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汉声

  • 黄河十四走

    作者:杨先让,杨阳

    《黄河十四走》是一本以画家的文化考察笔记为线索的整个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美术)图集。它的重大意义在于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14次率队考察黄河流域民间艺术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结果是前无古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演进,仅仅十几年,他们记录下大量的黄河流域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民间艺术形式今天已不复存在,绝大部分著名的老艺术家已经人亡艺死。我们今天在书里所看到的是一大批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最后的绝响。 作者杨先让和杨阳是中央美院和清华美术学院的教授,他们认为黄河流域可以说是最富有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代表性的大区域、大文化圈。这里所产生的一切民间艺术活动又必然与这里的考古史、哲学史、古代史、民俗学、民族学、艺术史等多方面的学科,在内涵和根源上密切相连。考察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很可能获得认识和打开中国其他地区民间艺术的一把钥匙。 本书文字部分根据作者数十万字原始考察笔记整理而成。14次考察的行程综述和100多个极精彩的传统民间艺术特写组成本书的基本框架,近千张反转片永久记录下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凝聚成目前为止最全面的一本关于黄河流域传统文化记载的图书,黄永玉在评价此书时写到:《黄河十四走》这一走,就好像当年梁思成、林徽因为了传统建筑的那一走,罗振玉甲骨文的那一走,叶恭绰龙门的那一走……理出文化行当一条新的脉络,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无可估量。
  • 山西面食·绿色健康族

    作者:山西省烹饪协会・北京汉声文化

    本书是北京“汉声”编辑在山西民间采访11天,从太原到榆次、运城、丁村、碛口,所到之处,无“面”不餐,餐餐不重复,采访面食总计超过百种,从中选出34种适合当代都市家庭的面食品种。照着食谱制作,既无防腐剂,又无添加剂,是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放心食物。 为了方便读者参照本书制作面食,在进入面食谱之前,是有关面食的基本知识,介绍了小麦面粉的各项性质指标,选用标准,发酵及检查方法,面水比例,以及小麦面粉、莜麦面粉、荞麦面粉与各小杂粮的营养万分统计表。 本书对采访到的面食都做了全程的制作手法及步骤的记录,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整理、归纳,并在重复试做中加以难证,归结在本册出现的面食制作手法中,并地、成型技法和熟制方法分类。然后进入“面食谱”部分,先是如何使用本册面食谱的图标说明,然后是面食谱内容。书末附四种检索面食的形式,供读者检索方便。
  • 山西面食·家庭快乐族

    作者:山西省烹饪协会・北京汉声文化

    本书是北京“汉声”编辑在山西民间采访11天,从太原到榆次、运城、丁村、碛口,所到之处,无“面”不餐,餐餐不重复,采访面食总计超过百种,从中选出34种适合当代都市家庭的面食品种。照着食谱制作,既无防腐剂,又无添加剂,是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放心食物。 为了方便读者参照本书制作面食,在进入面食谱之前,是有关面食的基本知识,介绍了小麦面粉的各项性质指标,选用标准,发酵及检查方法,面水比例,以及小麦面粉、莜麦面粉、荞麦面粉与各小杂粮的营养万分统计表。 本书对采访到的面食都做了全程的制作手法及步骤的记录,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整理、归纳,并在重复试做中加以难证,归结在本册出现的面食制作手法中,并地、成型技法和熟制方法分类。然后进入“面食谱”部分,先是如何使用本册面食谱的图标说明,然后是面食谱内容。书末附四种检索面食的形式,供读者检索方便。
  • 山西面食·上班快餐族

