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音乐人类学

  • Why do People Sing?

    作者:Joseph Jordania

    《人为何歌唱(人类进化中的音乐)》作者约瑟夫·乔丹尼亚,系墨尔本大学荣膺大奖的民族音乐学者及进化论音乐学者,以古代人类的警戒态生存策略为基础,提出独特的人类进化原初模式。人类的音乐能力、舞蹈以及身体彩绘,是人类身体、面部形态和行为,包含智力、语言、言语、文化、道德以及宗教进化的核心因素。人类音乐的进化根源,和我们双脚走路、使用工具、穿戴衣物、提出问题、以及进入恍惚状态的能力有何关联呢?为何我们记不起生命中遭遇过的巨大创伤呢?为何有的人人格分裂?更多主题将会在此书中讨论,英语和日语版本已在2011年同步问世。
  • 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论

    作者:洛秦

    《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论》主要内容:期待为了让年轻的一代学人能更直接、全面和系统地了解音乐人类学的学科胜质及其最新的发展成果与动向,更重要的是能够推动音乐人类学的“中国实践”发展成熟,并促使具有国际参照价值的特定历史文化特色的“中国经验”的不断积累,促使“中国经验”的音乐人类学研究的范式能对中国音乐文化的研究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 《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论》由洛秦等编写,这本融合了中国学者对音乐人类学的认识、研究和思考编撰而成,并适合于中国音乐文化现状与发展的《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论》,也正是“中国经验”积累的成果之一。
  • 人的音乐性

    作者:布莱金

    本书并非对人类音乐能力的学术性研究,它至多是尝试着去协调笔者在不同文化中的音乐经历。笔者提供了对非洲音乐进行调查而得来的新资料,以及在欧洲“艺术”音乐传统中成长的任何人都熟知的一些事实;不过所得出的只是探索性的结论和建议。这些结论叙述了一个已然是专业人类学家的尴尬,也正是由此,笔者将此书献给梅耶?福兹(Meyer F0rtes)先生。1952年,当我花大量的时间去钻研音乐而不是人类学课程时,福兹便在那年暑假,把我送到巴黎跟安德鲁?舍费尔教授学习民族音乐学。然而,当我自己开始意识到有可能去研究音乐人类学时,时间又过了五年。直到又经历了一年的紧张田野工作。我才开始认为非洲音乐有些“与众不同”;而且,每当我在自己的帐篷中听《沃采克》或威伯恩的录音,或者一旦在什么地方刚好有钢琴,使自己沉浸于巴赫、肖邦或莫扎特的音乐时,我的这种想法就会不断得到加强。
  • 社会中的音乐

    作者:苏皮契奇

    音乐在社会功能的参照派生自它的社会环境。音乐的社会事实可能对于社会现实和其他的音乐事实起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分别地涉及社会历史的和社会艺术的方面。前者对于不同时期和地方的音乐活动影响最大,后者依靠更自由的艺术的方面。前者对于不同时期和地方的音乐活动影响最大,后者依靠更自由的环境的作用,它能够超越时代的空间。然而,尽管一些特别的地球上的社会确定以决定性的方式了影响了音乐的社会功能的演变和转化,但是没有证据可以证明每一个地球上的社会创造了全部的它必须或它可能必须去满足的社会生活艺术需求的所有音乐艺术(所有的作品)。不存在绝对的决定性的制约,它能根据社会内具体需要自动地产生音乐艺术的结果。只存在一种社会制约作用,其允许音乐活动在社会中表现和去实现,按照社会功能在特定的社会场景中的可能,通过对环境的“刺激”的回应或支持。然而它仍然总是被看作这些反应的将会形成的特征和品质的东西(特别在纯粹艺术的层次上)。   作为对于专门的社会功能的需要的反应,许多音乐作品获得了特征,在它们纯艺术品质上,这些品质更多地与那些社会功能相对应。以一般的方式,在它们形成和转化中,音乐的社会功能将制约音乐的表现。我们可以特别地观察到这一点,在不同的音乐体裁和各种音乐产品甚至在个别的作品中;从劳动音乐或“巫术”音乐到物质的和军事音乐,从为舞蹈、为娱乐或为音乐会的音乐到为宗教目的的音乐。
  • 音乐人类学

    作者:汤亚汀

    《音乐人类学:历史思潮与方法论》近50篇文章分十四章,按照“定义与现状”、“历史与思潮”、“程序与方法”和“运用于领域”四辑及“附录”编排,每一辑都有一个“概述”提要性地总结该部分所设计的核心问题和理念。如此,作者以横向结构性的方式比较全面地将音乐人类学在近15年间所发生和发展的状况以及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纳入其中进行了展示。
  • 苏亚人为什么歌唱

