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匈牙利

  • 惨败

    作者:(匈)凯尔泰斯·伊姆雷

    《惨败》是凯尔泰斯的一部小长篇,叙述者是一个后来成为作家和文学翻译者的中年人。这个人对过去遗留的影响感到痛苦不堪,为自己在这样一个残酷的世界不能抚养一个孩子而悲痛,同时也穿插回忆了自己失败的婚姻和职业生涯。 本书和《给未出生的孩子做安息祷告》同为作者的处女作《无命运的人生》的续篇。
  • 另一个人

    作者:[匈牙利] 凯尔泰斯·伊姆莱

    就在这一刻,我仿佛站在生与死的门槛上,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理解,身体向前冲着死亡,而头却回望,朝着生活的方向,我就要迈开的腿迟疑地抬起……将要去哪儿?其实无所谓,因为,这个将要迈步前行的人已经不再是我,而是另一个人……
  • 布达佩斯往事

    作者:[美]卡蒂·马顿

    本书通过冷战时期匈牙利秘密警察长达20年的档案,所揭开的一部隐藏了几十年的家庭历史和时代侧记。 冷战时期,苏联集团中的匈牙利,秘密警察通过庞大的告密网,试图全面渗透控制匈牙利的政治生活。作者的父母原是匈牙利著名记者,他们的报道是西方了解匈牙利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他们被视为“人民的敌人”,长期受秘密警察的监控,终因叛国和间谍罪而先后入狱。一家移居美国后,匈牙利政府却又异想天开地试图招募他们当间谍,而美国也对他们进行了几年的监控。书中不只还原了马顿夫妇被告密者包围的经历和遭遇,他们的抗争、坚守、脆弱和勇气,也展现了他们情感和内心的矛盾——夫妻之间相互的感情背叛与灾难中的支撑,父母子女之间的爱与亲情,人性的坚强与软弱,从而使得这本书更为丰富、复杂,具有血肉。
  • 餘燼

