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玛格丽特·杜拉斯

  • 绿眼睛

    作者:[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情人》《广岛之恋》作者、法国国宝级大师、龚古尔文学奖得主

    杜拉斯唯一一本专论个人电影观的代表性著作,中文世界首度引进

    《电影手册》出品,力邀杜拉斯共同企划之经典特刊,家人特别授权、百年诞辰纪念发行

    畅聊电影、文学、政治与私人记忆,激进年代的流行文化、社会热点,对谈欧美导演、诗人、思想家

    收录家庭私藏珍贵摄影作品、片场剧照、亲笔手稿

    直观立体呈现杜拉斯的生活印记与心灵世界

    一比一复刻法文原版尺寸,高品质布面烫黑精装,极具典藏价值

    编辑推荐

    玛格丽特•杜拉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最具个性的法国作家之一,同时也是一名以颠覆性影像实践著称的电影人。1980年6月,杜拉斯受“新浪潮”摇篮、世界知名杂志《电影手册》编辑部邀请,推出电影专论特刊《绿眼睛》。

    在本书中,杜拉斯介绍了拍片过程中的个人心路与思想脉络,以及对周遭世界与种种争议的看法。收录文章既包含《电影手册》编辑对杜拉斯的专访,也有杜拉斯与同时代备受公众关注的新闻人物、作家、导演的对谈,还穿插着与主题相关的信函、随笔或宣言、檄文。

    作为一部关于艺术创作的箴言集、关于当代社会的省思录,《绿眼睛》有着杜拉斯一贯的行文风格:跳跃、拼贴、非线性的文本组织,极具破坏性和压迫感的高密度文字流,以及满溢于字里行间的作者强大的精神魅力——孤傲睿智、愤世嫉俗,近乎孩子气的野性和好奇心。

    这些文字营造出激情与柔情并存的对话场域,新增的60余幅照片则建构了一个以“观看”为基础的游戏互动空间,要求看书的读者在交错的视线中探寻深藏的真相:关于电影,关于写作,关于世界,关于自我。

    ◎ 杜拉斯阐述其独特电影观念的唯一专著,《电影手册》独家纪念特刊:

    对于“何为理想影像”“电影与写作、阅读的关系”“小众艺术片与商业片各自召唤怎样的观众”“现代媒体泛滥的影响”等问题,杜拉斯抛出了犀利精绝的洞见,极致坦诚的行文,将你卷入奇妙电影理念的思辨漩涡。

    ◎ 作为跨界“作家导演”,抱怨制片商、嘲讽影评人,亦热烈推崇激发共鸣的创作者:

    对于戈达尔、伯格曼、卓别林、伍迪•艾伦、伊利亚•卡赞等同时代名导演,杜拉斯一一“毒舌”点评,一针见血、爱憎分明。种种交往逸事与珍贵对谈,勾勒出艺术大师之间惺惺相惜的画面,天才灵光交相辉映、令人心折。

    ◎ 一部微观私人文学史,纷繁叙述中,杜拉斯作品里的常数俯拾可见:

    暗藏在系列照片中的童年叙事、《广岛之恋》式的战争创伤记忆、作为流浪象征的犹太喻象、俄罗斯套娃般的层叠女性影像、对边缘群体的持续关注、带有鲜明印迹的主观新闻时评……串起杜拉斯宇宙,为解读其作品提供了丰富线索。

    ◎ 高品质布面烫黑方脊精装,一比一复刻原版尺寸和排版样式,极具典藏价值:

    甄选细织平棉布、上质象牙白贴纸,高级亮光烫料跨材质烫黑。封面照片选用法国著名摄影师、玛格南图片社前主席布鲁诺•巴贝作品,大师镜头、精彩构图,定格文艺大家风采瞬间。法文原书恪守作者亲自授意版式,中文版一比一复刻,再现作者的强力在场。

