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植物

  • 《玫瑰圣经》图谱解读

    作者:王国良 著 / [法]皮埃尔-约瑟夫·雷杜德 绘

    编辑推荐

    ★ 博物版《玫瑰圣经》,国内仅有的文字详解版!最清晰、色彩还原度最高的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珍藏全套图谱首次授权国内出版,“世界玫瑰大师”王国良花费十余年对书中玫瑰进行考证与详解,兼具艺术鉴赏性与科普价值。

    ★ 《玫瑰圣经》由有着“花之拉斐尔”之称的法国植物画大师雷杜德花费20年时间所作,共收录169种风姿绰约的玫瑰,因兼具强烈的艺术性与严谨的科学性,被后世誉为“最优雅的学术,最美丽的研究”,共出版200余种不同语言版本,在历史上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及价值。

    ★ 完整收录《玫瑰圣经》中的169幅图谱,中国迄今唯一“世界玫瑰大师奖”获得者王国良花费十余年,精选85种经典玫瑰品种,对其加以考证与详解。首先,剔除原版中过时的旧称,修正不确切的俗称,据其品种、形态、分类等,最终确定恰当规范的名称,便于国内外交流使用。其次,用简洁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每种玫瑰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命名缘由等,并增补从世界各地寻得的高清玫瑰照片,与图谱进行对照,帮助读者跨越时空,清晰辨认画中的玫瑰,以博物精神对每种玫瑰进行鉴赏。另将剩余84幅图谱集结成册,做成竖翻本的形式,便于读者收藏鉴赏及绘画爱好者临摹。

    ★ 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珍藏全套图谱首次授权国内出版,为国内最清晰、色彩还原度最高的图片版本。目前《玫瑰圣经》在世界范围内尚存成套者仅有三套,此为其中之一,保存完好,弥足珍贵。

    ★ 作者早前在国际学术界提出的“中国月季,世界的月季”这一关于月季起源与演化的研究结论,通过《玫瑰圣经》首次以系统化、图像化、档案化的形式得到印证。西方所开创的现代月季,其实是在中国月季的基础上培育而来的。对中国人而言,它使得中国月季的身世得以拨开数千年的云雾,对于追溯月季发端具有正本清源的重要意义。

    ★ 全彩四色精装,封面烫金起鼓工艺,尽显玫瑰高贵典雅之风范。附赠约瑟芬皇后同名玫瑰香味装饰画,将特别定制的玫瑰香,永久封存于图谱之中,只需在玫瑰上反复摩擦几次,即可闻见淡淡花香,带来全方位的感官体验。专属定制礼盒外包装,防护升级,走心文艺,实为收藏送礼之佳品。

    《玫瑰圣经》由植物画大师皮埃尔-约瑟夫·雷杜德耗费20年时间创作而成。书中收录的169种珍奇玫瑰,绝大多数来自约瑟芬皇后的玫瑰园。他笔下的玫瑰,既有文艺复兴早期静物画之构图,又有细微形态特征之渲染,更有绚丽色彩之还原,《玫瑰圣经》也因此被誉为“最优雅的学术、最美丽的研究”,成为后世公认的举世无双的玫瑰图谱。

    本书由中国迄今唯一“世界玫瑰大师奖”获得者、中国花卉协会月季分会副会长王国良花费十余年所作。作者从《玫瑰圣经》中精选85种有代表性的经典玫瑰品种,对其加以考证与详解,对原版中过时的、不准确的名称进行修正,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玫瑰的起源、命名、特征、分类等,并增补其从世界各地寻得的高清玫瑰照片,与图谱进行对照,帮助读者跨越时空,清晰辨认画中的玫瑰,以博物精神对每种玫瑰进行鉴赏。

