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诺贝尔

  • 诺贝尔奖得主的大学时代

    作者:李臻

    如果把诺贝尔奖得主的人生比作一条奔驰的跑道的话,那么本书就是一本“寻找起点”的励志书。40位大师在每章的故事中所做的,就是找到自己人生的起点。往后的成就证明,他们在大学时代找到的起点是异常正确的。他们寻找的过程是一帆风顺,还是曲折坎坷?在这本书里,你都会找到完整的答案。   本书从106年诺贝尔奖得主中精选出40位大师,将目光投射到他们的大学时代,看他们怎样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作出最佳的选择,怎样以不同寻常的努力实现目标。每位得主都有感人的故事和动人的经历,他们仿佛或立或坐在我们面前,娓娓讲述各自人生最美好的大学故事。希望正在阅读本书的你,也能体验到这种美妙的感觉。
  • 精神生活的孤独图景

    作者:苏鹰,甘润远,李

    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的历史,也是一部20世纪西方文学史。20世纪的文学,竭力表现对世界荒诞现实的认识和对暴力世界的恐惧和厌恶,深刻揭示西方社会以“荒诞”和“混乱”为特征的历史文化本质,形成了对人所生存的世界境况的独特理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00年图说,展现精神生活的孤独图景!   书以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时间为主线,解析获奖者生平及其文学艺术贡献,同时还配制了大量精美图片及图表,以对正文进行精到的阐释与延展。在轻松的阅读之中对话大师,体会大师们精神世界的凄美与崇高。
  • 我的经济人生之路

    作者:威廉.布赖特

    《我的经济人生之路(第4版)》是18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受经济教授威廉·布赖特的邀请,在美国三一大学以“我的经济人生之路”为题所做的演讲的一个结集。他们以近乎口语化的语言讲述了自身成长的心路历程,并通俗地概述了他们的经济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变化的。 要把握阿罗的“不可能理论”、克莱因的计量经济模型建构、施蒂格勒的信息理论等的精髓,最轻松的方式莫过于亲自聆听(或阅读)他们本人的现身说法。通过他们的精彩演讲,每一位对这些丰富而创新演讲,每一位对这些丰富而创新的理论感兴趣者,都能清楚领略其中的要旨。
  • 心灵裸舞

    作者:[美] 凯利·穆利斯

    本书是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凯利·穆利斯的自传。作者以亲身经历介绍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诞生的传奇故事和发展、传播的内幕,以及他的获奖经过。同时,穆利斯还谈到了辛普森案、毒蜘蛛、毒品、他的童年趣事、对温室效应和艾滋病的独到见解。本书展示的是一位非传统的科学家形象,一个在科学研究上颇有创造性但有时又会走弯路,工作上严肃认真,生活上不拘自任的凯利·穆利斯。 序言 第一章 PCR的发明 第二章 人奖 第三章 实验室是另一个玩的地方 第四章 洛杉矶的恐惧和律师 第五章 感觉领域 第六章 在玩电中思考 第七章 和哈里一起的夜晚 第八章 笑气历险 第九章 阿伏伽德罗常量 第十章 谁主沉浮? 第十一章 科学方法怎么了? 第十二章 来自斜蛛属隐上的攻击 第十三章 异彤禁入 第十四章 第10000天生日 第十五章 营养困惑时代 第十六章 化学与美好生活 第十七章 结论有待商榷 第十八章 若有幻灯片,不如呆在家 第十九章 我是机器吗? 第二十章 专业生物化学 第二十一章 懦夫时代 本书得到的赞誉
  • 品味经典

    作者:王静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级文学大奖,在各种文学奖中,没有任何一种可以和诺贝尔文学奖的知名度和权威相媲美。获奖的作家们都是具有杰出成就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或是艺术创新,或是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贡献,或是有助于推动人类前进的理想。在获奖者中有47位作家从事小说创作,他们都为人类留下了具有时代意义和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都曾在某个时期、某个地区、某种形式的文学创作中产生过重大影响。本书在此基
  • 宠儿

