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医

  • 神农本草经-(精选图文本)

    作者:章国镇

    现存再早记载中草药的经典著作,当属历代流传下来的《神农本草经》,她是知道中华民族战胜疾病并健康繁衍成泱泱大国的一部宝书,是历代医药工作者学习传统医学的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本书共收载药材227种,其中《本经》的上品84种、中品84种、下品57种,作者拟用通俗且合乎科学的文字介绍《本经》所载的药材,确定其来源并给其原产植物、动物、矿物的科学名称,附以彩图加以辨识;对药材性状、功能主治给以说明。参照近代科研所得,附以化学、药理等方面的论述。是一部通俗的科普读物。
  • 伤寒杂病论

    作者:刘建平,等

    《伤寒杂病论》一书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他在《内经》,《难经》等著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确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指导临床实践的医学经典。
  • 滴天髓阐微

    作者:刘基

    《滴天髓阐微(白话全译)》主要内容包括:天道、地道、人道、知命、理气、配合、天干、地支、干支总论、形象、方局、八格、体用、官杀、真神、假神、隐显、顺逆、寒暖等。《滴天髓阐微(白话全译)》的注译较为细密,使读者能更好的理解。
  • 胡希恕

    作者:张文康,冯世纶

    《胡希恕》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经方家。他一生致力于《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研究,并将其方证灵活地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卓越的疗效。为国内外学者所称道。
  • 黄帝内经素问吴注

    作者:(明)吴昆注

    成书于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渊源,几千年来它在防病治病、保健养生方面,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它那博大精深的内涵,丰富辩证的哲理,培育出一代代著名的医学大师。历代学者对它的研究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其研究领域涉及广泛,并不断的开拓创新,形成多种学科研究并进的可喜局面。《黄帝内经》原文是浑深奥的,今人的白话译本,很难将其中的微言大义全部译出,只有认真研读古人对经文的注释,才能体悟出其中的玄旨,从而把握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换言之,揭示《黄帝内经》深奥的内部机理,将其中言而未发,发而未尽之义和盘托出,古人比今人讲的更多,说的更准,今人之著作于此则多有所失,古代诸家之注释,正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从而指导我们进行认真的、细致的、深入的、系统的、全面的研究。
  • 理虚元鉴

    作者:汪绮石

    《理虚元鉴》据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柯氏原刻本整理。全书分上下两卷。卷上首先提出了虚劳之脉法,接着叙述了治虚之三本、二统、六因,然后从脏腑论及证、治、防、护及易于混淆诸证的辨疑。卷下主要介绍了虚劳本治方二十二首及治虚药讹一十八辨。汪氏学术上宗《内经》,对历代名医大家,如丹溪、东垣、立斋等,从其说而不泥其说,独善治疗虚劳病。《理虚元鉴》全面总结了汪氏多年治疗虚劳病的临床经验,其所论及的治法方药对当今中医临床颇有启发。本次整理新增中药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 御纂医宗金鉴

    作者:吴谦 编

    《御纂医宗金鉴》90卷,是清政府组织太医院院判吴谦等编纂的一部大型医学丛书,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由武英殿修书处刊行(即武英殿版),成为清代广为流行的医学教科书。 本书为古代医学丛书或全书中内容最为全备、简明、实用者。其内容广泛,涉及临床各科疾病的辨证治疗;论理深入浅出,颇多圆机活法,语言简明扼要,取材切合临床实际。故《四库全书总目》称赞其“有图、有说、有歌诀,俾学者既易考求,又便诵习”。本书问世200多年来,一直为习医者必读之书,为中医各科临床医生所喜爱。本书清代版本甚多,然以武英殿本最为精良。1963年我社曾据武英殿版出版排印本,今参考此排印本,对武英殿版重加整理,再次核校,重新排版,以供广大中西医务人员学习中医,以及从事中医临床各科的医生临证参考之用。
  • 伤寒论

    作者:熊曼琪

    本书为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之一,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伤寒论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熊曼琪教授主编;广州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学院、山西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9所高等中医院校的伤寒论专家教授共同编写而成。   《伤寒论》为汉代医圣张仲景所著,其学术思想在中医学理论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中临床理论的基石。因此伤寒论为高等中医药院校生必修课程,亦为学习中医者必备的经典著医作。《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伤寒论》,以刘渡舟教授据明·赵开美摹宋刻本《伤寒论》而主编的。《伤寒论校注》为蓝本,分上、下两篇,上篇 10章,以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霍乱病、阴阳易差后芝复病分章论述。每病设原文、词解、提要、释义、选注、评述、治法、方药、方义、方论选、点评、临床应用(包括古代和现代应用)、现代研究等项阐述。下篇4章,分别为类证辨析(包括证候、症状、脉象、舌象辨析)、类方辨析、用药辨析、专题研究等。书末附有方剂索引。本书对〈伤寒论〉进行了系统、全面、科学的挖掘、整理、研究,既有历代医家精辟的论述,又有当代研究的新成果,条分缕析,平正通达,全面系统深入地发掘〈伤寒论》理论和实践资料,淫取历代研究精华,反应现代研究成果,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反映了20世纪未伤寒论学发展的最高水平。   本书适合于中医院校、中医研究院(所)研究生和本科教育师生、科研人员学习参考,对中医临床工作者亦有重要参考价值。
  • 中药亲试记

