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同志

  • 不分

    作者:天蓝若空

    “那天剩下的时候我继续坐在自己的位置默默喝酒,听着小莫放的老掉牙的英文歌,他知道我喜欢什么风格的音乐。和我隔着一个座位之遥,坐着抽中南海喝Gintonic拥有DUNHILL打火机的年轻女人。如果一切就这样平淡无奇地结束的话,我的人生一定将会这样平淡无奇地继续下去,某一天我会遇到另一个不一定值得爱的男人,然后我们会做一些恋人通常做的事,有可能结婚或是分手。总之,人的未来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预见的,如果不被某些意外因素打破的话。 那天晚上我遇见了叫做韶华的女人,知道这个名字是在后来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和她的相逢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我不知道这究竟算是劫难抑或缘分,也许这本来就是命中注定。” ——摘自《不分》第一章
  • 假面的告白

    作者:[日] 三島由紀夫

    《假面的告白》1949出版,是三島的第一本為自己做精神分析的小說。這部作品被川端康成譽為「1950年代的希望」,確立三島新進作家的地位。在書中,他希望找到自己對死亡偏好的根源,後來他找到的是他的同性戀傾向。 三島在給一位編輯信中提到:「這次寫的小說,是我生平第一本私小說。」在這本半自傳的長篇裡,三島並沒有把假面自覺當作假面,他只是對喬裝產生興趣,因而陷入表演的慾望;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作者不得不發現自己本來的面目,此書正是一座青春情慾的紀念碑。 三島在書裏告白了二件事,一是自己的初戀,二是自己的同性戀事實。三島認為自己的告白是赤裸裸的告白,毫無虛假成分。戴上假面,便於告白,先告訴讀者這是虛構,其實骨子裏是真實的。 《假面的告白》正是作者的自白書,書中提及了他的家庭、孩提時代的生活、少年時代的戀愛經驗、對生活的感覺;經歷過二次大戰、日本混亂的歲月等。
  • 禁色

    作者:(日)三岛由纪夫

    《禁色》分两部,第一部描写一个老作家桧俊辅的第一任妻子是窃贼,第二任妻子是疯子,第三任妻子是荡妇,三次婚姻都失败,同时又被几个情人所背叛,于是他认为这是由于自己的容貌丑陋而被现实、也被女性所拒绝。当他发现了英俊青年悠一是个不能爱女性的性倒错者,就让悠一与其寄予爱情的少女康子结婚,并让与自己相恋过的镝木夫人和恭子接近悠一,利用悠一的美的力量,让三个女性互相嫉妒和争风吃醋,对现实也对背叛过他的几个女性进行了报复。悠一与女性无缘,缺乏作为“现实的存在”的资格,他是借助俊辅复仇的惰念而开始了自己的生活的。第二部描写悠一试图不再借助俊辅的力量,按照自已的意志行动,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摸索一条构筑“现实的存在”的路。于是,他让妻子康子怀孕生产,同时又往来于男色的世界,过着两重性的生活。后来由于同性恋者的告密,让他的母亲和妻子知道了,在这紧急时刻,他得到镝木夫人相助而得救了。俊辅通过悠一对现实也对女性复仇的计划失败了。最后恭子受到悠一替代俊辅对她的诱惑和侵犯,镝木夫人目击自己的丈夫与悠一同衾的场面而绝望,下落不明,她们都遭到报复而落入悲惨的结局。这时俊辅自白自己也爱着悠一,他给悠一留下巨额遗产自杀了。但是,悠一却相信,正是这时候自己正式开始了作为“现实的存在”的新的生活。
  • A Single Man

    作者:Christopher Isherwoo

    When A Single Man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t shocked many by its frank, sympathetic, and moving portrayal of a gay man in midlife. George, the protagonist, is adjusting to life on his own after the sudden death of his partner, and determines to persist in the routines of his daily life: the course of A Single Man spans twenty-four hours in an ordinary day. An Englishman and a professor living in suburban Southern California, he is an outsider in every way, and his internal reflections and interactions with others reveal a man who loves being alive despite everyday injustices and loneliness. Wry, suddenly manic, constantly funny, surprisingly sad, this novel catches the texture of life itself.
  • 向我开炮

    作者:

    扑面而来活生生的生活气息,街头巷尾,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彷徨挣扎;职场商场,精英分子“众里寻他千百度独拔头筹寂寞无归处(引作者语)”,一样的无奈,一样的心有所失;描写的社会种种,读者心照不宣,或有感慨,或有愤怒,更有莞尔一笑。
  • 那些男孩教我的事

    作者:蔡康永,太陽臉

    一本關於三十三個,不同男孩的散文及插畫。蔡康永將其認識的或不認識的男孩們,那些觸動人心的故事寫了出來。在這些男孩之中,我們或多或少也發現自己或身邊的人,有那些男孩的影子,因而勾勒起屬於我們自己的故事。 關於那些男孩的記憶,也將成為我們的記憶。 那些男孩,到底教會了他什麼? 這是蔡康永第一次與太陽臉合作的散文繪本書。太陽臉的畫風非常精緻且獨特,相當強烈的個人風格。 作者簡介蔡康永 當過GQ雜誌總編輯、台北之音電台總監。目前主持有「真情指數」「兩代電力公司」「今天不讀書」「康熙來了」「愛的故事」等電視節目。寫過的書有《再錯也要談戀愛》《不乖蔡康永─同情我可以親我》《你睡不著我受不了》《痛快日記》《LA流浪記》。有聲書作品《頑童三部曲》《歡樂三國志 全20冊》。 太陽臉 1970年出生於台中市的公獅子。銘傳大學商業設計系畢業,曾任職平面設計公司及中國時報副刊組美術編輯。2000年開始成立個人工作室,專職平面設計及插畫。個人網站: www.sunny-face.com。
  • 斷背山:懷俄明州故事集

    作者:安妮.普露

    以Postcards和《真情快遞》拿下美國筆會/福克納小說獎、美國國家書卷獎以及普立茲獎等多項文學獎的作家安妮‧普露,大概是近十年來美國最受推崇的女作家。她的作品文字奇特,故事動人,是電影最喜歡的改編材料。 本書收錄以懷俄明州為背景的11則短篇,其中三篇獲選入《年度最佳美國短篇小說集》,兩篇獲得歐‧亨利短篇小說獎。 安妮.普露在這本描寫孤寂、火爆性格和錯愛的小說集中顯現了熟練出色的文字和對懷俄明狂烈的摯愛。〈腳下泥巴〉描寫一個套牛牧人深陷在家庭和自我獨立間的漸深裂痕中,卻無法擺脫出來。〈半剝皮的閹牛〉描寫一位上了年紀的蠢駕駛,為了參加哥哥的喪禮而開車前往出生地牧場,卻在離家一哩處喪生。 〈斷背山〉描寫兩個西部牛仔的同志戀情。本文改編的同名電影,由李安導演,獲2005年義大利影展金獅獎最佳影片。 整本小說集亦獲紐約客最佳小說獎等三項大獎。描寫懷俄明州殘酷艱難的自然環境下,命運多舛的角色,從其人生歷練中淬瀝出令人不寒而慄、倍感神聖莊嚴之美。 本書作者普露熱愛地方歷史,多年來收集了北美多地的在地生活、事件的回憶錄與敘述。她實地在懷俄明州生活旅行經歷,參加牛仔詩會,參考地區史將其中的真人真事取來當作創作起點。源頭故事並從自然保育聯盟保護區獲得靈感。 「現實在這裡絕對派不上太多用場」。非現實、奇思異想與未必成真的元素,為這些故事添上色彩,正如真實人生因這些元素而多彩多姿的道理一樣。在懷俄明,最不奇思異想的狀況,是在這片艱苦的大地靠農場維生的決心。
  • 孽子

