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出版

  • 这一代的书香

    作者:俞晓群

    提起“书趣文丛”、“新世纪万有文库”、《万象》,爱书人自然会想起幕后的一个人——俞晓群。 作为一个“爱书、懂书又做书”的出版人,作者以细腻流畅的笔触,娓娓道出一个个书与人的故事,以及对于书业历史和现状的思考。 在本书中,作者叙述了从事出版工作以来,所遇到的精彩人物。有些是神交已久的前辈,有些则是亲炙教诲的长者,如王云五、黄仁宇、陈原、王充闾、沈昌文等。 此外作者对三十年来书业的演变也有置身现场的深入观察与反省。既欣慰出版在80年代扮演思想启蒙的角色,也对现在追求畅销书的追风提出质疑。
  • 编辑忆旧

    作者:赵家璧 著

    这是一位老出版人的回忆录,也是一册充满了深情的师友记。作者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进入以出版《良友》画报闻名海内外的良友图书印刷公司,自此与新文学出版结缘。从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作总结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到徐志摩的《爱眉小札》、老舍的《四世同堂》、巴金的《寒夜》、钱锺书的《围城》……一本本新文学名作,经由作者走入万千读者的心中。 作者以亲切的口吻向我们讲述了一本本图书诞生的故事,动情地回忆了与蔡元培、鲁迅、茅盾、郑伯奇、郑振铎、徐志摩、耿济之、曹靖华、丁玲等师友的交谊,记录了他们在动荡不安的岁月里孳孳于文化事业的身影。 [赵家璧“编辑忆旧”三种出版说明] 赵家璧先生(1908—1997),上海松江人,现代出版家、编辑家。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进入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四十年代辗转于桂林、重庆、上海,先后主持良友复兴图书公司、晨光出版公司,于新文学出版事业贡献良多。数十年编辑生涯中,他编辑出版了大量优秀社科文艺著作。其中,蔡元培撰总序,胡适、鲁迅、茅盾等十人参与编选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堪称新文学奠基期的总结性巨著,影响深远;老舍的《四世同堂》、钱锺书的《围城》等图书更是家喻户晓,进入现代文学名作之林。 赵家璧先生晚年发表了一系列“编辑忆旧”文字,受到读书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这些文字,有的散见于报刊,从未结集成书;而结集成书者,也已多年未曾再版。值赵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们编辑策划了赵家璧“编辑忆旧”三种,于近期陆续印行,作为对这位老出版人的纪念。三书情况分述如下: 《编辑忆旧》,据三联书店一九八四年初版重予录排,酌作校订。 《文坛故旧录:编辑忆旧续集》,据三联书店一九九一年初版重予录排,酌作校订。 《书比人长寿:编辑忆旧集外》,搜集作者上述二书以外的相关文字及序跋编订而成,为首次出版。 三书的出版,得到赵家璧先生的子女与上海鲁迅纪念馆“朝华文库”的大力协助,在此谨致谢忱。 我是怎样爱上文艺编辑工作的 使我对文学发生兴趣的第一部书 从爱读书到爱编书 我编的第一部成套书 ——《一角丛书》 鲁迅为《良友文学丛书》开了路 为了出好书 ——《鲁迅与书》序 重见丁玲话当年 ——《母亲》出版的前前后后 丁玲赠我以《母亲》 鲁迅与《木刻连环图画故事》 鲁迅?麦绥莱勒?连环画编文 ——参加连环画研究会有感 关于周扬编《高尔基纪念论文集》 话说《中国新文学大系》 鲁迅怎样编选《小说二集》 三十年代的革命新苗 ——专为左联青年作家编印的《中篇创作新集》 记四十五年前的一部小说年选 鲁迅编选《苏联版画集》 关于曹靖华编译的《苏联作家七人集》 徐志摩和《志摩全集》 ——纪念诗人逝世五十周年 商务版《徐志摩全集》序 徐志摩和泰戈尔 记郑伯奇在良友图书公司 追叙未完成的《世界短篇小说大系》 郑振铎和他的《中国版画史》 耿济之在“孤岛”的上海 悼念蔡元培先生 关于钱锺书的《围城》和师陀的《结婚》 ——《晨光文学丛书》中的两本长篇小说 出版《美国文学丛书》的前前后后 ——一套标志中美文化交流的丛书 一面战斗、团结的旗帜 ——纪念生活·读书·新知书店成立五十年 后记
  • 我与三联