  • 森林之花

    作者:[英] 玛格丽特·米

    玛格丽特·米不仅是一位享誉全球的植物学画家,更是一位勇敢的亚马孙雨林探险者、 一位传奇的女性。

    1956年至1988年,玛格丽特·米一直对神秘、瑰丽的亚马孙森林所魂牵梦绕,15次深入雨林,进行了动人而危险的探险。

    在《森林之花》中,她真实地记录这一次次的探险历程,讲 述 了她作为植物学画家的工作:如何在原始森林艰难寻觅美丽的“森林之花”,创作了大量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具的植物学画作,同时对沿途遇见的花卉、树木、鸟类、动物、原住民做了诗意而细致的描述,生动再现热带雨林瑰丽的面貌、迷人的魅力与原始的风土人情。

    作为一个环保主义者,她在目睹急剧消失的热带雨林后,多次发表见解、表达自己的忧思,并因此闻名于世。

    书中还收录了玛格丽特·米160幅精美的植物手绘、素描以及相关照片。

    .

    玛格丽特·米有着水彩绘画极高的天赋,又对亚马孙植物充满热情。

    ——英国菲利普亲王

    很多人去过亚马孙流域,很多人画过亚马孙植物,但玛格丽特·米的造诣远在这些探险家和艺术家之上。她带着水彩,亲历、见证并征服了那个地区。

    ——吉里安·普兰斯(英国植物学家、前皇家植物园主任)

    玛格丽特在旷野中安静而低调的声音是呼吁环保最洪亮的声音之一。

    ——理查德·舒尔特斯(美国植物学家、哈佛大学教授)

    玛格丽特·米用一支画笔和一把手枪守护了亚马孙森林。

    ——《金融时报》

    与伟大的植物探险家一样,米氏对亚马孙雨林及其植物、原住民有着深刻的亲和力。在这本巨著中,她对动植物做了优雅和精致的描绘,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并附有照片和她大量的旅行日记。米的文字充满了植物学的信息和冒险与艰辛的故事,与她的绘画一样引人入胜。

    ——唐娜·西曼(《书单》杂志编辑)

  • 花镜

    作者:【清】陈淏 著 / 伊钦恒 校注 /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供图

    ※ 清代介绍花草种植专著,全新修订,植物学家权威校注。

    ※ 中国科学院江苏省植物研究所提供插图。

    ※ 300种花草的种植良方,200幅精美墨线图,一一展示植物细节。

    ※ 据《中国植物志》重新核对拉丁学名,文字的古典美与现代考据的完美结合。

    ◎内容简介

    《花镜》是中国清代主要介绍花卉植物的专著。全书共七卷。卷一“花历新裁”,就每月在移植、扦插、压条、下种、收种、浇灌等方面的工作做了具体而细微的罗列。卷二“课花十八法”,内容涉及花卉特性和嫁接、扦插、移植、下种、浇灌、培壅、治虫、催花等方法,以至盆景、插瓶、花园款设等,是全书着意所在,所陈技术,有不少独到之处。卷三至卷六分别介绍植物花木类65种、花果类50种、藤蔓类78种、花草类102种,共295种。卷后附录叙述调养禽鸟、兽畜、鳞介以及昆虫的方法。

  • 旅行箱里的四季

    作者:卤猫

    “我想和你们分享我的这份记忆,和我一起在画里感受四季的旅程。”

    《旅行箱里的四季》是插画艺术家卤猫以“四季”为主题的图文作品集,按四季之序,分为春、夏、秋、冬四章,集结其近10年间创作的100余幅精选插画作品和多篇生活随笔,以灵动的画笔与细腻的文字共同呈现各地的四季变幻与节气生活之美。

    在卤猫眼中,美好的生活应该是,春天有花,夏天有风,秋天落叶,冬天下雪,分明的四季,更能展现生命的丰盛与多样。春天公园的樱花,夏天岛屿的海风,秋天森林的红叶,冬天北欧的极夜……行走在不同的城市,穿越在山野湖畔,四季的光阴、美好的日常都被温柔地画进这本书里。

    除了插画作品之外,本书还特别收录卤猫亲自撰写的多篇随笔,透过真实细腻的文字,分享其关于画画、自然、季节、旅行、阅读等方面的点滴感受。

  • 众神的植物

    作者:[美]理查德·伊文斯·舒尔兹 / [瑞士]艾伯特·霍夫曼 / [德]克里斯汀·拉奇

    千百年来,众神的植物是如何构成人类经验的基本组成部分?