    作者:Marai, Sandor

    ◎《紐約時報》年度優良圖書 將軍與至交的心中都有情慾、復仇、怨恨的殘存小火在不斷地悶燒 在一個與世隔絕的森林城堡裡,有位老將軍準備接待一位罕見的訪客,一個曾與他剖腹相交的男人。四十一年不曾聚首的這對朋友,在見面的夜晚展開激烈爭辯,挖掘過往的回憶,關於友情,關於將軍死去多年的美麗妻子。混亂與騷動在兩位主角的心靈深處湧流,情慾與仇恨的餘燼不斷悶燒,在扣人心弦的詭譎氛圍中,呈現奧匈帝國面臨衰亡的哀愁憂傷以及一段由愛情、友情、忠貞與背叛交織而成的三角關係。 ……這對朋友坐下來吃飯,一切陳設都仿佛四十一年前他倆與將軍的妻子共進的最後一次晚餐一樣,飯後他們並肩坐在一爐快要熄滅的爐火之前,其中一人幾乎無語,另外一位,也就是主人,則不帶一絲情感地慢慢回溯他倆已經畫上句點的友情。他倆從小一塊兒長大,男主人亨利出身富有的貴族家庭,對自己充滿了自信;客人康拉德則是赤貧的男爵之子,敏感而又脆弱。康拉德將美麗出眾的克麗絲汀娜介紹給亨利,亨利對她一見鍾情,隨即結為連理。一天早上,亨利和康拉德出外狩獵,亨利意識到康拉德槍口瞄準著他。後來什麼也沒有發生,但是康拉德卻迅速離去,從此消失無蹤。亨利首度去到康拉德的房子,而他的妻子隨後也出其不意地出現了。那天以後,亨利再也沒有跟他的妻子說話。 當受創的男主角以獨白的方式描述如何被最好的朋友背叛和遺棄時,馬芮的文字就像層層交織的蜘蛛網,網住了他的讀者。 《華盛頓郵報》書評:「一個人所能要求小說達到的精巧與優美的極致…《餘燼》完美無暇。」 《紐約時報》書評:「一本光芒四射的小說…有懸疑小說的暗潮洶湧,也有細膩精煉的架構,道德與形上學的辯論…極為成功。」 《洛杉磯時報》:「讀者會…變得…非常安靜,被釘子釘住一般,不停的看下去…如同受到催眠…在每個層面…得到滿足。」 德國《時代周報》:「二十世紀的文學…收到了一位新的大師死後贈與的禮物。他會跟奧地利作家羅斯(Joseph Roth)、褚威格(Stephen Zweig)和穆齊爾(Robert Musil)齊名,甚至與受到膜拜的偉大作家,湯瑪斯‧曼與卡夫卡,屬於同一等級。他就是馬來。」 德國《明鏡》周刊:「這位重要的歐洲小說家以驚人的才華,剖析奧匈帝國時代的一段三角關係。同時,他捕捉到人類情感普遍存在的喧囂混亂:在我們的感受、情欲、復仇與恨惡中,有餘燼在不斷悶燒。一本極為出色的傑作。」 英國《蘇格蘭人報》:「一本優美、非比尋常的小說…馬來提出並探討重要的問題:關於友情、愛情、勇氣…這位小說家擁有珍貴、令人喜悅的稟賦,有幸讀到他的作品,實在令人感激。」 英國《星期日電訊報》:「一件傑作。(馬來)重新被文學界發現,值得全世界同聲歡慶…《餘燼》是那種乍看之下覺得簡單,放下後卻長存心間的小說…重新發現馬來,就像在閣樓上發現一幅古老的大師畫作。」 倫敦《觀察家》周刊:「一本非比尋常的小說。陰鬱,具有音樂性,如輓歌一般,令人摒息以待。本書以輝煌的筆調深入探索友情,是文學作品中最具野心的傑作之一。一本具有深刻智慧的書。」 倫敦《泰晤士報》:「一本經典作品。無與倫比。一本讓人入迷的作品,以強烈的激情推動敘述。推展與凝結懸疑氛圍的能力無人可及。」 倫敦《標準晚報》:「一本奇特、給人深刻印象的傑作,屬於你過去從未讀過的那種書。情節激烈而富有人性,優美的推展開來,是沉思舊日時光的佳作,也是懸疑小說…閱讀這本具有驚人原創性的書,令人無比興奮。」 《愛爾蘭時報》:「以優美筆調寫成的一本書。陰鬱而穩重,沉默而激情,奇特而扣人心弦。本書呈現出真實的激情與真實的痛苦。」
  • 英国旗

    作者:[匈牙利] 凯尔泰斯·伊姆莱

    《英国旗》收入三部中篇小说:《英国旗》讲述了从集中营出来的“青年克维什”,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所度过的灰色日子;《笔录》讲述老年的“我”在去奥地利的国际列车上,由于没有按规定审办“外汇携带许可”而被海关工作人员“合法地”扣留了准备“非法”携带出境的四千先令;《寻踪者》中的主人公努力地寻找自己生存的证据,结果发现:至今为止,在这个地方谎言一直是真理;然而今天,就连谎言也不再真实了。凯尔泰斯的全部作品就是为了表述“生存就是屈从”,屈从背后存在抗争。
  • 偽裝成獨白的愛情