    作者:白先勇

    法國書評家雨果‧馬爾桑 (Hugo Marsan)於法國第一大報《世界報》評介白先勇的《孽子》,讚譽這部小說是一齣「將悲情研成金粉的歌劇」。 馬爾桑以「令人震驚」形容《孽子》,它有傳奇故事的緊張、強烈,卻無強加的樂觀結局。《孽子》的魅力並不單在動人的情節,《孽子》的成功,其威力更多是來自作者的文筆,豐富而又令人不安,像上漲的江河那樣;他詩意地把真實的氛圍記錄下來,又以黑夜如夢一般的面紗使它改觀。 馬爾桑認為白先勇描繪的是一個邊緣世界,在被接納的邊緣之內的邊緣:「我們這個王國,歷史曖昧,不知道是誰創立的,也不知道始於何時,然而在我們這個極隱密,極不合法的蕞爾小國中,這些年,卻也發生過不少可歌可泣、不足與外人道的滄桑痛史。」 《孽子》有如一齣巴洛克式歌劇,美化了黑夜,讓一輪昏紅的月亮高掛在濕煤也似的空中。城市夜間那被掩蓋的一面在白先勇筆下是如此完美地被敘述著,以致讀者甚至忘掉世上還是有日出的地方。 馬爾桑強調,在心理分析作品貧乏的年代裡,白先勇是一位真正的作家,而《孽子》是一部傑出的小說。 書中的「孽子」是一些脆弱的孩子,被遺棄在街頭被逐出家門、屢次從家中逃跑或是未被了解,他們聚集在半明半暗的隱密處,沈湎於為錢而做的愛、屈服於為他們短暫命運設置信標的長者,而最終,他們畢竟還是要在彼此宿命的運數中那種粗暴的、劇烈的溫柔裡相互取暖。聽到一則這隱密王國的傳說,他們都會目瞪口呆;這些孩子雖墮落和違反常情,但卻又感情豐富且樂於犧牲;前輩的故事在他們身上往往會起一種集體身分認同的作用。
  • 深度郁闷

    作者:奥古斯丁·巴勒斯

    《深度郁闷》:在逃避现实的路上,他与酒为伴,寻求短暂而虚假的平静;他深度郁闷的内心,时刻挣扎于清醒和沉迷之间。为了寻求解脱之路,他痛苦不堪,却始终不曾放弃希望。他天真第一位,对他深爱的男人的疏远,可以让他不必为失去爱人而痛苦,然而似乎命中早已注定,在劫难逃……一切都看似漫不经心,却终究难挡暗潮汹涌,就如同你即将为他而落的泪水。...
  • 兄弟之上

    作者:何要辉

    2001年,我们大一。 通过种种蛛丝马迹,兄弟们一致怀疑我们宿舍里的项磊很可能是一个同性恋者,于是总会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向他诱供。迫于无奈,他最终坦承了这件事。 好像是迫切需要一份证明似的,我们开始一边无休止地拿项磊的性取向说笑,一边下意识地和他拉远了身心距离。 项磊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他只是一直专注于寻找他的所谓的真爱,可是,事实好像并不像他的憧憬那样简单……
  • 我的天使我的爱

    作者:海蓝

    中国台湾微软OFFICE XP形象小姐陈自瑶是一位在网络上广受欢迎的女孩,今年5月,在两次被拍下与女记者拍拖的照片后,陈自瑶亲口承认是女同性恋者,成为首个大胆承认同性恋的女艺人。近年来同性恋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力高度集中的一种现象,“拉拉”这个独有的名称或许还少有人知,但这却是存在于社会人群中的一群相对孤独的人群的自称,世人把她们叫做女同性恋者。去年,我国官方首次向外公布了中国同性恋人群的数量:500-1000万人;有专家估计,这个地下人群数目可能在5000万人左右。而这些人群的生活和情感状态对一般人而言,充满了神秘色彩,不少人甚至认为难以理解。一个笔名叫“海蓝”的拉拉女孩,却把自己的情感经历写成一部感人肺腑的小说《我的天使我的爱》,让人们看到了“拉拉”们纯美的感情世界和爱情生活。 陆小雨9岁时第一次遇见普贞贤,两个孩子互生好感,三年后,普贞贤随父母远渡重洋到海外生活,两人天各一方。陆小雨从此堕入了思念之中,长达十二年的年月,以及李静等同窗知己的真挚情感,都无法抹去她对普贞贤日益增长的情感。十二年后,已经订婚的普贞贤因为想念陆小雨回到了中国,两人重逢,经过剧烈的思想斗争后,两个终于冲破了世俗的观念相亲相爱了。但她们的感情毕竟太骇世惊俗,或许一开始就注定了要有一个悲剧的结局…… 《我的天使我的爱》第一次向我们揭示了“拉拉”的感情世界,是一部相当有冲击力的小说。这部小说2005年下半年在网络文字登台亮相后,受到了广泛关注,曾在世12家网站、130多家网络媒体上进行发布,受到一千多万网民的关注,被公认是自《蓝宇》之后最有冲击力的同性恋题材小说,也是第一部极具时代感的中国首部女同性恋题材小说。 有评论家认为,如果说《蓝宇》让人们看到了在世俗所公认的情感和金钱的挤压下一场感天动地的男性之爱的话;《我的天使我的爱》则是受过良好教育现代白领女性在传统与现代交接口上,细腻的情感经历,以及生死不改的爱情经历,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展示了现代人的爱情特例。
  • 孽子