    * * *

    ■杜拉斯语录:谈电影与写作

    ✍ 想要拍电影,也意味着想要走出资本主义电影消费者的角色,从中挣脱出来,并且阻断这种条件反射式的消费。很显然,这种条件反射式的消费是所有消费恶性循环中最完美的一环。我们通过拍电影来控诉。

    ✍ 我与电影之间是谋杀关系。一开始,我拍电影是为了获取毁灭文本的创造性经验。现在,我拍电影是为了抵达图像并将其浓缩。

    ✍ 对我而言,电影的成功根植于写作的溃败。电影最主要的且具有决定性的魅力,就在于它对写作的屠杀。这场屠杀如桥梁一般,将我们引向阅读本身。

    ✍ 我谈论的是写作。即使当我看上去像是在谈论电影的时候,我谈论的依旧是写作。胶片写作,对于我而言,就是电影。

    ✍ 一本持续前行的书如同潜在的生命。和生命一样,书也需要各种阻力、窒息和痛苦,需要放慢节奏,需要苦难,需要各种羁绊,也需要安静和夜晚。

    ✍ 当任何人都不拍电影的时候,电影是不存在的,电影从来没有存在过。但当任何人都不写作的时候,写作依旧存在,而且始终存在。当一切都终结时,在奄奄一息的灰色地球上,书写仍将无处不在。它在空气中,在大海上。

    ■杜拉斯语录:谈世界电影大师

    ★ 查理•卓别林:他是残疾的天才,是人类精神史上的传奇意外,也是电影的巨大裂痕。从未有人在有声电影中达到过卓别林电影中无声的境界。

    ★ 伍迪•艾伦:应该是个很可怕的人,他肯定没有爱过生活里的任何事物。作品是由一些碎片和碎块缝合而成的,能看出缝合的痕迹。

    ★ 让•雷诺阿:在雷诺阿的电影里,爱情演得太过头,处处泛滥着善意。但特别爱他的《大河》,他或许是去世的电影人中最喜欢的一位。

    ★ 雅克•塔蒂:太爱他了,他可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玩乐时间》是部巨片,唯一一次我们可以说“真正出演的是人民”。

    ★ 罗贝尔•布莱松:巨人一般的存在。他是所有电影的奠基人。《扒手》和《巴尔塔扎尔的遭遇》这两部影片就能代表整个电影。

    ★ 让-吕克•戈达尔:他是最伟大的导演之一。是世界电影最重要的催化剂。当感到孤独的时候,当想到其他电影人的时候,就会想到戈达尔。

    ★ 英格玛•伯格曼:从来没有喜欢过伯格曼,虽然之前认为自己喜欢他。《假面》和《沉默》都是过眼云烟。伯格曼和德莱叶,我们不可能同时喜欢两者。

    ★ 伊利亚•卡赞:或许是唯一一个具有国际维度的美国电影人。他的工作区域带有国际属性。伟大的“犹太人”,用他的电影覆盖了整个地球。

    ★ 玛格丽特•杜拉斯本人:不喜欢杜拉斯的一切,但喜欢《印度之歌》《她威尼斯的名字在荒凉的加尔各答》《卡车》《奥蕾莉娅•斯坦纳》。它们可以被列入迄今为止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作品。

    媒体推荐

    若想充分欣赏本书中的对谈和文本(最初发表在《电影手册》的一期特刊上),熟悉杜拉斯的电影、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是一项必要条件。这些对谈反映了杜拉斯对自己和许多电影导演及其作品的看法。杜拉斯1914年出生于越南,在巴黎凭借小说《无耻之徒》(1943)首次登上文坛。她以实验性作家和电影人的身份著称,写作、拍摄的作品以“激进诗学”为特征,其中元话语和超文本占据主导地位(例如《琴声如诉》《广岛之恋》《劳儿之劫》等)。在本书非正式的“围炉聊天”风格的行文中,读者会发现丰富的信息:关于杜拉斯对政治、媒体、文学和电影制作等方面的个人观点。大量的照片和电影剧照也是十分有价值的补充。