    作者:张锡纯

    《中药亲试记(医学衷中参西录第4期)》为《张锡纯医学全书》之一。《中药亲试记(医学衷中参西录第4期)》为《医学衷中参西录》的药物篇。此书因专讲中西药物,所以又名《药物讲义》。《中药亲试记(医学衷中参西录第4期)》中所讲到的中药,都是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药品,盖凡书中所记载的中西药,都经作者本人尝试,确认其能力性质,并附注讲解。 相对于传统的点校出版,《中药亲试记(医学衷中参西录第4期)》有三大创新特点: 第一个特点:将卷佚浩繁、广博厚重的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进行分门别类,按册出版,方便读者携带和阅读。 第二个特点:对张锡纯原著中前后章节错乱的地方予以“重新编辑”。 第三个特点:运用现代编辑手段,让医著“层次分明,眉清目秀”。
  • 黄帝内经家用说明书(上古天真论)/国医健康绝学系列

    作者:徐文兵

    《黄帝内经家用说明书:上古天真论》内容简介为:《黄帝内经家用说明书》是一本用字如用药的养生智慧书。它用通俗、幽默感十足的语言全面的诠释了《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的养生智慧,让《黄帝内经》这本晦涩难懂、深奥复杂的中医奇书变得通俗而趣味性十足。在这《黄帝内经家用说明书:上古天真论》中,作者要告诉大家的是健康长寿的活法。 《黄帝内经家用说明书:上古天真论》为您献上: 一、来自中医奇书《黄帝内经》的最核心的养生智慧:修复人的天真本性,您一生就能风调雨顺。 二、四种能改变您运程的全新方法:“数字调和阴阳法”“和于术数法”“跟随天地法”“取名转运法”。 三、比吃任何灵药都灵的三种补肾方法:“咬牙切齿”“撮谷道”“守精”。 四、女子以“7”为坎,男性以“8”为数的趋吉避凶法,以及男女每个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和保养术。 五、五种千金难买的清心良方:“恬不知耻”法、“虚心”法、“心安”法、“含胸拔背”法、“乐俗”法。 六、向真、至、圣、贤等人讨要健康长寿的奥秘和15大玄机。 这《黄帝内经家用说明书:上古天真论》没有告诉我们怎么去经络养生,也没有介绍什么养生药方,但是,它教会了我们怎么去遵守天地的法则,怎样去养成符合养生要求的生活规律,怎样去内观我们的五脏六腑、观看我们的气血运行和经脉畅通状况来调整我们的气血、经络以及脏腑,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事实上,它告诉我们的是一种认识生命的方法和健康长寿的活法。 《黄帝内经家用说明书》,男女老少都适用。拥有了它,你的生命便多了一个福佑你的“菩萨”。 特别赠送全彩挂图
  • 本草纲目

    作者:刘山永 编

    《本草纲目(新校注本·第3版)(套装上中下册)》主要讲述了:中医名著浩如烟海,积淀了数以千年的精华,养育了难以计数的英才,昭示着绚丽无比的辉煌。历史证明,中医的成才之路,非经典名著滋养下的躬身实践,别无蹊径。如何面对如此庞大的宝库,如何在这个宝库中迅速找到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学者最需要的著作,这是不少中医人士在读书中经常遇到的困惑。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丛书,汇古代名医巨匠临证经验,集当今专家学者集体智慧,有针对性地从数以万计的医著中精选书目百种,采用最佳版本为底本,认真校勘,合理注释,撰写导言,添加按语,分门别类,结集出版,以方便读者学习和使用。一卷在手,可以获得一把打开某个领域知识大门的钥匙;全套在握,可以获得一组破解整个中医学发展的密码。 所谓“必读”者.学医之人不可不读,业医之人不能不读。此乃学医之门径,业医之津梁,案头之必备。愿《百部名著》成为中医药院校在校学生和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生的良师益友;愿本套丛书成为医疗、教学、科研机构及各图书馆的永久玲藏。
  •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作者:南怀瑾

