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金石学

  • 中国金石学概论· 中国绘画史

    作者:马衡,陈衡恪

    《中国金石学概论· 中国绘画史》是马衡于1918年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时的讲稿,后人整理成书,被誉为现代研究中国绘画史的先导。马衡(1881-1955),我国著名的金石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曾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长达19年。他的学术成就有:确定了殷墟甲骨年代,肯定石鼓为秦刻,系统研究了我国古籍制度,深入探讨了中国书籍制度的变迁…… 尤其是他毕生致力于金石学的研究,精于汉魏石经,其治学上承清代乾嘉学派的训诂考据传统,注重对考古发掘的现场考察,对中国考古学由金石考证向田野发掘过渡有促进之功。 这本《中国金石学概论》探讨了金石学的定义、范围与历史,同时也指出了金石学的研究方法与搜集、保存、流传等材料处置方法,堪称全面的学科导论性文献,具有统领学科的巨大价值,被誉为现代金石学的开山之作。 ◎陈衡恪(1876-1923),出身学术世家,梁启超评价他为“现代美术界具有艺术天才、高人格、不朽价值的第一人”。 其中《文人画之价值》一文,归结文人画有“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四要素,是其最有价值、最有影响的著述,至今在画坛仍有参考价值。
  • 凡将斋金石丛稿

    作者:马衡,傅振伦编

    《凡将斋金石丛稿》1996年再版书中,收录了启功先生所提供的两件马衡先生手稿:一是为题跋,载“元白先生得松江本叶石林摹皇象书急就章篇摹本”;另一是关于讨论“明典礼纪察司半农印”的一封信。 序(郭沫若) 卷一 中国金石学概要上 第一章 金石学之定义及其范围 第二章 金石学与史学之关系(缺) 第三章 历代铜器 卷二 中国金石学概要下 第四章 历代石刻 第五章 金石以外诸品 第六章 前人著录金石之书籍及其考证之得失(缺) 第七章 今后研究之方法(缺) 第八章 材料处置之方法(缺) 卷三 铜器 卷四 度量衡制度 卷五 石刻 卷六 石经 卷七 书籍制度 卷八 序跋杂文 附录 编辑后记(中华书局编辑部)
  • 雪堂类稿(全八册)

    作者:罗振玉 撰述,罗继祖 撰,萧文立 编校

    《雪堂类稿(全8册)》属新世纪万有文库,为著名学者罗振玉先生一生学术札记整理本,共计七册书,二十余种体裁,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对古文化研究、古历史学研究、考古学研究中作用巨大,为做相关甲骨文、敦煌学、金石学等史料学的研究学者所必备之书。第八册为罗继祖撰的《永丰乡人行年录》。
  • 考古圖 續考古圖 考古圖釋文

    作者:(宋)呂大臨,(宋)趙九成

    宋呂大臨《考古圖》欽定四庫全書本 內載容庚(希伯)《考古圖述評》、《續考古圖述評》及《考古圖釋文述評》
  • 中国金石学概论

    作者:马衡

    《中国金石学概论》内容简介:金石学是我国文物考古鉴赏中最常用的学问之一,《中国金石学概论》是我国近代考古学的先驱马衡先生于1923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讲授中国金石学课程时所著讲义,堪称全面的学科导论性文献,被誉为近代金石学研究的开山之作。本次出版,我们根据书中所述内容,在中国古代器物中精选了近300幅珍贵图片,既方便读者直观地了解文字内容,也极具艺术鉴赏和收藏价值。
  • 两浙金石志

    作者:阮元

    阮元前後任官浙江十餘年,任內以幕府招聚學者文士,大興文教,編集撰述。阮元篤好金石,任官浙江後,主持搜訪兩浙地区金石文字,派工摹拓,趙魏、何元錫、許宗彦參與考證編撰,於嘉慶十年(一八〇五)編撰《兩浙金石志》成書。道光四年(一八二四),阮元時任湖廣總督,命廣東按察使李澐主持於廣州刊刻此書,是爲道光四年李澐刻本。 《兩浙金石志》收録自秦至元至正金石銘文,種類有石刻、碑文、造像、塔記、經幢、題字、磚文、鐘銘、銅器、印文等。目録統計共六百五十八種,實際所收六百八十種 此次出版《兩浙金石志》,選用浙江圖書館藏浙江書局光緒十六年(一八九〇)刻本,影印出版。該刻本收有阮元子阮福編《兩浙金石志補遺》一卷。
  • 青銅器與宋代文化史

