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怀特海

  • 宗教的形成 符号的意义及效果

    作者:(英)A.N.怀特海

    本书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怀特海两部专著的结集。 在《宗教的形成》一书中,作者运用自己独特的形而上学对宗教进行了阐释。作者认为,宗教主要是人内在生命的一门艺术和一套理论,而并非主要是社会事实。宗教的意义在于,它的关心不囿于一方一处,关心的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即突破了社会意识的樊篱,具有了世界意识。 符号的意义何在?如何理解符号的效果?作者就此在《符号的意义及效果》一书中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作者指出:“当人的心理经验中的某些成分,鉴于其他成分而引起了意识、情感及习惯,这时人的心理便是以符号在进行活动。”符号负载着传统和历史的力量,体统积淀下来的那些符号引导人们去为了通常的目的而共同行动,具有凝聚力量与维系社会稳定的作用。
  • 科学与近代世界

    作者:A.N.怀特海

    《科学与近代世界》共分为十三章,主要研究的是在过去的三个世纪中,西方文明受到科学发展影响后在某些方面的情况。我认为,时代思潮是由社会的有教养阶层中实际占统治地位的宇宙观所产生的。这一研究就以这种信念为指导原则。
  • 教育的目的

    作者:(英)怀特海

    怀特海 (A l f r e d N o r t h W h i t e h e a d ,1 8 6 1 — 1 9 4 7),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他与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标志着人类逻辑思维的空前进步,被称为永久性的伟大学术著作之一;他创立了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过程与实在》、《观念的历险》等是其哲学代表作;而他深刻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广泛承认。 本书是作者有关教育的演讲论文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教育观念。他主张教育应该充满生气与活力,反对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引导他们自我发展;他强调古典文学艺术在学生智力发展和人格培养中的重要性,倡导使受教育者在科学和人文方面全面发展;他还重视审美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认为受教育者“ 如果不能经常目睹伟大崇高,道德教育便无从谈起” 。
  • The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

    作者:Bertrand Russell

    His ideas have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wentieth-century work on logic and the foundations of mathematics.
  • 过程与实在

    作者: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

    本书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怀特海的代表作。该书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述了所谓“过程哲学”思想:宇宙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机体,它处于永恒的创造进化过程之中。构成宇宙的不是所谓原初的物质或客观的物质实体,而是由性质和关系所构成的“有机体”。有机体的根本特征是活动,活动表现为过程,过程则是构成有机体的各元素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持续的创造过程,它表明一个机体可以转化为另一机体,因而整个宇宙表现为一个生生不息的活动过程。
  • 过程-关系哲学-浅释怀特海

    作者:罗伯特·梅斯勒

    《过程:关系哲学:浅释怀特海》是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罗伯特·梅斯勒的代表作。说到过程一关系哲学,就不能不提及怀特海,而他的《过程与实在》则是公认的必读书之一。 诚如《过程:关系哲学:浅释怀特海》作者所言:“《过程:关系哲学:浅释怀特海》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对主要由怀特海倡导的过程一关系哲学(主要表现在他1929年发表的那一原创性著作《过程与实在》中)作一基本的介绍。……随着科学在世界各地的勃兴、生态意识的增长、要求宗教多样性的思想的激增,以及科学与宗教越来越多的冲突和对话,我们比以往更需要找到一种思维方式,来将许多的这些对话有意义地结合在一起。《过程:关系哲学:浅释怀特海》所反映的就是一大批人的信念,他们相信,过程一关系哲学能够提供那样一种统一各路思想的洞见。” 怀特海异于传统哲学的主要地方都被《过程:关系哲学:浅释怀特海》作者以生动的语言娓娓道出,对每一个问题的讲述都从个人的实际经验开始,通俗易懂,便于读者领会。
  • 怀特海

    作者:罗斯

    《怀特海》内容简介:这套丛书精辟地论述了西方历史上著名思想家的学术观点,以及这些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线索,是广大学生和哲学爱好者步入人类智慧殿堂的入门书。丛书紧扣思想家的原著,并联系当前的现实,目的是激发读者思考问题和进一步阅读原著的兴趣。丛书的每位作者都是研究该思想家的著名学者,对其本人及原作都有独到的见解。尤为可贵的是,丛书既介绍了每位思想家的生平,又清晰地梳理了其思想发展的脉络,是一套集文化普及与学术研究于一身的难得的佳作。丛书的每位译者均是国内研究该思想的家专家,曾翻译过多本西方学术著作。
  • 观念的冒险