    《黄帝内经》被誉为中国人养心、养性、养生的“圣经”,不仅是现代中医学的不二源头,更是一部蕴含中国生命哲学之宗的思想著作。其核心是天人相应,认为生命之基在阴阳平衡,强调人只有“顺四时而适寒暑”,方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是南怀瑾先生应邀讲解,黄帝内经》的现场辑录,结合生命科学、道家养生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重点阐释了《内经》的精神及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并引用了很多生活实例加以实证,微言大义,精妙迭出,直指人心。如何顺应四时、平衡人体阴阳、提高免疫力…… 这些看似艰深的哲学和中医原理,通过先生生动有趣的讲解,成为了人人都能触摸践行的日常生活。
  • 中医十大类方

    作者:黄煌

    本书对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共104首中医方剂的方证、临床应用范围等实用知识作了解说。全书以药类方,以方名证,贯穿“药证相应、方证相应”的解说原则,内容贴近临床,通俗实用,文字亦浅显。本书适合于中医药爱好者、西医学习中医人员、中医院校的学生及中医临床工作者参考阅读。
  • 素问玄机原病式

    作者:金·刘完素

    本书由金·刘完素撰写,约成书于南宋孝宗淳熙八年辛丑(金大定二十一年,即公元1181年),初刊于淳熙十三年丙午(金大定二十六年,即公元1186年)前后,是阐发刘氏火热学术观点的代表作。本书既对中医理论之火热为病方面做了详尽的论述,对中医临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也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医教学、科研、临床工作者重要的参考书籍之一。   本书据明·宣德六年辛亥(1431)本整理。本书以《素问》提出的病机十九条为基础,将常见疾病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归类,并对这些疾病的病因病理作了分析,对病机十九条加以深入的阐发和补充,对五运六气学说作了浅近和形象的解释。同时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心得和临床经验,探讨了病因与症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疾病发生变化规律。首倡“六气皆从火化”,提出辛凉解表和泻热养阴为治疗热性病的法则,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书对现代中医临床有重要指导作用。
  • 中医启蒙四小经典

    作者:黄斌 等

    《中医药畅销书选粹:中医启蒙四小经典》内容简介:数百年来,《雷公药性赋》《汤头歌诀》《医学三字经》和《濒湖脉学》一直是中医初学入门必备之书。学医之始,先明药性;悬壶之背,熟背汤头。医学立论,皆本古义;脉学博奥,掌握非易。为了满足初学中医者的需要,特将以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四《中医药畅销书选粹:中医启蒙四小经典》汇成一册,便于读者寻检,前后对照,举一反三。 《中医药畅销书选粹:中医启蒙四小经典》不作繁琐考证,不作白话译注,力求方便实用,保持原貌,为读者提供一个阅读、理解古籍的良机。可供一般初学中医中药者以及中医药爱好者参考。
  •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

    作者:张廷模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第3辑):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虽然以“讲稿”为名,实际上它并不是人们印象中的讲稿。从字面上理解,讲稿应该是教师为讲授教材准备的文字稿,而本“讲稿”则是据课堂讲课的录音整理而成的。
  • 神农本草经

    作者:顾观光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搜集、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我国中草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合和”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因此很长—段历史时期内,它都是医生和药师学习中药学的教科书,也是医学工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之一。
  • 黄帝内经

    作者:倪泰一,易洪波

    《黄帝内经》是上古乃至太古时代中华民族的民族智慧在医学和养生学方面的总结和体现,是一部极其罕见的医学养生学巨著,与《伏羲卦经》、《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古三坟”。它从饮食、起居、劳逸、寒温、七情、四时气候、昼夜明晦、日月星辰、地理环境、水土风雨等各个方面,确立了疾病的诊治之法,并详细地谈论了病因、病机、精气、藏象及全身经络的运行情况,是一部统领中国古代医药学和养生学的集大成之作。而且他从医药学、农学、预测学、饮食养生等多方面构成了对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
  •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

    作者:郭霭春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套装上下册)》主要包括:《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上册)》和《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下册)》。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套装上下册)》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是祖国医学最早的古典著作。它对人与自然,生命的起源,形神的关系,疾病的发生和防治等各个方面都作了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论述。这不仅为古代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它的理论精华,一直煦育着历代医家,它的科学价值,永为历代劳动人民所推崇,它是祖国医学中最宝贵、光辉的遗产。关于它的成书年代,近人任应秋先生说是“战国至东汉一段时间”。我基本上同意他的说法。
  •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作者:鲍艳举//花宝金//侯炜|口述:胡希恕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修订本)》根据作者长期大量的临床体会和对伤寒论经典理论的深刻理解,针对临床诊治病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独到见解。内容包括: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