    作者:白先勇

    小说描述从民国六十三年夏天的一个午后,主人公李青因与同学发生暧昧行为被学校记大过开除,遭一直期盼他报考军校的老兵父亲赶出家门开始,这名边缘少年如何在历经母亲、弟弟亡故、被家庭与学校放逐,乃至于无意中进入“新公园”莲花池周围的黑暗王国,认识许多相互扶持好友并与周遭人物开展一连串追寻情感寄托之处的心路历程。
  •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作者:安德列·艾席蒙

    這個世界再無祕密。愛上你就是我唯一的祕密,而我只願與你分享。 怎麼樣的渴望,能如此灼燒靈魂;怎麼樣的思念,能刺痛每一根神經末稍, 想要靠近,不敢靠近;想要推開,不捨推開; 當猛烈的火焰包裹住兩人, 這世上,只剩彼此搏搏狂跳的心。 我喃喃向你說:請,以你的名呼喚我。 愛是如此費解、難以掌控,又令人渴望不捨。曖昧、疑猜、猶豫,愛在心中燒出一生難以抹滅的印記…… 「回頭再說!」 這般隨興又草率的招呼,是少年對這位夏季訪客的第一印象。 義大利里維埃拉這年的夏天,比過往十五年還要炫目。突如其來又猛烈的愛,彷彿林中奔出的獸,攫住兩人的身與心。關係的曖昧、情欲的流動、對彼此的著迷、猶疑、試探,在焦躁不安的夏日裡形成一股令人恐懼卻又執著不放的暗流。從兩人靈魂深處萌發出來的,是一段僅僅為時六週的愛情故事,以及為一生留下印記的經驗,因為他們在里維埃拉與羅馬悶熱夜晚裡發現的,是此生恐怕再也無法尋得的東西:完全的親密關係。 安德列·艾席蒙針對人的激情,寫出坦白、不濫情、令人心碎的悲歌,精明捕捉到伴隨吸引力而生的心機,這一點少有人能出其右。《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明察秋毫、毫不留情、令人難忘。
  • 孽子

    作者:白先勇

    《孽子》可以说是白先勇创作生涯中唯一一部长篇作品,也是最独特的一部作品。小说以台北中央公园的一群沦落少年――“青春鸟”为主人公,细腻曲折的心路历程,令人震撼,发人深省。作者把深切的同情与怜悯给予了这群在寒夜中的孩子,作品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写给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里,犹自彷徨街头,无所依归的孩子们。”
  • 孽子

    作者:白先勇

    那一种爱,不敢说出口——华文世界最经典的同性恋小说,白先勇先生唯一长篇 因为与实验室管理员发生暧昧行为,阿青被学校开除了。一直盼着他能考进军校的父亲,一怒之下把他逐出家门。这少年打着赤脚,拼命地奔跑,跑出家门、跑出巷口,终于跑进了莲花池边那个隐秘的王国。在这个黑暗的王国里,有一群跟阿青一样的“青春鸟”,他们共有的,是一具具让欲望焚炼得痛不可当的躯体,一颗颗寂寞得发疯发狂的心。午夜,这群鸟儿如同冲破了牢笼的猛兽,张牙舞爪,四处狺狺地狩猎。他们一个踏着另一个的影子,狂热地追逐着,追逐那巨大无比充满了爱与欲的梦寐…… 小说聚焦台北新公园里一群 “青春鸟”——他们是同性恋沦落少年,细腻描述了他们被社会、家庭、亲人抛弃的痛苦经历和曲折的心路历程。故事以这群下层同性恋者的生活为主,旁及隐身于各行各业的同性恋者,一段段同性恋曲,反映同性恋者族群被家庭、学校、社会放逐的边缘处境,呈现同性恋者身体与心灵双重流亡的困境;刻画几个主要角色在充满喧嚣、同情、怜悯、无助的环境里,如何在生存、欲望和悔恨中挣扎摆荡,获得最后救赎的人生旅途。 白先勇把深刻的同情与怜悯给予这些黑暗中的孩子,给小说涂上了一抹人性的光辉。 《孽子》的世界是离奇的、惨烈的、自毀的、原罪的。 —— 蔡康永 有一份别具分量的体会。 —— 龙应台 旅美的作家中,最有毅力,潜心自己艺术进步,想为当今文坛留下几篇值得给后世朗诵的作品的,有两位:於梨华和白先勇。——旅美学人 夏志清 为当代台湾的中上层社会塑下了多面的浮雕,在技巧上可以说熔中国古典小说和西洋小说于一炉。——台湾诗人 余光中 白先勇才气纵横,不甘受拘;他尝试过各种不同样式的小说,处理过各种不同类式的题材。而难得的是,他不仅尝试写,而且写出来的作品,差不多都非常成功。——作家 欧阳子 白先勇的《孽子》是一出“将悲情研成金粉的歌剧”。——法国书评家 雨果•马尔桑 他是短篇小说奇才,他是台北人的解剖者,他甘愿做昆曲守护者,最后的贵族就是白先勇。——导演 谢晋
  • 鲜花圣母