    *经典话题与前沿科学研究结合,颠覆致幻植物经典文本

    *400张罕见的彩色图片,见证世界各地原住民宗教仪式使用的致幻植物

    *解密致幻植物的成分与属性,走近背后的文化习俗

    在每种文化传统中,植物都因滋养、治疗效果而受到高度重视,致幻植物具有使人类进入意识境界的强大力量,因此被视为神祇赐予人类的植物。

    本书基于人类学、民族植物学、药物学和生化学研究,探索各地原住民文化使用的迷幻植物,介绍相关习俗、歌曲与舞蹈,堪称民族植物学的经典文本。书中包含400张罕见的植物与人物、仪式等的彩色图片,并有对致幻植物生化性质的分析。

  • 行走的柠檬

    作者:[英] 海伦娜·阿特利

    安徒生笔下的天堂,歌德热爱之地,一次迷人的水果探寻之旅,一段隐藏在柑橘园中的历史,一本散发着柑橘类水果芬芳的书,揭示出黑手党与意大利柑橘产业之间的渊源。

    ※“想象一下美丽的海洋与整片的橙树和柠檬树林,”安徒生在一封给朋友的信中写道,“遍地都是橙子和柠檬;木犀草和紫罗兰像杂草一样茂盛。上帝啊!上帝啊!让我们在北方生活太不公平了;这里,这里就是天堂!”

    ※1787 年歌德从那不勒斯乘船航行到巴勒莫,他对这段旅程的记述主要是晕船,但当船终于在巴勒莫靠岸时,他就被午后阳光照耀下的这座城市及其背后山峦的景象深深吸引。他没有急着下船,而是在船上逗留了很长时间,以至于船员最后不得不护送他上岸。

    ※从意大利北部向南展开一场非凡的“柑橘之旅”,资深园林作家、皇家文学基金会会员海伦娜·阿特利书写意大利柑橘类水果的历史,展现女性作家独特的关怀、视野与表达。

    ※探究阿马尔菲柠檬、血橙、迪亚蒙特香橼等各具特色的意大利柑橘的奥秘,旅行、历史、医学、园艺、烹调术、前人文献、文化变迁等重大而纷繁的因素巧妙结合。

    ※他们因对金钱和权力的渴望而团结在一起,在“金色贝壳”的柠檬园中成立了一个组织,并很快被称为“黑手党”(Mafia)。黑手党的典型犯罪行为是投机、勒索、恐吓和收取保护费,这些最早是在19 世纪中期“金色贝壳”的柑橘园中实施和完善的。

    意大利旅行必读之书

    《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书

    美食作家协会年度美食书籍

    斯坦福·杜曼年度旅行书入围

    本书用意大利柑橘类水果的种植和栽培展示了一段出人意料的意大利历史,从2世纪香橼到达卡拉布里亚,到阿拉伯人在9世纪控制西西里岛,再到21世纪的慢食运动和先进的基因研究,书中探索了这些柑橘类水果奇特的过去和现在,它的精油在香水中的使用,伊芙雷亚橙子之战的原始暴力,黑手党最早在巴勒莫之外的柠檬园中出现,有组织犯罪与柑橘产业之间的关联,等等。旅行写作与历史、菜谱、园艺和艺术交融,作者借助敏锐的观察、迷人的叙述、不经意的幽默和丰富的知识带领读者一览意大利文化、道德、烹饪和政治的过去,这是一段独特而内涵丰富的旅程。