    作者:Sándor Márai

    【96年11月好讀推薦】四位敘事者,四段不同角度的獨白,構築出主人翁之間錯縱複雜的愛恨情仇,以及二次大戰前後蛻變的社會與歷史氛圍,對愛情、階級、以及舊世界與新世界的衝突矛盾有貼切的描繪。每個角色的內心獨白優美而流暢,可透過獨白一窺那個動亂時代的起伏,以及作者對其所做的評價。整部作品充滿了淡淡的哀愁與無奈。 ■推薦理由:多視角多聲道獨白小說,《餘燼》作者經典巨作。 內容簡介 男人在某個地方總是有一個對的女人 《餘燼》作者的經典巨作,令人驚豔的多視角多聲道獨白小說 愛情中到底會不會遇到所謂「對的人」? 如果交叉比對這本小說裡四個敘事者的說詞,或許可以找到耐人尋味的答案。他們各自獨白卻又彼此交集,猶如大時代社會喧囂中無法調諧的四部和聲,綜合四者的角度可以看到二戰前後的匈牙利社會隨著時代更迭蛻變,以及他們生活周遭的大小事,當然還包括愛情的辯證。四段獨白皆一氣呵成,讀來欲罷不能,同時字裡行間搏動著沁人心脾的共鳴。 初登場的瑪莉,是男主角彼得的第一任妻子,她看似叨叨絮絮卻字字珠璣的自說自話令人拍案,埋怨婚姻生活不順的前因後果,最後為了證明丈夫心中的「對的女人」是不是自己而付出了代價。接著以彼得的角度敘述他在富裕的布爾喬亞家庭的成長及受其影響的人生觀、稍縱即逝的初戀、妥協的第一次婚姻、與他所謂「對的女人」再婚後的現實殘酷。第三部以彼得家的女傭而後來成為他第二任妻子的茱蒂來敘述,她侃侃而談到自己窮困的身世背景,以及後來嫁給彼得這個傻瓜,心甘情願被她耍弄,她與他結婚的目的只是為了錢。第四部分由茱蒂的男友鼓手艾德敘述,從他在美國的生活到昔日與茱蒂交往的故事,此時他已移民至紐約當個酒保;某日他在酒吧遇到一位極其潦倒的客人,這客人竟就是茱蒂的前夫彼得。故事線跑到這裡彷彿轉了一圈,人生的命運線也莫名地找到端點。 小說中每個角色的內心獨白流暢而雋永,作者藉由各個獨白試圖串連描繪出一個時代起伏的輪廓,以及人性的種種樣貌,流露出一種人生中淡淡的惆悵、悠悠的無奈,但又不得不去玩味。
  • 电影美学

    作者:[匈]巴拉兹·贝拉

    本书是匈牙利著名电影理论家巴拉兹·贝拉的重要著作。作为电影美学理论的大家之说,这本书在电影理论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本书核心内容是通过电影艺术形式的发展过程及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来探讨电影艺术本性。书中关于无声电影艺术经验的总结、关于有声电影的功过和电影艺术的三大特点等论述,至今仍被电影研究家广泛引用。
  • 数字情种

    作者:[美] 保罗·霍夫曼

    本书传主匈牙利数学家埃尔德什是当代罕见的数学奇才。他在60多年的数学生涯中,与合作者们共同发表了1475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本书以情趣盎然的笔调,穿插数学史上的种种趣闻轶事,刻画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埃尔德什“肖像画”,同时也向读者展现了一代又一代数学家不屈不挠地迎战诸如“费马大定理”、“四色问题”这样的难题,直至取得辉煌胜利的动人故事。
  • 一个市民的自白

