定历史和思想的基础。余英时秉持独立而开放的精神,饱含中国文化的情怀,以几十年宏博精深的著述探索融贯中西、化传统为现代的中国人文研究之路。唯其著述宏富,亟需一部编选精当、足资导引的文选,何俊教授编选的《余英时学术思想文选》正是这样一部著作。
  • 汉代贸易与扩张

    作者:余英时

    余英时以汉代的贸易和扩张为中心,全面考察了汉代中国人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对外关系,在广泛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重新审视了汉朝所面临的经济和军事问题,最终展现了一幅综合的汉代画卷。尽管写于1960年代,但该书对厘清诸多近年来的史学热点问题颇有裨益,如纳贡体系,余著依据当时政治、经济的现实背景对中国纳贡体系在汉代的建立与成长做了极其精彩的阐述。就纳贡体系从建立到崩溃的漫长历史而言,余著可当之无愧地构成了正确评价纳贡体系的必要基础。正如杨联陞所言无论就其广度和深度而言,此书在任何语言中都是对这一主题的首次全面研究,为理解中国历史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 历史人物考辨

    作者:余英时

    本书收入了余英时的6篇文章:《曾国藩与“士大夫之学”》《王僧虔〈诫子书〉与南朝清谈考辨》《评关于钱谦益〈诗史》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脉络中的医学观念》《试说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方以智晚节考》。这些都是作者对历史人物及其著作和历史真实进行考证的成果。作者旁征博引,力图通过校勘、推理、比较、对隐语进行解读等多种手段挖掘历史真相。
  •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余英时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试图从历史的角度说明儒学在的代的解体过程,并进而展望儒学在现代政治社会秩序的重建方面可能发挥的效用。所讨论的范围以政治、社会思想为限,不涉及形而上学或宇宙论,以求论旨明晰。
  • 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

    作者:余英时

    中国历史和文化是一片广大而肥沃的园地。作者主要以19、20世纪的文化与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把它们当作是中国传统研究的一种延伸。本书主要收入了作者自1956年到2003年的代表性论文18篇。最后一篇《试论中国人文研究的再出发》为2003年新作,对当下及今后的中国文化传统研究提出了重要看法。
  • 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

    作者:余英时

    《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作者关于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的重要论集。以胡适、钱穆、陈寅恪等20世纪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为中心,探讨在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的深刻现代危机中,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承担者是如何自觉地在矛盾中奋力前行,在蜕变中进行现代转化,在吸收其他文化精粹的同时担当起民族文化熔铸的历史使命。
  • 士与中国文化

    作者:余英时

    《士与中国文化》由余英时著,是文史哲学生的必读书,是研究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士”的经典书。本书采用专题研究的方式展示“士”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作者的基本观点是把“士”看作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相对的“未定项”——即承认“士”有社会属性但并非完全不能超越者。作者认为:“中国文化之所以能一再地超越自己的限制,则正是凭借着此一“未定项”。本书在修订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宋代士大夫的政治文化概论”、“士商互动与儒学转向”、曾国藩与“士大夫之学”、“中国知识人之史的考察”四篇论文。
  • 十字路口的中国史学

    作者:余英时

    《十字路口的中国史学》取名于余英时先生作为美国汉代研究文化团团长写成的同名总结报告,收入了访问活动与讨论日记,以及与主题相关的一篇专论。
  • 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

    作者:余英时

    中国历史和文化是一片广大而肥沃的园地。作者主要以19、20世纪的文化与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把它们当作是中国传统研究的一种延伸。此书主要收录作者自1956年到2003年的代表性论文18篇。最后一篇《试论中国人文研究的再出发》为2003年新作,对当下及今后的中国文化传统研究提出了重要看法。
  • 史学研究经验谈

    作者:余英时,邵东方

    《史学研究经验谈》首篇与《综述中国思想史上的四次突破》、《我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探索——克鲁格奖获奖致辞》为一组,读者可就其大致了解余先生治史著述的珍贵心得。《“国学”与中国人文研究》、《试论中国人文研究的再出发》则分别于中、西两种背景下梳理人文研究之流变,探讨新时期中国人文研究的前景。其后的四篇序文:《环绕着“李约瑟问题”的反思——陈方正(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序》、《(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序》、《“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中译本代序》、《(天禄论丛——北美东亚图书馆员文集)序》一则可与前文“经验谈”互为参照,二则国内读者对海外汉学界近年的发展所知不多,这组文章正可展现其某些面貌。最后的《一座没有爆发的火山——悼亡友张光直》、《追忆与唐长孺先生的一次会谈》两文,以及前面提及的为倪德卫、陈方正、田浩的著作所撰序言,反映了余先生的学术交游和看重情谊的一个侧面,可作为了解其治学经历的补充。
  • 史学、史家与时代

