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古籍

  • 北齐书(全二册)

    作者:李百药

    《北齐书(套装共2册)》五十卷,其中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唐李百药撰。北魏末年,北方六镇发生声势浩大的反叛浪潮,后出身于怀朔镇低级武官的高欢获得了对二十余万鲜卑人的领导权,控制了北魏朝政。公元534年,高欢所立的孝武帝元修被逼西奔长安,高欢于是另立孝静帝元善见,迁都邺城,史称东魏。公元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孝静帝自立,建立北齐。东魏、北齐统治区域南至长江,与梁、陈两朝先后对峙,西边在今山西、河南、湖北,与西魏、北周分界。公元577年,北齐被北周吞并。
  • 广东新语

    作者:屈大均

    《清代史料笔记:广东新语》(上下)作者屈大均,是一本较有价值的清代笔记。全书二十八卷,每卷述事物一类,如天、地、山、水、虫鱼等,凡广东之天文地理、经济物产、人物风俗,无所不包。其所以名“广东新语”者,据自序说“吾于《广东通志》,略其旧而新是详,旧十三而新十七,故曰‘新语’。是书则广东之外志也。”可见本书之作,在于补《广东通志》之不足;而其所补者,又不仅“考方与,披志乘”,且“验之以身经,徵之以目睹”,故“其察物也精以核,其谈义也博而辨”。但“新是详”“新十七”,是新的外表,而不是新的实质。盖大均处明清交替之际,痛百姓流离失所,所以《新语》一书于论述之中,尤着重于经济效果与民生关系,随在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和束缚生产力的种种苛政,与一般地方志有所不同。故屈氏自序又说“此书不出乎广东之内,而有以见夫广东之外;虽广东之外志,而广大精微,可以范围天下而不过。”这是他写《新语》的主旨所在。且本书在如实反映当时的社会情況,揭露矛盾,以及所记物产民俗等方面的材料,比较丰富翔实,作为明清之际的经济史、思想史读也无不可。 屈大均生于明崇祯三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五年(一六三○一六九六),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号菜圃,广东番禺人,明诸生。清军破广州,遁入空门,行遊南北,交结遗民,不久又棄禅归儒。其在会稽,与魏耕善;在陕,交顾炎武、李因笃。魏耕通消息于郑成功,大均与谋;吴三桂反,又一度从其军于湖南,旋以不合谢归。三藩既平,隐居著书,述作甚富,其诗尤负盛名。本书成于屈氏晚年,作者处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时以反清复明为念,书中颇有借古讽今,指物喻志者。及其去世七八十年以后,清代文字狱再起,两广总督李侍尧于一七七四年(乾隆三十九年)罗织检举,奉旨以屈大均“托名胜国,妄肆狂狺,其人实不足取,其书豈可复存所有著述书版一概焚毁。还要发棺戮尸,因没有找到墳墓而作罢,竟将收藏其书的两个不识字的孙子“从宽”处斩。然而,有价值的著作,決不是暴力可以禁绝的,所以今天仍能看到康熙三十九年庚辰木天阁原刻本和另一种乾隆年间的翻刻本,惟后者错字较多,“木天阁”亦刻成“水天阁”。
  • 唐诗画谱

    作者:(明)黄凤池

    《唐诗画谱》由明集雅斋主人黄凤池编辑,为诗、书、画三美合一的版画图谱,于明万历年间刊行,是徽派代表作之一。诗选唐人五言、六言、七言各五十首左右,书求名公董其昌、陈继儒等为之挥毫,画请名笔蔡冲寰、唐世贞为之染翰,刻版出自徽派名工刘次泉等之手,堪称“四绝”。被时人誉为“诗诗锦绣,字字珠玑,画画神奇”。
  • 说郛三种

    作者:陶宗仪

  • 茶香室丛钞(全四册)

    作者:俞樾

    《学术笔记丛刊:茶香室丛钞(套装1-4册)》收入春在堂全书中。作者与其夫人姚氏优俪之情极笃。光绪五年(一八七九)夏姚氏卒,作者于同年冬葬夫人于杭州西湖旁的右台山,又于其旁隙地筑屋三间以居,其卧室郎用姚氏生前居室茶香室命名。光绪五年作者五十九岁,自念「精力益衰,不能复事著述」,遂以读书自娱,「遇罕见罕闻之事,亦以小纸录出之,积岁余得千有余事,不忍焚弃,编纂成书」(茶香室丛钞序),并以茶香室题为书名。
  • 增广贤文

