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韩松

  • 轨道

    作者:韩松

    《轨道》是韩松继第一届全球华语优秀科幻作家奖(星云奖)之后的全新创作。 《轨道》: 我在大街上拼命走着。有许多东西,朝我迎面扑来。 有些像蜜蜂一样的,是飞行的微成像监视器,上面有纳米雷达,与市场数据调查公司的超级计算机相连。 电磁波也若金枪鱼一般扑过来。可见光是黑色的,是城市的基本色调。大白天一如黑夜。城市里所有的光,都是人造的生物光。 包括看不见的合成光——紫红外线,阿伽射线,医保企业买下它们的频率,用于治疗居民们的性无能。 ……
  • 韩松卷:看的恐惧

    作者:韩松,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组编,董仁威 姚海

    本书收录了著名科幻作家韩松的中短科幻篇小说代表作品《看的恐惧、《鼠笑》、《月球佚事》、《二〇一二》等共26篇。所收作品均为首次结集出版,部分作品为首次发表。 适合青少年读者、科幻和文学爱好者阅读。 开本 880X1230 32开 338千字 1彩插
  • 2066年之西行漫记

    作者:韩松

    在网络时代终结前夜,大洪水吹响了咒语风笛。新人类在废墟中悄然出没,拖着长毛尾巴,昂着机械头颅。 灵杖、肯尼迪鸟、发酸味的围棋,宠物妖精们在菩提树下欢聚。还有一统天下的黑暗语言,是计算机语、英语、古藏语的集合。次声波大炮鬼哭狼嚎,我们谈笑风生,夜空中的不明闪光则使人沉默。强盛中的强盛一去不再,是什么在循环往复,周行不殆?当时间的武器也已经锈蚀,让我们以足为手,重抬石头工具!
  • 鬼的现场调查

    作者:韩松,李自良

    这是一部深入、生动探讨中国鬼文化和西南地域文化的奇书,它集纪实性与学术性为一体,从自然科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的多重角度来破解鬼的真相,消除鬼在大众心目中的神秘感,破除鬼怪迷信。 目录: 世上有没有鬼? 夜半怪声 阴兵过路 千载难逢的灵境 揭开陆良鬼谜之旅 吸灵魂的巫术 难以入眠之夜 证人们的证词 亲眼看见了鬼 尘封的古城 文献中的怪异 鬼影幢幢 现代异事报告 你不找鬼,鬼也会来找你 是鬼存在的物理效应吗? 我们的现场试验 真的有鬼吗? 难以回避的二分世界
  • 想像力宣言