    作者:[匈] 马洛伊·山多尔

    * 再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东欧新兴市民阶层的生活全景 * 勾勒欧洲大陆当时动荡不安、复杂激进的岁月影像 * 跨越世纪,纵横欧陆,一部大时代的百科全书 【堪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杰作,自匈牙利文移译的首部中文译本 】 它兴起于匈牙利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它是包括贵族、名流、资 本家、银行家、中产者和破落贵族等在内的特殊社会阶层,它就是小说里的“市民阶层”。 这是一个“市民”的自白,这是一曲唱给布尔乔亚最后的挽歌,这是一幅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东欧新兴市民阶层的生活画卷,这是一段颠沛流离、孤独决绝的流亡岁月。 《一个市民的自白》是一部自传体小说,生动记录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东欧市民阶层的生活与思想,作者通过个人透视社会,通过一个家族的故事刻画出市民阶层的生活画卷,同时回顾了自己在欧洲大陆的流浪岁月。 作为马洛伊•山多尔的代表作,从文学艺术的水准上来说,《一个市民的自白》完全可以与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和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媲美。 关于《一个市民的自白》…… 1934至1935年,马洛伊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分为两部的自传体小说《一个市民的自白》。书里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上百个,从皇帝到女佣,从亲友到邻里,从文人、政客到情人、路人、妓女……马洛伊从德国、法国、英国、瑞士等西欧国家,写到东欧的布达佩斯,各地人文历史宛然在目,无数历史人物呼之欲出,可谓一部大时代的百科全书。 令人遗憾的是,马洛伊于1936年官司惹身,他当年的一位神父教师以毁誉罪将他送上法庭,另外他的几位亲戚也对书中披露的一些细节感到不满,因此,马洛伊被迫销毁了第一版,支付了神父一笔可观的赔款,并对该书进行了大幅度的删减。 然而,《一个市民的自白》实际上不止两部。2013年,作为马洛伊的遗稿在箱底压了多年的《我想要沉默》被意外发现并编辑出版,这部书便是马洛伊曾在日记中提到的《一个市民的自白》的第三部。而马洛伊于1949年创作的又一部重要作品《土地,土地……!》应该是《一个市民的自白》的第四部,这部回忆录讲述了他在流亡初期的生活。 假如,有过一位作家,其生活方式、世界观、道德及信仰本身等所有的一切就代表着文学,那么毫无疑问,这个人就是马洛伊•山多尔。在他的文字里,可以找到生命的意义;在他的语言中,可以窥见个体与群体的有机秩序,体现了整个民族的全部努力和面貌。 ——匈牙利文学评论家 普莫卡奇•贝拉 二十世纪的文学……收到了一位新的大师死后赠予的礼物。他会跟奥地利作家约瑟夫•罗斯(Joseph Roth)、茨威格(Stephen Zweig)和穆齐尔(Robert Musil)齐名,甚至与受到膜拜的伟大作家,托马斯•曼和卡夫卡,属于同一等级。他就是马洛伊。 ——德国《时代周报》 (马洛伊)拥有珍贵、令人喜悦的稟赋,有幸读到他的作品,实在令人感激。 ——英国《苏格兰人报》 (马洛伊)重新被文学界发现,值得全世界同声欢庆……重新发现马洛伊,就像在阁楼上发现一幅古老的大师画作。 ——英国《星期日电讯报》 (马洛伊是)匈牙利浪漫主义文学伟大一代的合法后代。 ——匈牙利诗人 尤若夫•阿蒂拉
  • 伪装成独白的爱情

    作者:[匈] 马洛伊·山多尔

    * 爱情不堪直视,孤独才是唯一真相 * 关于爱的危险、狡黠、颓丧和悲凉,写给真正的精神贵族 * 马洛伊•山多尔用一生写就的挚爱之作 前妻坐在街角的甜品店,悄悄看着丈夫为第二任妻子打包橘皮蜜饯。 咖啡店里,出身优越的丈夫回忆起第二任妻子在床上偷偷观察自己时那半迎合半嘲讽的眼神。他视她为真爱,可眼神浇灭了一切火焰。 曾是夫家女佣的第二任妻子与情人彻夜长谈。丈夫家满橱的袜子、领带和整墙的书曾让她觉得自己的 双手格外肮脏,而丈夫身上万年不变的甘草味令她感到恶心。 多年后,情人在美国的小酒吧里偶遇逃亡的丈夫,目送他消失在贫民窟。 关于《伪装成独白的爱情》…… 《伪装成独白的爱情》是马洛伊•山多尔最偏爱的作品。在书中,马洛伊以四位当事人的独白,回忆了两段失败的姻缘,道出这位精神骑士对于爱情的期盼和彻悟,追忆了欧洲最后一代贵族的文化追求与品格坚守。 《伪装成独白的爱情》,匈牙利语原本是两本书。1941年,马洛伊写了《真爱》,一对已经分开的上中产阶级夫妇站在各自立场讲述彼此失败的婚姻。伪装成独白的不止是爱情,还有罗生门般难解的人生真相。四十年后的1980年,流亡近三十年的马洛伊决定续写这段爱情故事。《尤迪特……和尾声》以一对情人独白的形式,从截然不同的阶级立场,将四十年前的故事延续到了当下,延伸到了美国,为逝去的时代和被战争和革命消灭了的“市民文化”唱了挽歌。作者在书里留下了自己的影子——站在被炸毁的公寓废墟中央,站在几万卷被炸成纸浆了的书籍中央,直面文化的毁灭。这是马洛伊一生唯一续写的小说,可见他对这部书情有独钟。作者去世后,《真爱》和《尤迪特……和尾声》被合订在一起出版,就是《伪装成独白的爱情》。 “假如,有过一位作家,其生活方式、世界观、道德及信仰本身等所有的一切就代表着文学,那么毫无疑问,这个人就是马洛伊•山多尔。在他的文字里,可以找到生命的意义;在他的语言中,可以窥见个体与群体的有机秩序,体现了整个民族的全部努力和面貌。” ——匈牙利文学评论家普莫卡奇•贝拉 二十世纪的文学……收到了一位新的大师死后赠与的礼物。他会跟奥地利作家罗斯(Joseph Roth)、茨威格(Stephen Zweig)和穆齐尔(Robert Musil)齐名,甚至与受到膜拜的伟大作家,托马斯‧曼与卡夫卡,属于同一等级。他就是马洛伊。 ——德国《时代周报》
  • 烛烬

