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经济与社会

  • 马克斯·韦伯的《经济与社会》

    作者:[美] 查尔斯·卡米克,菲利普·戈尔斯基

    “本书为韦伯的巨著《经济与社会》提供了必要的介绍,对于那些对韦伯感兴趣的社会科学学者而言,本书应该成为他们的必读文献。书中的各篇文章都是由在韦伯研究领域中举足轻重的专家们撰写,代表了近几十年来有关韦伯的概念、理论的学术讨论中的最高成就。在众多纷繁复杂、彼此矛盾的解读中,这些文章无疑是我们的研究向导,指出了韦伯社会学对于理解21世纪社会变迁的重要意义。” ——吉尔•伊亚尔(Gil Eyal),哥伦比亚大学 “很多人都会将本书视作关于马克斯•韦伯研究的最好的英文论文集。本书应用韦伯及其广泛的学术努力作为进入当代社会科学核心论题的入手点,在这方面,它已经实现了对既往研究的超越。” ——理查德•比尔纳齐(Richard Biernacki),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马克斯•韦伯的《经济与社会》被很多人认为是社会学界最重要的著作,也是社会科学历史上最有分量的著作之一。本书对韦伯的这部鸿篇巨著做出了批判性的、与时俱进的介绍和评述。尽管针对《经济与社会》的不同部分,已有众多文献发表或出版;但本书是第一部既涵盖其全部章节和主题,又讨论了贯穿和联结全书之方法论视角的论著。 在《马克斯•韦伯的〈经济与社会〉》中,各位杰出的学者阐发了《经济与社会》中的主要观点,并且从分析经济、政府、法律、宗教和社会行动的各个角度,评价了这些观点的当代适用性。这些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文章,无论对于那些熟识韦伯研究的读者,还是初次接触这方面问题的朋友,都是极富吸引力的。
  • 经济与社会(上卷)

    作者:[德] 马克斯·韦伯

    马克斯·韦伯(1864-1920年)是行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是当代西方颇有影响的学者。《经济与社会》一书是在他去世之后,由他的夫人玛丽娅娜·韦伯整理、出版的。之所以说是整理后出版,其一是韦伯生前没为此书给出一个总体结构的计划;其二,后一部分,即为“具体的”社会学部分的写作是先于前一部分,即“抽象的”社会学部分(根据所标出的写作时间,第一部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1918-1920年的期间写的;第二部分则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大约1911-1913年的期间写的)。所以第一版的前言里说,各章的先后顺序只好由玛丽娅娜·韦伯及她的同事们来安排、决定。而那些没有完成的章节,就只好保留原样了。关于本书名的变故,整理者们在出版前言里作了比较详细的解释与说明。
  • 韦伯作品集<Ⅱ>经济与历史支配的类型

    作者:韦伯

    “整部经济史无非就是经济理性主义的历史。”以“理性化”为经,以社会行动与团体为纬,韦伯在《经济与历史》中编织了他心目中那别具一格的历史图像。 “任何我们可以想像到的制度,都不能没有权力来发号施令;因此,就有支配。”这是韦伯政治社会学研究的起点。韦伯在《支配的类型》,从人类历史经验出发,归纳出了三种“理念型的支配”:卡理斯玛支配、传统型支配和法制型支配,而分析这三种支配类型的正当性基础、运作及其影响,观察不同类型的支配与管理对一个社会的实质与形式理性化的影响。就是通过这一取径,韦伯的支配类型研究得以与其宗教、法律及经济史的研究浑然合一,贯串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 经济与社会(第二卷 上下)

    作者:[德] 马克斯·韦伯

    ·纪念马克斯·韦伯逝世九十周年 ·《经济与社会》: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学著作 ·著名翻译家阎克文磨砺五载推出的全新中译本 《经济与社会》原著共两卷,英文本由多位韦伯研究专家合作翻译,并加有长篇导言和注释,于1968年出版。本书被众多学者推为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学著作。 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全面而系统地表述了他的社会学观点和对现代文明本质的见解。他对社会学的定义、对象、方法及一些基本范畴和概念进行了详细地阐释,统称为社会学的基础;又分别互有交叉地阐发了他的经济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和宗教社会学思想。 韦伯广泛地援引世界历史资料,把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文明和不同社会中的经济形式、法律形式、统治形式和宗教形式纳入他独特的概念体系,分门别类地做出类型化比较研究和系统化因果分析。韦伯以现代西方社会为立足点,通过对东西古今各种文明的比较,突出以理论化为方向的现代西方文明的本质和特征。 韦伯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德国人。 ——雅斯贝斯 韦伯是世界上人们能看到的在整个文化科学领域里的最后一位通才。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 我想所有走上社会学道路的人都应该从《经济与社会》开始,迈出第一步。 ——阿瑟•斯廷奇库姆
  • 改革:反思与推进

    作者:《读书》杂志编

    《读书》创刊于1979年,是一本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杂志。《读书》关注书里书外的人和事,探讨大书小书涉及的社会文化问题,推介不同知识领域的独立思考,展示各种声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向以引领思潮为己任。是中国三十年来思想文化变迂的见证者。 本书主要反映这些年《读书》围绕中国的经济改革所作的关于三农问题、国企改革问题、经济与道德和公平与效率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讨论与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