    作者:余晗

    《增广贤文》主要内容:“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千百年来,蒙学堪称中国古代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是古代所有读书人起步的阶梯。蒙学教材源远流长,远至周秦,近至民国,孩童入学,都有专门的启蒙读物。唐宋之前,这类教材变化不定。至宋代《三字经》、《百家姓》出,很快风行天下,加上先前的《千字文》,又吸纳《弟子规》、《增广贤文》等,蒙学教材的大格局才基本定型。这些启蒙读物内容通俗易懂,文字深入浅出,风格生动简练,既具备识字的基本功能。又顺带介绍历史地理常识,还寓有品德培养的内涵;表达形式则类似歌谣,琅琅上口,易于儿童背诵,实在是一举多得,不可多得。 《增广贤文》原称《昔时贤文》,源于民间俗语或历史典籍,最早成书于元末明初,后至清朝时经过修订整理,重新刊印。全书采用格言警句的形式阐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既充满智慧,又极具警示作用。 《增广贤文》选取了《增广贤文》中最有代表性的六十条格言,做了浅显的讲解,并通过相应的典故故事,生动地体现原文的内涵,旨在让小读者能更明白更直接地理解原文,懂得做人处的道理,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 庄子校诠(全二册)

    作者:王叔岷

    该书简介:本书为王叔岷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以续古逸丛书影印宋刊本为底本,参验《庄子》其他写本及刻本。在引用郭象的《庄子注》及成玄英的《南华真经注疏》之外,征引力求详尽,囊括了历代注庄、解庄的重要著作。例如,宋代林希逸的《庄子口义》、褚伯秀的《南华真经义海纂微》、陈碧虛的《南华真经阙误》;明代焦竑的《庄子翼》;清代王夫之的《庄子通》和《庄子解》,宣颖的《南华经解》,姚鼐的《庄子章义》,俞樾的《庄子平议》,王先谦的《庄子集解》,郭庆藩的《庄子集释》,马其昶的《庄子故》等。对于诸家旧说,或重检所据之资料有无谬误,或对浅近者作进一步的解释;对已成定论的旧说加以重新审定,力求使义理的阐发契合庄子的原意。本书摆脱了对庄子思想的点线式的了解,在形式上的体系化、内容上的理性分析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仅在校勘、训诂方面创获甚多,而且弘微并照,贯通义理,在历代《庄子》注本中,本书最为精详。
  • 中国古代房中养生秘笈

    作者:段成功,刘亚柱

    【内容简介】 房中养生亦称房中术,是中国古代有关性医学、性保健的通称。 总括中华房中典籍 这部书前无古人:不仅因为它全部收录了迄今发掘出的,从先秦至民国的中国古代房中养生典籍,而且大海捞针似的从浩瀚的中文古籍中钩稽史料,撷取了有关房中术的篇章片段,共收房中秘笈89种,是现今收录最全、规模最大的房中养生著作。 尘封秘笈首度现世 古往今来,房中秘笈多私家收藏,从不轻易示人。由于历史原因,许多房中著作流失海外,在中国已经亡佚。经过大规模的发掘整理,首次面世的这些珍本典籍,占到本书近一半的书目。 稀世版本弥足珍贵 为保证本书的原始性,所收书目均先用迄今所发掘到的最早、最好的足本,其中近90%为孤本、善本、珍稀本。就版本意义而 言,这些未经删削的版本是最具收藏意义的。 雅纸香书唯美品相 只有独具匠心的装祯构思,才可与这部价值连城的秘笈相配。为此本书选用了日本特制象牙黄色玫瑰香纸——捧读时,随着书的意境,伴着阵阵幽香,令人神思飘逸。 本书前言: 中国养生学是在中国古代独特的哲学思想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探讨如何增进人体健康,对抗过早衰败,达到人的寿命的自然极限的一门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正确提示人类生命规律,宇宙自然规律,自然界与人的关系,找出危害人体健康与生命的各种内外因素,为人类从事争取健康与长寿的活动提供正确的理论与方法。 中国养生学在几千年的发生、发展、形成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就已经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人民的健康长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的理论与方法,不仅在中国得到继承和发扬,同时也为世界上许多国家重视和利用。 正如"发以食为天"一样,"食、色、性也。"也是中华民族的至理名言。在中国养生学中,饮食养生和房中养生,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历代不同门派的养生学家,在"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冲破封建观念的禁锢,对人类生存与生活不可缺少的房中养生,做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出成套的理论。这些理论与经验,不仅对古代人的养生保健活动,起过积极作用,就是对今天性科学、性医学(包括计划生育、优生优育、防治疾病、抗衰老等方面的研究),无疑也具有不可低估的参考价值。这些丰富多彩的房中养生知识,分散在各个学派的著作中,对这些闪烁古代东方人智慧之光的历史文献进行全面地挖掘和整理,并最大信息量地提供给当代学者加以研究和利用,是推动科学发展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正是为人这个目的,我们立意编辑了这部《中国古代房中养生秘笈》,藉以提供更多的原始文献为研究者所用。但是,必须指出:由于社会制度和科学水平所限,古代人的认识能力必然要受到限制。诚如吴阶平博士所言:“世界上其他古代文明,诸如古印度、古希腊、古埃及等,对于性的探索与研究方面,也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如印度的《卡玛箴言》、阿拉伯的《芳香园》、罗马奥维德所著的《爱的艺术》。这些文献与一切文化遗产一样,是对古代人类性实践的总结,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但因受历史条件限制,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精华与糟粕同在,科学与迷信共存……"(引自《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 由于人类认识发展过程,具有同一的规律性,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也不可能超越历史的局限,许多文献也同样是"精华与糟粕同在,科学与迷信共存。"为了给研究人员及相关读者提供完整的古代房中养生文献,因此,有些掺杂着封建迷信的甚至是违反科学和社会道德内容的篇章,也收本书中,如"采战御女"、"女胎转男"、"采补修炼"、"补精还脑"、"丹方术势"等,我们深信,本书读者能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对待古代文化遗产,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科学态度阅读本书,达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目的。
  • 柳如是集

