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论文集

  • 为世界排序

    作者:谢康伦 / 韩明士

    1986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举办的“宋朝经世思想与行动学术研讨会”,海外著名宋史研究专家群贤毕至,在政治史、制度史与思想史交汇的层面,讨论宋代政治家和思想家对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思考和所做的努力。这次会议影响了海外宋史研究范式的转移,也产生了这本关于宋代治国方略的学术论文集。

  • 现代世界的思想者

    作者:任强 / (法)汲喆 / 帕特里克·瓦蒂尔

    齐美尔是少有的一位在丰富性和深度上均令人惊叹的社会学家。从时尚到贫困,从贸易展到招魂术,他总能敏锐地从生活实践中提持出现代修的病症。他的货币研究揭示了经济交换中的社会学、美学和本体论意义。他望造的“陌生人”形象,已经深深铭刻在了有关现代人的社会学传记当中。经历了百年巨变,齐美尔对于现代世界的社会化形式和文化精神做出的断,在21世纪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为了理鲜今天的世界,我们有必要重新发现齐美尔。为此,我们特邀国内外齐美尔研究领域的专家 从各自关心的主题出发,重新理解、阐释齐美尔,并探讨这位经费学者学术成就的当代意义。

  • 杨鸿勋建筑考古学论文集

    作者:杨鸿勋

    《杨鸿勋建筑考古学论文集(增订版)》为1987年4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建筑考古学论文集》的增订版。原书包括作者利用古遗址材料所从事的建筑考古学研究的论文19篇,《杨鸿勋建筑考古学论文集(增订版)》增加为66篇。 《杨鸿勋建筑考古学论文集(增订版)》内容包括:原始社会聚落,诸如西安半坡、郑州大河村、浙江河姆渡等遗址,以及夏代二里头宫殿、商代偃师和小屯以及盘龙城宫殿、周代的周原宗庙和殿堂、秦代咸阳宫殿与始皇陵以及绥中海边“碣石门”与“碣石宫”、西汉长安明堂和王莽九庙、洛阳北魏永宁寺塔、隋仁寿宫和洛阳则天门、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与麟德殿和华清宫浴殿以及青龙寺真言密宗殿堂等遗址的复原研究。作者通过遗迹、遗物,结合文献材料作了具有说服力的考证,得出可信的复原成果。其中,尤其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是,作者于1997年在日本权威学术杂志《东方学报》发表的论文,引用日本考古材料对照中国文献得出日本神社源于中国的结论,“彻底反转了日本上古史”,“引起日本学术界的极大的震撼”,以致“使一些人哑口无言”(台湾学者著文评论)。另外,书中还包括有甄别认定新石器时代经济分期的重要工具——石楔和石扁铲,破解“黄帝时明堂”、“黄帝合宫”、“夏后氏世室”、秦以前墓上享堂,考订若干与建筑有关的象形文字,以及斗棋起源和凹曲屋面的发生与发展等论文,也特别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对中国建筑史学、考古学以及古文字学都有一定的影响。 《杨鸿勋建筑考古学论文集(增订版)》对于文物、考古、建筑史、科技史等专业工作者和学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哈耶克论文集

    作者:邓正来 编译

    选编了哈耶克25篇自由主义理论研究的论文。分为政治学和法学,哲学和社会科学,经济学和历史学三部分,书末有附录。
  • 考古与艺术史的交汇

    作者:范景中,郑岩,孔令伟

    《考古与艺术史的交汇》内容简介:首先,我代表中国美术学院,祝贺考古与艺术史的交汇——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并向来自中外学术界的学者、朋友们致以深深的敬意。考古与艺术史是两门不同却又相亲的学科。两门学科在学科关注目标、体系建构和一些基本方法上判然有别,但在资源和成果方面有许多共享的地方。它们共同摄入的领域有田园考古,有文物、器物、图像和文字的研究,有相关文献的研究。它们之间彼此错叠,又彼此交融的状况,正好构成了我们人类与自身历史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网。这种联系的网络承接着我们对于历史的研究和认知;承接着我们对于历史研究的姿态和不同的思考;承接着史学研究的不同体系和方法,并与自我文化发展模式及活化的传统等根源的问题相关联。 正是由于考古与艺术史研究的深刻关联,以及今日时代视觉文化研究所面临的深刻的转型。去年10月,我们也是在这里,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成立之时,在原来的美术史研究方向基础之上,我们正式提出了三个新的研究方向: 针对图像时代文化生态的巨大变迁,着眼于今天视觉生产、视觉消费及其文化结构的研究,我们提出视觉文化研究方向; 针对城市进程中公共文化创意和管理体系的建设,我们提出艺术策划与行政研究方向: 针对考古学、博物馆学以及民俗学等交叉学科研究,对美术研究的重要性,我们提出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研究方向。 学院还将这三个新的研究方向来构建具有明确视觉文化特征的艺术史学科,这是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发的学科目录上所引的二级学科。这三个研究方向,将构成我们学院具有视觉文化特征的艺术史学科。这将成为我们学院第六个二级学科——美术学、设计艺术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建筑学以及艺术学。
  • 古文字论集

    作者:裘锡圭

  • 汉唐美术考古和佛教艺术

    作者:杨泓

    汉唐美术考古和佛教艺术,ISBN:9787030086471,作者:杨泓著
  • 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