    作者:王世襄 等

    现在印行的这个集子,就是以此次征文为主体,辅佐以部分三联三十、五十周年店庆等特殊时点征约的旧稿,分类辑编而成。全集共收文章九十八篇。内分三辑:第一辑五十六题,为三联部分骨干作者应约撰稿,可视为自外而内看三联;第二辑十六题,为老三联人和部分出版界同人的文章,属于入乎其中的工作感受和历史探讨;第三辑二十六题,则是三联书店成立三十周年(一九八七年)之际,与三联书店前身的老三家书店,即生活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新知书店渊源较深的作者、编者等的回忆或纪念文章。当年的纪念集由香港三联书店刊行,大陆甚为罕见,加上为纪念集撰稿的作者大多已去世,所以我们特意从那本集中精选了这组文章,既为纪念这些前辈,也为这本纪念集补充一段不可或缺的历史记忆。
  • 书商的旧梦

    作者:沈昌文

    《书商的旧梦》是前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沈昌文先生的散文集。在这部文字平白、看似东拉西扯的小书中,他记录了一个编辑、出版人“以文会友”办杂志“谈情说爱”当编辑的历历往事,彰显出为他人做嫁衣而不厌苦累更不计名利的高尚风范,他对出版事业的满腔热情,更从中可看出新中国出版事业的艰难前进步伐。
  • 写好前五页

    作者:[美] 诺亚·卢克曼

    不论新入行的写手还是老练的作家,不论你有没有作品出版过,都不希望自己的书稿被拒绝。文学编辑和经纪人可能每个月都要拒绝掉几百个投稿,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而写出能够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的作品来,则是作者的职责。这些能够使稿件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就是本书所要探讨的内容。作者在书中揭露了写出好作品的要素都有哪些,不论你写的是虚构作品、非虚构作品、新闻报道还是诗歌,都能从中获得教益。本书指出,有几个错误是要避免的: ◇ 一个薄弱的伏笔 ◇ 过多使用形容词和副词 ◇ 平庸的隐喻 ◇ 戏剧化的、平庸的或者令人困惑的对话 ◇ 人物塑造不深入,场景设置了无生趣 ◇ 不平衡的节奏以及缺乏情节的推进
  • 集书人

    作者:[德]彼德•魏特哈斯

    彼得·魏特哈斯是一位搜集国际书界人才。《集书人》以第一人称叙说了他在担任法兰克福书展主席一职的二十五年任内的秘辛。
  • 八十溯往

    作者:沈昌文

    《八十溯往》为“海豚文存”之一,沈昌文编著,是由海豚出版社出版的。 《八十溯往》收录了我唯一的完整学历、学徒生涯纪程、学习做出版、我和因是子老前辈的因缘、我与三联书店的三段因缘、在追求特色中前进、开放·品格·服务、——纪念三联书店恢复建制五周年、三联书店六十周年时的一些感想等内容。
  • 在出版界二十年

    作者:张静庐

    本书除叙述个人经历之外,还讲述了二三十年代上海出版界的掌故,介绍了礼拜六派、创造社等文学流派的情况.有心的读者亦能从中窥测到民国社会的风貌以及上海作为文化中心在当时的重要地位. 作者与现代著名学人郭沫若、郁达夫等人交往的轶事在该书中也有所展现. 当我们今天重新捧读这本书,从作者的娓娓道来中,看到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经历,还可以真切的感受道那个时代的出版氛围。 张静庐在书业活动中的经营才能,个性化的出版性格,以及鲜明的出版思想。使他成为同行中极具”霸气”与”才情”的出版家在风云际会的民国年间他的成功的绝非偶然。
  • 我在DK的出版歲月