    作者:柳如是撰 周书田 范景中辑校

    凡例 一 本書體例,分爲兩編,各自成冊,上編系柳如是詩文,下編爲有關文獻。 一 上編所據,胥用善本;版本說明寫入卷端,以助檢核。 一 下編多援引古書,襲用成文。一字片言,必標出處;所出之書,或有並見,標最初者,最初之書未見,標所引者。 一 所據底本,多有別字異體,此依様摹寫,略求形似,以存本真。 一 引文粗爲校勘,凡增字用〔〕號,衍字用<>;改字用[]號,排入誤字之下。必要之處,間作校語、按語,隨文以行,以俾取捨。 一 《柳如是別傳》考證陳子龍、謝三賓詩詞綦詳,關涉柳氏之作者,俱按陳氏之見解收録,別爲卷次。 一 所收柳氏書畫文物,有見必録,聊供旁參,不作考證。 一 如《序》所言,本書實乃《別传》之附編,職是之由,凡柳氏事蹟見于錢謙益集者不録。陳寅恪先生詩殿之上編卷後,以示敬意。
  • 天工开物译注

    作者:[明]宋应星,潘吉星译注

    《天工开物》是我国明末“四大科技名著”之一,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已被译成日、英、德、法等多种文字。它系统而全面地记述了中国16~17世纪农业、工业和手工业18个生产部门的生产工艺和经验,如农植物种植方法,纺织用具及操作方法,谷物加工、制盐制糖工序,砖瓦缸瓮和陶瓷的制造,榨油、造纸的方法,车、船、武器的制作,矿物开采等等。书中还附有一百多幅插图。为了方便今天的读者阅读和理解此书,我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史专家潘吉星先生将此书译成白话并作简注。 导言 说明 天工开物序 卷 上 1.乃粒第一 2.粹精第二 3.作咸第三 4.甘嗜第四 5.膏液第五 6.乃服第六 7.彰施第七 卷 中 8.五金第八 9.冶铸第九 10.锤锻第十 11.陶埏第十一 12.燔石第十二 卷 下 13.杀青第十三 14.丹青第十四 15.舟车第十五 16.佳兵第十六 17.曲蘗第十七 18.珠玉第十八 附 录 一、古今度量衡单位换算表 二、二十四节气及时辰换算表 三、本书插图目录 索引
  •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附三十六计

    作者:(春秋)孙武/《战国》孙膑 撰

  • 资治通鉴

    作者:陈磊 译注

    丛书概况:“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资治通鉴》为其中之一。 《资治通鉴》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和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纂而成的史学巨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规模空前。全书共294 卷,约300多万字。其所记载的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涵盖了1362年的历史。和《史记》有所不同,司马迁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重视天人关系和朝代更替的规律;而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目的则更加现实,他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因此在选材上,能够为统治者提供借鉴作用的政治史就毫无疑问地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通鉴》极其重视腐败政治,对于政治清明和黑暗时期都用功很深,也重视战争。举凡权力更迭、施政得失、制度沿替、人才进退都有详尽深入的记载,这些内容也是《通鉴》一书的精华所在,记述中尤其表现出编年史的优点。比起纪传体的一事互见于不同传记,《通鉴》在记述一件事、一项制度的时候,可以更清晰地表现出全貌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 徐霞客游记校注(上、下)

    作者:[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校注(上,下),ISBN:9787222014862,作者:徐弘祖
  • 古文观止鉴赏辞典