    ——《图书馆杂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世界著名文学家、导演玛格丽特•杜拉斯唯一一本专论个人电影观的代表性著作。1980年6月,杜拉斯受知名杂志《电影手册》编辑部邀请,参与其策划的特刊《绿眼睛》,随后编纂成书、正式出版。在这本书里,她回顾了自己在编剧、执导电影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困难、涌现的种种思索,亦点评了卓别林、戈达尔、伍迪•艾伦、卡赞等导演的创作风格,也谈及其文学、政治观点与私人生活。本书还收录了60余幅照片,部分出自杜拉斯之子让•马斯科洛及其本人的珍藏,是杜拉斯作品和人生的历史见证。

  • 这就是杜拉斯

    作者:(法) 瓦里尔

    让·瓦里尔凭借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谈话记录,多次往返于越南、柬埔寨和法国,开始对杜拉斯的生平做实地考察。他仔细考证了这位原印度支那殖民地共同教育署行政官员的女儿玛格丽特·多纳迪厄的家庭背景及其成长的地方,描绘出她青年时代特有的非文学性现实主义视野以及在她的生活和以后的文学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她母亲与两个哥哥的个性。瓦里尔以此构建其《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副领事》及《印度之歌》《情人》等小说的具体场景与真实氛围,向读者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杜拉斯书中人物的真实故事。 从杜拉斯l914年出生于西贡近郊到1933年定居巴黎,开始法律专业学习,包括到殖民部供职前四年这段时间,我们一直都在追踪其父母带着孩子奔波干印度支那与宗主国之间的往来行程,其间包括了杜拉斯和她哥哥童年与青少年时代的悲喜境遇。从1941年起,杜拉斯开始文学创作,饱经沧桑的成熟个性崭露头角。并在1943年杀青的处女作《无耻之徒》上选用了笔名“杜拉斯”。第二次大战前,杜拉斯嫁给了罗贝尔·昂泰尔姆。虽然身居维希政府公务员管理司官员之职,但他们夫妇仍然在德国占领后期参加了密特朗领导的抵抗运动。 传记个别地方的观点与杜拉斯自传观点相左,与其他杜拉斯传记作家和评论家的观点甚至完全对立,因为他们往往过分相信“自传”资料,根据传记资料或者创作冲动对别人的传记进行修改和校正。作品没有披露鲜为人知的秘密,却让读者能深入理解这位二十世纪大作家个性形成的脉络,进而正确认识其作品。
  • 广岛之恋

    作者:[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杜拉斯代表作之一,也是她最有影响的剧本。一个法国女人与一名日本男子偶然相逢,深深相爱,可这爱却诞生于二战后的广岛,它注定是一场被扼杀的爱情,短暂而永恒,就像这个法国女人在战争期间与一名侵法的德国士兵在内韦尔的那场爱情一样……
  • 平静的生活

    作者:(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本书是杜拉斯的第二部小说。感性而清醒的语言,笼罩在死亡阴影中的情节。偏僻的乡村中,面对贫穷、仇恨,二十五岁的女孩在孤寂中渴望生活,渴求爱情。生活就在表面的平静和内心的挣扎里缓慢又迅疾的逝去。初出茅庐的杜拉斯,笔下是诡异迷乱的句子,简洁明晰的故事线索。
  • 作者:(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爱》堪称《劳儿之劫》的续篇。 沙塔拉这一座爱情之城,回忆之城。在这片荒凉之地走来了旅行者,行走的男人,还有闭着眼睛休息的女人。他们相互间仿佛很陌生,然而在走动中,问询中渐渐地认出了对方,也渐渐忆起了遥远的过去,逝去的沙塔拉。想象中,回忆中的沙塔拉引出了多少诗意和梦想、激发出多少爱的欲望。 《爱》的作者是玛格丽特·杜拉斯。
  • 情人