    作者:[匈] 马洛伊·山多尔

    空寂的庄园,主人老将军迎来了一位罕见的访客,一位曾与他金兰之交的故友。 昏暗的客厅里,将军与访客秉烛对坐,彻夜长谈,怀念将军逝去多年的妻子,审判一段由爱情及友情、忠贞和背叛交织的三角关系。混乱与骚动在年已迟暮的两位故友心灵深处涌流,情欲与仇恨的余烬不断闷烧。 在扣人心弦的激烈争辩中,马洛伊用沉郁如挽歌的文字怀念逝去的帝国时代,还有随之消逝的贵族品德和君子情谊。奥匈帝国面临衰亡时的哀伤,以及世界秩序坍塌时人们传统道德的动摇,在字里行间纤毫毕现。
  • 天鹅绒监狱

    作者:[匈牙利] 米克洛什·哈拉兹蒂

    ◎匈牙利道德勇气的标志性人物,言说东欧艺术自由与禁忌 ◎在充满压制的国家中做一个创作者意味着什么? ◎是谁创造了这种“镣铐下的美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探讨东欧“被囚禁的艺术”、泄露统治者内心秘密的地下文学,由一个天生爱唱反调的人以一种“御用作家之良心”的口吻所写。它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地剖析了被“审阅”的文学和匈牙利艺术家、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极富洞见地描述了“镣铐下的美学”、艺术家与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共生关系。 事实就是这样:碰不得的禁忌,不宜居的生活,不可说的言论,无形的条条框框,永久流产的不被接受的思想,这一切并没有让我们的作品在审美意义上贫瘠乏味。艺术大厦就从这些国家设置的栅栏里拔地而起。我们巧妙地在艺术宅邸里改组家具。 我们学习在规训中生活,那是我们的家,是我们的一部分,不久我们将变得渴望它,因为没有它,我们就无法创作。 ——米克洛什·哈拉兹蒂 【媒体及学者评价】 别看这薄薄的一本书,它将会被众多美国研究生在他们严肃的论文中引述;它将会出现在社会学教授推荐的经典阅读清单上;它将成为中欧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欧的文化宝库里不能没有它。 ——乔治·康纳德(George Konrád),匈牙利作家 一部奇特又新颖的、关于后斯大林时代东欧艺术家处境的著作。 ——尼尔·阿舍森(Neal Ascherson),英国作家 这本尖锐的著作能使人多些明智,少些沮丧。一本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 ——苏珊·桑塔格,美国作家 当极权主义的思想控制日臻完美时,制度化的审查却变得过时了。哈拉兹蒂以令人不安的智慧分析了这一悖论。 ——李克曼(Simon Leys),比利时汉学家、作家 关于极权主义美学的一份绝妙的报告。 ——《卫报》 可以说,哈拉兹蒂是从米洛什《被禁锢的头脑》结束的地方开始写起。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国际事务》杂志 哈拉兹蒂赋予平淡的行文以诗意,这是只有诗人才做得到的。 ——《当代社会学》 在哈拉兹蒂的解说中,除了对政治和当下时事的关注,他还提出了一些有关理论趣味的问题。他或多或少地使我们意识到西方艺术的价值和实践背后那些尚未被我们意识到的设想。 ——《纽约时报书评》
  • 船夫日记