    作者:(英) 怀特海

    《汉译经典51:观念的冒险(修订版)》内容简介:怀特海认为,“观念之史便是错误之史”,其原因在于人类历史中的那些一般观念是以各种不同的特殊形式出现于历史上的,而它转化为实际的结果的过程又是缓慢的。于是他借助古希腊思想内核为我们书写了这样一部普遍意义上的哲学史。并深刻地指出,文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的秘密和希望就存在于尊重传统恪守传统基础上的变革与创新。《观念的冒险》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某些观念在加速人类通往文明的缓慢进程中所产生的影响,这便是人类历史中观念的冒险。另一层意思则是指观念将对人类历史的冒险经历作出解释,作者对这些观念进行思辨的构架时,无异于是在经历一场冒险。
  • 自然的概念

    作者:(英)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

    《汉译经典036:自然的概念》是怀特海1911年11月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塔纳讲座的系列演讲稿汇编。怀特海在演讲中集中阐发了自己科学哲学的基本观点,提供了他对认识的主体与客体、感知的本质与过程、时间、空间、运动等问题的理解与解答。
  • 过程与实在

    作者:[英]怀特海

    怀特海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思辨哲学家和综合哲学家。其独特的研究生涯富有传奇色彩。作为剑桥大学的数学教授,他与罗素合著了对于今日计算机科学具有指导意义的《数学原理》;作为伦敦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教授,他对著名的爱因斯坦“相对论”和“大爆炸”理论提出了挑战。作为哈佛大学的哲学教授,他写出了名著《过程与实在》,创建了过程哲学。过程哲学既是一种有机哲学,也是一种价值哲学,它一方面强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每一事物———小到一个人,大到整个宇宙——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有其内在的价值;另一方面倡导创新,推崇开放,强调探索新的可能性。 怀特海在《过程与实在》一书中强调“能动的过程”,而将其思想理论称为“有机哲学”,他把世界视为一个能动的过程,认为进化、发展、过程乃构成实在的本质。他主张基于自然世界的发展演变和现代科学方法来探究时间湍流的意义,基于作为能动过程的世界来把握实在,弄清其本质,由此来体认和领悟宗教信仰中的上帝。为此,他指出实在绝非静止的本质,而乃能动的过程。根据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见解,怀特海认为思想家亦不可能两次进行同一种思维,人也不会两次获得完全相同的经验。在流动之过程中乃时时更新,其每一瞬间都具有以往瞬间所没有的新内容﹑新变化。因此,世界不是重复、回返,而是演进﹑创新;实际或现实之事态乃在事态之流中彼此依存﹑相互关联和前后呼应。每一事态都面对一种“创新目标”,具有自我创造性,而事态之流则被上帝所终极地把握,上帝并不脱离事态,而是参与其形成的过程,由此揭示其为构成世界过程整体的“永恒实体”。 《过程与实在》是怀特海创立过程哲学或有机哲学的代表作,是一本公认的哲学名著。事实上,随着当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宇宙论﹑进化论﹑系统论﹑自组织论等科学新研究所带来的新思想的传播,怀特海的哲学思想——被称为现代新形而上学——越来越为当代世界所重视,也包括宗教神学界人士和从事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人士的重视。
  • 思维方式

    作者:(英)怀特海|译者:刘放桐

    思维方式,ISBN:9787100071697,作者:(英)怀特海 著,刘放桐 译
  • 过程与实在

    作者:[英]怀特海

    本书为英国哲学家怀特海的重要著作,汇集了怀特海的一些重要演讲,主要是基于从笛卡尔开始到休谟结束的阶段的重要哲学思想的发展。全书的演讲稿共分为五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解释了方法,并概要地说明了构成宇宙论的观念体系。第二部分重点展示了这一观念体系完全适合于说明那些构成文明化思想复杂结构的观念和问题。在这一部分的讨论中使用了这个体系的措辞和用语,揭示了这些用语的意义以及这个体系能够使经验的各种成分形成协调一致的相互关系。本书的第三、四部分把这个宇宙论的体系通过其自身的范畴观念加以展开,而不用更多地涉及其他思想体系。第五部分是有关宇宙论问题终结方式的最终说明,这一部分与布拉德雷的观点相近。该书学术价值难以估量,是研究怀特海思想的重要书籍。
  • 教育的目的

