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林语堂

  • 美国镜像

    作者:林语堂

    中国的学者、中国的视角、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国学大师会面解析美国的历史、文化、思想……独特的方法和犀利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他眼中的美利坚,告诉你大洋彼岸的世事沧桑。本书是林语堂先生的一本通俗哲学著作,提出了“中国人应该向美国人学习什么?”的问题,全书的内容涉及到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生命、情感、自由、幸福、自然、宗教、幽默与讽刺、爱情与婚姻、战争与和平,等等。林语堂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创作;在本书中,林先生挥毫泼墨,收放自如,真正体现了这一风格。引用了三百余位古今中外思想家的作品,如爱默生、富兰克林、格雷森、霍姆兹、杰弗逊等等,阅读本书,犹如与大师面对面交谈,心灵会得到一次净化和升华。
  • 老子的智慧

    作者:林语堂

    道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老子是道家的开山鼻祖,影响深远。 《老子的智慧》1948年由蓝登书屋出版,是林语堂向西方介绍道家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 《老子的智慧》阐释了老子思想的独特性、道家哲学与儒家哲学的不同、闭幕式强调要结合庄子研究老子。
  • 中国传奇小说

    作者:林语堂

    上海书店影印繁体竖排. 本书是作者向西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力作之一,书中一共收录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短篇小说杰作20篇,按照小说内容的属性分成:神秘与冒险、爱情、鬼怪、讽刺、幻想与幽默、童话等六大类。这些短篇小说的主旨在羽毛写人性,一针见血,或加深读者对人生的了解,或唤起人类的恻隐之心、爱、同情心,而给与读者以愉快之感。 其中有清代小说家蒲松龄(1630-17150的三篇短篇小说《小谢》、《书痴》和《促织》。还有唐代著名短篇小说《虬髯客传》。 本书所收各篇,皆为中国最著名之短篇小说杰作,当然中国短篇小说杰作并不止此数。本书乃写与西洋人阅读,故选择与重编皆受限制。或因主题,或因材料,或因社会与时代基本之差异,致使甚至多名作无法重编,故未选人。所选各篇皆具有一般性,适合现代短篇小说之主旨。
  • 中国人

    作者:林语堂

  • 老子的智慧

    作者:林语堂

    世间不管什么大师或是名家,他们的“经典”、 “杰作”,终究是一家之言。 林语堂在20世纪30年代就成了国内享誉盛名的幽默大师。在1936年告别上海文坛以后,他在海外专事英文写作,介绍中国文化。曾出版过英文著作三四十种,每一部作品通常都有七八种版本, 《生活的艺术》最为畅销,在美国就出40版之多。美国文化界把林语堂列为“20世纪智慧人物”之一。1975年,在国际笔会第41届大会上,他当选为总会副会长,并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在国际文坛上,林语堂确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作家。 面对这样一位“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大师和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作家,面对他著作等身、众见不—的洋洋作品,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阅读和吸收他作品中的智慧和养分呢? 大师者,从人到文,有其可观之“大”,也有难以求全责备之“小”。在中国的国门越开越大之际,读读林语堂的作品,看看他走过的道路,对于当今我们更多地了解世界和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肯定是大有益处的。对大师的东西,我们正确的态度和做法应该是取真之“大”,弃真之“孙”,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 从异教徒到基督徒

    作者:林语堂

    本书是个人探求宗教经验的记录,记载自身在信仰上的探险、疑难及迷惘,与其他哲学和宗教的磋研,以及对往圣先哲最珍贵的所言、所诲的省求。当然,这是一次兴奋的旅程,但愿我能叙述明简。深信这种对崇高真理的探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循他自己的途径,每一途径人人各异。哥伦布是否曾在美洲登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确实曾去探险,且历经探险途中所有的兴奋、焦虑和快乐。 本书以林博士的真诚、反叛、不愿人云亦云,做一个应声虫,他要自己寻找探讨是必然的途径。因为他自小生长在牧师的家庭里,他小时候就读经、祈祷、参加崇拜,就连他在自称是异教徒的一段时期,他仍是以基督徒的原则处世为人。他自称是异教徒,因为他不想做一个挂名的基督徒,他的名字没有记录在任何一个教会的教友名册上。他不甘心接受“装在箱子里”的信仰,当他拋弃“箱子”的时候,连“信仰”也一起拋弃了。然而他的基本人生观仍是基督徒的,也许他像齐克果一样,是一位“存在的”基督徒。
  • 林语堂自传

    作者:林语堂

  • 孔子的智慧

    作者:林语堂

    林语堂(1895年10月3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搞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价“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巩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 不亦快哉

    作者:李敬泽

    “e批评丛书”是一套关于几十年代的中国文学评论。由十位大多出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批评家所著,他们在九十年代取得了丰硕的批评业绩,他们的地位、名声和影响也许还无法与八十年代那批批评家相比,但是他们已经开始了全新的追求,他们的第一次“集体亮相”也算得上是对一个时代文学批评成就的一次总结和展览。这套书不是宣言,也不是证明,而是一次货真价实的“呈现”与“展示”,这代批评家将用他们最优秀的批评文章标示一
  • 西湖七月半

