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獻

  • 世本八种

    作者:[汉]宋衷注,秦嘉谟等辑

    《世本》是先秦重要的史籍之一,原本已佚,历代学者对其作了大量的辑注工作,尤其是清代学者。一九五七年商务印书馆将清人王谟、孙冯翼、陈其荣、秦嘉谟、张澍、雷学淇、茆泮林、王梓材等八人的《世本》辑本加以排印、校勘、汇集,整理出版了《世本八种》,此书久未重印,学界还有较大需求,我局此次依据商务印书馆一九五七年版影印出版,以满足读者的需要。
  • 中国历史文选(下)

    作者:周予同 编

    本书是《中国历史文选》的第三版,其内容主要在于通过各种典型的历史作品,培养学生阅读并运用一般文言文史料的能力,也向学生介绍一点有关中国史料学和中国史学发展概况的常识。本书分为上下二册,供课堂讲授和课外自学之用。本册是下册,选录篇目涉及:史通、大唐西域记、三通、明实录、日知录、文史通、中西纪事、新史学等,在解题时夹附评介。
  • 史通通释

    作者:[唐]刘知几,[清]浦起龙 通释,王煦华

    《史通》是由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所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该书分内外篇,共20卷,此书尽显刘知几提出的史学家必须兼具的“史学三长”。可以说《史通》的成书对于后世史学理论的发展意义深远,乃至逐渐形成一门显学——史通学。后世学者注释《史通》者尤多,而以清人浦起龙的《史通通释》较晚出,而能更好吸取前人的校释成果。难能可贵的是,浦起龙在校释《史通》时加入了自己的见解——每篇都有按语,其后再注明《史通》所引典故出处,大大提高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和利用价值。此外,本次出版的《史通通释》后面还附有陈汉章的《史通补释》、彭仲铎的《史通增释》,更能让治学者在兼采众家之长中有所获。 前言 序 别本序三首 史通通释举例 史通通释举要 史通原序 史通通释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附录 新唐书刘知几本传(增注) 附 史通补释 史通通释补 史通增释 浦起龙的生平及其著述
  • 中国历史文选(上)

    作者:周予同

    本书是《中国历史文选》上册的第三版。它是中国高等学校文科历史专业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典型的历史作品,培养学生阅读并运用一般文言文史料的能力,也向学生介绍一点有关中国史料学和中国史学发展概况的常识。本书分为上下二册,供课堂讲授和课外自学之用。本册是上册,选录篇目涉及:甲骨文和金文、书、诗、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辞、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魏书、世说新语等。
  • 敦煌经部文献合集(全十一册)

    作者:张涌泉 主编 审订

    《敦煌经部文献合集(繁体纵排版)(套装全11册)》主要内容:敦煌文献的发现,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多达六万件左右的古代写本、刻本,聚集了公元4至11世纪古代历史文化的无尽宝藏,迅速形成了一门引领20世纪学术潮流的国际显学——敦煌学。 但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由于种种原因,敦煌学是“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以致有“敦煌在中国,研究在外国”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敦煌学界发奋图强,后先相继,成果丰硕,局面已大为改观。但仍缺乏集大成的著作问世。汇辑出版一部集大成的高质量的敦煌文献总集,真正昂首自立于世界敦煌学著作之林,是我国学术界几代人的心愿,是“古籍史上前无古人”的伟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以张涌泉为首的一批年轻的敦煌学家开始了《敦煌文献合集》的编撰工作。 《敦煌文献合集》是将敦煌文献(汉文翻译佛经以外部分)按传统的四部分类法整理编排。整理工作包括定名、题解、录文、校勘等项。目的是为学术界提供一部校录精准、查阅方便的敦煌文献的排印本。使其成为像标点本二十四史那样的“定本”,使敦煌文献成为各个学科都可以使用的材料。现在,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这项敦煌学集大成的跨世纪工程的第一部分成果——《敦煌经部文献合集》终于面世了! 《敦煌经部文献合集》通过对现已公布的所有敦煌经部文献的全面普查,在分类、汇聚、定名、缀合、汇校等工作的基础之上,把所有相关写卷及其校录成果全部类聚在了一起,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敦煌文献整理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在类聚的基础上,又融进了编撰者自己的许多研究心得,多发前人之未发,显示出了编撰者广博的学养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使《敦煌经部文献合集(繁体纵排版)(套装全11册)》达到了敦煌文献整理研究的最新学术水准。 《敦煌经部文献合集》分为“群经类”、“小学类”两大部分。“群经类”包含《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九经;“小学类”包含韵书、训诂、字书、群书音义、佛经音义五类。书末附有卷号索引,方便读者检索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