    作者:Davis, Christopher

    DK建立於1974年的倫敦,最初是做書籍裝禎的小公司,1982年開始轉戰出版業。在1990年代,DK是最家喻戶曉的一家出版品牌。他們的出版品從童書到旅遊指南都有,以51種語言在全球各地印行。其用色對比強烈、意象鮮明的商標在各地愛書人書架上都可看見,全球出版界都有他們活躍的身影。除了三次小型的併購失敗之外,身為一家上市公司,DK連續25年年營業額高達兩億英鎊,共約有一千五百名員工,有五十個國際經銷團隊處理DK與超過四百家的出版商之間的合作事宜。多年來其出版品是圖書館、學校和家庭購書的首選,銷售數量大,也得過許多獎項。其出版品以大量生動的插畫及光潔的印刷品質聞名。他們的出版品包括旅遊書(例如得過獎的Eyewitness Travel Guide)、歷史書、烹飪書、園藝書和親子教養,各類皆有涉及。他們也出版相當出色的兒童百科全書(對象包括各個年齡層的幼兒及嬰兒),其內容涵括歷史、對人體的認識及動物行為。其業務中很重要的一項是,他們將排版精美的參考書與電子媒體結合,以光碟的形式發行,也製作成線上的教育資材,可供讀者上網使用,在1990年代獲得廣泛的迴響。近年來更與BBC合作教育節目、把出版品跟iPhone、iPod結合。1999年DK發行了一千八百萬冊的《星際大戰》(Star War),賣出的數量卻不到一半,公司背負大筆債務,因此隔年由Pearson PLC媒體公司買下,並與Penguin Group合併。如今DK在紐約、倫敦、慕尼黑、新德里、多倫多和澳大利亞都有分公司。DK的出版品多數是由公司內部的出版團隊(包括編輯、美編、自由寫作者和插畫家)合力完成的。其中有部分會有知名人士或受敬重的專業人士背書,例如:大英醫學百科全書、皇家園藝社群、英國紅十字會等等。有些DK的書則是掛名作家的名字、由公司自己雇用的作者與編輯來寫。
  • 我的父亲张元济

    作者:张树年

    《我的父亲张元济》是作者继《张元济年谱》出版以后的又一力作。  三年前的一天,树年先生来《编辑学刊》编辑部看我,告诉我《我的父亲张元济》的撰写计划,我当即表示赞同,并愿意在《学刊》上首次发表。  在编撰《年谱》的过程中,树年先生在家中翻箱倒柜,发现一些家谱、契约等珍贵文物,也重温了永远值得回味的与父亲五十多年相处的岁月,也许这些是树年先生撰写此书的动机之一吧。
  • 因缘际会