    《行走的柠檬》一书,是一部了不起的、优秀的作品,对所有热爱意大利的人而言,是他们的夏季书房和反季节旅程中必不可少的图书。——罗宾·莱恩·福克斯,英国《金融时报》

    散发着柠檬香气的每一页都让我感到是时候打包去意大利了。——乔纳森·基特斯,英国《文学评论》

    海伦娜·阿特利在《行走的柠檬》一书中所写的内容如此犀利和引人入胜,似乎她就是在写普利茅斯的土豆:她至今仍吸引着我。——尤塔姆·奥图蓝吉,《华尔街日报》

  • 鲸之殇

    作者:法利·莫厄特

    【编辑推荐】

    一直以来,我们对鲸类都知之甚少。如今有关鲸的题材大多是保护和拯救,仿佛我们与这些海洋生物一直和谐共存。然而,真相却是,诸如《海豚湾》的大屠杀事件,两三个世纪以来,在鲸鱼族群中持续上演。

    本书故事主线围绕一头被捕杀的母鲸展开,同时亦详细梳理了几个世纪以来,人 类对鲸的毁灭性捕杀和残忍袭击,从中可以看到随着工业社会来临,人类无限膨胀的欲望催生出的种种畸态和无情掠取地球上一切自然资源的可怕影响。

    无尽的欲望由“商业”催生,它以超乎想象的“高效”迅速摧毁海洋生态,也无情地把每一个人裹挟其中。

    人类似乎已经成了地球的主宰,但也深陷自己编织的牢笼,终日为囚。

    我们如何能够在不断被裹挟的潮流中挣扎上岸,答案或许就在这本书中。

    这本书值得每一个关心自身境遇的人读一读,它不仅是“鲸之殇”,也是自然之殇、人类之殇。

    【图书简介】

    本书为加拿大国宝级作家法利•莫厄特为鲸类发声的经典环保之作,讲述了一头怀孕母鲸被困海湾,被人类无情射杀的悲惨故事。人类无情而残忍的扫射,雄鲸不离不弃的守候,作者努力而徒劳地寻求救援,整个故事温馨与悲伤、残酷与绝望相交织。此外,全书亦详细梳理了两三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大海域中所有鲸鱼惨遭屠戮、几近灭绝的真实情况,揭露了工业化时代以来人类无限膨胀的欲望,批判了人性的自私与丑陋,读来令人触目惊心,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

    【名家推荐】

    我们围着圈跳舞,心中揣度;但秘密端坐其中,一清二楚。

    ——罗伯特•弗罗斯特( Robert Frost),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

    文明之人,远离万物根本,依赖繁复的技艺求生存,透过知识的镜片观动物,可看到的只是扭曲的全景或放大的局部。我们俯视动物,以为它们命运惨苦,因为它们既不如我们发展完备,又不如我们形态俊美。此言差矣,谬以千里。动物之短长,不宜以人类眼光来衡量。它们在自己的世界栖身,而那里远比人类社会更古老、更完整;它们的进化精妙、完善,可人类早已丧失或从未拥有它们那样发达的感官;它们生活中的言语,我们更是不明所以。它们不是人的同族,也绝不是人的从属。它们是另外的种族,跟我们一样囿于生命与时间之网,同为囚徒,四处奔忙,铸就地球的辉煌。

    —— 亨利•贝斯顿( Henry Beston),美国自然文学作家、博物学家

    【亚马逊读者评价】

    艰难的阅读过程。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个故事讲述了人类对待动物可以多么险恶无情;不止于此,本书还写了那些想阻止这一切的人的无助。

    尽管这是一个遥远的故事,但它依然痛彻心扉,作者想传达的信息也依旧明确。我们折磨、残杀了鲸类,但我们对它们仍知之甚少。书中写到“鲸不需要科技”这一点同样发人深省,它或许是我们了解这种了不起的海洋大师的入口。