    作者:韩松

    中国人缺乏想像力,主要是缺乏建构在科学理性上的想像力,这也许是一个基因层次上的问题。大概是因为想像力一丰富起来,便会犯错误吧。在欧美发达国家大行其道并在其现代文明发展中功不可没的科幻小说,因此在中国也成了倒霉的灰姑娘。中国为什么没有比尔·盖茨?中国人为什么不去想像三十年以后的事情?这本书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会让你有些意外。 第一章中国人想像力的失落 1.1没有了发明的本钱 1.2要做到就先要想到 1.3保护痴呆的民族主义 1.4穿越时空的城墙与城门 1.5幻想大师的建筑学 1.6紧张的婆媳关系 1.7在1958年幻想1988年的北京 背景资料:北京正从“大工地”变为“大花园” 第二章生活在没有想像力的世界上 2.1我们是如何重复昨天的 2.2想像不到30年后的事情 2.3机器人的梦 2.4瞒和骗正打着包装和炒作的大旗 2.5谁知道想像力是什么 2.6评一评中国最没有想像力的作品 2.7给幻想家以政治地位 2.8尴尬的一道凉菜 2·9中国人驰骋想像力的四大领域 第三章国企的产品为什么总卖不掉 3.1生产过时货的积习 3.2不幸的仿造时代 3.3暮气沉沉的国企人才 3.4想像力是一种博爱 3.5比尔·盖茨不会邀请中国人 附:保尔与盖茨谁是英雄 第四章西洋恐慌症 4.1为什么会是他们 4.2可怕的科幻大片 4.3汉字输入法打不出“科幻”二字 4.4为什么不去焚烧美国的科幻书店 4.5如果中国驻月使馆遭美国时间机器袭击 4.6“外星人占领地球后,共产党怎么办?” 第五章中国的未来在哪里 5.1如果1991年爆发台海冲突 5.2不了解未来同样是忘本 5.3是情报不准,还是想像失误 5.4坐冷板凳的中国未来学家 5.5中国的未来学就是算命 5.6中国的未来在洋人的脑子里 第六章梦幻与现实 6.1改造中国人就要先改造中国人的梦 6.2需要13亿台造梦机 6.3想像力是钱烧出来的吗 6.4中国最苦命的人 6.5想像力真的比知识重要吗 6.6歧视、“面包线”与失眠者 6.7赤贫的新定义 附: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电影 第七章沉重的叙事 7.1先天性脑残 7.2永远的替补队员 7.3主流作家们老了 7.4最后的科盲群落 7.5邻居们如今也过上了苦日子 7.6科幻开了纯文学一个玩笑 附:电子诗人的作品 第八章科学话语霸权 8.1科学界如何封杀想像力 8.2权威主导的世界 8.3单向度的人 8.4泥菩萨过河 8.5哪里去找布鲁诺 8.6跛足的想像力 8.7科普这趟浑水 第九章新八股与新小脚 9.1奇怪的外星生物 9.2寻找信息时代的桃花源 9.3中国科幻迷需要提高水平 9.4硬不起来的中国男人 背景资料:科幻半边天 第十章马褂文化 10.1“秘闻”打倒“星战” 10.2流行正在扼杀想像力 10.3立正了向后看 10.4工业文明不是救世主 10.5卫斯理成了神 第十一章黑暗中的左手 11.1把想像力塞入安全套 11.2想像力也是一种污染 11.3惊弓之鸟 11.4不争气的中国科幻小说家 11.5天马行空还是老牛拉车 11.6中国科幻的政治迷情 11.7伪想像力 第十二章在希望的田野上 12.1呼唤“灰姑娘” 12.2卧龙的复活 12.3世纪盛会 12.4走向复兴 12.5想像力的基因重组 第十三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3.1北京的“地下运动” 13.2科幻迷 13.3新人类与科幻亚文化 13.4遍及神州的热潮 13.5《星云》 背景资料:北京师范大学“科幻小说”选修课的结业考试题 第十四章让想像力成为畅销品牌 14.1与媒体的合解 14.2网络原汤 14.31997年国际科幻大会 14.4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14.5幻想:一个畅销品牌 附:法新社报道《科幻时代》事件 第十五章幻想与中国的未来生存 15.1让我们轻松一些 15.2科学即是生活 15.3美丽的新世界 15.4想像力与技术民主 15.5鲁迅遗产的继承 15.6回到人间 15.7重燃炽情 15.8科幻能给中国带来什么 15.9用想像力拉动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 附录:科幻小说:星河的生日_
  • 2003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作者:韩松

    目录 序言:光谱的偏移——2003年的中国科幻 伤心者(何夕) 评论:科幻内核之惑 诗云(刘慈欣) 评论:文学的末日 真空跳跃(拉拉) 评论:文本的审美 天倾西北(天衣居士) 评论:直面现实有胆量 自由附落(北星) 评论:伪科幻的魅力 地铁惊变(韩松) 评论:非主流 你眼里有条虫(阿豚) 评论:独到的意象 星星的阶梯(潘海天) 评论:开壁新天地 魂系四海(星河) 评论:全球化电子时代的失范 T-MAIL(柳文杨) 评论:科钆为什么 黑钻石(王晋康) 评论:科学的终结 寄生之魔(罗隆翔) 评论:不好评说 思想者(刘慈欣) 评论:主流毕竟是主流 地球大炮(刘慈欣) 评论:非凡的技术想象
  • 沙漠古船

