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儿童教育

  • 儿童的利益

    作者:弗朗索瓦兹·多尔多

    《儿童的利益》尊重儿童,就是在尊重人类。从未有人以如此优美、正确的方式谈论过儿童,谈论儿童的真实状况和欲望。 法国著名儿童精神分析大师弗朗索瓦兹•多尔多钟情于佛洛依德最精髓的阶段理论,在本书中她凭借自己的人生经历、儿童精神分析的专业知识以及亲身养育子女的丰富经验,针对儿童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富有远见卓识的阐释,其新颖的思想常常别具一格,书中所采取的诸多心理分析策略都是建立于这样的一个理论基础上:儿童自被孕育、至少是自出生的时候开始就构成一个主体。 在《儿童的利益》中她一如既往,彻底捍卫儿童的利益,否定对儿童进行整齐划一的培养,反对一种因对儿童过度保护而产生破坏作用的教育方式,反对盲从追随现有的流行教育模式,反对强制儿童效仿父母的做法。
  • 和孩子划清界限

    作者:小巫

    《和孩子划清界限:成功训育儿童自律的法宝》通过讲述生动感人的真实故事,加上细致深入的推理和分析,探讨父母潜意识中的内心恐惧和心理伤痕对于养育孩子的负面影响,介绍“真爱行为”、“心理疆界”以及“训育”等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并提出给儿童树立规则、训育儿童自律的实际操作手段。
  • 0-6岁A+育儿法

    作者:陈鲁

    孩子自私不懂分享?内向不够自信?太黏人不独立?不听话无理取闹?欺负人或被人欺负?注意力差,不爱看书……很多家长感叹,把孩子养大容易教好难。其实,从根本上解决儿童成长中的问题,就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理解问题,真正懂得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本书作为难得一见、优秀可靠的心理学育儿普及读物,集家长之需。 科学,值得信赖:作者陈鲁是纽约大学发展与认知心理学博士,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近20年,一直处在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第一线,掌握了大量前沿的科学发现和一手资料,更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丰富、答疑解惑:本书融合了专业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发现,以及一对心理学家夫妇养育女儿的亲身经历与众多家长的育儿经验,你会发现自己曾经的困惑是合理的,许多孩子的问题是正常的,你完全可以相信自己,相信孩子,放心地育儿。 实用,一通百通:本书与家长分享的是真正对孩子负责的、实用的育儿方法。你不必觉得压力太大,更不必因为孩子比别人少上个兴趣班就恐慌。掌握作者总结的三个原则方法,就能培养出适应未来需求、孩子必备的六大能力。有了这六种基本能力,您的孩子一定可以成为幸福快乐的世界级人才。 每个来到世上的孩子,本都具备A级水平,只要家长教育方法得当,孩子都能升到A+甚至更高水平。想要真正为孩子未来负责的教育,看这本书就对了!
  • 儿童的道德判断

