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社会调查

  • 中国公民意识调查数据报告

    作者:沈明明 编

    《中国公民意识调查数据报告(2008)》以2008年中国公民意识调查为基础,全面展示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公众对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认知状况。对于研究变革过程中人们的观念、行为和变化及其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历了深刻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与之相伴,必然带来公民意识的变化。 中国公民意识年度调查是由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设计并实施的大型概率抽样调查项目,它填补了关于中国公众公民意识的系统性经验研究的空白,为了解中国公民意识的发展状况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料,可以作为政府、民间机构认识中国国情、制定相关政策的参考材料,也可以作为国际机构了解中国真实情况的可靠依据。《中国公民意识调查数据报告(2008)》除了数据调查成果外,所用辅助的区域抽样方法和实施方法,也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参考价值。
  • 寻梦

    作者:谢丽华 主编

    《寻梦:中国打工妹生存报告》内容简介:不要以为这仅仅是一本记述打工妹经历的故事集。这是一本关于底层人如何改变命运,如何发奋图强的书。相信无论你是谁,只要捧读这《寻梦:中国打工妹生存报告》,都会被深深地感动。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梦想,但是在追逐梦想成真的路上,我们谁有她们这样的勇气和胆量? 这是一本小人物教你如何励志的书。书中这些从农村走进城市的女孩,面对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在几乎看不到希望的逆境中,杀出了一条条生存之路、生活之路。用金钱衡量,她们不算大款,用地位衡量,她们不算成功,但是用人的价值衡量,她们无愧人生! 这是一本老百姓书写自己历史的书。毫无疑问,再过百年,我们的晚辈从这《寻梦:中国打工妹生存报告》中看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更为真实的时代,通过这《寻梦:中国打工妹生存报告》,他们也会对这个时代作出更为公允的评价。
  • 社會調查實踐:中國經驗及分析

    作者:邊燕杰,李路路,蔡禾

    這是繼《華人社會調查研究:方法與發現》(牛津2001)之後,香港科技大學同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合作,推出的第二本關於調查研究方法的著作。本書由諸多調查片斷入手,總結、條理和探討了中國社會學者從事抽樣調查的實踐經驗與問題。 本書各章從不同層面詮釋中國社會調查的本土實踐經驗,既有社會學調查研究方法的全觀性介紹和歸納,又有通過量化分析建立起來的新穎而獨具原創性的觀點和結論。希望本書為未來的調查實踐,為探討社會調查方法的研究者和學生,提供一個基於實踐的學術語境,並以此推動關於中國社會調查的經驗研究。
  • 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

    作者:风笑天

    《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内容包括六章,即问卷与社会调查、问卷的类型和结构、问卷设计的原则和标准、问卷设计的步骤、问卷设计指导、问卷设计中常见错误分析。从内容来看,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理论结合实际,各章论述的问题不是泛泛空谈,而是有的放矢。同时,书中举了大量实例,这便于提高读者进行问卷设的实践能力。总之,这是一本有较强的理论性、科海陆空性和知识性,又十分通谷易懂的问卷设计方法的入门书。
  • 都市的角落

    作者:郑也夫

    《都市的角落》是一本城市调查报告,作者们通过对其周围世界敏锐的观察和细致深入的采访调查,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个就在我们身边却不为我们所了解的人和事。整《都市的角落》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那个年代京城以及生活在京城里的某些人的基本状况,从而使读者更全面、更透彻地了解这座城市、这个社会。《都市的角落》对于城市社会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无疑是一本很好的参考资料。
  • 众生的京城

    作者:郑也夫 编

    《众生的京城》内容简介:郑也夫教授在人大、北大开设《城市社会学》课程,指导选修该课的学生,撰写城市调查报告,以使城市社会学的理论思考和经验性发现相互印证。《众生的京城》一书,是选其中优秀者编辑而成。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变化太快了,要使城市社会学跟上城市的脚步,需不断更新经验认识。学生们以自己敏感的触角将探访伸向城市的方方面面,这些经验性文章,视角颇具时代气息,对认识城市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极有价值。
  • 跨越边界的社区

    作者:项飚

    作者利用同乡之便,深入位于北京城乡结合部的“浙江村”全面深入地了解了“浙江村”的形成、结构、运作、变迁,用大量第一手的材料,描述了“浙江村”与周边村镇,政府部门,大中型国有商业企业的互动,分析了在深刻而巨大的社会变迁中,方方面面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以及他们的对策。 本书选材新颖、内容丰富、视角独特、涉及的问题既深且广,堪称有前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触及社会和人民心理深层变革的佳作。
  • 岳村政治

    作者:于建嵘

    本书是作者在深入社会调查的基础上,以岳村为表述对象而建立的有关中国乡村政治状况的理论分析模型。通过对岳村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政治关系、权力体系、政治控制、政治参与和政治文化的变迁过程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试图从政治社会学和政治人类学的角度,来剖析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发展的过程和特征。
  • 北平生活费之分析

    作者:陶孟和

    《北平生活之分析》是基于1926年对北平手艺工人和小学教员家庭生活状况调查而撰写的研究报告,清晰地再现了当时北平工人及小学教员的生活情形。该报告是20世纪20年代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一个经典范本,主要体现在作者对严谨、系统调查研究方法的追求上。从该书第一章“绪论”到第三章的“名词之解释”,基本都是在介绍、陈述和解释调查研究的过程、步骤、方法和技术。作者不仅详细介绍了调查范围的确定以及具体调查步骤,并对调查中所涉及的关键概念也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报告用三分之一的篇幅来阐述调查研究的过程,表明作者非常重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作者所呈现的调查数据分析,既简明又非常有效,既朴实又能切中要害。
  • 中国剩女调查