    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

    《情人》(全译本)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一名贫穷的法国少女与富有的华裔少爷的爱情故事:一个年仅十六岁的法国姑娘在渡江时与一个中国少爷邂逅,沿着这条叙述线索,渲染出一幕疯狂而绝望的爱情。——很久以前的那个夏天,殖民地时期的越南,浑浊的湄公河上漂浮着菜叶杂物,河水湍急,大地倾斜。一个打扮得不伦不类的法国少女,头戴一顶男帽,脚穿一双廉价却缀满饰片的鞋子,一只脚踏在舷栏上,眺望远方。一个来自中国北方的富家公子,哆哆嗦嗦地牵起她的手。从这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这悲剧中交织着殖民地家族创业的失败、亲人之间的爱和恨、青春的希望与绝望……杜拉斯的文字流淌着漫不经心的宿命感,把一个女人零碎的、无奈的生命本质刻画得令人触目惊心。作品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在表面平淡无奇的叙述下,透出一股荡气回肠的力量,令读者爱不释手、过目难忘。
  • 纳塔丽·格朗热

    作者:(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本书收录《纳塔丽·格朗热》与《恒河女子》两篇。 《纳塔丽·格朗热》是杜拉斯1973年创作的电影脚本,同年在杜拉斯的住所里拍成电影。在杜拉斯的作品中,《纳塔丽·格朗热》独树一帜,它跳出了杜拉斯心心念念的主题,开始关注社会问题。《恒河女子》是《劳儿之劫》与《副领事》的延续,也是《爱》的剧本形式。同年在杜拉斯常住的滨海特鲁维尔排成电影。
  •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

    作者:杜拉斯

    一位越南出生、家境贫寒的法国女孩遇见了一位华侨巨贾之子,双双堕入爱河,演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极端爱情。然而这爱情却遭到各方面的阻挠。女孩所在的中学在家长的压力下几乎把她从学校赶出去。女孩的寡母在刚开始的时候也因对方是中国人而心存芥蒂,而中国情人的父亲更因对方是洋人,门不当户不对,不予应允,甚至以死相逼……
  • 劳儿之劫

    作者:[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劳儿之劫》内容简介:劳儿看着。在她身后我试图将我的目光紧紧跟随她的目光,这使我开始回忆,每一秒钟都更多地回忆起她的回忆。我回忆起与见过她的那些人相毗连的事件,我回忆起黑暗的舞厅之夜中模糊瞥见旋即消逝的近似轮廓。我听到了一段没有历史的青春的狐步舞曲。一个金发女子在放声大笑。一对情侣向她走来,缓慢的火流星,爱的初生的下颌,她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次要事件的劈啪作响,母亲的叫喊,出现了。宽广且阴沉的黎明草地到来了。一阵壮观的沉静掩盖了一切,吞噬了一切。一点痕迹留存下来,一点。惟一的,不可磨灭的,还不知道在哪儿。什么?不知道?一点痕迹都没有,一点都没有,一切都被掩埋了,劳儿与一切。
  •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的主要内容是: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杜拉斯以小说《厚颜无耻之辈》(1943)开始她的文学天涯。她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而且尤其注重文体,具有新颖独特的风格。她早期的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充分反映了童年时代的贫困生活,还有不少作品也是以印度支那的社会现实为题材的。《直布罗陀海峡的水手》等充满了镜头般的画面和口语式的对话,因此,大都被改编成影片;后来的小说如《塔吉尼亚的小马》,《琴声如诉》,《洛尔•V.斯坦的迷醉》等则善于打破传统的叙述模式,把虚构与现实融为一体,因而使她一度被认为是新小说派作家,其实她的小说只是在手法上与新小说类似,重视文体的诗意和音乐性,但在构思方面却大不相同,她在作品中描绘贫富对立和人的欲望,是在以独特的方式揭露社会现实。杜拉斯在戏剧和电影方面同样成就卓著,她分别在1965、1968和1984年出版了三部戏剧集,在1983年还获得了法兰西学院的戏剧大奖。作为法国重要的电影流派“左岸派”的成员,她不仅写出了《广岛之恋》、《长别离》这样出色的电影剧本,而且从1965年起亲自担任导演,从创作优秀影片《印度之歌》开始,每年都有一两部影片问世,而且有不少获得了国际大奖。本小说写于1950年。中心人物是母亲,母亲为在印度支那购买的耕地免受潮水之害修筑抵挡太平洋的堤坝,而一切辛苦全部枉费,堤坝被冲毁,殖民地并不是家园。
  • 卡车