    作者:[瑞士]让.皮亚杰

    1.儿童对规则的态度 在皮亚杰看来,只有当儿童意识到有一种义务去遵从这些规则时,规则对儿童来说才能成为他的行动的准则,否则的话,它只是一种单纯的规则而已。皮亚杰明确地指出,我们在分析儿童的行为时,必须善于把只是以规则为满足的行为和包含有义务的意识的行为区分开来。因此,义务的意识(有时也称之为义务感)是皮亚杰用来标志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皮亚杰又发现,不同年龄儿童对规则的执行也有不同的特点。年幼儿童在一起玩弹子游戏时,他们虽然都在仿照着游戏规则进行比赛,但却各自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他们各自玩着"自己的"游戏,一点也不理会对方。他们会各自不顾规则的规定,突然说自己赢了。皮亚杰认为,这是由于这一时期的儿童还没有产生真正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关系,他们还不能把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真正区别开各儿童把自我与外界混为一谈,把外界的事物看作他们自身的延伸,他们是按照自己所想的去理解外界事物的。这一阶段的儿童虽然已能接受游戏规则,但规则对他们来说,还不是具有约束性的东西。之后,由于产生了真正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合,儿童就不再把游戏规则看作是外在的法则,而把它看作是 大家同意应该共同遵守的行动准则,因而在游戏中就共同执行这些行动准则了。 2.儿童对行为责任的道德判断 在儿童道德发展研究中,皮亚杰把他的主要力量放在儿童道德判断的性质的研究上。在这一方面,他首先研究儿童对行为的责任的判断问题。尽皮亚杰主要是从儿童对过失行为和说谎行为的故事情境的判断中去研究这类问题缺他认为要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研究他们从成人那里接受的道德标准,用直接询问法去研究是不可靠的,把儿童放在实验室里去剖析更是不可能的,而只能从儿童行为的观察和他们对特定行为的评价中去分析他们的道德观念。 因此,皮亚杰和他们的合作者就采用间接故事法。他们设计编撰了许多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在对过失行为作出判断的对偶故事中,一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完全是无意中或者甚至是好意干的,但却造成较大财物损坏的行为:另一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有意干的,但在财物损坏上却是微不足道的行为。在对说谎行为作出判断的对偶故事中,一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有意欺骗,但却没有造成不良后果;另一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无意中说的,但却产生了不良后果。皮亚杰和他的合作者把这些对偶故事讲给儿童听,要他们比较故事中两个主人公的行为,作出"好"或"坏"的判断。 结果发现,不论儿童在对过失行为,还是在对说谎行为的道德判断中,都存在着两种明显的判断形式:年幼儿童往往根据主人公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的后果,即行为的客观责任去作出判断;年长儿童则往往根据主人公行为的主观动机作出判断。皮亚杰还发现,客观责任和主观责任这两种判断形式在儿童的道德判断中,并不是同时出现,也不是同步发展的。一般的趋势是:客观责任在年幼儿童身上首先出现,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主观责任则出现稍迟,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因此,这两种道德判断过程是部分地重叠的,但主观责任逐步取代客观责任而属于支配的地协皮亚杰把这两种判断过程部分地重叠的时期称之为道德法则的局化阶段。 3.儿童的公正观念 儿童的公正观念是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研究中的一项主要课题。皮亚杰从教师和家长偏爱顺从他的学生或孩子的日常事例中设计了许多故事,讲给儿童们听,或根据这些事例词儿童们交谈,要他们对"偏爱行为好的孩子是否公平"这个问题作出判断。皮亚杰和他的合作者在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后指出,7岁、10岁和13岁是儿童公正观念发展的三个主要时期。这三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公正判断分别以服从、平等和公道为特征。 促进儿童公正观念从服从向平等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皮亚杰认为,成人的榜样对儿童的公正观念可能会有影响,但是,"成人的权威不能成为公正感发展的原因,因为公正感的发展要以自律为先决条件。"除非儿童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有所发展,否则他们的道德观念是不可能达到自律的水平的。因此,儿童的公正观念不但不会在成人约束或强制条件下得到发展,而且要以牲牺成人的约束和强制为代价。儿童离开了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也就谈不上公正观念的发展。 4.儿童心目中的惩罚 皮亚杰对儿童心目中的惩罚的研究也是儿童道德发展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皮亚杰的这项研究是围绕着两个问题进行的: (1)在儿童的心目中什么样的惩罚最公正?(2)在儿童看来什么样的惩罚最有效?为了探明第一个问题,皮亚杰设计了一些关于惩罚的故事,每个故事的内容都是儿童在家庭或学校里常犯的一种过错行为。每个故事后面提出三种惩罚办法,要他们对三种惩罚中哪一种惩罚最公正作出判断。皮亚杰把儿童把作出的判断加以概括归类,发现年幼儿童往往认为应该用强制手段使犯过者遵从成人的命令或规定。他们认为犯过者违反了准则,因而遭受成人的惩罚是理所当然的。在年幼儿童看来,谁犯过,谁就该接受惩罚以抵罪。他们又认为,惩罚要严厉,最严厉的惩罚将是最公正的。至于犯过的内容和惩罚的性质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关系,如JL童不听话就不许他看电视,说了谎就不给看小人书等等,他们是根本不予考虑的。皮亚杰把年幼儿童的这种惩罚观称之为抵罪性惩罚。 由于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的增长,年长儿童已经认识到行为准则与同伴的行为之间的关系,犯过者所犯的过错行为是有损于别人的行为。谁犯过,无需从外部给犯过者施加强制性的惩罚,他的过错行为会被正常的社会关系所不容,会被同伴所嫌弃。而且犯过的内容和性质都是与惩罚有密切联系的,比如说了谎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破坏了集体利益和荣誉会孤立于集体的其他成员等。因此,在年长儿童的心目中,谁犯过,谁就会遭到同辈集体的回报。皮亚杰把年长儿童的这种惩罚观称之为回报性惩罚。 为了查明第二个问题,皮亚杰设计了两组故事,每组都包含两个故事,内容都是叙述一件儿童的过错行为。其中一个故事后面指出成人给犯过者以严厉的抵罪性惩罚,另一个后面只说明犯过者所犯的过错是损害别人的行为,并不给予任何惩罚。在儿童理解故事内容后,要他们作出建议,应该采取何种惩罚最为有效。所得结果与儿童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的趋势一样,年幼儿童几乎全部选择第一种惩罚办法,即应该给犯过者以严厉的抵罪性惩罚:半数以上的年长儿童则与之相反,选择第二种惩罚办法,即给犯过者以轻微的使其能够改过的回报性惩罚。 皮亚杰认为,抵罪性惩罚是儿童在成人的约束和强制条件下的产物,带有专断的性质,是他律道德的表现。回报性惩罚是儿童同辈问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的产物、不带专断的性质,是自律道德的表现。皮亚杰又认为,抵罪性惩罚反映一种强制的、服从的伦理道德观。这种伦理道德观往往使儿童的是非观念造成混乱,使他们只是一味顺从成人,以成人的是非为是非,辨不清什么是真正的行动准则。因此,这种伦理道德观对儿童公正观念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回报性惩罚在性质上则是一种属于相互尊重的伦理道德观。这种伦理道德观会促使儿童是非观念的发展,因为儿童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中相互行动,相互予取,他们的行动受共同的行动准则所制约,较易形成同辈间的相互尊重的情感。因而这种伦理道德观有利于儿童公正观念的发展。 《儿童的道德判断》的最后部分以大量篇幅议论应该由社会学家去探讨的社会哲学问题,而没有专门去谈及道德教育问题;一些儿童教育心理学家对此都感到遗憾。但是尽管如此,我们在皮亚杰的著作里,还是可以找到不少他对学校道德教育的有关论述的。 首先,皮亚杰揭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一些年龄特点和道德教育的关系。他认为,不同年龄儿童在道德发展中表现出来的一些特点,家长和教师们都是直觉的觉察到的,但是他们对这些特点却并不理解,因而在采取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时往往不符合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和思维特征,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在皮亚杰看来,成人理智的教育措施要同儿童道德感的发展水平相达应,如能做到这点,那末,这种措施就会产生一定的效果。 其次,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是一个不变的顺序。在道德发展的整个连续过程中,前面的阶段是后继阶段的必要组成部分,儿童必须经历前面的所有阶段才能发展到下一阶段。绝不可能任意跳过一个阶段,跃进到一个不相连续的阶段。这就是说,儿童对规则的态度必然地由单纯以规则为满足的行为过渡到包含有义务的意识的行为。儿童对行为责任的道德判断必然地由客观责任内化为主观责任;儿童的公正观念的发展必然地由服从的公正依次过渡到公平的和公道的公正。儿童心目中的惩罚必然地由抵罪性惩罚逐步发展到回报性惩罚,等等。皮亚杰承认良好的教育可以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但是教育的作用却不能超越儿童道德发展规律的制约。
  • 爱和自由