    作者:托妮・莫里森

    本书通过逃亡女黑奴塞丝的经历,深刻揭露了奴隶制及对黑人心理的影响,它甚至超过了他们所受的苦难本身,本书意义深刻,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宠儿》堪称美国黑人历史的一座纪念碑。主要情节取材于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小说中的主人公——女黑奴塞丝怀着身孕只身从肯塔基的奴隶庄园逃到俄亥俄的辛辛那提,奴隶主循踪追至,为了使儿女不再重复自己做奴隶的悲惨命运,她毅然杀死了自己的一个女儿。虽然这已是18年前的往事,但往事的梦魇一刻也不曾停止过对塞丝的纠缠…… 《宠儿》获1987年度普利策奖。1998年,《宠儿》被搬上银幕,著名电视主持人奥普拉·温芙蕾饰演塞丝。
  • 大江健三郎精品集

    作者:(日)大江健三郎

    本书包括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的二部作品:《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个人的体验》是作者把自己所经历的精神炼狱升华为文学作品。遭受核辐射与畸形地的诞生,可以说都是人力无法抗拒的灾难,面对这样的巨大打击,人该怎样生存?广岛原爆受难者和残疾儿的父亲鸟面临的是同样的课题。残疾儿童的出生,作为一个严酷的参照物,照射出现代人心灵的残疾。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是大江的成熟之作,繁复的结构里交织着历史、现实、传说、民俗,作家最熟悉的“峡谷村庄”的隐喻内涵在这部规模宏大的长篇中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大江健三郎运用极其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小说主人公鹰四反对日美安全条约受挫后到了美国,又回到自己的家乡,离群索居在覆盖着茂密森林的山谷里,效仿一百年前曾祖父领导农民暴动的办法,组织了一支足球队,鼓动“现代的暴动”的故事,巧妙地将现实与虚构,现在与过去,城市与山村,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织在一起,与畸形儿、暴动、通奸、乱伦和自杀交织在一起,描画出一幅幅离奇多采的画面,以探索人类如何走出那片象征恐怖和不安的“森林”。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认为它“集知识、热情、野心、态度于一炉,深刻地发掘了乱世之中人与人的关系。”
  • 生活之恶

    作者:蒙塔莱

    本书收入蒙氏代表作品158首, 包括《乌贼骨》、《生活之恶》等名篇,有诗人的散文、自白等。
  • 摆脱孤独

    作者:[德] 赫尔曼·黑塞

    《格特露德》 《骏马山庄》
  • 吉卜林短篇小说选

    作者:〔英〕吉卜林著

    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1936)英国小说家、诗人。出生于印度孟买。 吉卜林一生共创作了8部诗集,4部长篇小说,21部短篇小说集和历史故事集,以及大量散文、随笔、游记等。他的作品简洁凝炼,充满异国情调,尤其在短篇小说方面,是无与伦比的。马克・吐温曾热情洋溢地赞美吉卜林的作品说,“我了解吉卜林的书……它们对于我从来不会变得苍白,它们保持着缤纷的色彩;它们永远是新鲜的。”由于吉卜林的“观察的能力、新颖的想象、雄浑的思想和杰出的叙事才能”,于19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英国第一位获此奖的作家。
  • 盲目

    作者:喬賽‧薩拉馬戈,José Saramag

    《盲目》一書是199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薩拉馬戈在1995年發表的重要作品。以卡夫卡式筆調敘述人們突如其來淪入荒謬的失明境地,是一部極富哲理意涵之作。 對這部幫他戴上桂冠的傑作,薩拉馬戈如是說,「盲目並非真的盲目,這是對理性的盲目。我們都是理性的人,但是沒有理性的行為。」 一個開車者在繁忙的路口突然眼盲而無法動彈。一個「錯誤」的好心人開車送他回家,卻成了第二個犧牲品。眼科醫生成了第三個……。疾病蔓延開來,城市一片混亂。於是,當局下令將所有的盲者都趕進一間精神病院,派武裝士兵把守,並開始開槍。此時,罪惡的因子也在倖存的盲者中萌芽,口糧被偷走,婦女遭強姦。所有的一切都落入醫生太太眼中,她為了照顧失明的丈夫,而偽稱自己也是瞎子。 結局和最終周圍的騷亂一樣離奇而又可悲…… 喬賽•薩拉馬戈 Jose Saramago 1922 年生於葡萄牙,曾經操持多種不同行業已維生計,包括技工、技術設計人員與文學編輯,但是他從 1979 年起,即全力投入創作。 他的作品包含了戲劇、詩作、短篇故事、非小說與虛構小說,他的小說已經被翻譯為二十餘種語言。1988 年出版的《巴達薩與布莉穆妲》(Baltasar and Blimunda)首度將他帶進英語出版世界的焦點,《費城詢問報》(Philodelphia Inquirer)讚美該部小說「一部虛構而極富原創性的歷史小說,足以比美賈西亞•馬奎斯顛峰時期作品」。 薩拉馬戈並以《詩人雷伊斯逝世的那一年》(The year of the Death of Ricardo Reis)一書獲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國外小說創作獎」;本書譯者喬凡尼•龐提耶若(Giovanni Pontiero)亦因翻譯翻譯《耶穌基督的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esus Christ)一書獲頒 Teixeira-Gomes 葡萄牙語翻譯獎。喬賽•薩拉馬戈在 1992 年獲選為當年的葡萄牙文作家,並於 1998 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為當今全球最知名的葡萄牙作家,現居加納利群島。 ▼ 譯者簡介 彭玲嫻 台大外文系畢業,曾任新聞局《光華畫報雜誌》英文編輯,現專事翻譯,兼任《時代解讀》雜誌主筆,譯有《人海中找到你》、《瘋人遺囑》等書。
  • 呼吸秋千