    作者:山西省烹饪协会,北京汉声文化

    为了方便读者参照《山西面食:上班快餐族》制作面食,在进入面食谱之前,是有关面食的基本知识,介绍了小麦面粉的各项性质指标,选用标准,发酵及检查方法,面水比例,以及小麦面粉、莜麦面粉、荞麦面粉与各小杂粮的营养万分统计表。 本书对采访到的面食都做了全程的制作手法及步骤的记录,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整理、归纳,并在重复试做中加以难证,归结在本册出现的面食制作手法中,并地、成型技法和熟制方法分类。然后进入“面食谱”部分,先是如何使用本册面食谱的图标说明,然后是面食谱内容。书末附四种检索面食的形式,供读者检索方便。
  • 中国童话 汉声

    作者:漢聲

    讓我們的孩子, 聽自己的故事─中國童話 年初三、早點睡,別打擾老鼠嫁女兒; 鶯歌、劍潭、龜山島,這些地名原來都跟鄭成功有關係; 周處除三害、目蓮救母、兄弟樹和姊妹潭、吳剛伐桂…… ……還有好多好多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講過的床邊故事,你還記得嗎? 漢聲編輯群耗時多年,廣泛採集中國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民間故事,將之整理、歸類、改寫、編輯出這套適合現代兒童閱讀的故事──「中國童話」 內容包括神話、歷史、歲時節令、科技…… 「中國童話」全套12冊,以每天一個故事為原則,共收錄361個精采故事。「中國童話」內容編排上是以中國農曆的節氣為引,一路發展出節令掌故、歷史及偉人故事、神話、民間傳說……甚至包括科學、地理、宗教等故事,利用各類故事交替穿插的手法,期望孩子們在逐日讀完一年份的故事之後,不僅紮下傳統文化的根基,更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出寬廣的胸襟與奮發上進的人生態度,同時激發無窮的想像和創造力。 故事易讀又不失文字的韻味,插畫形式豐富多樣 中國童話裡每一個故事都必須經過嚴格的資料篩選,在不失去原有主題和趣味的狀態下,改寫成為完整、符合現代價值觀的故事。在編寫的過程中,漢聲編輯會先互相以口述方式研究故事的語氣、結構,寫出初稿;再經過兩、三次的修改和潤色,最後才完成定稿。所以中國童話裡的每一個故事都非常的口語易讀,卻又不失文字的韻味。 良好的圖像,能更快地引領孩子進入故事殿堂。漢聲從收藏多年的民俗美術材料中取經,運用傳統年畫、皮影、刺繡、剪紙、壁畫、雕塑石刻等技法,以毛筆、宣紙細細描繪,將故事中最精采的部分化為一幅幅鮮活靈動,具有傳統風味的圖畫,希望孩子能在閱讀精采故事之際,同時體會傳統、非西方式的美感。 12冊詳細介紹 ◎一月的故事 ◎二月的故事 ◎三月的故事 ◎四月的故事 ◎五月的故事 ◎六月的故事 ◎七月的故事 ◎八月的故事 ◎九月的故事 ◎十月的故事 ◎十一月的故事 ◎十二月的故事 親子交流平台──給媽媽的話 中國童話每一篇故事後都附有「給媽媽的話」,內容包括故事的詮釋、背景知識,甚至是插畫風格的介紹,讓家長在和孩子分享故事的同時,進一步帶出故事的教育意義;並藉由陪孩子聽故事、聊故事的過程,分享溝通彼此的想法感受,讓這段「故事時間」成為親子之間最親密溫馨的時光。 得獎記錄 1982年,榮獲行政院新聞局71年度「優良圖書金鼎獎」 1983年,「中國童話」新加坡版榮獲新加坡1982年度「最佳圖書金牌獎」。發行人黃永松因此書的插圖和美術設計,榮獲新加坡1982年度「最佳圖書美術設計首獎」 1985年,在台北市立圖書館「大家選好書」活動,榮獲小朋友票選「百名好書排行榜」兒童類第一名。 1987年,永豐餘「知新藝術生活廣場」開幕,榮獲兒童票選「最愛的書」第二名。 1988年,獲國語日報票選十大熱門兒童書籍第二名。 1989年,台北市長春、成功、福星小學舉辦「校園好書排行榜」,「中國童話」獲語文類排行榜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