    作者:[美]安东尼.西格尔(Anthony S

    《苏亚人为什么歌唱:亚马孙河流域印第安人音乐的人类学研究》由安东尼·西格尔编著。 《苏亚人为什么歌唱:亚马孙河流域印第安人音乐的人类学研究》内容如下: 苏亚人的“歌唱”并不是我们概念中的歌唱,因为在苏亚人语言中没有相等于我们的音乐和歌唱这样的词汇。所以苏亚人并不认为他们是在歌唱或从事音乐活动。那么,在我们听来他们的确是在歌唱的“歌唱”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也就是说,这种“歌唱”对他们来说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苏亚人的“歌唱”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内在的,另一是外部的。内在的意义体现在“歌唱”对血缘、家庭的维系,对生产、生活、生存的作用,对视觉形象的表达,对宗教膜拜的渲染。在这个意义上,“歌唱”不是音乐活动而是语言传达,“歌唱”不是艺术形式而是心灵的表述。对音程、音阶、音值、音节、音色、音响的规范在这里是没有多少价值和意义的,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他们必须“歌唱”,因为这是苏亚人的生命和生活。苏亚人“歌唱”的外部意义是象征性的,是一种部落的符号,是我与你的对比,是自我存在的化身,是历史传承中牌坊式的东西,也类似于战争中号角式的作用,是一种社会化、政治化的意义。从现象上说,这种“内在”和“外部”的意义是功能性的,但是,本质上它们是观念的产物。
  • 音乐作品的想象博物馆

    作者:[英]莉迪娅·戈尔 (Lydia Goe

    《音乐作品的想象博物馆》:上音译丛。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和交响曲这一形式自身有何不同?音乐家忠于其演奏的作品意味着什么?为回答以上问题,莉迪娅·戈尔教授综合了哲学和历史这两种研究方法。她在论证英美哲学不足以担当这一使命的同时向我们表明,历史的观点对全面理解音乐本体论不可或缺。戈尔教授在《音乐作品的想象博物馆》中考查了十九世纪古典音乐实践背后隐含的各种要概念和假定。她拒斥音乐作品这一概念兴起于十八世纪的看法,将这一时点定于1800年前后。她描述了作品概念此后如何界定今天我们认为与古典音乐相关的各种标准、预设和行为模式。基于历史的观点,《音乐作品的想象博物馆》得出有关概念和理想之规范作用的结论。《音乐作品的想象博物馆》还旁及当今指挥家、古乐演奏家和前卫作曲家之间的种种争辨。
  • 蜀中琴人口述史

    作者:杨晓 主编

    是谁在最不合时宜的时候坚守对琴的挚爱?又是谁在古琴文化再度高热的今天平心静思? 谁在弹琴,为谁弹琴,为何弹琴,如何弹琴? 这部关于琴的记忆之书,由蜀中二十位琴人的口述,及五位琴人的回忆文章而构成。在百年家国巨变的洪流中,他们的生命轨迹或必然、或偶然地与琴有了交集;在这丰富的人生的土壤中,便生发出许多琴的故事、琴的思考。 愿它与百年琴坛留住一隅西蜀之声,记下民国至今跌宕起伏的蜀琴命运。
  • 艺术中的音乐

    作者:兹得拉夫科.布拉热科维奇

    《艺术中的音乐》是目前世界上最权威的世界音乐图像学杂志。始于1972年,纽约城市大学研究中心成立的音乐图像研究中心,是“国际音乐图像索引”工程的国际总部。 本音乐图像学术译文集,选译自英文杂志《艺术中的音乐》自1998年出版以来至今的文章,共13篇。该杂志与众不同的一点是,文章采用了不同的语言文字写作。语言文字的多样性表明了作者文化身份的多样性,它有利于汇集多样的文明成果,有利于推荐不同地区学者对于文明成就的新识见,同时,还有助于学术交流的文化深度,使不同文化背景和学术渊源的学者具有一个深入对话的学术平台。 【目录】 前言 序:开启文明的对话:对东西方之间音乐图像学的研究 音乐,绘画和家庭生活:阿伦郎在堡里的奥尔唐斯·博阿尔内 巴黎的街头音乐人:一种现象演变 意大利人文主义文风中的里拉琴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圣母玛利亚圣座》系列绘画作品中天使手中的里拉琴 十六世纪意大利的音乐家肖像:特定象征意义 玛西阿对于十六世纪的威尼斯人的意义,或谈安德列亚·斯基亚沃内赋予乐器的象征内涵 17世纪西班牙音乐象征中的皇家气质 以音乐为题材的绘画中的摹本、复制品及变体 18、19世纪美术作品中黑管哨片的位置 帕多瓦拉吉尼沙龙里的占星术壁画与其中的音乐象征 进入音乐画面:理查德·瓦格纳与19世纪多媒体娱乐 斯洛文尼中世纪末的舞蹈在文学及绘画上的投影 菲利普·奈恩格的《天才音乐狗》
  • 音乐人类学

    作者:艾伦·帕·梅里亚姆

    《音乐人类学》来源于我十五年间的思考以及同文化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领域里的同事和学者们的探讨。文化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这两个学科之间的分界线常常并不清晰,或许本该如此。关于人类学并没有什么需要解释的,因为它的内容相当清晰,目标也至少界定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