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印度

  • 最后的英国人

    作者:[美]黛博拉·贝克(Deborah Baker)

    ★ 2019年Kekoo Naoroji 山地文学奖获奖作品

    ★ 与尝试珠峰探险一起失败的,还有英国对印度的统治

    “对20世纪40年代英国和印度的详细研究读起来就像最棒的小说。”

    ——悉达多·德布(Siddhartha Deb)

    约翰·奥登是考察喜马拉雅山的地质学家的先驱。迈克尔·斯彭德是调查从西藏登顶珠穆朗玛峰顶峰的第一人。而他们的弟弟W·H·奥登和斯蒂芬·斯彭德在文坛取得了声望后,争相参加将珠穆朗玛峰顶峰交给一位英国人的探险队,这一探索成为英国对印度保持权力争斗的比喻。 这场竞争中又发生了另一件事:1938年夏天,这两个兄弟同时爱上了一位名叫南希·夏普的画家,而这位画家最终将选择谁作为终身伴侣取决于他们在战时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放在哪儿。

    从加尔各答到伦敦,再到喀喇昆仑山冰川冰封的野外,再到珠峰,最后的英国人也是一代人的故事。在这个令人振奋的故事中,有印度和英国的作家、艺术家、探险家、顽固分子、民族主义者、流氓和内线犯人。他们中的关键人物是一位名叫Sudhin Datta的高贵的孟加拉诗人,这个忧郁的灵魂像他那代人中的许多人一样,在对大英帝国的憎恨和对欧洲文学的深深热爱之间撕裂,他的生活将被在加尔各答发生的战争而颠覆。

    【本书获誉】

    黛博拉·贝克将小说家对内心生活的警觉、人类学家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以及历史学家对重大事件的观察相结合,为我们带来惊险刺激又引人入胜的作品。它扩展了20世纪中期的文化和政治历史,而且巧妙地结合了几位男性和女性扣人心弦的冒险经历。

    ——潘卡吉·米舍尔(Pankaj Mishra)

    爱、战争、政治、精神分析、诗歌、加尔各答,尤其是喜马拉雅山脉——黛博拉·贝克对20世纪40年代英国和印度的详细研究读起来就像最棒的小说。

    ——悉达多·德布(Siddhartha Deb)

  • 彻悟

    作者:[澳] 萨拉·麦克唐纳

    ※入围澳大利亚书商协会年度最佳图书奖。

    ※印度旅行最佳读物之一。

    ※背包客印象vs旅居印度两年多的体验。

    ※双侧肺炎与新生,一个人的宗教探险。

    ※近距离接触几乎所有宗教信仰

    ※深入体验著名瑜伽、修行实践。

    ※女性作家的视角与关注,展示了一个深刻而富有层次的女性世界。

    ※极高的可读性,她的观感是异乡人的,她的表达却是非常印度的。

    本书是澳大利亚记者萨拉·麦克唐纳两年多印度生活的回忆。萨拉·麦克唐纳二十多岁时曾背包在印度游玩,炎热、污染和贫穷是印度留给她的印象,因此,当机场乞丐给她看手相并预言她会为爱重返印度时,她并不相信。然而,十一年之后,预言成真。因为在ABC电台工作的男友被派到新德里,她不得不为爱牺牲,离开悉尼,来到这座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刚安顿下来,萨拉就得了严重的双侧肺炎,陷入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危机。她活了下来,并决定直面这些危机,找到内心的平静,于是开启了她在印度探寻生命与死亡的意义的发现之旅。

    这就像凯西·莱特(Kathy Lette)和汤姆·罗宾斯(Tom Robbins)在开往瓦拉纳西的慢火车上相遇,比尔·布赖森(Bill Bryson)给他们上了一份印度炸洋葱饼……这是一本非常、非常有趣的书。莎拉·麦克唐纳捕捉到了印度的一切令人沮丧、恼怒和欣喜的人和事,再将它们娓娓道来,让人读得欲罢不能。——彼得·摩尔(Peter Moore),《心碎者的斯瓦希里语》的作者