    作者:孙瑞雪

    这本书以爱和自由为全书的立足点,强调给孩子的爱要有科学的方式,即在对儿童成长规律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给孩子充分的爱、自由、选择。孙瑞雪老师告诫父母们:你以为你爱孩子,你想象你可以爱孩子,你认为这就是爱孩子,和你真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也许,你需要停下来看:你是不是基于你的想法,你的恐惧,你的焦虑,你的习性来爱的。这可能就意味更爱你的想法,更爱你的恐惧,更爱你的焦虑,更爱你的习性。爱就是爱,恐惧就是恐惧,焦虑就是焦虑,认为就是认为,一切如是。我们要学会从一切如是中将爱剥离出来,你的孩子才真正可以接到爱的礼物。因为我们一生能够给予孩子的,只有一样,那就是爱!
  • 让孩子心悦诚服

    作者:杨杰

    《让孩子心悦诚服》内容简介:让孩子心悦诚服,强调的不是让孩子乖乖听话,而是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亲子双方共同体味到一种爱的圆满,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这是家庭教育最理想的境界!这样的境界,离你并不远。《让孩子心悦诚服》提供精准的沟通工具,让孩子与父母在放松的状态中,懂得对方,一起成长。 杨杰老师多年来站在教育的第一线,与家长携手,直面各种现实中的烦恼。那些让家长焦头烂额的沟通困局,被她轻松破解,她用精准的方法,改变了一件又一件事情的走向。在《让孩子心悦诚服》中,她用最典型的真实案例提醒我们,每件生活小事中,都隐藏着宝贵的教育契机,每位家长身上,都隐藏着尚未开发的教育能力!《让孩子心悦诚服》写作情真意切,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家庭教育原创领域的优秀之作。正如杨老师所说:孩子能给我们的最好回报,就是生命的喜悦感!
  • 光有爱还不够