    这个故事值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讲述,它提醒我们犯过的与正在犯的错误。

    所有热爱海洋的人一定要读,它是个宝藏。

    【Goodreads 读者评价】

    非虚构版的《白鲸》,尽管书不厚但视野比白鲸更广阔,而且同样引人入胜。

    这本书应该被小年轻阅读,并理解书中要意。当然,成年人阅读并理解它更加重要——残害动物,和我们有着各种各样共性的哺乳动物,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 为什么,是植物图鉴

    作者:[日]中平卓马

    ◆ “变成相机的男人”:《Provoke 挑衅》创刊人、森山大道“最爱的宿敌”,摄影的思想者与实干家如何用人生回应摄影的意义。

    ◆ “阅后即焚”:是什么,让中平卓马宣布与摄影决裂,将自己的所有摄影作品烧光?为什么,是植物图鉴?推翻自己的激进宣言,风格秀异的摄影写作。

    ----------------------------------

    【内容简介】

    《为什么,是植物图鉴》是日本传奇摄影师中平卓马的摄影评论集,共35篇。书中,作者提出的问题是一个摄影创作者都必须面对的困境——我们如何透过照片逼近真实?同时,作者也通过书名逼迫摄影与自我表现的关系,照片如果不是传达作者的意旨,那照片是什么?按下快门,一切因此结束。

  • 花神的女儿

    作者:【加】安·希黛儿

    ◎荣获美国历史学会女性史琼·凯利(Joan Kelly)纪念奖

    开创了关于女性与自然、科学和知识的历史研究范式

    安·希黛儿以其作品的经典性影响了大批相关领域的学者

    ◎从古罗马司花女神到欧洲女性植物学家

    18、19世纪的启蒙运动为女性打开了植物学大门

    却又用“女性”标签压制她们在科学领域的更多探索

    女性为植物学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莫大贡献

    但在男性拥有绝对话语权的专家文化下

    她们却难以独立署名

    【内容简介】

    《花神的女儿——英国植物学文化中的科学与性别(1760—1860)》是书写1760—1860年英国博物学文化中的科学与女性的经典著作,出版后影响了大批相关领域的学者。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和详实的史料聚焦了博物学史、科学史上重要却被忽略的边缘人群,再现了女性植物学家在性别意识形态严重束缚个体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兼顾学术理想并平衡家庭生活。本书的引进出版,对中国读者认识植物学文化以及女性植物学家的生活与学术深有裨益。

    【专家推荐】

    这是一部开创性的著作,探讨了植物学为何在林奈时代的英国被推崇为适合女性的科学,成为女性重要的文雅活动。希黛儿也剖析了19世纪科学职业化和专家文化影响下女性植物学实践遭受排斥的过程。本书为我们理解植物学、理解女性打开了新的视野,提醒我们唯有了解女性的植物学实践,才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当时的植物学文化。

    ——伯纳德·莱特曼 加拿大约克大学科学史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希黛儿用翔实的证据展示了女性为植物学、博物学文化贡献良多,让人们重新正视人类与植物交互的多样性,也启发我们拨乱反正,反思科学世界图景,以实际行动丰富我们的生活世界。

    ——刘华杰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物学文化倡导者

  • 植物生活家:室内绿植搭配指南

    作者:苏菲·李

    经典的室内绿植搭配指南,对植物挑选、养护、造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配有大量的精美图片。在书中,植物造型师苏菲·李展示了怎样使用简单而富有创意的方式,让家居生活变得绿色而优雅。从基础开始,学习如何为你的家选择合适的植物。本书包含了植物类型和品种的相关信息,如何在预算内使用基本工具装饰窗台等装饰实践内容,还提供了植物养护的综合指南,指导读者如何正确培育植物。