    作者:陳芳妹

    王國維曾說:「漢代孔子壁中書出,而有古文經之學;宋代古器物出,而有金石學」, 但為何象徵中國古史三代的青銅器物,會在一千多年後的宋代大放異彩,並衍生出影響後世深遠的「金石學」? 北宋中葉,儒學者一改漢唐以來經學家注疏為主的禮制研究傳統,透過實際出土器物,追求「觀其器,誦其言,形容髣髴,以追三代遺風」的復古運動。在劉敞、歐陽修、蘇軾、呂大臨等人的參與下,士大夫之間出現了收藏、研究鼎彞之器的風氣,並在徽宗朝「隆禮作樂」的推動下,形成官、民之間仿製古器的風潮。古式禮器出現的場域,也從國家祭典擴及到地方孔廟釋奠,更深入文人書齋與佛道教之中。宋室南渡後,透過朱熹的倡導,仿古器物與道學相結合,將三代意象轉化為朱子學的符號及工具,奠定了往後元、明、清三代的社會文化基礎。影響遠及海外的李氏朝鮮,乃至於清代臺灣孔廟中的祭器形制。 本書爬梳大量文獻、文物資料,並揀選再生「三代銅器意象」的代表性器群,清楚呈現出宋代從考古、博古、仿古到玩古的變化過程,並以圖像結合文獻,探索此一變革背後的動力,及其對後世文化史、器物藝術史的影響。
  • 容庚学术著作全集

    作者:容庚,莞城图书馆编

    容庚先生一生出版专著二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留下了丰硕的成果。为满足学术界研究的需要,编辑成《容庚学术著作全集》,整体出版。此次收入的专著共二十四种,除《金文编》、《殷周青铜器通论》外,均据初印本制版,以存原貌。数十篇学术论文结集为《颂斋述林》。 兹列《容庚学术著作全集》书目如下: 殷契卜辞 与瞿润缗合著,哈佛燕京学社,一九三三年 卜辞研究 北京大学讲义,一九四二年 金文编 科学出版社,一九五九年(按,此本有作者批校订补,实第四版之祖本) 金文续编 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五年 秦汉金文录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一九三一年 商周彝器通考 哈佛燕京学社,一九四一年 殷周青铜器通论 与张维持合著,文物出版社,一九八四年(按,此次增附刘翔《容庚手批校订〈殷周青铜器通论〉遗稿整理》文) 中国文字学形篇 燕京大学研究所讲义,一九三一年(按,有作者批校订补) 中国文字学义篇 燕京大学研究所讲义,一九三二年(按,有作者批校订补) 宝蕴楼彝器图录 北平内政部古物陈列所,一九二九年 武英殿彝器图录 哈佛燕京学社,一九三四年 颂斋吉金图录 燕京大学考古学社,一九三三年 颂斋吉金续录 燕京大学考古学社,一九三八年 海外吉金图录 燕京大学考古学社,一九三五年 善斋彝器图录 哈佛燕京学社,一九三六年 西清彝器拾遗 燕京大学考古学社,一九四〇年 金石学 北京大学讲义,一九二六年 古石刻零拾 燕京大学考古学社,一九三四年 简体字典 哈佛燕京学社,一九三六年 颂斋书画录 燕京大学考古学社,一九三六年 伏庐书画录 燕京大学考古学社,一九三六年 历代著录画目续编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二〇〇七年(按,据作者手稿影印) 颂斋书画小记 广东人民出版社,二〇〇〇年(按,据作者手稿选编影印) 丛帖目 中华书局香港分局,一九八〇—八六年 颂斋述林 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一九九四年(按,此次增补《甲骨学概况》文)
  • 宋代金石學研究

    作者:葉國良

    分析宋代當時之金石學對經學、小學、史學、文學、藝術等方面究竟有何影響。堪稱研究宋代金石學最翔實之著作。 本書先界定金石學的定義與範圍,並概述宋代以前的金石研究,再分析宋人研究金石之風氣的由來與觀點,使讀者對宋代金石學的面貌有所認識。之後,本書將宋代金石學分為四個部分:先總說宋代金石學者及其著述;其次分述當時金學、石學的研究成果,並分項檢討,分析其正誤,評論其成就;最後分析當時之金石學對經學、小學、史學、文學、藝術等方面究竟有何影響。本書內容,堪稱研究宋代金石學最翔實之著作。
  • 古刻新诠

    作者:程章灿

    《古刻新诠》分上、中、下三编,包括总论、述要与具体考述三个部分,面、线、点相结合,考论相兼,无论是全局描述,还是微观考证,对于唐五代小说、历史及文化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要深入理解文献的意义,不仅需要了解文献自.身的形成及其传承过程,也需要参考和借鉴前人的研究积累。在中国传统学术史上,小说研究基本上不登大雅之堂,二十世纪以降,小说研究才“升格为一门具有现代学科性质的专学,这是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收获,也是中国现代学术区别于传统学术的特色与个性之所在”。这一份丰厚的学术遗产应该及时清理,其中的利弊得失亦有待总结。苗怀明《二十世纪中国小说文献学述略》将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研究分为四个时期:二十世纪上半期、建国后三十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从小说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等方面对这一学术领域的成果作了全面盘点,尤其突出有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小说名著的文献。小说的产生、存在、传播的社会文化语境与诗文辞赋等文学样式有很大差异,小说研究也相应地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苗著从学术史角度所作的文献清理,显然有助于这两方面的正本清源。
  • 语石;语石异同评

