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史、文学批评及理论

  • 诗经别裁

    作者:扬之水

    如作者"前言"谓,兼有选与评之意:"别","于公共标准之外,别存一个自己的标准";"所裁者,古人之《诗》评而尔."全书选了《诗经》四十七篇而述,每一首下面都有注释,但和一般读本的不同之处是她总是选择她认为最妥帖的古注来注释诗中的文字,有时候在一处有多个解释,让读者自己选择合适的意义. 本书别树一帜之处在于:一,以情心去体会,二,或正面赞美,或侧面反证,重现了《诗经》时代初民天地的美好。
  • 中国诗史

    作者:[日]吉川幸次郎

    吉川幸次郎先生对中国文学史独到的把握,在本书中尤其能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将文学作品置于一种形而上的背景下去考察,发掘其中所表达的个人与天命的关系;第二,对文学作品所表现的力量与激情有—种持续的关注。 这种力量与激情又与中国的天命哲学有一种相互的贯注,构成中国文学特有的精神。所以,吉川幸次郎先生此书令人敬佩的地方不在于如何把握中国文学在形式方面的特色,而在于其极为注重把握中国文学的精神。
  • 洗耳倾听

    作者:【美】杰·鲁宾

    第一本严肃的村上春树评传 哈佛大学杰•鲁宾教授巨献 “村上春树在记忆的内部世界进行的冒险目的就是步普鲁斯特之后尘力图捕获时间之流,但有一个至关紧要的不同:村上一点都沉闷。你可以轻松地读完全书。是为我们这个高度商业化、低胆固醇的时代提供的一种清新的低卡路里式的普鲁斯特趣味。他处理的都是那些根本性的问题——生与死的意义、真实的本质、对时间的感觉与记忆及物质世界的关系、寻找身份和认同、爱之意义——但采取的是一种易于消化的形式,不沉闷、不冗赘、不压抑,但又十足真诚,绝不故弄玄虚。他面向现今的我们讲话,用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对于活在这个世上所具有的全部好处和乐趣既敏于感受又秉持一种虚无主义的态度。” 杰•鲁宾
  • 小说理论

    作者:[匈]卢卡奇

    《小说理论》是匈牙利著名哲学家卢卡奇的名著,从历史哲学论探讨了伟大史诗的诸形式。该书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对史诗时代和现代的分析、对比和对各种不同类型小说中主人公特点的集中褒贬评论,表达了一大部分知识分子对史诗时代的怀念、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极端不满以及对未来世界的思考、探 索和憧憬。此外,卢卡奇在这不著作中把时代看作是史诗和小说的承担者,把小说视为“一个时代的史诗”,“我们时代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 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与中国革命,1905-1948

    作者:颜海平

    《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与中国革命,1905—1948》是对现代中国重要女作家所做的一项引人入胜的研究,它描述了这些女作家的文学作品和生活旅程,从而考察了中国跨文化女性主义的政治与诗学,这种女性主义超越了资产阶级女性主义自我的界限。 与最近那些关注现代中国民族国家及其性别效应的话语形成的文学研究不同,颜海平探讨了中国女作家在何种程度上,以显然受到限制而根本上又是革命的方式,重新创造了她们的生活,连同她们的写作。 这本书运用这些女作家卷帙浩繁的作品和戏剧性的生活,阐明了中国女性在文学和艺术上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为探讨二十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意识的历史和遗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中心地位,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资料。对性别研究、文学和文化研究以及表演研究领域的学者来说,本书会非常有益。
  • 巨龙的颂歌

    作者:屈畅

    《世界奇幻小说简史:巨龙的颂歌》内容简介:在奇幻的王国,诸神降临,如椽巨笔纷纷登场。他们用最震撼人心的作品.谱写出了一曲曲波澜壮阔的天才史诗……《冰与火之歌》翻译屈畅作品,拉兹、骑桶人、阿飞、潘海天、灰鹰鼎力推荐。 最权威准确的知识体系,最鲜为人知的掌故秘闻。最热血沸腾的作家传奇,最荡气回肠的史诗演绎。
  • 一位年轻小说家的自白