    作者:(法)杜拉斯

    她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天天晚上拦汽车,拦卡车。然后她对车里的人谈她的生活。 每天晚上她对谁都是第一次谈她的生活,人家听进去多少,这个她不在乎。 在同一时刻什么都谈,也就是谈爱。 他们关在同一个地方,度过一段时光,难以转身,动弹不得。 影片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此。 也只是有了对方,他们两人才能说是存在的。 故事到此结束了。
  • 杜拉斯传

    作者:[法] 劳拉·阿德莱尔

    ▉简介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是20世纪最富戏剧性的女作家之一,其作品常带有自传性,如《情人》、《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直布罗陀的水手》等,她也因此被认为是一位自我虚构的代表作家、职业忏悔师,她将自己隐藏于多张面具背后, 并热衷于 搅乱可追寻的踪迹,这令她的身世变为一个谜团。她经常说,书中的真实远比作者本人所经历的一切更加真实。 ▉编辑推荐 ●杜拉斯最权威传记,曾获法国菲米娜批评大奖;爱,恨,传奇,写作,绝望,死亡,本书将这一切囊括在内。 ●作者与杜拉斯私交十二年,掌握大量私密信件,私藏照片和手稿;详尽的采访,冷峻的叙述,严谨的解读,直面杜拉斯生命中的真实和谎言。 ●传记可读性极强,会如杜拉斯的小说一样紧紧抓住读者。 ●译者袁筱一是国内一流法语文学翻译家。 ▉媒体评论 杜拉斯的一生带有20世纪的鲜明印记……她将她的经历转化为荒凉、诗意的小说,即使不熟悉这些作品,阿德莱尔这本精心建构的传记也会如杜拉斯的小说一样紧紧抓牢读者。 ——《纽约客》评论 杜拉斯曾说:“我不知道我自己能否容忍杜拉斯。”通过这本传记,读者对此可能会同意一半。 ——《出版人周刊》
  • 世界文学爱情名著

    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

    “世界文学爱情名著”,全十册。系一号多书。 已知书目有:情人、呼啸山庄、包法利夫人、一位女士的画像、简爱、贵族之家、苔丝。 《情人》的内容是《中国北方的情人》。
  • 夏夜十点半钟

    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

    《夏夜十点半钟》的主要内容是:爱,像船,但它没有更多的航线,它只能沿着“忠诚”这条唯一的线路行驶下去;一旦偏离,结果不是船毁,就是人去。爱,最深刻的表现就是专一,是双方都具有的一种独占欲望。爱,就意味着永远不要说“对不起”。爱,绝对不能分享。一对夫妻,同时出现了感情出轨,同床异梦的他们,徘徊在忠诚与背版之间;两段婚外恋,同时进行中。
  • 昂代斯玛先生的午后