    作者:叶昌炽,柯昌泗

    《语石》,十卷。清叶昌炽撰。这是一部笔记体的石刻通论性专著。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自序云:“访求逾二十年,藏碑至八千余通,朝夕摩挲,不自知其耄。”又云:“上溯古初,下迄宋元,元(玄)览中区,旁征岛索。制作之名义,标题之发凡,书学之升降,藏弆之源流,以逮摹拓装池,轶闻琐事,分门别类,不相杂厕。”“都四百八十六通,分为十卷。”“但示津途,聊资谈圃。”又宣统元年三月自记云:“此书脱稿后越二月,即奉视学甘肃之命,度陇见闻,略有增益。丙午归里,养疴渎川,再加厘订,去其复重,距辛丑写定又八年矣。”知此书最后写定在宣统元年(1909)。卷一以朝代为序,概述先秦至元代石刻;卷二以地域为别,论述各地及域外石刻;卷三卷四论石刻内容及碑帖区别;卷五论碑刻以外各种石刻;卷六论碑文文体、撰人、书人、刻工等;卷七卷八论碑刻书写;卷九论碑文格式及避讳;卷十论石刻“版本”及传拓装池等。此书之于石刻学犹叶德辉《书林清话》之于古书版本学,而精谨或过之。近人柯昌泗撰《语石异同评》,对《语石》多有补正,而体例不改,可以并观。 为了更广泛地向学术界提供参攷並便于对照阅读,现决定将葉昌熾〔语石〕与柯昌泗〔语石異同评〕合为一书,整理出版。 柯氏稿本前两卷系手録清本,卷三以下则为手寫原稿塗改零乱,阅读極为不便,乃请国家文物局张明善同志将全书仔细謄清;並将各条分别系於于葉书对应各条之下,葉文顶格,柯文低二格排,使原著与评语得以互相参照,由陈公柔同志点校一遍。
  • 中国青铜器综论(全三册)

    作者:朱凤瀚

    本书系综合考古、收藏、科技、美术众多领域成就,对中国青铜器学科作全面回顾及系统研究的专著。上编通论从青铜器的起源、发现和研究谈起,对历来各家的青铜器分类与定名作了科学的分析,确定了比较科学、合乎用途和器型的型式分类,并对青铜器的纹饰、铭文、铸造与加工、仿造、伪造与鉴别都作了精辟的阐释。下编分论分别对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商代青铜器、西周青铜器、春秋青铜器、战国青铜器以及东周时期边远地区的青铜器按时代、地域、礼器制度进行综合研究。
  • 宋本东观余论

    作者:黄伯思

    本书据古逸丛书三编影印 本书除收有黄氏所撰《法帖刊误》外、又收入审正金石、考核艺文之作200余篇。
  • 商周彝器通考

    作者:容庚

    容庚(1894-1983),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当代著名古文字学、青铜器学和考古学专家。早年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学习,毕业后执教燕京大学,任燕京大学教授、《燕京学报》主编兼北平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后历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等。有《商周彝器通考》、《金文编》等数十种著作。
  • 金石丛话

    作者:施蛰存

  • 金石丛话

    作者:施蛰存

    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六朝的丰碑巨制、韩柳欧苏的大块文章、明清之际的人生画卷,无不表现了对社会国家的情怀,对宇宙世界的期待。千古风流人物的搏斗,相互辉映,激荡交融,造成了光华灿烂的中国,博大久远的中华民族传统。这套文库力求以历史的高度,把悠久而灿烂的中华文化收到整个人类文明的背景中审视,向您展示五千午文化的各个方面。
  • 金石录校证

    作者:赵明诚

    本书所有和底本为清乾隆壬午年所刻雅雨堂本,用以校刊者为《三长物齐丛书》本本及《四部丛刊续编》影印吕无党(无党,清吕葆中字)钞本。 赵明诚“跋尾”所引碑文,以洪适《隶释》与王昶《金石萃编》参校。除明显讹字外一般不予改动,只在“校证”中加以说明。 底本原附卢文弨案语,本书全部照录,文前仍据原书用“案”标明。三长物齐本原附黄本骥、蒋瓌案语所注碑主姓名字号,亦一律引录于本书总目篇题之下,并加圆括号以示区别。 吕无党钞本后所附张元济《校勘记》,引录吕氏原校及何焯、顾千里等诸家校语,对于刊正底本多所裨益,本书亦酌加采择,并在“校证”中分别注明。 “跋尾”中一般词语,本书不作解释,但如属作者征引之典故旧文,则尽可能一一注明出处;此外,对于冷僻的天文、律历、人物字号等名词术语,亦酌加简注,以便读者。 本书“校证”中征引旧籍及近人著作,多用简称,另列《征引书目一览表》,以供对照。 《金石录》总目所录碑题凡二千目,而“跋尾”仅五百零二篇。凡属有“跋尾”者,本书一律用“△”符号标识于总目篇题右上角;凡某一篇题属于某卷跋篇分目后一篇者,即于该篇题之后注明“以上跋尾在全书卷第几”,以便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