    作者:克洛德·阿尔莫

    《光有爱还不够》父母之爱不能简化为单纯的感情,没有教育意蕴的爱,不是真正的父母之爱,法国当代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儿童问题专家克洛德•阿尔莫在这本重要的著作中告诉我们:儿童并非“天生”就拥有与其他人共同生活的能力,也无法独自发现人类生活的法则。成长的过程即构建自我的过程,为此需要成人的帮助,而教育正是构建自我的主要支柱。因此,爱孩子决不能只限于舔犊情深。用感情来涵盖父母之爱的观念对孩子、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严重后果。阿尔莫用自己一贯擅长的清晰语言,让所有的父母明白:爱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一名儿童而言什么更重要?儿童最需要什么?
  •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作者:默娜·R.舒尔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主要讲述了:社会能力就是孩子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动物,没有社会能力的孩子很难取得成功。舒尔博士提出的“我能解决问题”法,以教给孩子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思考技巧为核心,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在全美各地以及许多其他国家,让家长和孩子们获益匪浅。 与其他的养育办法不同,“我能解决问题。法不是由家长或老师告诉孩子怎么想或者怎么做,而是通过对话、游戏和活动等独特的方式教给孩子自己学会怎样解决问题,如何处理与朋友、老师和家人之间的日常冲突,以及寻找各种解决办法并考虑后果,并且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从而与人和谐相处,成长为一个社会能力强、充满自信的人。
  • 孩子是如何学习的

    作者:霍特

    《孩子是如何失败的》(畅销美国200多万册的教子经典)注重的是描述有效的学习方式,而不是注重于解释或者给出一个学习的理论。在许多地方,人们正忙于想找出在我们思考和学习的时候,大脑里在发生哪些电子的、化学的以及其他的过程。这样的研究很有趣,而且可能是有用的,但与本书的主旨无关。我们不需要了解更多的有关大脑作为一个器官的知识,才能让学校变得更好。即使我们对大脑的了解不比现在大多数人了解得更多,也可以使学校比现在要好得多。教师和学生需要知道的是我们很久以前就已经知道了的事情:首先,生动的、充满活力的、令人愉快的体验是最容易让人记住的;……这本书更多的是讲孩子,而不是讲儿童心理学。
  • 捕捉儿童敏感期

    作者:孙瑞雪

    《捕捉儿童敏感期(全新增订第2版)》内容简介:有多少父母知道,你的孩子,为什么爱吃手?为什么总是抓住什么都往嘴里塞?他为什么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你捡起来递给他,他会再扔掉?他为什么总爱玩水,经常浑身上下都湿透了?为什么总是把桶呀瓢押往头上套?为什么总是往桌子下衣柜里钻? 你忽略了,因而忘记帮助了,或者制止了他的活动,你却不知道破坏了他的什么。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 学点心理学 帮孩子养成高情商

    作者:柏燕谊

    最实用的儿童情商培养书,本书能让您: ★在孩子哭闹、说谎、听不进道理时,迅速读懂孩子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做出最正确的回应。 ★在孩子愤怒、焦虑、恐惧、悲伤……等负面情绪大爆发时,从容应对,巧妙引导孩子识别情绪、表达情绪、控制情绪。 ★运用心理学小技巧,帮孩子建立起完备的情绪管理系统,全面提升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缔造孩子强大内心。 ★和孩子建立牢固而深远的心灵联结,成为孩子最信任、最知心的伙伴。 【内容简介】——————————————————————————————————————— 情商,即”情绪智慧”,是最基本的生存能力,直接决定人能否拥有幸福、成功的人生。 在这本书里,著名心理学家柏燕谊老师,将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为父母深度解读孩子各种恼人情绪和行为,不但会告诉父母如何用心理学小技巧正确应对,还会告诉父母如何启发孩子进行情绪的自我管理,为孩子培养高情商。 ※孩子发脾气 给孩子时间释放情绪,在孩子情绪相对平静时,拥抱孩子、安抚孩子,不要说“我知道你生气的原因”,而要问“你为什么生气”,得到孩子的回答后,继续问“怎么做才能让你感觉好一点儿”。 ※孩子害怕失败 不要只在孩子“很成功”时才接纳孩子,给孩子情感上的归属感和心理上是安全感,引导孩子感受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的愉悦,如问孩子“学习能让你感到愉快吗?”“进步让你开心吗?”“ 遇到困难你还愿意尝试吗?” ※孩子又哭又闹 对孩子的哭闹,父母应采取中立态度,不过分关注也不惩罚,要使孩子分散注意力停止哭闹。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给孩子特权或取消之前定好的规矩,但可以给孩子一定的安慰,抱抱孩子、搂搂孩子。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情绪教练,合格的父母知道如何及时识别、理解、回应、处理孩子的情绪,并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情绪管理系统。
  • 捕捉儿童敏感期