    作者: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 (Alfred

    译者前言:这是一本奇书! 这是一本奇书! 奇在它是影响欧美命运的一本书。 英国与美国甚至整个西方国家,为什么如此之发达?与这本书有很大的关系。本书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对英美教育的观察与总结、指导与推动;时至今日,那些智慧的光芒依然璀璨闪耀——毫不过时,更显生命力——这就是经典。 这是一本奇书! 奇在它一针见血地洞悉教育的目的。 人是有意识的动物,做任何事情,先要明白:目的是什么? 作为孩童,作为学子,您明白教育的目的吗? 作为老师,作为家长,您明白教育的目的吗? 活到老,学到老,终生教育,您明白教育的目的吗? 可是——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解释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台湾地区教育法的解释是“教育之目的以培养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养、法治观念、人文涵养、强健体魄及思考、判断与创造能力,并促进其对基本人权之尊重、生态环境之保护及对不同国家、族群、性别、宗教、文化之了解与关怀,使其成为具有国家意识与国际视野之现代化国民。” 近百年前,本书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就是——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您知道吗?您明白吗? 您想知道吗?您想明白吗? 这是一本奇书! 奇在它关乎所有人的命运!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受教育者,我们也都是教人者;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等等,可以说,教育——它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不光仅仅关乎欧美人,日本人,更是关乎您个人、家人、亲戚、朋友,以及所有你所爱人的命运。 这是一本奇书! 奇在它翻译与注释齐举,中文共英文一书。 我们深知,通过中文了解西方教育思想,需了解西方文化背景。为了便于您的阅读与理解,我们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注解。译者水平有限,不达意或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方家批评指正。 我们深知,翻译不可能完全呈现原著,所以,我们将英文原版一并呈上,当读者诸君对字里行间有疑问时,可对照英文再看一下。也许我们错了,但是您更明白了——这是我们希望竭尽全力为您做到的。此外,我们特别建议有一定英文基础的人,读一读我们为您特别呈上的原著(中英文对照豪华本,敬请期待预约)。 这是一本奇书! 错过——遗憾一辈子! 迟读——遗憾一阵子! 知而不读——后悔一辈子! 知而细读——幸运一辈子! 所以,这是一本值得所有人认真研读的奇书! 给你一缕前所未有的有神清新 ! 给你一个千载难逢的拍案叫绝! 给你一个今生难得的相见恨晚! 幸运的你,从现在开始,尽快拥有,尽情地享受吧!
  • 怀特海文录-大科学家文丛

    作者:(美)怀特海

  • 过程与实在

    作者:A.N.怀特海

    本书的主旨并非要分散地研究那些在某些传统思想体系中显得迫切的各种传统哲学问题。毋宁说,它们是要阐明一个由诸宇宙观组成的精简体系,让它去和经验的形形色色的问题打交道,借此阐述这些宇宙观的意义,最后详细说明一种完整的宇宙论。据此,所有的特殊问题都可以找到相互联系。这样便可在逐渐发展这一体系的过程中,在意义和关联性上,而不是在处理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去寻求统一的处理方法。   本书是哲学史上的丰碑,它是怀特海形而上学思想最有系统的表述。诚如作者所言:“思辨哲学的目的就是要努力构建一个首尾一致的、合乎逻辑且又必要的一般观念的体系,依据这一体系,我们经验中的每一成分都可得到解释。”本书正是怀特海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所作的努力。
  • 观念的冒险

    作者:A.N.怀特海

    赫拉克利特说:“无人能两次涉过同一条河。”而怀特海更是进一步指出:“无一思考者能两次思考(同一物)。”他认为,“观念之史便是错误之史”,其原因在于人类历史中的那些一般观念是以各种不同的特殊形式出现于历史上的,而它转化为实际的结果的过程又是缓慢的。于是他借助古希腊思想内核为我们书写了这样一部普遍意义上的哲学史。并深刻地指出,文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的秘密和希望就存在于尊重传统恪守传统基础上的变革与创新。 怀特海无疑是20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影响在他生前已越出了哲学的领域,广泛地波及科学界,引起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一些大科学家的关注。本书研究的是文明的概念,力图要理解的是文明化的人是如何产生的;自始至终强调的一个观点便是:要提高和保持文明,冒险是很重要的。诚如作者所言:“本书的标题《观念的冒险》有两层意思,两者都与本书的主题相合。一层意思是指某些观念在加速人类通往文明的缓慢进程中所产生的影响。这便是人类历史中观念的冒险。另一层意思则是:观念将对人类历史的冒险经历作出解释,作者对这些观念进行思辨的构架时,无异于是在经历一场冒险。”
  • 教育的目的

    作者:(英)怀特海

    怀特海,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他与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标志着人类逻辑思维的空前进步,被称为永久的伟大学术著作之一;创立了庞大的形面上学体系,《过程与实在》、《观念的历险》等是其哲学代表作;他深刻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广泛承认。 本书是他有关教育的演讲论文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教育观念。他主张教育应该充满生活与活力,反对学生灌输知识,面应引导他们自我发展;他强调古典文学艺术在学生智力发展和人格培养中的重要性,倡导使受教育者在科学和人文方面全面发展;他还重视审美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认为受教育者“如果不能经常目睹伟大崇高,道路教育便无从谈起。”怀特海的教育思想对今天提倡的“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参考与指导价值。
  • 思维方式