    作者:(意)安贝托·艾柯

    《一位年轻小说家的自白》由安贝托•艾柯在美国埃默里大学所作现代文学讲座的四篇演讲稿汇集而成。1980年,艾柯出版第一部小说《玫瑰之名》已年近五十,如今他年逾古稀,在这些“自白”中回忆作为一名学者的职业生涯,以及作为一位小说家的最近的工作,并探索二者富有成效的关系。 艾柯探讨了那些引人入胜的文学话题:小说和非小说的边界是什么?何为创意写作?小说家如何写成一本书?我们为什么会为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的困境动容?虚拟人物在何种意义上“存在”着?……艾柯考量作者、文本和诠释者的关系,以作品为例具体解说他的创作手法,如何构建笔下精确入微的虚构世界。他也没有忽略自己的“清单”怪癖:文学清单以其“潜在的无限性”,成为作者重新筑造世界的方式。 艾柯一生的阅读、研究和创造横跨了不同的语言、时代和领域。作为过去三十年来世界上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依然感觉自己像个业余爱好者——这为本书所有页面注入满溢的活力和渴望。这个“年轻”的小说家全面坦白自己的创意世界:关于艺术虚构的启示,关于文字力量的智慧。
  • 文学是什么?

    作者:[美]莱斯利·菲德勒

    简介: 本书是后现代文学思想的一部发轫之作,经典之作。作为颇具叛逆性的大众文化批评家,莱斯利·菲德勒用巧妙诙谐的笔触,探讨了文学是什么,文学如何具有高下之分,为何有些作品持久流行却入不了“高品位”的大师们的“法眼”等在当下备受关注的问题,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在当下社会尤具借鉴意义。 导读: 莱斯利·菲德勒是自古以来美国文学出产的“最棒的”家伙。 ——索尔·贝娄 莱斯利·菲德勒是美国文学和社会批评界最钟爱的“裸泳者”。 ——《时代》周刊 他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具价值的文学——文化批评家。 ——《村声》杂志
  • 国文国史三十年 (1)

    作者:孔庆东

    本书根据北京大学十大王牌课程之一——孔庆东《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全讲的录音稿整理而成,讲解从1917到1949年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揭秘1917年以来文学背后的政治斗争,提出了中国文学就是中国政治的一面镜子的观点。
  • 语言与沉默

    作者:[美]乔治·斯坦纳

    ◆当今文学世界最伟大的心灵,当代人文主义批评大师 乔治•斯坦纳经典代表作 ◆最彻骨的现代启示录,最宏阔的人文主义襟怀 本书的主题——对政治暴行的深入反思——极具当代性 对文学的梳理兼具历史感与现实关怀 可谓能指引我们重识自身与时代的经典作品 ◆著名学者李欧梵倾情作序推荐 本书是乔治•斯坦纳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西方人文批评的经典著作。其核心议题是语言、文学批评与人道主义(及反人道主义)。其辑录的文章写于不同时期,但都共有一个根本的主题——语言的生命。在斯坦纳看来,语言是文化的代表。而现代西方的几股非人道主义逆流(尤其是纳粹)导致了语言文化的滥用与污染,使西方文学的创作陷入“沉默”。因此,在经历了种种浩劫之后,语言及其相关的现实世界究竟该何去何从?批评家与知识分子在这一过程中又该担当何种责任?
  • 小词大雅

    作者:(加) 叶嘉莹

    词,是一种传统的文学体裁。因为它篇幅短小,且常常描绘文人眼中难逃浮浪浅薄的美女和爱情,历来被称为“艳科”“小词”。小词如何从爱情的品格升华到人生的境界,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修养?读者又如何能够从小词中领略这种修养和境界?叶嘉莹女士将为您细细评赏,虽小词,大雅存焉。
  • 神圣真理的毁灭

    作者:[美] 哈罗德·布鲁姆

    .◆西方传统中最有天赋、最有原创性和最具煽动性的文学批评家、当代文学批评领军人物 哈罗德•布鲁姆诺顿演讲精华结集 .◆明快流畅、深入浅出的布鲁姆读本 .◆信仰与文学,经典与焦虑 兼具《西方正典》与《影响的焦虑》双重视角,简笔勾勒西方文学文化史 在基督教与犹太教信仰的大背景下,布鲁姆主要从三个角度评论,即对前人的继承,作家所独有的原创性以及对后人的影响。书中评述了西方文学传统中影响巨大的作家、作品:从希伯来《圣经》写起,到弗洛伊德、贝克特等现代派作家为止,他重读了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弥尔顿、布莱克、华兹华斯、卡夫卡等重要作家。同时,他在描绘文学发展的框架中,对信仰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极富启发性的阐释:文学在人性的立场上与神学及宗教抗衡,才能使人的创造力与神的创造力颉颃。
  • 夜无虚席