    作者:(法)让·热内

    写于狱中的《鲜花圣母》是法语文学中的奇葩,翻开本书,大部分人都忍不住会质疑起让·热奈——这个偷窃过、卖淫过、入狱过,沾染过任何离经叛道行径的法国同性恋戏剧家、小说家、诗人。 写作是一种考验,阅读更是一种考验。“鲜花圣母”、“神女”、“宝贝”、“含羞草”……如果抱着神圣美丽的心情读让·热奈的这本书,那么从一开始,所有的东西都将轰然倒地。直白的同性恋描写、毫无自制的暴力随时出现、冒犯社会秩序的叛逆人格展露,他笔下的小说世界与一切崇高无关。 当年萨特的一次斡旋,让因偷窃罪第十次被叛刑的让·热奈免遭流放。于是他追随了萨特的存在主义警世恒言,三部名剧《阳台》、《黑奴》和《屏风》让他成为法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之之一。可事实上,此前写作的处女作小说《鲜花圣母》更类似于波行莱尔当年的“恶之花”,是他们与主流社会最为格格入不时撞击出的灿烂火花。
  • 鱷魚手記

    作者:邱妙津

    時隔十二年,太早棄世的青年作家邱妙津最重要的長篇小說,全新改版推出! 邱妙津人生中最熾熱的一部長篇小說;也是台灣20世紀末不應忽視的同志文學收穫。宛如從來都遭刻意視而不見的暗綠色地心燐火,一隻披著人皮的鱷魚,在校園生活與情慾關係的冰必底層,悄然地、孤絕地滑動著感覺逐漸消失的四肢..... 不要再相互靠近,毀滅不會終止的。 在你的未來,我想告訴你: 打破任何我讓你產生的想像,努力去愛一個人, 但不要過份愛一個人,適度地愛,也不能完全不愛, 那種愛足夠讓你知道現實裡怎樣作對他才是好的, 那種愛足夠讓你有動力竭盡所能善待對方。 即使你因而不愛我了, 但沒有關係,我希望你現在和未來活得好, 那就是努力去愛別人, 雖然我可能無法完全免於悲傷 從前,我相信每個男人一生中在深處都會有一個關於女人的「原型」,他最愛的就是那個像他「原型」的女人。雖然我是個女人,但是我深處的「原型」也是關於女人。一個「原型」的女人,如高峰冰寒地凍瀕死之際升起最美的幻覺般,潛進我的現實又逸出。我相信這就是人生絕美的「原型」,如此相信四年。花去全部對生命最勇敢也最誠實的大學時代,只相信這件事……。 邊緣的生命地帶;糾結的同性情慾,在冷、冷、冷的灰域之間,傾聽邱妙津--一隻寂寞鱷魚的真摯告白……。本書也台灣在二十世紀末以來,極為重要的同性戀小說。「鱷魚」可以說是作者自己的化身,是披著人皮的「偽裝的人類」──這件人皮是鱷魚的束縛,是邱妙津的束縛,也是所有同性戀者的束縛,書中單數章節以七個男女主角的同性戀、雙性戀的情欲、精神世界為主軸,通過解放的性及性別觀點,企圖為八○年代新生代青年作全新的精神分析。雙數章節則以一擬人化鱷魚的獨白,另組合成獨立於單數章節之外的寓言,諷刺、影射「鱷魚╱性異常者」在人類社會孤獨、受壓迫的命運。單數、雙數章節以不同材料、敘述手法的雙結構牽動出同一主題的心理及政治層面。
  • 上海往事