    作者:【德】赫塔•米勒

    故事开始于“二战”结束时,当时的苏联把战争中与纳粹政权合作过的部分德国人流放到乌克兰的劳动营,17岁男孩雷奥便是其中之一。在劳动营的监禁中,雷奥备尝寒冷、饥饿、劳累等等非人的待遇。五年后,雷奥回到家乡,但发现家中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位置。作为一个同性恋者,雷奥在经过一段11年貌合神离的婚姻之后,搭上前往奥地利的列车,投奔了曾经的难友......
  • 乡愁

    作者:(德)赫尔曼·黑塞

    《乡愁》是黑塞一举成名、跃登文坛的作品。黑塞独特而富有音乐性的文体,描绘心灵思维暗影的观察力,伴随他日后一系列的作品,逐步赢得世界性的声誉。 书中所刻画的佩特在恋爱、感情路上的浮沉、挣扎,友人溺死的打击,人生际遇中遭逢的孤独与寂寞,亲情的呼唤与牵系,青年时期对大自然的向往,使这部作品成为一本动人的教育小说。 黑塞的作品,如诗如画的节奏,宛如小提琴和钢琴的奏鸣曲,时而悠扬,时而低沉,带着浓郁诗质的乡愁和对生命执着的热爱,也表现在历经战斗、锤炼之后的领悟,故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弦。
  • 花的智慧

    作者:(比利时)莫里斯·梅特林克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典藏书系:花的智慧》并非严谨的科学或自然史著作,而是梅特林克对人类境况的哲学研究的延伸。梅特林克在《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典藏书系:花的智慧》中,对各种植物作了令人惊叹的描写。 由此可以说,“没有一粒种子不是彻底地创造一些属于它自己的装置设备,以摆脱出母体的阴影。” 梅特林克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典藏书系:花的智慧》一书,是对植物的美学、科学和哲学相融合的观察和描写,这对今天人们深入地观赏植物,无疑仍有启发。
  • 内陆深处

    作者:[南非]库切

    这是一部相当诗意化的小说。一个与父亲一同生活的白人老处女发现了令她憎恶的事实,他父亲和一个有色人种年轻女子有着不正当关系。她幻想着把他们两人都杀死,而实际上所有的一切都透露出这个老处女自己想跟家中的男仆保持苟合之事。那一系列事情并无明确的结局,读者惟有从她的笔记中去找寻线索,但笔记中真真假假的记录交错混杂,粗俗和优雅的笔致并行其间。爱德华七世时期描写女性内心独白那种矜夸的文体与非洲大地的自然环境极为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 我弥留之际