    作者:孙瑞雪

    《捕捉儿童敏感期(珍藏版)》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孙瑞雪点评。中外教育史上,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钥匙,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
  • 为孩子立界线

    作者:〔美〕克劳德,〔美〕汤森德 著,吴苏心

    本书所提供的原则适用于各种情况,你不需要身处危机,才能从这本书获益。你的孩子可能在家里、在学校、在人际关系上,都有配合他年龄的成熟表现:本书可帮你确定当孩子从一个年龄层进到另一个阶段、并且步向危机的人,能够持续迈向成熟。本书由三篇组成。第一篇,“孩子为何需要界线”——综览帮助孩子学习负责任的重要性。第二篇,“孩子需要知道界线十律”——讨论这十条界线法则。第三篇,“与孩子立界线的实践”——以六个步骤
  • 儿童纪律教育

    作者:费尔兹

    《万千教育:儿童纪律教育·建构性指导与规训》(第4版)的第一作者费尔兹博士总结了其三十佘年的幼儿教育经验,向我们展示了全面实用的儿童纪律教育方法。作者在阐述与纪律教育有关的理论基础上,介绍了如何通过各种手段了解儿童、分析儿童产生纪律问题的原因并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
  • 为人父母

    作者:简·B.布鲁克斯

    《为人父母(第6版)》作者简·布鲁克斯(Jane B Brooks),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个人经验,是一位儿童发展领域的专家。她是儿童心理学领域的学者、研究者和作家;是和父母、孩子共同工作的临床应用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位母亲。在她这本充满智慧的书中,父母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养育孩子,帮助孩子实现最佳发展——使孩子成长为安全、快乐、有能力、自信和有道德素养的个体。学习个体发展的学生、教育儿童的专业人员和父母,都会从《为人父母(第6版)》中获益良多。 布鲁克斯的养育法综合了许多引人注意的特点。她在儿童养育方面提及的基本任务和问题非常广泛。既包括所有父母都面临的任务(例如,准备婴儿出生、喂养,如厕训练、入托或入园过渡、青春期对性的持续关注),也包括普遍存在的特殊问题(例如发脾气、偏差行为、使用毒品、身心障碍)。她还极其有洞察力,细致地提到了当代一些关键问题,比如离婚、单亲父母、继父母。布鲁克斯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和建议是合理、平衡、富于操作性的;她的文字直接、清晰,而且浅显易懂。布鲁克斯相信,父母自己能够成功地运用养育技术来解决一些特殊问题。 这《为人父母(第6版)》乐观而又现实的风格让人愉悦。作者已经认识到提高孩子的幸福感和快乐感是父母的最高目标之一,她相信大多数父母能够做到这一点,在书中,她也传达了这种信念。实现这种成功是父母最深切的愿望,使他们乐意奉献自己的思想、时间、精力和注意力在他们孩子的成长和问题上。阅读这《为人父母(第6版)》将会提高我们对养育的理解,使这一复杂的任务变得更加简单。
  • 透析童年

    作者:王树

    《透析童年:让爱走向成熟》试图用一种氛围将人包裹住,把读者带回到自己的童年,让所有的时间和感觉都回去,重新组装自己的童年。这是一个治疗的过程,对有些人是陌生的,但如果父母尝试着走进去,那将是一个全新的感觉。无数父母已经在作者的课堂上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这是一本难得一见、视角新颖的家教图书,作者用感觉触摸人的内心深处,从探讨自我内在世界的形成起步,对儿童的自我成长与发展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并由此提出教育中一个关键点,即当父母还没有真正成熟形成完整的自我时,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必然遇到很多难题,并导致亲子关系以及家庭教育陷入困境。只有父母有了内在成长的愿望,并从内心逐渐走向真正的成熟,才能与孩子形成良好的生命连接,父母与孩子将共同获得身心的放松,孩子才能在最美好的生命环境中一步步健康成长。
  •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