    一段耐人寻味的自我发现之旅……作者对印度的超凡魅力有着独特的见解。——澳大利亚《周日电讯报》

    赫尔曼·黑塞的精神故乡,奈保尔的幽暗国度,《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世界。你不可能了解的印度:富有又贫穷,精神又物质,残忍又善良,愤怒又平和,丑陋又美丽……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父亲及外祖父均在印度传教多年,母亲也出生于印度,印度是他的精神故乡,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

    ※英国印度裔作家奈保尔在成年后踏上印度的土地,开启他的“寻根之旅”,写下了包括《幽暗国度》在内的“印度三部曲”。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让世界看到了印度的冰山一角,而贫民窟、宗教冲突、种族歧视等电影反映的印度现状至今仍未改变。

    ※印度是一个光怪陆离的社会,既古老,又现代,只有在旅居印度的前记者萨拉·麦克唐纳的笔下,印度的真面目才会逐一展现出来。

  • 美好时代的背后

    作者:[美]凯瑟琳·布

    “由于世界的运作方式,我没办法成为更好的人。”

    这是我见过对经济不平等最有力的控诉之一。——芭芭拉·艾伦瑞克,《我在底层的生活》作者

    ·

    ★ 比尔·盖茨、奥巴马、诺奖得主阿马蒂亚·森一致推荐——小小贫民窟为何获得全球关注?

    ★ 潜入印度底层三年,参考上千份官方档案,揭示 全球资本主义神话下贫穷的真相与本质

    ★ 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书写大城市里小人物的生、死和希望——这不是一小撮人的故事,而是许许多多人的命运

    ★ 在这里,失业比断指更可怕,读大学是为了嫁得更好,腐败成了穷人翻身的绝好机会,希望像毒品一样令人上瘾

    ★ 作者获普利策奖、麦克阿瑟天才奖,何伟激赏“极具洞察力”,《无依之地》作者杰西卡·布鲁德最喜爱的作家,被誉为“乔治·奥威尔最出色的追随者”

    ★ 非虚构文学里程碑之作:入选《时代》周刊2010年代10年10佳非虚构权威榜单,《纽约客》《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等20多家权威媒体年度好书

    ·

    在孟买国际机场旁写着“永远美丽”的广告牌背后,贫民窟安纳瓦迪的居民不时梦想着更美好的生活。

    垃圾回收者阿卜杜勒梦想有个不嫌弃他身上味道的老婆,两人一起到除安纳瓦迪以外的任何地方安家;他的母亲泽鲁妮萨则梦想在安纳瓦迪有个更干净的家,要有一扇可以排放油烟的小窗户,要铺着像广告里那样美丽的瓷砖;厕所清洁工拉贾·坎伯梦想能有钱换一副心瓣膜,好保住来之不易的工作,继续供养全家;热衷于调解邻里纠纷、从中捞取好处的阿莎梦想成为安纳瓦迪最有权有势的人物,让自己的女儿成为贫民窟第一个女大学生。

    在都市的繁华表象之下,他们就像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一样,努力地为梦想奔走。然而,他们掌握不了任何东西,一个普通日子里的微小变动便足以让他们的生活天崩地裂。这是印度的故事,却是全世界的问题。

    ·

    无论是她的文字还是写作目的,都让人想起狄更斯和左拉。《美好时代的背后》就像是一个关于谋杀的悬疑故事,一个反应日常生活的、情节复杂的故事,它提醒我们,有时对作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倾听。 ——美国国家图书奖颁奖词

    如果你想阅读关于印度贫民窟生活原汁原味的第一手的报道,我向你推荐这本书。——比尔·盖茨,微软创始人

    这本书通过精巧的叙事,讲述印度大城市中那些生活动荡、无权无势之人的悲伤与喜悦、忧愁与坚忍,他们无法融入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被抛在一边。这是一部散播智识、掀起讨论、燃起义愤、唤起同情、激发行动的杰作。——阿马蒂亚·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以真实而又动人的笔触刻画了孟买贫民窟安纳瓦迪的居民们。拾荒者、窃贼、不公正的受害者——凯瑟琳·布把我们带入他们的生活,他们也紧紧牵动着我们的心,让我们无法离开。一部杰出的作品。 ——特雷西·基德尔,《非虚构的艺术》作者

