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蒂利希

  • 政治期望

    作者:保罗·蒂利希

    这本小书包括了蒂利希从20世纪20年代直到1965年他逝世前夕发表的8篇演讲和论文。所涉及到的背景,从一战后动荡的德国局势,直到核威胁下的人类处境;其内容,从基督教的政治主张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直到一般的国家理论以及爱、力量与正义的关系,论述范围极广。
  • 蒂里希选集(上下)

    作者:[美] P.蒂里希(Paul Tilli

    这本《选集》中各篇著作的内容,读者已经可以读到;而对它们的理解,也许会是一个无尽的过程,在这种理解之长河中,我的理解只是小小的一勺。因此,在这里我不想(也许是不能,同时也不必)对各篇的内容逐一评述,而只想对某些编排的考虑和相关的背景稍加介绍,然后再对蒂里希的生平及其思想中的某些主题稍作评述,以期能为读者的阅读提供些许帮助。 首先应该说明,本《选集》编入的著作,基本上是全篇完整地采用,而未作任何删节(唯《系统神学》未收齐五部,但已收入的三部除”导论”之外,也未作删节)。这种打破“节选”惯例的做法,是由这些著述的特点所决定的。蒂里希在表达思想方面的一大特点,就是逻辑严密而体系完整。他的著述不是那种即兴的零碎感想之积累,而是一种周密的理性思维之行进,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不但会破坏整件艺术品似的著作之完美,还可能致使读者跟不上其思维行进的步伐,从而无法理解其几何推理似的完整的意义。 本《选集》的编排方式,是写作年代顺序与著作形式类别二者混合的方式,即是说,把入选著作按形式分成三大类(短小的著述、讲演或讲道、大部头著作),每一类中各篇著作又按写作年代排列(有一些也不得不按出版年代排列)。这既是为了不破坏某些著名的系列性著述(即本选集第二编和第三编)的内在逻辑,不破坏对之理解所需的连续性,也是为了读者阅读和检索的方便。毕竟,比如说纯粹按时间顺序排列而在《系统神学》第二部与第三部之间插进几篇短著和一些讲道辞,看起来是很别扭的。
  • 蒂利希论谢林选集

    作者:蒂利希

    蒂利希與德國哲學結緣頗深,漢語學界素有傳述。其學術生涯起步於對謝林的研究。其神學思想裏的重要概念,多半都與謝林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固然受惠於謝林哲學良多,卻仍不失神學家的底色,堅守神學的專注。 本書收集了蒂利希論及謝林的哲學博士及神學學位論文,以及一篇新近整理出來的草稿。漢語學界當可由此更了解神學家蒂利希與德國哲學的淵源,也盼漢語神學由於更了解蒂利希對謝林哲學的吸收,而更理解蒂利希神學那步履沈重的綜合之路。
  • 存在的勇气

    作者:P.蒂利希

    《存在的勇气》是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之一。什么是勇气?概言之,就是不顾非存在的威胁而对存在进行自我肯定。《存在的勇气》成书于1952年,是一本专论勇气的著作。作者之所以要选择“勇气”来作他的论题,是因为他认为这一概念能够突出地揭示出入类的处境;通过对“勇气”的深入开掘,可以把“存在-本身”(being-itself)的结构加以敞开,但这样一种勇气,正如作者所说,已经超出了伦理学的范畴而进入了本体论的领域。
  • 基督教思想史

    作者:保罗·蒂利希

    《基督教思想史》同蒂利希以前出版的两本讲演集组合而成。第一部原来的书名是《基督教思想史》,原是蒂利希在纽约和神学院发表的讲演,由约翰(Peter N.John)速记记录修订而成,从基督教创立的希腊、罗马的准备进期开始,而以宗教改革时期新教神学的发展结束。第二部分原以《19世纪和20世纪新教神学概观》的书名出版,开始于启蒙时期的兴起,而以巴特和存在主义神学结束,包括蒂利希1962年至1963年春季在芝加哥大学神学院所做讲演的打字记录,是完全照作者本人的口语记录的。
  • 文化神学

    作者:保罗·蒂利希(Paul Till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