    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

    《昂代斯玛先生的午后》的主要内容是:昂代斯马先生坐在一个孤独的房子前,在一座孤独的山里。远处不断传来歌声,昂代斯马先生回忆着,他的爱,疯狂地付出,透射在一头金发的女儿身上。一个黑洞,深不见底。这样的疯狂,欲望。爱的欲望。产生于缺失与依赖的欲望。除了女儿,他不知如何安放心中漫溢的情感。一座房子不算什么,他有钱,他可以买。买下整座山,甚至整个小镇。只要女儿愿意,他能付出的他都愿意付出。只要,只要女儿不离开,不长大,不从他手里脱离变成另一个男人的宝物。是的,他有钱,很富裕。但是,他怎么买也买不到女儿的爱。歌声不断传来,一首爱情的颂歌,多么优美的旋律,仅仅是文字就可以让人听见天籁。昂代斯马先生不断构想女儿,那个在建好的露台上活动的她,那个在水塘边玩耍的他,那个贪馋的她,永远不会长大就连女儿的车停在了广场上都刻意不看:他拒绝失去。他顽强抗争。
  • 中国北方的情人

    作者:[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情人》的再写,故事始末更详细的叙述。杜拉斯说:“我写下中国北方的情人和那个女孩的故事:在《情人》里,这个故事还没有写进去,那时候时间不够。写现在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到写作带来的狂喜。我有一年工夫沉浸在这部小说里,全身心陷入中国人和女孩的爱情之中。我没有写到邮船起航,也就是女孩动身之后的事情。我从未想到中国人会死去,他的身体、肌肤、阳具、双手都会死亡。整整一年,我又回到昔年乘坐渡船过湄公河的时光。这一次,在叙述过程中,清的面容以炫目的光辉突然显示——还有小哥哥,那个与众不同的孩子。我与这些人一起,只和他们一起停留在故事里。我又成为写小说的作家。”
  • 长别离

    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

    《长别离》的主要内容是:大家都在看着。在黛蕾丝和流浪人之间的闲人当中,有人接替黛蕾丝叫喊。但他没有听见近乎发狂的妻子的喊声。在位“顾客”与他擦肩而过,回头叫他。阿拜尔•朗格洛瓦转身,在沉沉黑夜里,他缓慢地、异常缓慢地举起双手,就像一个被判处死刑的人。人们停止叫喊。黛蕾丝沉默了。阿拜尔•朗格洛瓦仍然举着双手,他完全僵住了,像等候枪决一样,他在等候。由于他所等待的枪决并未发生,他是否又产生了希望呢?突然,他拼命地朝塞纳河边逃去。一些旁观者去追他。黛蕾丝立在原地未动。远处传来汽车刹车声,是末班车吗?
  • 毁灭,她说

    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

    《毁灭,她说》讲的是森林边缘的旅馆中,两男两女的爱情四重奏。马克斯?托尔和施泰因都是阿丽莎的情人,两个男人又都喜欢上伊丽莎白?阿里奥纳。他们互不嫉妒,却嫉妒伊丽莎白和阿丽莎两个女人在一起。背景空茫无为,人物笼罩在浓雾里,陷人模棱两可和纠缠不清的关系中,笨拙地挣扎,试图活下去。
  • 痛苦

    作者:(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痛苦》记述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在二战期间的个人经历以及对战争问题的思考,也记录了她如何等待被关在纳粹集中营的丈夫的归来。《痛苦》背景是战争,是战争中人的群像,个人所受到的忽视、在庞然大物面前显出的脆弱无助,成为对社会权威的批判。叙述无所不在的欲望、不置可否的爱情成为人在社会的不公正对待面前一种内在的反抗。
  • 直布罗陀水手

    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

    《直布罗陀水手》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不幸的男人,在意大利一个小渔村罗卡遇到了一个美丽的女人。他决定抛弃女友和工作,跟这女人走。女人有一艘游艇,她的全部生活就是走遍世界寻找她爱过的直布罗陀水手。他上了船,他要邦她找到她的心上人。然而,爱情在这个想改变生活的男人和这个追寻旧爱的女人之间产生了。从欧洲到非洲,从地中海到大西洋,他们的海上旅行在他们微妙的感情交流中度过。如果他们找到直布罗陀水手,那将是他们爱情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