  • 邱园的故事

    作者:[英] 林恩·帕克 / [英] 基里·罗斯–琼斯

    改变世界的植物园——邱园摄影图集

    250张黑白照片讲述邱园的前世今生

    编辑推荐

    250张黑白照片,见证摄影技术和邱园的发展历程

    精选的照片时间跨度为1844年至20世纪70年代,即摄影技术进入公众视野之后和彩色摄影技术到来之前。其中有来自专业摄影师的作品集,也有个人拍摄的照片,大多是初次面世。无论是茱莉亚·玛格丽特·卡梅伦的人物摄影、欧尼斯特·威尔逊的植物笔记,还是使用银版摄影法拍摄的棕榈温室、立体摄影时代的T形温室等,这些珍贵的照片承载着近代摄影技术的发展之路,也唤醒了一座爱的植物园的深情往事。

    讲述邱园的前世今生、台前幕后

    园长威廉·胡克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改变了邱园的命运,欧尼斯特·威尔逊等植物猎人去世界各地探险带回大量的植物品种,邱园在二战期间自创示范补给田指导公众种植蔬菜……这些事件娓娓道来,叙述了邱园经历的沉寂、扩张、繁荣等历史变迁。幽静的杜鹃谷、夏洛特王后的乡间别墅、古希腊-罗马式的石雕、备受宠爱的水仙花、第一处玫瑰藤架等布置则为邱园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书中照片记载的重大改变和事件,推动着邱园成为世界顶尖的“植物学研究机构”和“欢乐园”。

    朴素又温暖的收藏佳品

    “邱园的故事”由植物园工作人员讲述,怀旧珍藏,简约设计,色块区分章节,哑粉内文纸凸显老照片历史质感。一幅幅静态的照片带我们回顾往昔,也许只是一花一草、一砖一瓦的设计,也许只是悠闲的下午茶时刻和植物猎人席地而坐的瞬间,看起来平凡朴素的场景,诉说着数代的邱园工作人员倾注一生的热情和心血。故事中的点点滴滴被寄托着美好的愿景,没有这些殷实饱满的过往岁月,就没有今日“植物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内容简介

    本书以照片的形式记录了邱园成长为一个大型公共机构的历史,讲述了一座充满爱的植物园的故事。其中囊括了邱园景观建筑的建造历程、邱园如何收集植物和接待游客、邱园各部门员工的协调配合,以及邱园在战争年代受到的创伤和战后的复兴等历史记忆。近代摄影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些历史细节得以保存,并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翻阅这本由照片串联起的“故事书”,我们仿佛走进了邱园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看到和听到那一个个美好瞬间中的人和事……

    媒体推荐

    《邱园的故事》是本季度的黑马……它没有把邱园当成英国旅游行程中的必打卡景点来介绍。这些照片通过殖民扩张、贸易、工业、医药、战争,甚至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价值观等多维视角呈现了园中植物的重要价值和邱园的世界影响力——《纽约时报》评论

    如果你正在查询邱园的历史,这是一本不错的书……很棒的老照片——亚马逊读者评论

    今天自然爱好者的必读书籍——亚马逊读者评论

  • 北方有棵树

    作者:欧阳婷

    *写给大自然的情书:不管你有多孤寂,总有风景能抚慰你

    *一本以城市及周边为对象的自然笔记和物候观测

    *从日日惦记的花草树木,到遍寻不得的林中生灵,再到别具一格的自然收藏,以及变幻多姿的天边云朵,大地、天空、林中、水上之万物融为一体

    这是一本久居北京而写就的自然观察和城市物候笔记,不仅限于花草植物,还有鸟、雨、云、风等,以炽热深情的文字,展现出一年的四个季节里,万物作为整体的优美自然图卷。

    跟随作者细致的观察、细腻的书写,我们看到在这个巨大的城市里,在人居住的空间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共生在这个环境里的物种。在城市的边缘,在日常生活里,甚至就在身边一小方天地里,只要留心,我们还可以聆听到许多荒野的声音,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和珍贵之处。万物可亲,也让人心灵富足,只要拥有这种感知力,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感受到广阔无边的自然、受到自然的滋养。