    作者:迈克尔・科达,陈皓

    《因缘际会》(Another Life:A Memoir of Other People )是美国著名出版家麦可科达(Michael Korda)的回忆录,这位老兄系匈牙利裔英国人,出身搞电影的资本家家族,牛津大学历史系毕业,学问饱饱,还会说俄文和法文,照他的说法,跑到美国找工作并且进入出版这一行纯属误打误撞,这个误打误撞却成了一辈子的工作,老婆都离了,科达对出版仍旧死忠不渝,这主要也是拜老天爷赏了他一只懂得闻书的鼻子之赐,靠着这只猎书鼻和布满全身的出版神经科达慢慢爬向出版社的核心,当到国际出版集团赛门舒斯特(Simon&Schuster)总编辑兼企业部副总裁,算在他名下的丰功伟业包括了卡内基的《如何赢取友谊与影响他人》、盘踞排行榜最久的史学书《第三帝国兴亡史》、大爆冷门的战争经典文学《第二十二条军规》、灰姑娘变凤凰的小说《凡梦苑》(Penmarric)、华盛顿邮报两位揭露尼克松水门案记者写的《权倾一时》(All the President)、里根总统的传记等等,科达后来还亲自出任尼克松回忆录的编辑,相逢一笑泯恩仇,里根传记出版时,这位美国前总统拍拍科达的肩笑眯眯地说:"嗯,听说这本书很不错,哪天我也打算读它一遍"。  扫瞄出版这一行的风起云涌、竞逐购并之外,小编辑、行销商、作家、书店、读者还可以在科达这本《因缘际会》中捡到满地不要钱的金句。  "真正的编辑不须为拼字和文法伤脑筋,他们是蹩脚文章的救星、戏剧化结尾的发明家,是无情的删改高手,为了尽善尽美,可以挑战作者的任何想法与作法"。这是为犹豫不决、没有自信的文字编辑而写的。  "一个成功的出版家除了必须牢记书籍就是商品外,还要搞清楚一件事:读者要的不多,只要精采的故事"。想要出版畅销小说的出版社一定要把这句话当作指点方向的北极星。  "关于名人传记,写作内容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这位名人愿意抽出多少时间做巡回宣传,以及为他安排多少电视访问"。掏钱买名人传记之前,这话,读者最好先琢磨琢磨。  "他们永远犯一个毛病,总是订太少自己看不懂的书,订太多大家都知道的书"。这金玉良言可以颁给书店采购人员。   "唯一能够证明一本书能否畅销的方法,就是把它出版上市"。这算是给不时拿"这本书不会卖"当理由拒绝某些冷门书入列的老编一个小小的警告。  出版必须是摸着良心做的文化事业,没错,科达倒也没否认这一点,但是呢,和政治家或商人没什么两样,出版同时也是一个可以赢得权力、名声、财富和女人的行业,野心勃勃、工于心计的人固然更加靠近成功,但勤勤恳恳的编辑也有挣出一片天的机会,《因缘际会》是这么告诉我们的。
  • 出版业

    作者:希夫林

    《出版业》主要描述了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出版业发生的变化。虽然同整场变革相比,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然而,却是很有代表意义的部分。故事要从20世纪40年代初期讲起。那时,作者的父亲雅克·希去林与其他流亡者一道,在纽约开了家小出版社,就是潘塞恩图书公司(Pantheon Book)。在之后的20年里,这家独立出版社把许多欧洲著作引入美国。作者在书中也提到了,由于机缘巧合,作者后来走上了和父亲同样的道路。作者在潘塞恩图书公司工作了三十多年,其间不仅目睹了独立出版事业的成败得失,也目睹了出版社自身最终如何消失。近年来的众多事件表明,发生在潘塞恩图书公司身上的故事并非个别。在这一点上,许多人当初的想法都是错的。现在,相同的模式已随处可见,而它作为该模式的一个早期实例,仍值得我们关注。
  • 万物之要义

    作者:[英] 西蒙·温切斯特

    《万物之要义》以倒叙的方式,从《牛津英语词典》首版问世的1928年庆典来切人整个编纂事件的描述。本书基于英语民族与语言的发展状况而刻画《牛津英语词典》人物众生相,从而达到对《牛津英语词典》编纂事件的总体把握与描绘,有血有肉,点面结合,引人人胜。 本书作者温切斯特先生以擅长描述历史事件著称,其写作风格主要体现为优美的文笔、幽默的韵味、独特的视角,气势宏大但不忽略细节,常常通过有杰出影响的人物所表现出的个性气质与习惯来描述一些复杂的大事件,小中见大的手法运用灵活自如,可读性极强。
  • 我在DK的出版岁月

    作者:克里斯托弗·戴维斯

    《我在DK的出版岁月》由克里斯托弗·戴维斯著,宋伟航译。自1974年诞生以来,作为史上最成功的图文书出版公司之一,DK的名字早已传遍世界,为全球读者贡献出无数意义深远的作品。它代表的不仅是一种图文并茂的美学风格,更是一种面对世界的态度,一种编辑理想的实践。对于读者而言,这本书带来种种思考与启发以及诸多阅读的乐趣。
  • 韬奋