    作者: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

    《如何说 孩子才肯学》独创性的采用小说形式,主人公是一位经常遇到问题的年轻教师,她与同事以及父母志愿者一起,通过不断的探寻和讨论,努力寻找到一种与学生沟通的更有效的方法。独一无二的沟通技巧、实用的对话场景和令人一目了然的卡通漫画,让老师和家长很快便能领会如何帮助孩子面对每天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比如,第一章讨论了如何处理干扰学习的情绪。作者认为,我们想要让孩子行为正确,首先必须接受他们的感受。卡通漫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许多老师和家长对待孩子的错误方式,同时也给出了会让孩子有令人满意回应的新方法。那些错误的说话方式竟然是我们大多数家长与老师经常都在使用的,而推荐的新方法往往都既实用又灵验,让家长和老师忍不住立刻仿效。《如何说孩子才肯学》的突破和创新之处在于,在激励孩子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和热爱学习方面,给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让孩子乐于接受家长和老师对他们施加的影响。 点击链接进入: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如何说 孩子才肯学》 《如何说孩子才能和平相处》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 点击链接进入英文版: How to Talk So Kids Will Listen & Listen So Kids Will Talk
  • 夏山学校

    作者:(英)尼尔

    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是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之一,是因材施教的典范,充满了无穷的活力,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本书中夏山学校校长尼尔以大量鲜活生动的教育个案,为家长和老师逐一解开种种教育难题。本书于1960年出版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持续不断的“夏山热潮”,各个国家、各种肤色的儿童纷纷前往夏山就读。本书仅在美国,10年就销售超过200万册,并被600多所大学指定为教育必读书。已经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经典之一。
  • 儿童的人格教育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儿童的人格教育》主要内容简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问题对成人来说,可以归结为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这对儿童也一样。不过,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儿童尚未成年,给予他们指导就异常重要。其实,成年人有时也需要指导。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完全可以放任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而且,如果他们有2万年的时间,且在恰当的环境下发展的话,他们也许最终可以适应现代文明的成年人的行为规范。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生有限。因此,成年人必须关注并引导儿童的成长。
  • 教出乐观的孩子

    作者:马丁·塞利格曼,卡伦·莱维奇,莉萨·杰科

    我们希望孩子对未来怀抱信心、对远景勇于探险、有足够的勇气来实行社会正义; 我们希望孩子在面对成长所带来的挫折与失败时,不屈不挠; 我们希望孩子能够获得幸福一生的能力。 《教出乐观的孩子》是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集30年、千百个成人及儿童研究之精华著成的教育经典。而大量研究表明,比起成功,乐观对孩子来说更具有意义、更具有价值。乐观的孩子,更容易成功,更有创造力,更容易有幸福的生活,我们传统上追求的财富成功,都可以通过乐观获得。 《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目的在于让父母、老师及整个教育系统教会儿童习得乐观。这本书与其他育儿及自我提升书籍不同的是,它不仅有理论与实验,还有一些关于育儿问题的重要建议。一些自称专家的人,轻率的意见令许多父母如获救命稻草,基于脆弱的证明、原理和临床的假设,来改变自己抚养孩子的方式。《教出乐观的孩子》彻底改变这一点,特别反驳了纯粹的正向教育、纯粹的鼓励式教育和自尊教育,倡导用科学、理性的ABCDE法则教出乐观的孩子。 “心教育经典译丛”由中国教育风云人物孙云晓领衔主编,旨在引进国际最科学、前沿的教育理念,为中国教育及家庭教育注入更为理性科学的思想与方法。 [编辑推荐] 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经典作品 《教出乐观的孩子》是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集30年、千百个成人及儿童研究之精华著成的教育经典。书中重墨提及积极心理教育在学校实践中的成功应用,富有借鉴意义。  “新教育经典译丛”中国教育风云人物 孙云晓 领衔主编 “心教育经典译丛”由中国教育风云人物孙云晓领衔主编,旨在引进国际最科学、前沿的教育理念,为中国教育及家庭教育注入更为理性科学的思想与方法。  CCTV《读书》5期联读的幸福经典系列作品  湛庐文化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