    本书以12个月份为线索,直观地感受北京城市、公园、山林的景观变化以及其中的花草与鸟类,将思考、感悟、阅读、旅行和博物融合起来,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度交流。

  • 植物与帝国

    作者:隆达•施宾格

    在战争与和平的宏大史诗中,很少出现植物的身影。甚至在对日常生活的叙述中,也十分鲜见。但其实,植物常常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8世纪,欧洲皇室资助了一批科学航海家,让他们去探索新大陆丰富的自然资源,挖掘土著居民与植物之间的秘密。这些生物勘探家从新大陆为他们的君主和国家带回了药物、奢侈品和当地的主要物产。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勘探异国的植物,与他们的君主一起创造了植物学的全球文化。本书解释了植物学与奴隶制、好奇心与资本主义之间的隐秘关系,讲述了混杂着残酷和勇气的殖民历史,展现了植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 阳台种菜

    作者:[日] 菊香彩页社

    嫩芽冒出时的惊喜,抽枝展叶时的愉悦,采摘收获时的满足……在阳台种菜的日子里,尽是幸福的瞬间,平凡的日子有了甜蜜的期盼,普通的阳台变得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自己动手,阳台种出有机菜,只要合理安排,有效利用空间,小小阳台就可以满足一家人日常的蔬菜需求,而且是有营养、无污染的有机蔬菜! 本书介绍了几十种常见蔬菜的培育方法。从播种、间苗、培土,到搭架、摘芯、收获,手把手教你在阳台栽培蔬菜的基本要点。让你轻松拥有属于自己的阳台菜园,享受培育和收获带来的满满幸福。
  • 色鉛筆教科書

    作者:河合

    給想畫的更好的人的全新技法書-色鉛筆教科書,ISBN:9789576865947,作者:河合
  • 中国的野菜

    作者:苏黎

    野菜是天地的精华,大自然的赐予,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然而,在人们的记忆中,野菜多在灾荒之年才有用武之地,平时很少出现在餐桌上。直到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健康,注重饮食质量,野菜才以其独特魅力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人们争相追捧的食物。 《中国的野菜》隶属于紫图“博雅中国图鉴”系列,是中国第一本原创性、本土化野菜图鉴。本书收录中国境内最常见的野菜291种,以全面简洁的文字论述和1000余幅精美绚丽的图片,讲述每一种野菜的名称、分布、生境、形态等专业植物信息,并参考多种野菜典籍,请教数位植物学专家,提供了每种野菜的食用部位、采食时间、食用方法及药用功效,使得本书内容翔实生动又不乏权威性,极具认识、鉴赏价值,是一本适合家庭典藏的日常生活指南。
  • 种草吃

    作者:木麻黄

    《种草吃》美食家木麻黄的香草盛宴,44种芳草野草、87道幸福料理。贴心搭配详细烹饪技巧、食疗功效、植物小语,让生活芬芳起来。 “植物达人”木麻黄,花费一年时间,精心种植、挑选22种香草、22种野草,并以这些植物为食材,烹制出87道美味、别致的菜肴。她讲述植物的故事,介绍它们的性能、功效,并和美食、健康理念相结合,配以自拍的精美图片,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身。 木麻黄亲手种植香草和食用花卉,并将其采摘入馔,为大家献上文图并茂的《种草吃》,书中呈现出鲜有人涉及的独特美感,独具知识性和实用性。愿推荐给读者,一起享受那一份超然的文字和食物美味。 ——汪芸(贝太厨房新媒体编辑部主任,“破木板帮”帮主) 一年四季,花草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诞生,如何融入和运用这老天的恩赐,这正是木麻黄要给我们的解读。木麻黄是一名岭南女子,她对于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体现在种植、烹饪、写字、拍摄中。拾花入馔,以花为媒可知生命之爱意;种草入馔,以草为媒可知生命之坚强。愿每一位读到本书的人,都可以从中体味到生命里拥有的“清淡里的丰厚,活色中的静穆”。 ——金亮(中国烹饪大师、第四届中国烹饪大赛“最佳厨师”和金牌得主,中国餐饮业国家级评委) 美食最本质的元素是自然与艺术,香草集结了自然的精华,在善烹者的手中“翻飞跳跃”,成为餐桌上的艺术,其中的自然韵味更需自己去体味、尝试。此刻,就让我们一起聆听由木麻黄来演奏的一场桂馥兰香的乐章吧! ——李晓楠(《名厨》杂志、名厨网执行主编) 能吃的草,应该是香的、可口的、养生的。我一直梦想拥有“香草园”,随手摘几根草或几片小叶,扯碎剁茸,趁着凶猛的“锅气”,撒入锅里,三两下炒制出一碟香气四溢、滋味可口的美味。图文版的《种草吃》,为我实现了这个养生之梦——中国“草”梦。 ——劳毅波(广东地标美食评委、著有《吾汤吾水》《舌尖上的素食养生》)
  • 中国湿地植物图鉴