    作者:余英时

    本卷所收12篇文章涉及历史观、历史思想与历史哲学、史学著作的比较研究等领域,传达出在史学研究中要求达到主客交融、恰如其分的境界之理念。
  • 方以智晚节考

    作者:余英时

    《方以智晚节考》一书为余英时先生的一部名著,初版于1972年。多年来作者又不断发现新的资料,做出新的补充考证及修订。本书详细追溯了方以智晚年的活动和他最后自沉于惶恐滩,但仍然不是一般意义的传记研究。作者希望通过他在明亡后的生活与思想,试图揭开当时移民士大夫的精神世界的一角,因为明、清的交替恰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天翻地覆的悲剧时代。
  • 论戴震与章学诚

    作者:余英时

    戴震与章学诚是清代学术史与思想史上两大高峰,他们的出现,在作者看来代表了清代儒家智识主义的兴起,是儒家学术思想由“尊德性”向“道问学”这一学术转向的表征与逻辑结果。作者认为,清代考据学的兴起,仅仅从外在原因诸如满清入主中原等方面来考察,并不能完全把握到其真正原因。学术思想的发展变化,还应有其自身的“内在理路”。作者从戴震与章学诚的学术关系入手,细致地分析了清代儒学从理学转入考证并进而出现戴、章二大家的内因。其中最引人注意之处除了曾招致争议的“学术理路”之说外,作者对戴、章二人的心理分析,也非常精彩。事实上毋宁说,“学术理路”一说的得出正有赖于从心理状态的切入。本书写作及印行时间是七十年代中期,而此次印行的则是增订本。增订之处,一是根据新发现的章学诚遗文,补论书中所论章学诚的文史理论;其二是补论宋明儒学及清代思想史,加强了本书所论的历史根据。
  • 中国思想传统及其现代变迁

    作者:余英时

    本书是作者研究中国史学史、思想史及探论西方历史与文化的文集,收录论文有《中国古代死后世界观的演变》、《五四运动与中国传统》、《文艺复兴与人文思潮》等。
  • 余英时文集 第一卷

    作者:余英时

    本卷所收12篇文章涉及历史观、历史思想与历史哲学、史学著作的比较研究等领域,传达出在史学研究中要求达到主客交融、恰如其分的境界之理念。作者在书中通过对若干具体历史问题的详细研究后指出,研究历史需要借鉴语言学派、考证学派等的方法,但并不能忽略历史学上的主观问题,研究历史不能只讲分析,历史学与史家对时代的主观感受有密切的联系,没有一个历史学家可以完全脱离时代。在历史哲学方面,作者主要介绍了西方近代英国重要哲学家柯林伍德的历史哲学,并将其与中国的章学诚的史学思想进行了比较。
  • 论士衡史

    作者:余英时,傅杰

  • 情懷中國

    作者:余英時

    作者為海內外著名人文學者,對中外文化有深刻了解。並對中國當代歷史、政治現實、文化問題的剖析,具真知灼見。文學典雅厚重,觀點引人省思。 本書收集作者近年散文作品,分為「故國篇」、「懷舊篇」、「坐隱篇」和「母校篇」。談個人情懷、家國文化、師友憶往等。 余英時原籍安徽潛山,生於中國天津。燕京大學歷史系肄業。一九五零年入讀香港新亞書院,師從錢穆,成為第一屆畢業生。一九五五年,被推薦入美國哈佛大學,師從楊聯陞,取得歷史學哲學博士學位。歷任美國密歇根大學副教授、哈佛大學教授、新亞書院校長兼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美國耶魯大學歷史講座教授,現為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並曾於一九九一至九二年任美國康乃爾大學第一任胡適講座訪問教授。余先生曾經喻稱自己對政治只有「遙遠的興趣」,會持續觀察、評論政治,而不會參政。自一九八零年代起,余先生發表了許多政論文章,擲地有聲。二零零六年美國國會圖書館頒授余先生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 (Kluge Prize rewards lifetime achievement);而為表揚余先生為史學作出之貢獻,新亞書院聯同崇基書院成立「余英時先生歷史講座」,以推動中外歷史文化,介紹學術新知。
  • 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

    作者:余英時

    自十九世紀以來,中國遭受了「千古未有之變局」,在西潮的衝擊下,中國傳統文化有了那些變化?知識分子又如何肆應此一變局?作為一個思想史學者,作者對這些問題展現了深刻的觀察和思索,彙集成為本書。書中文字和 觀念均力求雅俗共解,輔以作者清通之文筆,讀者當更能深入了解這段變遷的過程,及面對末來的因應之道。
  • 不确定的遗产

    作者:余英时,章开沅,柯伟林,周言

    不确定的遗产:哈佛辛亥百年论坛演讲录,ISBN:9787510814785,作者:余英时 等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