    作者:本社

    《古文观止鉴赏辞典》: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的《古文观止》,已经中中国畅销两百多年。本社为了嘉惠读者,推陈出新,延续拓展我社以《唐诗鉴赏词典》为代表的文学鉴赏辞典的风格和品牌,以我社《古文鉴赏辞典》为基础,吸收吴楚材、吴调侯的《古文观止》的精华,又参酌其他选本,唯取佳作入选,以朝代为序,收录古文一百四十二篇,编纂成《古文观止鉴赏词典》一编,展示中国古文的巅峰之作;不唯如此,更请国内有关研究名家撰写精美赏析文章,解释历史背景,以先进文艺理念讲解艺术特色,评论文学成就。
  • 金楼子校笺(上下册)

    作者:梁元帝萧绎撰,许逸民校笺

    《金楼子》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梁元帝萧绎著。该书涉猎广泛,内容博杂,不仅真切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萧绎的思想感情,为研究梁代社会提供重要的原始资料,又可从中约略窥见众多周秦古籍之一斑,补他书之未备,以资考证。该书一向鲜有整理者,对其进行深入细致整理的更是前所未有。《金楼子校笺》一书的撰著,填补了这一学术空白。本书校勘,以清鲍廷博刻《知不足斋丛书》本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等众多版本,又运用他校和理校,对书中文字逐条考索史料来源,并证以史传和相关载记,校定是非。本书笺证,则钩稽群籍,探究原书引录本源,进而疏通文字窒碍,彰显其本义。书后附录“书目著录与版本序跋”及“历代评说要录”,并撰《萧绎年谱》,颇便学者研究利用。
  • 四书章句集注

    作者:朱熹 编

    《四书章句集注》为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该书训诂文字,疏通文理,注重义理阐发,从整体上探求与把握儒学精义,堪称解读《四书》的经典之作。元仁宗元祐时期,该书被钦定为科举考试的教材,明清沿用,对中国以至东亚地区影响深远。朱熹用了大半生心血完成该书,四十余年“改犹未了”,临终前还在修改《大学 • 诚意章》的注,诚可谓“毕力专研,死而后已”。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四书章句集注》以清嘉庆十六年吴县吴氏父子校刻本为底本,用清康熙内府仿刻的宋淳祐二年大字本校勘。今据《新编诸子集成》繁体字本改为简体横排,收入“中华国学文库”。
  • 神仙传校释

    作者:[晋]葛洪撰,胡守为 校释

    《神仙传》是一部著名的道教经典。该书记载古代传说中八十五位神仙故事,大体继《列仙传》而作,体现了早期道教的神仙风气。胡守为先生以质量较胜的《四库全书》本(用毛晋辑本)为底本,参照其他版本和征引文献,做了精心的校勘,使《神仙传》有了一个较为正确可靠的版本。
  • 论语集释(全四册)

    作者:程树德

    新编诸子集成收入先秦到唐五代子书,着重选收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的。个别不属于子部的书如班固的白虎通义,因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拟选入。 全书分两辑,第一辑所收子书与旧本诸子集成略同,是一般研究者经常要阅读或查考的书。每一种都选择到目前为止较好的注释本。极少数尚无注释本的,另行注释。有的书兼收数种各具优长的注本。为保持体例基本一致,除个别书外,一般只收用文言或浅近文言撰写的注本。各书正文、注文一律加以新式标点,校正版刻或排印错误。 第二辑,收集第一辑这外的其它子书。其中大部分没有现本,凡有必要进行注释的,应加注释,其余的选择较好的版本进行点校。
  • 围炉夜话

    作者:王永彬

    《围炉夜话(图文版)》所谈及的人生处世理念景响和造就了很多中国人的处世文化,而中国人处世文化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处世乃由文化而定,大智慧者,能引导并成为楷模,能独善其身;世伪者或油滑、或臆测、或作假、或自缚、或自扰,不一而足。正确对待人生,养成坦荡、谦恭品格,此为一;借鉴人生处世多些对人对事的理解,丰富人生文化内涵,此为二。读此书,即可达此目的。
  • 水经注校证

    作者:郦道元,陈桥驿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地理名著,记载了一千多条水道及其所经地区的的自然地貌、人文遗迹、建置沿革和有关的历史事件、神话传说、人物典故、民俗物产等,引书400余种,记述众多汉魏碑铭。作者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参考35种版本,利用120大量地方志和其他文献资料, 融汇本人60余年研治体会,吸收王国维、胡适、岑仲勉、森鹿三等中外学术成果,对原书进行标点,撰作校证。各卷末的校证包括校异文、辨正误、补异文、考原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