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洪涛

  • 心术与治道

    作者:洪涛

    本书论题,涉及战国末世和西汉时期的思想。我以为在此期间形成的思想对于中国思想史非常重要,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深刻影响了此后两千年的政治生活。但是,长期以来,这一时期的思想的复杂性似乎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在此,我只想通过某一些特定视角作一点努力,以期有助于对这一复杂性的全面理解。本书集中讨论一前一后两个人物:一个是生活于战国末世的荀子,另一个是生活于西汉中期的司马迁。荀子身前不算得志,其思想在西汉却盛极一时;司马迁于逆境中完成了《史记》,目的为承继古代王官之学。可以说,前者开来,后者继往。由荀子,或许可见“古”如何变出“今”;由司马迁,或许可见“今”如何持守“古”。而在对“孔子诛少正卯”这一故事的记载上,两人发生了重合。他们的合与分,颇能使我们窥见于这一定型期思想中的内在张力。
  • 逻各斯与空间

    作者:洪涛

    洪涛:《逻各斯与空间——古代希腊政治哲学研究》 2000年第2期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  中国对西方学术、制度的研究、吸纳向来有重欧陆轻英美的倾向。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由主义”问题的重新关注,相关的政治哲学探讨则出现了相反的态势:对英美政治传统的认真挖掘以及对欧陆政治传统的相应批评。然而,我国西学研究的另一种不良倾向也许仍未引起足够注意:即更为注重近、现代,对古代及中世纪大都仅有一些浮泛的了解。这种倾向为目前的政治哲学探讨预先设定了一些盲区。因为无论英美背景抑或欧陆传统,都分享着文艺复兴以来(即德语所谓Neuzeit——新时代)的若干基本前设。如果对这些前设没有足够的注意与充分的反省,如果不能在人类政治生活的本源中把握政治学基本问题,那么政治哲学的许多争辩始终只能在近代框架下的这些二元对立中打转:例如社会/国家、自然/契约、自由/专制、个体/集体、权利/义务、消极自由/积极自由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洪涛的《逻各斯与空间》也许能够弥补这一缺憾。 这部著作旨在考察从氏族时期直到亚里士多德的希腊政治思想的演变。全书分五大部分:一、前城邦时期希腊政治传统;二、城邦制度的建立与早期智者的出现;三、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与智者学派的政治思想;四、希腊政治哲学的顶峰: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五、亚里士多德:希腊政治哲学的终结。 对于近代政治哲学来说,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之间的关系可能是特别重要的。对此,此书的立论相当鲜明。作者一方面努力将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政治哲学从近现代的“极权主义”、“反乌托邦”等误解下拯救出来;另一方面,在公允地指出亚里士多德在“理想主义”、“经验主义”之间的摇摆及其根源的同时,特别批评了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中的“智术之师”倾向。作者在这里隐涵了对近现代政治思想的深深关切,因为正如此著所说,以“经验主义”、“常识感”、“目的——手段模式”等为特征的近代化运动实际上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 在目前国内的政治理论语境下,作者关于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讨论势必引起争议。在逻辑地位上,这些部分(作为结论)无疑也是最重要的。但从本书的线索看,作者先前的论述似乎更为丰满、精采。尤其是对前城邦时期希腊政治传统的钩沉,甚见功力。实际上,这一部分既是作者立论的主要根据所在(例如对“逻各斯”与“本源空间”的领会式考证),更表述了作者考察政治——哲学乃至政治生活本身的全部视域。所谓知本末源流、所谓在人类整个精神史(而非仅在近代西方精神史)的视野中理解城邦生活(也就是政治生活),这些都要求对出现文字史料之前的那个“本源”有所体会、印证。获得这种体证的方法实质上只能是释义学的(书中按外延称之为“神话的”与“哲学的”)而非实证的(书中称为“考古的”)。书中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固然值得研究、争议,但得到这些结论的方法似乎更堪玩味、揣摩。 至于该书的瑕疵,撇开立论本身的可争议之处不谈,在论述上,有些极重要的环节似可更充实一些(这里倒不妨暂时撇开材料,多做一点抽象理智的概念游戏)。例如,人在其中共有神的那个本源空间是如何“闭合”的;“有神”与“共同”如何分离、“有神”但不“共同”的海德格尔式世界与“共同”但“无神”的阿伦特式领域如何分离——这个问题影响至深至远,尤须线索突出、浓墨重彩。另外,书中不时敲打近代自由主义与中国古代政治,其理论勇气固然可嘉,但与其旁敲侧击,似乎不如专辟数节附录,正面展开比较和论述。
  • 历史与理性

    作者:洪涛

    本卷的主题:历史与理性,表明了历史与理性之不可分。林国荣先生的《伯里克利和他的帝国》一文,自可使读者体会过去了的事实与普遍的思想意义之间的关联。思想本来是在历史中的,但是,历史也是在思想中被叙述的。李辉先生《伟大心灵之间的对话》对比了古今两大家柏拉图与马基雅维里的两个文本,以彰显古典与现代之间的关系。刘晨光先生的论文和余宜斌先生选译的麦克弗森的著述,分别以马基雅维里和霍布斯为主题,他们的研究将会深化我们对这两位现代政治哲学的先驱的理解。孙磊先生《德性与伦理,还是规范与权利》一文在古今视野中探讨当代政治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公共性问题。 编前语 特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野中的政治文明建设 专题:历史与理性 伯里克利与他的帝国 伟大心灵之间的对话——《政治家》与《君主论》互勘 君主与国家:马基雅维里政治思想初探 霍布斯的资产者 德性与伦理,还是规范与权利?——阿伦特、哈贝马斯与现代社会的公共性问题 研究论文 “不发达”与“欠发达”:历史与结构——关于发展中国家与第三世界等概念的一个讨论 党治与民治:民国时期政治学研究中的政党论述 16世纪耶稣会士入华与明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制度性固弊 荀子政治思想探微 旧文重刊 故政原论 评论 浪漫主义、政治及其他——兼论郁达夫 书评 古典思想的“现代诠释”——评尼柯尔斯《苏格拉底与政治共同体》
  • 本原与事变

    作者:洪涛

    本书是洪涛1997-2007年间的研究成果。作者多年来从事政治哲学、政治思想史、西方经典导读的教学与研究。本书核心主题为彰显政治哲学发展的“古今”与“中西”的纵横两个维度,以便对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各种政治哲学的理论研究作清理工作,为政治哲学未来的发展与建设提供思想支持和学术储备。内容涉及以下几方面 1)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核心精神:《〈论语〉之政治学》;(2)西方古典政治哲学的起源及其精神:《政治哲学与城邦》;(3)中西古典政治哲学之比较:《语言与权力》;(4)中国古典政治哲学在当今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学中的儒家经典教育》;(5)近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及政治思潮研究:《什么是实证主义》、《韦伯与马克思》、《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问题语境》;(6)中国现代政治哲学研究:《浪漫主义、政治及其他》;(7)世界政治之政治哲学研究:《帝国时代的政治》、《“历史终结论”与新保守主义的“激情”》。作者思想深刻、富有睿智,其学识渊博、理论扎实、治学严谨、思路开阔、文风朴素而生动,行文间洋溢激情,视角新颖、独特而具有前瞻性,其著述对一般的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启发,对热爱哲学、思想史、中西文明的读者,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