    作者:韩松

  • 让我们一起寻找外星人

    作者:韩松

    这是一部推测性科幻小说。 G市接连发生地铁相撞和飞机失事事件,有人目击了不明飞行物后被外星人劫持……外星人真的要“入侵”G市吗?不明飞行物研究者和时报记者对此进行追踪和推测,试图通过各种线索去寻找可能的外星人。 小说故事生动曲折,扑朔迷离,引人入胜。 同时小说中资料十分丰富,读者可从这些丰富的资料中作一些自己的分析和推测。 目 录 上 篇 第一章 城市 第二章 事件 第三章 调查 第四章 劫持 中 篇 第五章 飞机 第六章 空难 第七章 疑案 第八章 预知 第九章 进展 第十章 幻城 下 篇 第十一章 结果 附录一:中国不明飞行物 20年大事记 附录二:美国《新闻周刊》报道 中国不明飞行物 附录三:联合国关于不明飞行物 问题的决议 后 记
  • 2001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作者:韩松

    编辑推荐:这本小说集精选了2001年度最优秀的十三篇短篇科幻小说作品。这些小说大多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背景,借助幻想的形象、怪诞离奇的人物以及夸张的手法,反映科学技术发展所引起的社会问题。由:“全频带阻塞干扰”、“红色海洋”、“柏树村”、“乡村教师”、“替天行道”等等。是广大喜欢科幻小说的读者不可多得的读物。
  • 未来的108种可能

    作者:韩松

    《地平线未来丛书(第1辑):未来的108种可能》以幽默略带调侃的语言描述了未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娱乐等方面的诸多可能性,在看似轻松的文字里不乏作者对现实和未来社会的严肃思考。
  • 再生砖

    作者:韩松

    ◆鬼魅之国化境重生,过客梦醒极乐盛世。 ◆人们迷恋着裹藏了瓦砾、麦秸,还有死者灵魂的再生砖,开始期待新的灾难。 ◆韩松最新科幻短篇代表作 诡丽集结。 ◆我写的是二维科幻,韩松写的却是三维科幻。如果说中国科幻是一个金字塔,二维科幻是下面的塔基,而三维科幻则是塔尖。——刘慈欣 【故事介绍】 那天晚上,母亲悄悄下床,打开柜子,捧出前夫和我哥哥的照片,看了又看。又走到砖墙前,跪在地上,不停叩起头来。墙上再次传出声音,轻柔的,如泣如诉。 从此,我习惯了与再生砖的相处。 多年后,再生砖开始在全国流行,甚至大学建筑系也开设了再生砖学。人们如此迷恋这些裹藏着瓦砾、麦秸,还有死者灵魂的再生砖,以至于开始期待和寻觅着新的灾难。 【 媒体评论】 韩松在重新建立一种现实,这种现实有极强的象征性。——《南方文坛》 韩松笔下的世界支离破碎却又耀眼华丽,充满了机器的怒吼和人们的尖叫。——《南都周刊》 韩松一边讲述大国崛起,一边写着末日宿命。《人民日报》、《南方周末》和BBC等,那些好似属于不同宇宙的媒体,都是他科幻创作的重要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韩松的小说充满寓意,其中强大的暗示性耐人寻味。——美国《新闻周刊》
  • 宇宙墓碑