    作者:张永义

    本书在2004年出版的《夜无虚席——与文学大师相爱》基础上修订而成,共分五辑。作家以涓涓细流般的温暖笔触,逐篇评述了众多西方作家的创作生涯,风格细密地描绘出英、美、法国、意大利、拉丁美洲等不同国别和地区的文学图景。
  • 她们自己的文学

    作者:伊莱恩·肖瓦尔特

    伊莱恩·肖瓦尔特所著的《她们自己的文学(英国女小说家从勃朗特到莱辛)》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路来的批判性断代文学史著作,为20世纪80年代起女作家和女性作品研究的爆炸性发展奠定了基础。作者提到近200名当时湮没无闻或不入文学史的女作家;除了公认的文学大家勃朗特、爱略特和伍尔夫仍得到极为详尽的分析之外,《她们自己的文学(英国女小说家从勃朗特到莱辛)》中还以相当的篇幅叙述和评论了19世纪的盖斯凯尔、克雷克、朱斯伯里、林顿、奥利芬特、布雷登、布劳顿、伍德、休厄尔、扬、罗宾斯、格兰德、施赖纳、埃杰顿、沃德及20世纪的曼斯菲尔德、理查森、莱辛、德拉布尔、拜厄特和卡特等二三十位女作家的创作。1999年的增补版在原书的前后各增加一章,回首20年问女性文学批评领域的巨大变化,回应对此书的各种批评,并把论述的下线拉到20世纪即将结束之时。
  • 西方正典

    作者:[美] 哈罗德·布鲁姆

    在女性主义、多元化主义、文化唯物主义、新历史主义、非洲中心论等各种新潮理论引领风骚之际,哈罗德·布鲁姆逆流而立,力拒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化,重申智识与审美标准的不可或缺。在本书中,布鲁姆高扬“审美自律性”的主张,一仍其“影响的焦虑”理论,以莎士比亚为西方经典的中心,并在与莎氏的比照中,考察了从但丁、乔叟、塞万提斯一直到乔伊斯、卡夫卡、博尔赫斯、贝克特等的二十多位西方一流作家,揭示出文学经典的奥秘所在:经典作品都源于传统与原创的巧妙融合。《西方正典》为解读数百年来西方伟大作家和重要作品提供了引导,无疑会激发你重温经典的欲望,但它绝不只是一份西方文学作品的必读书目,其中融合了对学识的喜爱和对审美的激情,才华横溢而又雄辩无碍地维护了一种统一连贯的文学文化,在从往后的岁月里,它将引领我们重拾西方文学传统所给予了阅读之乐。
  • 文学阅读指南

    作者:[英] 特里·伊格尔顿

    是什么让文学作品或好或坏?读者如何可以自由解释呢?诸如《咩咩黑羊》之类的童谣,是否可以充满隐藏的厌恶、反感以及侵略?在这本书里,特里•伊格尔顿比较有趣地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文学阅读指南》对于文学研究的学生,以及所有其他感兴趣的读者而言,都是一部加深他们理解、丰富他们阅读体验的理想选择。 推荐语: 《文学阅读指南》比所有其他书评人的作品都更出色、更耀眼。它还能——恕我斗胆——逗人大笑。很显然,你应当拿起特里•伊格尔顿的这部近作,仅仅是因为你能从中收获颇丰。毕竟,这人堪称当今世上伟大的批评家与教师之一,且拥有歇洛克般的天赋,能从一句话甚至一个词中,追溯梳理出其隐藏的含义。而《文学阅读指南》所以别具一格,还在于伊格尔顿独有的机智与幽默,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随和与友善。这不仅仅是一部学习之书,更是一部枕边之书,一部享受之书。——米切尔•德尔达(《悦读经典》作者) 这不只是一部消遣的书,这更是一部重要的书。在尼采之后,伊格尔顿所说的“慢阅读”,作为一种人类活动,似乎濒临灭绝的危险。他引导我们回归基础,在尖锐分析的基础上,重视智力阅读的本质层面。我喜爱他灵动的风格,易于接受且具体可感;此外,他从不牺牲细节或微妙之处。这是为所有读者准备的书,不仅仅是初学者。当然,它的作用在课堂上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展现。——杰•帕里尼(《诗为什么重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