    作者:林语堂

    本书是一本林语堂中英对照读物。其内容包括:贯华堂古本《水浒传》序、蝶梦、祭震女文、黛玉葬花诗、西湖七月半、石钟山记、随时即景就事行乐之法、日喻说、非攻等篇。
  • 怎样训练你自己

    作者:埃弗雷特・威廉・劳德

    成功有方法吗?做成功人士可以通过自我训练得来吗?这是一本有系统地教你自我训练的书,自我训练的四个基本原则是:只是、审度、决断和力量。这种训练的结果便是成功!这本书不但带着读者去思考、实践。当你阖上书卷时,你会明白为什么有些书出版这么久还如此有魅力。...
  • 林语堂散文

    作者:远明 编

    本书收入林语堂先生的散文精品数十篇。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文笔精巧、语言幽默、内蕴深厚、风格恬淡,充分显示了林语堂先生的文学功底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非常值得一读。
  • 美国的智慧

    作者:林语堂

    这是一本通俗哲学著作,尘封了半个多世纪,中文版首次面世。由国学大师林语堂脚踏东西文化,挥毫泼墨而成,“中国人应该向美国人学习什么?”全书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生命、情感、自由、幸福、自然、宗教、幽默与讽刺、爱情与婚姻、战争与和平,等等。引用了三百余位古今中外思想家的作品,如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本杰明·富兰克林、戴维·格雷森、奥利弗·温德尔·霍姆兹、托马斯·杰弗逊等等,阅读本书,犹如与大师面对面交谈,心灵会得到一次净化和升华。
  •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作者:Lin Yutang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is a wry, witty antidote to the dizzying pace of the modern world. Lin Yutang's prescription is the classic Chinese philosophy of life: Revere inaction as much as action, invoke humor to maintain a healthy attitude, and never forget that there will always be plenty of fools around who are willing-indeed, eager-to be busy, to make themselves useful, and to exercise power while you bask in the simple joy of existence.At a time when we're overwhelmed with wake-up calls, here is a refreshing, playful reminder to savor life's simple pleasures.
  • 林语堂自传

    作者:林语堂

    本书为林语堂先生的自传。他将他的生活娓娓道来,文笔轻松灵动,让您可在一个清闲的午后放松悠哉地读一读,略微探其一生。
  • 平心论高鹗

    作者:林语堂

    目录 论晴雯的头发 再论晴雯的头发 说高鹗手定的《红楼梦》稿 跋曹允中《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问题的研究 《红楼梦》人物年龄与考证 论大闹红楼 俞平伯否认高鹗作伪原文 平心论高鹗 甲、立论大纲 乙、《红楼梦。之写作评阅及流传情形 丙、攻高鹗主观派之批评 丁、客观疑高鹗之批评 戊、高本四十回之文学伎俩及经营匠心 已、结论 附录一《红楼梦》考证 附录二《红楼梦》研究 …………
  • 吾国与吾民

    作者:林语堂

    《吾国与吾民》又名《中国人》,是林语堂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与代表作。由于本书将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政治、社会、文化等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并与西方人的性格、心灵等作了相应的广泛深入的比较,所以自1935年出版以来,在海内外引起了轰动,曾译成多种文字,在西方广泛流传。本书曾有几个版本,目前最近的是2002年1月由学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全译本),14.75印张,定价24.8元。本书是林语堂的代表作,影响深远,不断再版。《吾国与吾民》又名〈〈中国人〉〉,是林语堂(1895年--1976年)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与代表作。由于该书将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政治、社会、艺术、非常美妙,并与西方人的性格、理想、生活等作了相应的广泛深入的比较,所以1935年由美国纽约约翰戴・公司出版以来,在海内外引起了轰动,被美国许多知名人士推崇备至 ,曾译成多种文字,在西方广泛流传。” 作者简介: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 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这本书问世了,正如所有伟大的书籍终会问世一样。它满足了以上所有这些要求。它实事求是,不为真实而羞愧。它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国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著作。更值得称道的是,它是由一位中国人写的,一位现代的中国人。他的根基深深地扎在过去,他丰硕的果实却结在今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
  • 林语堂散文选集

    作者:林语堂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有着鲜明特色的散文家,同时也是一位思想复杂的、有争议的作家。林语堂的散文,在内容上有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特点,除其明显的政治上和观点上的差错外,他的有些思想和主张,如要求资产阶级的自由和民主的人道主义思想,以自我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等等,这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而在今天看来,特别是联系林语堂个人后来发生的变化,既可以看到他当时的历史的局限性,也可以明显的看到他的反动的阶级实质。 本书收入作者所写主要散文作品共60篇。林语堂的散文幽默闲适,平淡中见深长,在现代散文中独树风格。编者在序言中,对于林语堂的一生及其作品作了客观地论述,可为读者参考。
  • 信仰之旅

    作者:林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