    作者:韩松

    韩松经典科幻短篇全新修订 新世代的异化文明大集结 万众期待十年,神秘中篇 《美女狩猎指南》首度惊艳奉献 《宇宙墓碑》是韩松经典中短篇小说的全新修订合集。可以说正是这些作品奠定了韩松在国内科幻界的重要地位。而其中的中篇小说《美女狩猎指南》受万众期待超过十年,但从未正式公开出版,此次将是这篇神秘作品的首次公开亮相。 这些作品虽然创作时间早,但已经完全体现出了韩松招牌式的荒诞与现实互为镜像,虚无与暴烈共存,多重意象与不可解释等特点。其张扬的想像力、深刻的自省与哲思,放在当今国内的科幻小说甚至纯文学领域,仍是不可替代而又先锋性十足的。 韩松真正的身份是宇宙观察员,因为长年观察平行宇宙里众多光怪世界而看到太多秘密,为了维持心理健康,所以他挖了个洞,凑巧把这些故事都倒进了我们这个时空。 ——果壳网CEO 姬十三 韩松有一种极其特别的“幽黯意识”,从中延伸出一个大历史思维的脉络,并以一种外太空的视角观察着当今这个世界的文明。——王德威 当传统文学停止深度思考和探索时,科幻悄悄接手了先锋、思想和想像的旗帜。感谢韩松!——严锋 《宇宙墓碑》以一种理性的结构安排,揭示出一种极致浪漫的感情而又完全不滥情。——张大春 韩松是当代中国首席科幻小说家。——美国《洛杉矶时报》 小说中常常出现的错位感,其实正是当代中国的一个刺耳主题。在那样一种未来,没有人能确信,自己所处的社会及其心智是否完整。——美国《连线》杂志
  • 宇宙墓碑

    作者:韩松

  • 红色海洋

    作者:韩松

    在未来,核战争使陆地生态系统全部毁灭,残存在人类用基因工程把自己改造成如同鱼儿一样的水栖里,同时把蓝色海洋改造成红色海洋,使之适应人类下海生存……小说用倒叙的手法,截取不同的历史片断,描写了人类下海生活前后的经历,展示了一幅复杂的诡异、令人扼腕叹息的未来人类寻求新生的命运全图。 这部堪称科幻史诗的小说想像奇诡丰富,场面壮观悲凉,情节紧张刺激,内容神秘莫测,文学色彩浓郁,而又饱含深刻的哲理思想,有着很强的现实警示意义,是一部代表中国当今科幻创作较高水平的作品。
  • 高铁

    作者:韩松

    《地铁》之后,韩松携《高铁》再赴征程 华文世界反乌托邦小说的里程碑 每一列飞驰的高铁,都承载着我们最终的命运 我试着把这种感受书写下来,作为一种观察的记录。但我常常也陷入更大的悖论般的悲观,因为,我生活在一个文学正在丧失魅力的时代——韩松 利用日本技术制造的高铁列车,行驶中发生不明原因的重大事故妻子失踪。周原试图去探查真相,竟然发现列车为了躲避敌人的攻击而被改造为了一个人工宇宙,。 由于既有的列车控制系统失灵,周原被选定为挽救列车的种子人物,但他却因为胆怯而逃跑了。在这过程中,周原与女列车员生下了一名男孩 。 这个叫周铁生的男孩长大,再次沦入了父辈经历过的动荡,他也逃跑了,闯过重重险阻,最后与父亲重逢。然而,这时的高铁,与其最初的形态,已完全不一样了。 随着新的灾难发生,周原的后代转世到了另外的列车上,这已是一座基于农业社会的桃花源,但它实际上是伪装的移动核导弹发射基地。然而,列车却被敌人提前发现并摧毁了。不过,一种神秘力量又让列车得以重建,再次进入无法解脱的命运轮回。 这次,周原的后代化身为了列车探险者,试图找到高铁的秘密及世界的答案,但是,敌人仍如魔影相随。 在最后的战斗中,乘客与乘客发生了内战,毁灭了车内的所有生命,而列车仍然继续向远方行驶了下去……
  • 火星照耀美国