    作者:[匈牙利] 凯尔泰斯·伊姆莱

    《船夫日记》依照时间的顺序,根据作家经历的心理历程,共分为三个部分:“一、出航(驶向浩瀚的水面)”;“二、徘徊(在暗礁与浅滩之间)”;“三、放开(轮舵)收起(船桨)幸福”……对中国读来说,品读《船夫日记》,是一次时间与空间的旅行,这书载着我们漂过了漫长的三十个春秋!合上书,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地看到了一位饱经风霜的睿智老者,他沉着地慢慢收起桨,内心平和地坐在一叶泊于海上小舟里……他感到的幸福并不是世俗的荣华,而是由于他历尽磨难,终于以一种“局外人的冷眼”找到了自己在激流中失落的命运。我看到,老者在朝着正困惑地徘徊于海滩上的我们微笑发问:“假如上帝死了,谁将笑到最后?”
  • 摘郁金香的男孩

    作者:(匈)德拉古曼

    嘉达不明白他的爸爸为什么不见了,也不明白为什么当他在父母的结婚纪刽日,代替爸爸送给妈妈一束郁金香时,妈妈会哭出来。 每个星期天嘉达都会待在家里等爸爸回来。他相信,爸爸一定会在某个星期天回到他的身边,带他去看大海。 当妈妈为了营救爸爸向人求情却遭到期辱时,嘉达得到民一枚棋子一一用象牙雕刻的”白色国王”。从那以后,他经常把它握在手心、放进口袋,相信它会保佑自己:十是不被战胜,二是战胜自己。 虽然裹达还是个孩子,但在残酷的现实中,他必须学会成年人世界的生存法垂真心不仅不能让意外的打击把自己击垮,同时还要战胜内心的恐惧。 跟郁金吞一样, “白色国王”也是少年内心世界的情感投射,前者表达了爱后者铭记了恨。
  • 命运无常

    作者:[匈牙利] 凯尔泰斯·伊姆莱

    《命运无常)是以二战术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名叫久尔吉·克维什的匈牙利犹太少年在一次上班途中被“戏剧性地”抓走,并从布达佩斯辗转到了德国境内的“纳粹集中营”。在灭绝人性的集中营里,天真的克维什始终以孩子的单纯之心在残酷的现实中屈辱求生,他颇其自然,用人性的眼光审视着那个人性匮乏的世界:他将被捕当作一场。捉迷藏”的游戏;他将与父亲诀别时的流泪,解释为自己“终于为父亲傲点儿什么”;他将血腥的城市空袭,欣赏为“圣诞树上的彩灯”;他将纳粹士兵对“逃犯”处以的绞刑,理解为对违反游戏规则者的处罚;在日复一日的“灰色工作日”里,他期盼着那“最可爱的一个小时休息”;当他观察密密麻麻的虱子挤在大腿的伤口里。聚餐”时,似乎那个痛苦的躯体根本就...
  • 赫拉巴尔之书

    作者:[匈牙利]艾斯特哈兹·彼得

    生活再压抑,也抵挡不住心灵的触角潜滋暗长。爱恋,无可避免。 一首关于生活、苦与爱的曼妙幻想曲 一部向捷克大师赫拉巴尔的致敬之作 在布达佩斯,安娜又怀孕了,如同那些年的很多事情一样,说来就来,让人束手无措。她想打掉这个孩子,但身为作家的丈夫却照例视之为好消息。安娜只能向她暗恋的捷克作家赫拉巴尔倾诉自己的愁闷。这场诉说安静、强大,是一个女人无所顾忌的独白,恨的倾诉,爱的宣誓,是臆想的激情双人舞…… 孤寂而博爱的上帝很想帮助人类摆脱烦恼。为了阻止安娜堕胎,他派两位天使下到人间,甚至亲自拜查理·派克为师,学习吹萨克斯。可是,对于人间的事情,上帝能做什么呢? 厄普代克 略萨 热情推荐 钟鸣 导读
  • 无命运的人生