    作者:[美]威廉·福克纳

    福克纳是我的导师。 ——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作者 福克纳的作品里有很多自传成分。一句话,我喜欢带自传内容的作品。 ——波拉尼奥 《2666》作者 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 两次普利策小说奖与诺贝尔文学奖双料获得者 威廉•福克纳 最经典小说! 福克纳说:作家最完美的家是妓院,上午寂静无声,入夜欢声笑语。 影响过我的作家其实很多,可是成为我师傅的,只有威廉•福克纳。——余华 *美国各大高校教材必读作家威廉•福克纳的最经典作品!《我弥留之际》是 幽默的悲剧,也是丑陋的喜剧。 *福克纳通过本书告诉读者,身处如此糟糕的世界里,只有读懂人最内在的无情,才能看清这残酷的世界。想了解美国,必须了解“丑陋的美国人”。 *加强可读性的最新译本,便携32开本,适合全年龄读者随时随地阅读。 《我弥留之际》描写农民安斯按照亡妻的遗愿,率全家扶送灵柩去杰弗逊镇妻族的墓地安葬。一路上磨难不断:次子达尔认为尸体已腐烂,应就地处置,于是放火烧棺材,被当作疯子关进疯人院;长子卡什为了救护落水的棺材压断了一条腿;越来越重的尸臭招致来大群的兀鹰;三儿子朱厄尔失去了他心爱的马;女儿德尔欲趁机去城里打胎,却被药房里的伙计欺侮;弱智的小儿子未能得到他渴望的玩具小火车,唯有老爹安斯配了一付假牙并找了一个新婆娘。 文学界把《我弥留之际》这部小说称作现代的《奥德修纪》,即一部反讽性的史诗,一出荒诞的喜剧。福克纳既嘲讽美国南方农民人性中丑陋的一面,又肯定了他们重然诺讲信义的另一面。在幽默调侃中有严肃庄重的悲剧意味。小说在艺术上也体现了福克纳一贯强调的“实验性”。全书共分59节,每节是一个人物的内心独白,各自从个性视角介绍故事的一个部分。
  • 柏油娃娃

    作者:[美]托妮·莫里森

    ★他们是纽约的最后一对恋人,却是世界的第一对。 ★爱是无条件的相信。爱是无穷尽的怀疑。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最绝望的爱情寓言。 ★《柏油娃娃》有着诗歌般的力量和优雅。——时代周刊 ★迄今为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十三位女作家中,如果要找出能与福克纳、索尔仁尼琴、加西亚•马尔克斯相提并论,拥有他们那种伟大、雄浑、简直可以摧枯拉朽来形容的创造力的,只有托妮•莫里森一人。——止庵 她诱骗他。他心里清楚。当他想要自由时,他更加矛盾。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一个疏离、冷漠、充满诱惑力的女人。一个放浪形骸的聪明男人。他是她渴望的一切,也代表了她厌恶的一切。他威胁她的自由,她则威胁他的身份。他们猝不及防地相爱,又不可避免地相互背叛。
  • 魔山

    作者:(德)托马斯·曼

    托马斯·曼是20世纪德语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是德语文学继歌德、席勒以来又一高峰时期的领军人物,192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还因讲究遣词造句,被公认为德国20世纪的语言大师。 《魔山》是托马斯·曼最成功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是继歌德的《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凯勒的《绿衣亨利》后最优秀的“教育小说”之一,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思辩性。此书为作者带来了巨大声誉,1927年被译成英文后,畅销英语国家。 2000年,在德国贝特斯曼文学家出版社和慕尼黑文学之家等机构共同评选出的“20世纪最重要的德语长篇小说”中,《魔山》名列前茅。德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汉斯·马耶尔十分推崇《魔山》,并将托马斯·曼的现实主义巨著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相比拟。 《魔山》问世于一九二四年,故事则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夕。书中所描写的死神统治的“山庄”国际疗养院,实际上是十九世纪末与二十世纪初精神空虚、道德沦丧、危机四伏的资本主义欧洲的缩影。整个“山庄”都未能逃脱死亡的厄运,这意味着“山庄”所象征的世界已经衰败、没落,欧洲战前代表自由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整个在精神上已经衰败、没落。奠定托马斯·曼文坛地位的《布登勃洛克一家》有一个副标题,叫“一个家族的没落”;作为其后续之作的《魔山》,方方面面都前进了一大步,所反映的时代和社会生活更广、更深,所以也不妨给它加上一个副标题,名之为“一个阶级的没落”或“一个时代的没落”。
  • 比目鱼

    作者:君特・格拉斯

    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著名作家君特·格拉斯继《铁皮鼓》后又一部成功佳作。小说颇具童话色彩,以格林童话中的《渔夫和他的妻子》为框架,但是反其道而行之,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勾勒出了人类发展进程的九个重要阶段,揭示了占据统治地位的男性制造暴力、追求权力并且走向穷途末路的过程,探寻了一直没有话语权的妇女在推动真正进步即消除饥饿方面所起的作用。九个不同时代的厨娘栩栩如生,故事中融入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与事件,现实与虚幻同步,叙述与议论交织,再现了欧洲历史的风云变幻,在某种意义上描绘出了西方文明史的一幅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