    作者:韩松

    现在,世界已是一片福地。 我躺在我的壳中,用艾科迈克语书写这篇故事。作为旧时代厌世情绪的产物,艾科迈克语的非公开性存在曾经非常“端的”。但它很快就要从宇宙中消亡了,就像现在的年轻人抛弃掉一重又一重的躯壳,去寻求量子化转世。 我名叫唐龙,我叙述的都是六十年前——二〇六六年 的往事。如果你们觉得太遥远、太陌生,没有关系。许多事情就是这样子的。 在那个时代,人类生活在“阿曼多”梦幻社会的最后一个门户结构中。我们大部分时间像蜘蛛一样黏附在网络上,偶尔才用身体外出,俗称“实相旅行”。 二〇六六年,地球西部那个名叫美国的地方将要举办世界围棋锦标赛。作为世界第一强国,中国派出了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代表团前往参加。但是我们对美国并不十分熟悉,他们已经闭关自守很长时间了。 那一年我十六岁,我准备去美国。 “韩松超越了民族主义对阵全球化的思考范畴,而是将全体人类现状作为一个整体,看到了其更黑暗却本质的一面。通过戏仿埃德加•斯诺的书名,韩松在提醒读者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以及星际空间的角度,重新审视地缘意义上的乌托邦。然而他的结局却很模糊而开放。小说是主人公在2126年通过倒叙的方式讲述2066年的故事,不管地球曾有何种文明,那时都已经被终结了。在未来的未来,是火星闪耀中天。” ——王德威
  • 地铁

    作者:韩松

    《地铁》为一部都市悬疑、惊悚和幻想类作品,被喻为“技术时代的聊斋志异,电子囚笼中的卡夫卡”。全书分为五个独立中篇,彼此间有隐藏的线索交叉,因此也可视为分段式长篇。《末班》,一个老人在搭乘地铁回家途中,发现从隧道深处出现了很多奇怪矮人,把同车人都装进瓶子里运走了。老人决定自己去寻找答案。《惊变》,地铁没有像往常一样靠站,而是一直不停地疯狂行驶。一个青年打破窗户,想爬到车头处看看究竟。在经过一节节车厢时,发现里面的人们正在发生各种变异……《符号》,地面上的城市看似正常运转,但似乎整个世界只是一个实验场。一个男孩儿深入地下,试图揭开这个秘密。《天堂》,人类已完全在地底生活,而老鼠似乎正在成为人类生存下去的引路人。《废墟》,地球已经由外星人接管,两个少年男女被秘密派回地球,以寻找先辈遗留的重要机密。这机密就藏于废弃的地铁世界中。而在外星人的地球指挥中心里,答案似乎远比想像的复杂。
  • 独唱者

    作者:韩松

    美国《新闻周刊》采访韩松,写道:他白天作为一名记者为新华社工作,晚上写作黑色而寓意深长的小说。 而这却是韩松第一部在白天写出的小说集,十八篇中有半数是首次发表。 “科幻韩松”由此涅槃,或说回归。 这里有坚持深夜独唱的青年,有迷失在庞大机场的女子,有忙完一生却领不到报酬的老人,庸碌一如你我;这里有荒匮的沙漠,有广袤的湖泊,有绵延的城镇,故土忽成异乡;这里有面目可疑的往圣先贤,有海市蜃楼的诸多世界,有悬而未决的科技远景,传承还是新生? 也许正如后记所言:“需要有另一种方式,来做记录。它就像侦探一样,不仅目击案件的现场,而且挖掘记忆的秘密,把那些正在遗忘中的,却噬咬人的心灵及潜意识的,阴阳交界处的,重新回忆并记录下来,形成一幅更精细确致的地图。” 从某种意义上说,韩松处在从鲁迅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先锋作家的人性批判的延长线上。——严锋 韩松有一种极其特别的“幽黯意识”,从中延伸出一个大历史思维的脉络,并以一种外太空的视角观察着当今这个世界的文明。——王德威 在虚构作品中,他则构筑出一个妖气弥漫、荒诞可怖的鬼域——我暂且称之为“鬼魅中国”……对于“鬼魅中国”,韩松并没有一次性给予完整的 呈现,而是通过几十年的零散化写作,给予了碎片式的浮现。——飞氘 韩松小说中常常出现的错位感,其实正是当代中国的一个刺耳主题。在那样一种未来,没有人能确信,自己所处的社会及其心智是否完整。——美国《连线》杂志 还有一种真实,弥漫在宇宙中的,让人恐慌的,内心发虚的,惆怅的,见不得人的,却不一定能被记录下来。这个东西有时是情感,有时又不是;有时是理智,有时也不是。或觉得,是介于人鬼之间的。——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