    作者:(匈)凯尔泰斯·伊姆雷

    《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无命运的人生》小说以其出人意料的主题和形式、不同的准则、开放性以及充满疑惧的玩笑给它的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为匈牙利及欧洲历史记忆的更新构建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该书的同名电影正在拍摄中。
  • 一个女人

    作者:[匈牙利] 艾斯特哈兹•彼得

    这是一本由97个富有装饰风格的小章节组成的爱的罗曼史,每一个章节都用“有一个女人”作开头,接下来一句,要么是“她爱我”,要么是“她恨我”。 小说展现了参差多态的女性和参差多态的男女爱情。爱的体验、两性斗争、激情的游戏,以及碎片般的自我意识等等,组成了永恒的两性关系。97个章节,尽管不能容纳世间所有的男女情爱,却已是极其丰富多样,极其变化多端,每一个章节,尽管都不长,却是直入奥义,将动态的情感固化成文字,化作一幅幅极富张力和戏剧性的情感浮雕。而每个章节所呈现出的那个“她”以及“爱情”,都包含故事性,富有生活气息。
  • 惡童三部曲

    作者:雅歌塔‧克里斯多

    編輯推薦 人類的戰爭除了荒謬與傷痛之外,還留下了文學。很多作家都以戰爭與種族屠殺為主題創作小說,因為那是一段人類近代歷史中最慘烈的傷痕。《惡童三部曲》以大戰中的中歐為背景,以最平淡而詭譎的手法,呈現了人類在戰爭中扭曲的人性與無以言明的傷痛。作者雅歌塔.克里斯多夫巧妙絕倫的說故事手法,讓三本書各自獨立卻又相互牽引,形成了一種如夢似幻的小說情境,《惡童三部曲》於是大放異彩,成為二十世紀備受注目的作品。經歷過戰爭的人,也許沒有辦法用平常的方式說故事。 歌雅塔.克里斯多夫在《惡童三部曲》中幾乎都是以描繪事實的方式寫作,沒有情感抒發,也沒有道德標準。她讓書中雙胞胎練習作文時這樣寫道:「假如我們寫『傳令兵很和善的話,這並不一定是真的...,我們簡單的寫著『傳令兵遞給我們兩條毯子』」。有人在描述這本書的時候說這是「一部驚悚、冷酷的黑色小說」,它冷酷的部分也就是來自於這種對任何人事物都沒有道德判斷的荒謬態度,這也正是作者對戰爭的危害最深沉的控訴。 《惡童三部曲》可說是歌雅塔‧克里斯多夫用了三本書的篇幅,為一個故事寫下三個版本,每個版本(三本書)都不盡相同,故事時間也似乎有所延續。但在互相映照比對之下,讀者會發現每一個曾經在上一本書中發生的情節,到了下一本書都有所扭曲變更,令人不禁想要回到上一本書查看書中人物的處境。當你回到上一本書,你才知道你被騙了,很多情節「可能」都沒有發生過,那些「可能」只是書中人物的幻想或小說作品。 走到這一步,我們才知道我們是在一個(或是兩個)寂寞男孩的心靈傷痕中,閱讀著關於人類的歷史與戰爭。所有扭曲的時間空間,所有像畜生一樣的人群(我們都知道那是猶太人),所有逃離邊境又回到國內,都是戰爭中男孩看到的人生。 走到這個作者精心設計打造的情境迷宮,我們,處在太平盛世的閒適讀者才有可能對處在戰爭中的受傷心靈有一些體悟。 這三本書在台灣初版時也曾造成熱烈迴響,多次被媒體選為好書,今年出版社出了合訂本,將三本訂為一本。在東歐仍有種族屠殺,阿拉伯世界與西方世界仍在對抗的二十一世紀初,這本書的出版也許會帶給台灣讀者一些啟發。
  • 奇婚记

    作者:(匈)卡·米克沙特

    正确书号 753271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