    作者:张浩音

    那个夏天我失业在家。朋友来信说,写点什么呢。于是我就在一个叫做“笑语扬眉”的BBS上开始每天打上几千字。这一种互动的写作方式和以往闷头写作的感受完全不同,类似被抛在舞台上的个唱会。于是,在掌声、欢笑声和叹息声中慢慢磨出了今天这个样子;这是一个忧伤无奈的故事,浓缩着很多人的影子和心迹,甚至也许有素不相识的你的一些偶合的境遇。很久以前,我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不相信爱情的人了。但这部小说已在她诞生的过程让我重新又变成了一个相信爱情的人。需要解释一下的是,文中的“伴你到黎明”因为和现实生活中的“相伴到黎明”相似,以至于不少读者来信问我这是不是某个著名女播音员的私人生活。其实很简单,因为想做播音员是我的一个梦想、所以我就在小说里让主人公代替实现了。按照先前的承诺,小说出版,我会写上: 送给一群充满阳光欢笑和智慧的女孩子,送给她们的“笑语扬眉”。 一部填补中国当代文学“空白”的情爱长篇“上海往事,她和她的故事”网站的经典作品。
  • 蜘蛛女之吻

    作者:(阿根廷)曼努埃尔·普伊格,M.Puig

    《蜘蛛女之吻》是普伊格的第四部小说,这无疑是他的小说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在1976年发表后,几次再版,被译成多种文字,并改编成电影。 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监狱的一间牢房里关押着两个囚犯,一个是政治犯瓦伦丁,另一个是同性恋者莫利纳。小说以他们两个人的对话为主线索,逐步展现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拨动了埋藏在他们意识深处的心弦,从一个侧面剖露了阿根廷社会的现实。作者以主人公叙述电影故事的方法,一方面揭示了力图改变社会的革命者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又从社会、心理和生理诸方面多层次地剖析了同性恋这个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的社会问题。 对于同性恋的产生与存在,作者以严肃的态度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他采用新颖的表现手法,颇具匠心地将许多艺术技巧巧妙地糅合在一起,精心构筑了小说的结构,一部部异彩纷呈的电影故事,与小说正文相互呼应的理论柱石,穿插在对话当中的意识流,还有简洁明快的行书公文,让人读起来兴味盎然,余丝不断,真可谓集严肃文学与通俗小说于一身,既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又有对社会学和性心理学等问题的深刻探求,还有耐人琢磨的文学魅力。这种将文学性、趣味性、社会性、科学性融合在一起的特点是这部小说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这部小说中运用得最为突出的手法就是在两个人的对话中叙述电影故事。深谙电影艺术的普伊格巧妙地将六部电影的情节贯穿于整部小说的始末。这些电影故事的构思巧妙,安排得当。每部电影虽然都独立成篇,却有着共同的深邃的内涵,即从不同的角度隐喻同性恋的不同的表现方式及其心理特征。作者采用蒙太奇的手法,将电影与电影,电影与两个囚犯的现实生活剪切对比、明叙暗喻,像多棱镜一般折射出一幅幅既有情趣又耐人思索的画面。
  • 莫瑞斯

    作者:(英)E·M·福斯特

    E·M·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莫瑞斯》创作于作家的全盛时期,可因为涉及同性爱,一直在作家身后的1971年才出版,成为这位小说大师最后公开出版的长篇小说。这部同性爱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早已进入文学经典的殿堂。 莫瑞斯和克莱夫在青葱年岁于剑桥相识相恋,可是三年的相知相守后克莱夫却选择了仕途,娶了位贵族小姐,将这段感情生生离弃。仍旧坚守的莫瑞斯几乎精神崩溃,濒于自杀,在绝望中终于遇到不顾一切爱上他的猎场看守阿列克,真正的爱情使两人艰难地突破了阶级差异和社会禁忌的双重禁锢,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根据小说改编的影片也成为影史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