    《美好时代的背后》开头就以阿卜杜勒逃跑的故事吸引了我,随后又用一个又一个的人物和家庭串联起来。让人们通过接连不断的冲突和矛盾了解到印度贫民窟里的艰苦生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了贫民窟里穷人与穷人之间的“互害模式”。“互害模式”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底层和贫困人群改变自身命运无力感,他们只能通过争夺捡垃圾的蝇头小利来维系生存,却无从融入大都市的现代化生活。凯瑟琳·布所写的书,文字流畅、可读性强,且不失深刻的观察和启示。——田丰,《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

    这本书是至少半个世纪以来关于印度的最佳报道,它可以和另一部与贫穷相关的开创性作品——乔治·奥威尔的《通往维根码头之路》——相媲美。——《纽约时报》

    凯瑟琳·布兼具诗人的文笔,小说家的叙事技巧,优秀新闻记者的报道才能。如果哪本书能把人物写活,那一定就是这本。 ——《纽约客》

    一场十分真诚、毫无功利之心的报道,一部充满人性、力量和深刻见解的作品,它揭示了全球化时代下,穷人的生、死与希望。——《波士顿环球报》

    令人惊艳的好书,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突出:立足底层叙说大都市里底层人物的故事;报道深入且敏锐,对常被主流叙事排除在外的人们的生活、希望与恐惧感同身受;讲述了一个从未被外国人讲述过的印度故事。但最令人震撼的还是这本书的诞生。——《华盛顿邮报》

    《美好时代的背后》着实是一份馈赠,是人类精神丰富且饱满的体现,也是底层人民在这个原本下沉的世界中奋力向上的见证。安纳瓦迪的故事既让人惴惴难安,也让人备受鼓舞。这是一本需要我们每个人去阅读并回味的作品。——《芝加哥论坛》

    这是关于印度残酷转型时代的最佳作品……凯瑟琳·布生动刻画了安纳瓦迪居民的生活,让我们得以了解他们,并赞叹他们在艰难时世中的生存智慧。——科克斯书评

  • 众神降临之前

    作者:[英]安德鲁•鲁宾逊(Andrew Robinson)

    ※ 失落文明系列丛书第6本,裸脊锁线,附大事年表、精美插图

     这本精心创作、配有精美插图的图书对印度河文明做出了很好的介绍……作者丰富的背景知识、对最新研究资源的介绍、简洁但引人入胜的写作风格,让这部新作品成为了这方面研究的重要大众作品。——《选择》

    【编辑推荐】

    古印度文明广为人知的历史始自吠陀时代,而吠陀时代以前,在印度河流域,还曾经出现过一个 “印度河文明”。1924年,印度考古调查局局长的一篇文章使该文明出现在大众视野范围内,他在这篇文章中称,“考古学家们极少能够有机会……可以偶然发现一个被世界遗忘已久的文明的遗迹。看上去,此时此刻,在印度河平原上,我们就站在新发现的门槛上”。

    ·

    本书是印度河文明的专著,在这里它不再是作为一个引言或者起源出现,也并非只有只言片语的叙述,作者鲁宾逊以严谨、精炼的语言为我们一一展示了与印度河文明考古工作相关的成果。时至今日,印度河文明出土的印章上的文字、字符依然没有被破解,在这个文明周身环绕了太多的谜团,也正因如此,它的魅力在沉寂4000年后依然不减。

    ·

    【其他推荐】

    鲁宾逊的新书内容丰富而有说服力……书中每个章节介绍了这个引人入胜的文明的一个面向,从宗教、社会、艺术、贸易、农业,到起源、消失、再发现……这本书是对印度河文明的全面记述,文字简明、易于阅读,是一本非常优秀的读物。

    ——《当今世界考古学》(Current World Archaeology)

    ·

    《印度河文明》一书写作上乘,读之津津有味……在未解之谜面前,鲁宾逊采取了公平的态度和审慎平衡的判断……此书是关于印度河文明的又一具有价值的著作。

    ——伊尔凡陀•马哈德万,印度河文字研究专家

    ·

    安德鲁•鲁宾逊为世界上最难解的古代文明之一绘制了杰出的肖像。在这一过程中,他毫不费力地跨越了数个不同学科,展示出相当高的学术水平。此书对印度河文明及其文字、宗教信仰和复杂的历史遗产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展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一个繁荣的城市文明社会。他把印度河文明和民族从历史的暗影中寻找出来;毫不夸张地说,任何对古代文明感兴趣的人,都应当读一读这本言辞优美、论证缜密的文明档案。