    作者:王铭铭,王斯福 主编

    本书收入了1997年8 月于北京召开的“乡土 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 研讨会”论文共十一篇。 虽然这些论文有各自的 风格,但是,所有论文均 关注中国乡土社会的文 化与权力问题,强调了基 层社会的深入考察对于 理解中国社会及其变迁 的重要性。本书也代表了 一次社会人类学与法学、 政治学的跨学科试验。
  • 现代的悖论

    作者:《读书》编辑部 (编)

    自欧风东渐,现代性以疾风暴雨之势在中国登场,古老的东方社会发生了大变化。若自其变化而观之,古代与现代之间诚然存在断裂;而若自其不变而观之,则“盈虚如彼,而卒莫消长”。或许,这就是现代悖论所在。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到底层社会的万家优乐,宏观如须弥山,微观如芥子尘,现代性的悖论,也引发了思想界的一连串悖论……本书选编了《读书》杂志1995年到2009年是思想评论经典文章,包括葛剑雄的《乱世的两难选择》、崔之元的《鞍钢宪法与后福特主义》、温铁军的《“三农问题”:世纪末的反思》、吴敬琏的《改革:我们正在过大关》、冯象的《正义的蒙眼布》、李泽厚的《课虚无以责有》、江平的《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王跃生的《全球化时代的“山寨现象”》等等,均为思想评论个性鲜明、独树一帜的文章。
  • 生产(第一辑)

    作者:汪民安

    有谁不曾亲历或目击过战争?有谁不知道战争的残酷?为什么战争从来没有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上消失--哪怕是片刻地消失。战争真的如同霍布斯所说,是人和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在阿奎那、霍布斯、克劳塞维茨、尼采和卡尔・施密特的启发下, 在这个就战事而言并非反常的历史时刻。《生产》推出了战争专辑。福柯、鲍德里亚、齐泽克、苏珊・桑塔格和迈克尔・瓦尔泽等,各自提出了他们的战争理论。当代的战争现实――无论是反恐战争还是伊拉克战争――在这些理论中得到了或明确或隐晦的反省。不错;战争是政治通过其他手段的继续,但是 反过来,更有可能的是.政治是战争通过其他手段的继续。
  • 生产(第二辑)

    作者:汪民安

    《生产》关注西方前沿思潮,旨在提供一种理论化的批判视角。“友谊之回归”作为本辑主题,追踪当代思想前沿;德里达去年逝世,本辑收录相关照片十张,略志哀悼。
  • 生产(第3辑)

    作者:汪民安

    人和动物的关系,是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人的一大好奇心就是探讨人同动物的差异何在。正是在和动物的对照中,人才确立自身的独特性,黑格尔一科夫传统和尼采传统是对这个问题的两种对立的回答。晚近的大陆学家海德格尔,巴塔耶,德勒兹,福科,德里达和阿甘本在这两个传统的启示下,对人和动物的关系作了更加激进的表达。本辑力图呈现这些哲学家对人和动物关系所作的批判性思考。
  • 汉语的祖先

    作者:(美)王士元

  • 思想与方法

    作者:方维规 主编

    《思想与方法:近代中国的文化政治与知识建构》是2014年由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思想与方法:近代中国的文化政治与知识建构"国际高端对话暨学术论坛会议文集。为迎接2015该论坛的再次召开,此次将2014年论坛成果集结出版。 《思想与方法:近代中国的文化政治与知识建构》汇编了海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著名学者,如法兰西学院院士、人文及政治学院院士巴斯蒂,哥廷根大学汉学讲座教授施耐德,四川大学杰出教授罗志田等人的阐述,希望通过高层次的思想交锋,探讨如何在中国问题的内在脉络中探究近代变革的深刻意义。
  • 门阀、庄园与政治

    作者:文史哲编辑部

    本书精选了《文史哲》改革开放以来发表的关于魏晋时期士族门阀政治的学术论文20篇,既有关于庄园政治的宏观总论,也有关于魏晋玄学的细微阐述。
  • 中国中古史研究(第四卷)

    作者: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国中古史

    本书是中国中古史青年学者联谊会主编的学术年刊,刊载中国中古史相关研究论文、学术综述与深度书评。本书收录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台湾等地中国中古史领域青年学术精英的最新学术成果,问题意识明确,在观念和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开拓性。
  • 考古学读本

    作者:杨楠编

    本书为考古学研究的论文精选,分为“考古学与历史”、“考古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两部分,作者包括李济、夏鼐、张光直、宿白、邹衡等著名学者。本书可供高校考古学、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参考。
  • 田餘慶先生九十華誕頌壽論文集

    作者: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

    田余庆先生是湖南湘陰人,1924年2月11日生於陝西南鄭(今漢中市),先後肄業於湘雅醫學院 和西南聯大,195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史學系,此後一直服務于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歷任助教、講師和教授,擔任過歷史學系系主任和學術委員會主席,是北大歷史學系建系以來執教時間最長、教澤沾被最廣的教員之一。今年是田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各界学者纷纷撰写论文致贺,汇成此论文集。
  • 舆地、考古与史学新说

    作者: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作为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的第一代学人,李孝聪教授虽然已经离开了现职岗位,学术生涯并没有停下脚步,依然会活跃在学术研究领域。退休对老师们来说是一个荣誉,而荣誉应当有形式上的体现。北大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编辑这部“荣休”论文集,结集了许多孝聪教授的同事、同学和学友的学术新篇,既是一种形式上的体现,也是对他的一个新的期待,希望荣休后的李孝聪教授能够有更充足的时间将他在海内外的许多足迹和人生经历写出来,以飨广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