    作者:(美)怀特海

    怀特海的《思维方式》这部书稿的翻译我早在1964年就已完成了。记得拙译柏格森《形而上学导言》一书1963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后,我曾想过是否能继续译点什么;编辑部的先生也问我是否还有这方面的兴趣,并寄来了怀特海的“Modes of Thought”一书让我试译。那时我正在全增嘏教授的指导下,以“现代外国资产阶级哲学批判”的名义,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尝试开设现代西方哲学课程。全先生早年在哈佛求学时是怀特海的学生,对怀特海哲学知之甚详。他认为研究一下怀特海哲学对理解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很是有益,而通过翻译怀特海本人的论著来理解怀特海不失为一种较为踏实的方式。于是我就同商务印书馆约定翻译此书。在翻译过程中遇到问题我一直得到全先生的指点,全书译成后还请他审校过。我根据当时自己对怀特海一知半解的认识写过一篇译序(《中译本序言:怀特海哲学评介》),记得1964年我就将其与译稿一道寄给了商务印书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四清运动”开始,正常的出版秩序被打乱,本书未能及时出版。接着就是十年动乱,被归属于反动哲学家之列的怀特海的书更难出版。我也很少再想到它。 十年动乱结束后,大致是在70年代末,我与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的先生见面时谈起过这部书稿,他们表示要安排出版。因感到60年代写的那篇译序基本上固守旧的简单否定的批判框架,显然已不合时宜,于是我取了回来,准备重写。以后的近20年,我既忙于教学,更忙于编写和修订《现代西方哲学》教材以及完成几项必须限期完成的国家和教育部的科研课题,还忙于一些社会工作,无暇顾及翻译。对怀特海也没有另作专门研究。上述的那篇《中译本序言》不仅未能重写,连原来的稿本也丢失了。商务印书馆也一直没有催问我。据我所知,他们有大量“文革”前的积稿待处理,我对自己的译稿未出并不奇怪,更不在乎。因此我同样没有主动与商务印书馆再谈及此事,甚至几乎没有再去想它。 一直到1997年,我意外地收到商务印书馆译作室张伯幼先生的来信。他告诉我他们在清理库存旧稿时发现了我的这部译稿,希望由我自己审读一遍,然后交他们安排出版。我对此当然感到高兴。但当时我正忙于《新编现代西方哲学》的编写,因此我回信说如果近期出,我无法校订,如不是近期出,我当然要将其重校一遍,我估计商务印书馆方面同我自己一样并不急于出,事情再次拖下了。2000年,我又收到商务印书馆译作室朱泱先生的信,说他正在看我那部译稿。他除了就个别译名的译法提出意见外,还谈到译稿中有几页未找到,另外是要我寄回那篇《译序》。前几件具体事都容易解决。但原来的《译序》已丢失,即便在,也不能用。如何写一篇对怀特海哲学有较公正的介绍的《译序》,一时还难住了我。因为近些年来我一直未把怀特海哲学作为重点来研究,对之仍然是一知半解。写一篇关于怀特海哲学的介绍总得对之作些研究。更重要的是:这部译稿毕竟是我在近40年前完成的,必然存在种种不足。应当尽可能由我自己重校一遍。这些都需要较多时间。而这两年我又忙于一些不可耽搁的事。这样,我只好再度延期了。 然而不管怎么忙,只要我还有心出版这部译稿,总得对它作出一些必要的处理,不能再拖下去了。故此我在2002年暑期抽空将旧译稿重校了一遍。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起我一直没有做过翻译工作。这次校订,从技巧上说就显得生疏。对原译稿改动不大。很可能还存在不少不当之处。前几个月,朱泱先生告诉我,怀特海的这部书1998年华夏出版社已出了一个译本,建议我找来参考。但我自己未买到此书,在复旦哲学系资料室也未找到。这种参考当然有好处,但也可能造成一些问题。我想就免了吧! 至于对怀特海哲学的介绍,我几次动笔试图写,都是半途而废。主要原因是我对自己所写的东西有画虎不成之感,将其作为本书的译序可能误导读者。因此觉得不如不写。好在近年来国内哲学界对怀特海已有一些介绍。这方面的专著、译著都有出版。还有几位研究美国哲学的专家在其论著中也有关于怀特海的介绍。建议想了解和研究怀特海的读者去参考这些论著。 刘 放 桐 2003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