    作者:三联书店 编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恩润。祖籍江西,生于福建。1926年起任《生活》周刊主编。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在他的努力下,《生活》周刊由默默无闻发展到行销超过15万份的极有影响的刊物,开创了中国“杂志界新纪元”。因介倡言抗日,参与领导救国会,卒以文字获罪,与李公朴、沈钧儒、章乃器等六人被捕,史称“七君子事件”。 邹韬奋主编或创办的报刊还有《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星期刊》、《国民》周刊、《抗战》三日刊等。在他的主持下,生活书店发展到包括香港、新加坡在内的56处分支店,陆续出版杂志十余种,书籍千余种,成为抗战中一个坚强的文化堡垒。 邹韬奋先生病逝后,中共中央发出唁电,称“其精神将长在人间,其著作将永垂不朽”。延安隆重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等题写挽词。朱德的题词是:爱国志士,民主先锋。周恩来称邹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 1948年,生活书店与另外两家进步出版机构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合并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邹韬奋先生的优秀文化遗产为三联书店继承和发扬。 1936年11月,邹韬奋先生因参与领导救国会而被捕入狱。在243天的牢狱生活中,他在坚持斗争之余,埋头著译,自传性质的《经历》便是其中成果之一。该书计61篇追述自己二十年来的生活经历和生命断片,其中从事文化事业的经验和思想变化的历程,堪称现代爱国、民主知识分子人生道路的缩影。除各篇单独发表外,并于1937年4月由生活书店结集出版。 1944年春,缠绵病榻、为病魔折磨的韬奋先生,又援笔坚持写作《患难余生记》。这既是作者回顾数次流亡的颠沛生涯的自传,也是抗议当局文化统治举措的历史文献。惜乎只写了五万多字,即因病逝而成未完成的最后遗作。 《韬奋画传》收录上海韬奋纪念馆珍藏的264幅图片资料,由曹辛之先生编著并设计完成,三联书店于1982年刊印,此次纳入本集重印。
  • 岫庐八十自述

    作者:王云五 著,王学哲 编

    他是一个符号象征,象征了一个贫苦无依的人的奋斗成功的故事。——唐振常 不能因为王做过国民党的大官而回避他在商务的工作,此人在出版事业上确有人不可及之 处。——金耀基 学了张元济,再学王云五,才是正途。——沈昌文 为苦难的中国提供书本,而非子弹。——《纽约时报》 王云五是纵横跨越近代中国教育、政治、出版、文化等多个领域,一生著作八十多部的学术 “通人”,具有多方面成就的奇人。而“王云五”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最准确莫如阅读他的自 传。本书即是据作者自传《岫庐八十自述》节录而成,原书约五十章,一百多万字,记录非常详 细,今节录成二十余万字以便阅读和研究。这是王云五自述首次在大陆出版。
  • 阿尔班·米歇尔

    作者:[法] 埃玛纽艾尔·艾曼

    阿尔班·米歇尔是与加斯东·伽利玛、贝纳尔·格拉塞等人同时代的法国出版业巨子。 这是一位全能的出版人,涉足图书的各个领域:销售、发行、出版。他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灵敏的感觉,凭直觉发现写作天才。他认为出版业是一项快乐的冒险事业,而他久经市场历练的敏感眼光则使冒险频频取得成功;由他发现并出版的那些新作家,不断收获许多重要奖项:龚古尔奖、法兰西学院小说奖、费米娜奖……他是一位乡村医生的儿子,从书店店员做起,白手起家成为出色的出版人,他的出版生涯是一部小说,一部传奇。
  • 为书籍的一生