    ——布赖恩•费根,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人类学名誉教授

    ·

    ·

    ·

    【内容简介】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入侵印度河谷,当时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印度西北部的这个地区曾是一个堪与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相媲美的文明中心地带。公元前2600—前1900年,印度河文明繁荣了半个千年,但之后却神秘地衰落、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在近4000年的时间里都不为人所知。直到20世纪20年代,英国和印度的考古学家才发现了它的遗迹。今天,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挖掘之后,有人认为这里是印度文明的开端,它的出现将南亚次大陆的文明史开端整整向前推移了1500年。

    ·

    印度河文明地区曾拥有同时代最繁荣的城市文化,与波斯湾地区进行着活跃的海上出口贸易;甚至拥有可与20世纪相媲美的街道规划和排水系统,包括世界上第一个厕所;而该文明最大的疑团——晦涩难懂但颇具美感的书写系统——仍旧在吸引着无数学者竭力破解……

  • 印度次大陆

    作者:[美]托马斯·特劳特曼

    本书是作者为密歇根大学本科生开设的“印度文明通史”课程讲义,简要概述了世界古老文明之一的印度次大陆文明的发展历程。

    译本经过校译者细致的校订,更正了台版译文的错译、漏译之处,统一了专有名词,增强了译本的可读性、可信性。

    印度次大陆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孕育了领受河流滋养的大河文明,其独特的地缘强有力地塑造着次大陆文明。世世代代的印度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着属于自己 的辉煌灿烂的文化。

    这里也是古代国际贸易的十字路口。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环绕着印度次大陆,见证着多元文明的交流和融合。早在公元1世纪,来自地中海和阿拉伯海的希腊商人已经学会利用季风的周期性,勇敢地驶向印度及更远的地方;同时,中国人也建造了可以航行于海洋进行国际贸易的巨大帆船。奢侈品海洋贸易快速发展起来,连接了罗马、希腊化中东、印度、东南亚与中国的港口。阿拉伯海上密密麻麻的大帆船将印度文明的智慧与富庶,载向了东亚、西亚、北非和欧洲。

    作者摒弃繁复的专业术语和概念,用十分简洁通俗的文字和最短的篇幅,生动叙述了印度次大陆从古典文明的发祥到现代文明建构的历程,上至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兴起,下迄南亚民族国家的建立,涵盖印度次大陆从古至今的政治、经济、社会、科学和艺术等方面,展现了印度次大陆5000年丰厚的文明史全景。

  • 大地之上

    作者:[加拿大]罗欣顿·米斯特里

    “人这辈子迟早是要哭一场的”

    布克奖、国际都柏林文学奖决选作品

    荣获加拿大吉勒奖、英联邦作家奖最佳图书奖

    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全球超过90个版本

    《每日电讯报》评选的“亚洲十大小说”第二名,紧随《红楼梦》

    奥普拉读书俱乐部选书 | 《泰晤士报》“25本此生必读经典” | 《卫报》“生命中不可缺少的100本书”

    ————————

    一段比《活着》更为惨痛的民族血泪史,一幅印度社会各阶层的全景式画卷

    一曲苦难与希望交织的生命之歌,一部写尽人性善恶与生活真相的文学经典

    -

    1975年的印度,民生凋敝,时局动荡,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阴云笼罩了这片大地。

    从一场灭门惨案中逃生的伯侄伊什瓦与翁普拉卡什,经人介绍,乘火车去往裁缝迪娜的住处,以期获得一份工作。在火车上,他们结识了青年学生马内克。巧的是,马内克恰好是迪娜的新房客,于是三人结伴而行。

    门铃响起,迪娜打开房门,背负着各自苦难的四人即将在这间小屋里开始新生活,他们的命运也由此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