    作者:罗爱萍,王蜂,江宇

    近年来,超过了传统意义上合适婚龄而尚未婚配的女性越来越多,年过三十仍单身一人的女性群体正日益庞大。她们被我们称为“剩女”。大众媒体、婚恋网站、电视相亲节目、情感专家、社会名人等各路人马,对剩女穷追猛打,靠扭曲未婚女性的形象收名获利,合谋掀起了一股消费剩女的狂潮。 剩女已经被媒体塑造了一种刻板印象:择偶高标准,并为这个高标准付出长期焦虑不安的代价;总是高高在上,强势、干练、聪明,把追求者远远拒之门外;不是把自己锁在很小的交友圈和工作中,就是孤傲地品味生活;另外一些各方面不算太优秀的剩女,便成了焦虑的怨妇或诈骗分子的下手对象,恶性循环似的继续跌入“剩”的深渊。 她们真的是嫁不出去而被“剩”下的吗?是谁给她们贴上“被剩下”的标签? 调查发现,大众媒体展现的剩女形象严重偏离实情。这股消费狂潮背后,是各种政治、资本和文化势力的勾结与角逐。不仅是大众女性,演艺界的女明星也被媒体区别对待:嫁入豪门生子被褒扬,不按时结婚被贬抑。“剩女强”和“剩女错”这两种响亮的声音在舆论中不断回响,传达的信息是“女人不结婚就是错”。 本书犀利指出,在婚姻制度不合理、已婚女性陷入多重权利困境的背景下,舆论对剩女的催婚施压大于对已婚女性困境的关注,这是一种畸形的现象。参与诋毁和污蔑剩女的部分名人在书中被记录和批判,误导女性的专家言论被学术拨正。为了反映剩女的生活图景,书中对分布在8个城市、原生家庭在26个城市的43位未婚女性进行了深度访谈,把话语权归还给剩女,让剩女自己讲述自己,展现这个群体的真实面貌,同时引发对媒体所引导的刻板印象的思考。在全球化视野下,本书还梳理了欧美女性的不婚历史和席卷亚洲的晚婚或不婚潮,给读者提供一个对比的坐标,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剩女现象。
  • 社会调查自白

    作者:费孝通

    认识中国社会,是费孝通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的要旨。作者打破了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学科界限,把二者通了家,并形成了具有个人风格、体现中国学派的社会研究方法。“到实地去”,“从实求知”,既是费孝通的学术实践方向,又是其社会研究的基本方法论。费孝通不唯书、不唯洋,也不唯师、不唯派,接受了功能主义的积极内涵,把它作为认识社会的工具,并在社会研究的实践中创新,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功能主义方法论。本书分“社会调查自白”、“社会研究的意义”、“社会研究的方法”、“社会研究个案的书前书后”四个部分,比较系统地辑录了作者社会研究的代表性文章。作者社会研究的具体方法,如“亲密接触”的实地调查、社区分析、类型比较法、历史的考察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关系、理论工作与实际工作者合作、回到实践中去等,在本书中都有生动的阐述。作者在步入学术研究殿堂时断言的“有效的社会建设只有建筑在社会学的研究上”的命题,既指明了社会学的学科地位和作用,更包含了社会学工作者科学地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历史使命。全书夹叙夹议,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富有启发。 社会发展与社会学(代序) 社会调查自白 社会调查自白 一、引子 二、社会调查概述 三、民族调查 四、农村调查 五、家庭调查 六、小城镇调查 七、知识分子与智力资源调查 八、社会学的重建和发展 社会研究的意义 社会研究中的价值问题 社会研究能有用么 从社会变迁到人口研究 中国社会学的成长 为社会学说几句话 为社会学再说几句话 建立面向中国实际的人民社会学——从三访“江村”说起 民族社会学调查的尝试 为什么要开展民族学研究 深入进行民族调查 谈社会学的建设问题 迈开社会学研究的新的一步 瑶山调查五十年 接受福冈亚洲文化类的讲话 社会研究的方法 社会研究的程序 分析中华民族人种成分的方法和尝试 社会研究的关键 伦市寄言 如何研究中国社会变迁 亦谈社会调查 社区研究中社会学的一个趋势 二十年来之中国社区研究 怎样开展民族研究工作 农村调查的体会 怎样去了解中国社会 谈民族调查工作微型研究 谈谈我是怎样搞调查的 怎样进行社会学调查 再谈怎样进行社会学调查 怎样找问题 谈社会调查 民族调查工作不能脱离实际 从 “江村”到“温州模式” 人的研究在中国——缺席的对话 关于学习风气和田野工作 深入社会 深入生活 方法论与古代文明 社会研究个案的书前书后 写在《汶上县的私塾组织》的前面 《花篮瑶社会组织》编后记 《禄村农田》导言 《昆厂劳工》书后 《中国农村的经济社会变革》序 《云南三村》序 《云南三村》英文版导言 编后语
  •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

    作者:袁方 主编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对社会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全书围绕社会研究的原理、逻辑策略和科学程序,从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研究方法及技术三个层次,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解释与评估的各种方法、技术及其应用。《社会研究方法教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吸收了当代国外的最新发展成果,引用了大量国内外研究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