    作者:绥青

    本书是俄国出版史上最著名的出版家绥青的回忆录,生动再现了他怎样从一个农民、学徒成为一名杰出出版家的传奇历程;语言优美,叙述生动,或可作为一部惰节动人的小说阅读,很受著名书话家叶灵凤等人的喜爱。 帝俄时代是俄国历史上相当落后、野蛮的时期,以文字或图画为形式的任何出版物必须受到双重的严密检查――一方面是封建教会组织的,另一方面是野蛮政府机关的。绥青凭借其为全俄人民服务的出版理念、大胆而又高超的出版智慧以及“不可以放弃!要达到目的!”的出版精神,与上层的统治者、同行的嫉妒者、基层的愚昧者进行斗智斗勇,历经各种出版险情和困局,他的为书籍的一生出色地证明了这位才智卓越的俄罗斯人拥有多么巨大的力量!
  • 加斯东·伽利玛

    作者:(法)皮埃尔·阿苏里

    在二十世纪法国出版史上,加斯东·伽利玛(1881—1975)创建的伽利玛出版社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与他同时代的法国作家多如繁星,风格和思想各异,却几乎都曾出现在伽利玛的书目上,只有少数几位作家成为“漏网之鱼”和他的“遗憾”。 自伽利玛出版社创办至加斯东去世,法国人得了十八次诺贝尔文学奖,其中六位是他的作者;他的作者还得了二十七次龚古尔奖、十八次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十二次联合奖、七次美第奇奖、十次雷诺多奖、十七次费米娜奖……对许多读者来说,伽利玛简直就是法国文学的同义词。如果没有伽利玛出版社,二十世纪的法国文学将会改写,许多作家的命运将会是另一个样子。人们不禁要问:伽利玛是怎样炼成的? 由于加斯东·伽利玛生前拒绝写回忆录,而许多档案资料属于出版社的秘密而被封存,外界一直对这位法国出版业“大角鲨”的真实生活和工作状况不甚了了。法国《读书》杂志前主编、传记作家皮埃尔·阿苏里带着同样的好奇,访问了伽利玛传奇的许多见证者:他的家人、朋友、作者,他的生意伙伴,甚至他的敌人,查阅数百本书籍和许多未公开的档案和私人信件,十分清晰地描述了一个真实、完整的伽利玛。 本书是加斯东·伽利玛的人生传奇,也是贝纳尔·格拉塞、罗贝尔·德诺埃尔、勒内·朱丽亚尔等一代法国杰出出版人的群像,是半个世纪的法国出版史。
  • 出版人

    作者:[英] 汤姆·麦奇勒

    经常有人问我,我如何决定是否应该出版某一本书。要回答这个问题很难,因为做出这样的选择完全是一种个人行为,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没有什么规律可循。我只能说,于我而言,我很少出于商业原因来甑选书籍或者作者。要想做好出版,出版人就必须对书籍本身充满热情。对我来说,要想做到这一点,我就必须真正喜欢这本书,而要喜欢这本书,我就必须真正赞赏这本书的品质。这就是我惟一的原则。一旦做出了决定,接下来就开始操作。首先在出版社内部传播这种信念,然后再传播到外界。      ——汤姆·麦奇勒 二000年末,英国《书商》杂志(The Bookseller)评选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十大人物,该刊形容入选的汤姆·麦奇勒是“英国最重要的出版人;最有创意、是富冒险精神,也最有新闻价值”。在近二十年时间里,“他使出版业充满魅力,他为这一行业所创造的光环,至今未曾泯灭”。 在四十多年的出版生涯中,汤姆·麦奇勒出版了加西亚·马尔克斯、多丽丝·莱辛、聂鲁达等十多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也是菲利普·罗斯、库特·冯尼古特、托马斯·品钦、约瑟夫·海勒、约翰·福尔斯、萨尔曼·拉什迪、伊恩·麦克尤恩、马丁·艾米斯、朱利安·巴恩斯等大批英美当代重要作家的出版人,并一手创办了英语文坛重要奖项——布克奖。 在这部回忆录中,汤姆·麦奇勒以生动、幽黙和坦诚的文字,带领读者领略诸多书业内幕、文坛轶事,并见证他所亲历和创造的英国出版黄金时代。 书中收有五十多张照片和英国大插画家昆廷·布莱克(Quentin Blake)为老友汤姆这本书所配的45幅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