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人

  • 被遗忘的人

    作者:吕楠

    从1989年开始,吕楠用15年完成了他的三部曲:《被遗忘的人》、《在路上》和《四季》。三部曲作为一件大作品奖摄影通过史诗的形式来确立人的观看方式,是吕楠的重要贡献。三部曲中的每张图像都可以是独立的,但又不可被分割。它们以结晶化的方式彼此拓展、相互延伸,其中每一个单独的瞬间,通过时间的“经验”又同时属于所有的瞬间。三部曲在人生的三重层面上聚焦于人的生命状态。光和影纠结缠绕的微粒,暗合着高度的道德情致,将观者的目光最终引向我们自身被遮蔽的心灵世界。 从1989年至1990年,吕楠在中国十个省市的38家医院接触了14000名精神病人,寻访了上百个患者家庭和流浪患者,完成了《被遗忘的人》的拍摄,由此开启了吕楠将三部曲作为一部大作品来拍摄的序幕。吕楠在这部作品中真实有力地呈现了被遗忘的一群人的生存状况,并提示我们对他们的遗忘或许意味着我们所向往的完美也将无法成长。
  • 帕金森法则

    作者:诺思科特·帕金森

    《帕金森法则:身在职场,不得不明白的管理定律》讲述“帕金森定律”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帕金森通过长期的调查研究而揭示出来的机构或公司管理人员持续膨胀的规律。对这一规律,有人称之为“身在职场,不得不明白的管理定律”。文中所述的种种现代版“官场现形记”,把管理层的用人现状刻画得入木三分。一个想升官而又想少干活的领导必然会给自己配备两名助手,而他的做法被他的下级人员不断仿效后,庞大的机构和过多的冗员便不可避免。能力平平的领导若想保住职位,他“惟一的出路”就是一边排挤有能力的人,一边提拔一些蠢才、庸才。此外,“举贤不避亲”、“肆意把持权力不放”、“被权欲熏得竟然分不清垃圾和食品”等官场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或多或少会有所体会。帕金森定律并非是老调重弹,他以一种学者的冷静态度、严谨的实证主义精神和少有的幽默、揶揄笔调,透过这些表面现象,直接击中了管理问题的要害——对权力的贪婪和对权力的危机感,滋生了被命名为帕金森现象的弊端。在当今人力资源学方兴未艾的时代,如何选拔管理人员和最优化地利用人力资源,已成为国家各级政府、各企事业单位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帕金森定律无疑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实例教学课。只有熟悉、掌握帕金森定律,我们才能有效地避免出现类似的管理问题。
  • 你属哪座城

    作者:理查德·弗罗里达

    《你属哪座城?》内容讲述了:什么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上哪所大学?做哪一行?跟谁过一辈子?不,最重要的是我们把家安在哪儿!因为它其实决定了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幸福指数的高低,而这一点,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美国学者理查德·弗罗里达指出,居住地的选择将影响我们的收入、人际网络、伴侣以及子女和家庭能得到的机会。当我们听到"世界是平的",似乎意味着居住在任何地方都能和外界联系并高效工作,所以家住何处似乎也变得无关紧要。弗罗里达的研究证明,这个认识是完全错误的,全球化潮流导致的恰恰是地区差异进一步拉大,选择不同的居住地,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人生。纽约、北京、上海、东京这样的超级经济区域日渐变成经济增长的真正引擎,但是生活在其中的成本和代价也超乎寻常。城市如同人一样,体现出了各不相同的气质和性格。我们选择了一个城市,不仅选择了它提供的机会,也选择了它的气质和它所提供的服务;只有找到跟自己需求和气质相符的城市,我们才可能幸福。理查德-弗罗里达被誉为美国"最杰出最睿智的知识分子",在《你属哪座城?》中,他回答了"为什么某些人特别适合居住在某些城市"这个至关重要却常常被忽略的问题,呈现了财富和智慧在全球分布的脉络及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做出选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作为他近。20年实证研究的结晶,弗罗里达制作的"居住地确定器"能为不同性格、不同需求和处于人生不同阶段的人提供居住地指南。 当我们看完这本书,最应该做的就是马上考虑应该如何制订我们这一生的安家计划。
  • 小的是美好的

    作者:E.F.舒马赫

    这是一本将人放在重要位置的经济学论述,一本直指心灵、抱持希望,并对未来彻悟的书。出版以来不但是畅销书,而且是世界经济学最具启发性和颠覆性的论述,其二十年前的论点,在今日看来仍切中时弊,历久弥新。在作者眼中,西方世界引以为傲的经济结构,不外乎个人追求利润及进步,从而使人日益专业化,使机构成为庞然大物,带来经济的无效率、环境的污染、非人性的工作环境。 作者因提倡中间技术,以小巧的工作单元及善用当地人力与资源的地区性工作场所等基础观念,为经济学带来全新的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