    作者:王辰,王英伟

    本书收录我国常见湿地植物共365种,其中大部分种类为我国原生物种,少数种类为我国常见引种栽培的物种。每种植物具有1-3幅精美生态照片,并配有简明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应用价值。
  • 常见蘑菇野外识别手册

    作者:肖波,范宇光

    《常见蘑菇野外识别手册》内容简介:每当听到“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时,往往能将人们的思绪带到过往的童年,对我们大多数忙碌于生活、工作的人来说,那些色彩缤纷、美味可口的野生蘑菇只能存留在记忆中,为了唤起儿时的回忆,指引人们亲近、认识大自然留下的这类宝贵“财产”,我们特意编写了这本小册子。 很多人尤其是具有农村生活经历的朋友在谈到蘑菇时都能列出一大堆名字,但是要准确识别纷繁复杂的蘑菇种类却不是那么容易。有人说蘑菇看着都相似,但实则又似不同,极微细的差别都可能会让人“走眼”。另一方面,蘑菇与其生长的环境密切相关,同一种蘑菇在不同环境中都可能有所差异,这为我们正确识别增加了难度,这些对我们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来说要开展这项工作都是很头痛的事情。对于广大蘑菇爱好者来说,能了解蘑菇基本特征、认识常见蘑菇的一些种类就足够了。 蘑菇具有多方面的利用价值,其中极重要的方面就是食用,我们耳熟能详的香菇、银耳、牛肝菌就是这方面的重要代表,我们喜欢其鲜美的味道、丰富的营养,相比大自然中数以百干计的食用蘑菇来说,我们当前能尝到的种类仅是风毛麟角。除此之外,很多蘑菇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像冬虫夏草、灵芝、茯苓、猪苓等千百年来就备受人们重视,长期以来在人们防病、治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除了美味的食用菌和重要的药用菌之外,还有一大类能伤害人体健康甚至使人致命的毒蘑菇,由于人们对这一类菌缺乏科学的认识,民间的鉴别方法不科学、不可靠,导致蘑菇中毒乃至死亡的事故屡有发生。为此,我们特意收录了我国各个区域常见的蘑菇种类,对其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分布和用途分别作了简单的描述,但愿对蘑菇识别,合理利用,避免中毒事故发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湿地植物

    作者:李强//徐晔春

    《湿地植物》收录365种水生、湿生、沼生植物。对每一种植物均有全面、简洁的文字论述,介绍其别名、拉丁名、科属、形态、分布、生境及应用,同时配有近800张色彩绚丽的插国,将各种植物的全株及局部特征清晰展现,让读者既能全面了解湿地植物的基础知识及其对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又能轻松掌握简易有效的鉴别技巧。 权威的文字论述、精美清晰的图片及系统化的编排体例,使《湿地植物》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鉴赏价值,成为了解、鉴别湿地植物最为全面、精确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