    《大地之上》是罗欣顿•米斯特里备受好评的长篇小说,以四位主人公的命运为主线,展现了印度数十年的风云变幻,描绘了一段特殊历史背景下小人物的苦乐悲欢和他们坚韧的生命力。作品出版后获得极高评价,入围了布克奖短名单、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并斩获加拿大吉勒奖、英联邦作家奖最佳图书奖等文学奖项。自1995年面世以来,全球已经有90多个版本,成为不断再版的经典之作。2006年,塔马沙戏剧公司将《大地之上》改编成舞台剧,在伦敦汉普斯特德剧院上演,荣获各界好评。

    ————————

    米斯特里以极大的激情写作,他的作品展现了对人类处境的慈悲心和敏锐观察,这使他成为最激动人心和最重要的当代英语小说家之一。

    ——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提名辞

    很少有人能够像米斯特里一样捕捉到印度所蕴藏的真正苦痛与难以置信的生命力,以及生活中的曲折与美妙。

    ——《时代周刊》

    这部小说有勇气去记录并再次定义了我们是谁。它继承了那些伟大小说的传统,颂扬着充满光辉而永不熄灭的人类精神。

    ——《环球邮报》

    那些喋喋不休地说着小说已经衰微的人,应该看看罗欣顿·米斯特里的作品。他不需要注入魔幻现实主义来使现实充满生机,在他看来,现实本就很魔幻。

    ——《纽约时报》

    一部叙事宏大的小说,结合了狄更斯对底层人民的怜悯和索尔仁尼琴克制的愤怒,刻画了人类精神的韧性和梦想破败后的心碎。

    ——《柯克斯书评》

    一部充满启示和慈悲的杰作。和其他所有伟大的小说作品一样,它改变了我们对生命的理解。

    ——《卫报》

    在视野及洞察力方面,尤其在对人类的悲悯上,这是一部高水准的作品。

    ——《蒙特利尔公报》

    这个故事展现了如蝴蝶展翅一般的优雅与美丽……太精彩了。

    ——《泰晤士报》

    字字句句都像大海上闪耀的光芒……成就非凡。

    ——《苏格兰周日报》

  • 大流动

    作者:[印] 纳扬 • 昌达(Nayan Chanda)著

    ★★★

    普利策奖得主、《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 • 弗里德曼,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 • 斯蒂格利茨,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前主席斯特罗布 • 塔尔博特联袂推荐

    一部世界物质文化交流史

    ……………………

    ◎ 编辑推荐

    ★ 本书通过极具代表性的商品的全球旅程,讲述从古至今全球化的发展及影响

    ★ 流动的资本、贸易和技术塑造了即时连接、相互依存的今日世界;从身体里的细胞到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人类通过跨越空间与时间的无形之线相连

    ★ 从人类走出非洲大陆到21世纪,探究物品与思想的全球旅程

    ·棉花原产于印度,后被推广到全世界,继而被美国棉花取代

    ·咖啡一度只在阿拉伯世界流行,后来征服全球,为成千上万人提供了工作岗位

    ·助推信息革命的微芯片,脱胎于持续千年、范围遍及三大洲的数学与物理概念的演绎

    …………………………

    ◎ 媒体推荐

    纳扬 • 昌达写了一部在我看来独一无二的著作,讲述了全球化概念如何出现、演变、被消解,并最终定义了当今的国际体系。我从这本著作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学生们会发现书中的分析和逸事通俗易懂,而专家们会发现书中的论点新颖且发人深省。任何对此主题感兴趣的人都应该读一读。

    ——托马斯 • 弗里德曼,普利策奖得主,著有《世界是平的》

    本书以优美的笔触,全景式讲述了全球化历程。蕴意深远、颇具趣味的奇闻异事贯穿全书。

    ——约瑟夫 • 斯蒂格利茨,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一部雄奇瑰丽、大师风范的扛鼎之作。作者以全球化为主题,将千万年来塑造人类面貌的现象置于完整丰富且复杂的背景中加以阐释,以清晰的思路、敏捷的才智和神韵流动的笔法展示了渊博的学识。

    ——斯特罗布 • 塔尔博特,布鲁金斯学会前主席

    本书充满了吸引人的信息。作者充分利用了他作为记者和学者的经历,用记者的眼光、节奏感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博知识来讲述故事。

    ——《新闻周刊》

    …………………………

    ◎ 内容简介

    自走出非洲以来,人类从未停止重新建立联系的努力。商人送来远方的物产,冒险家为我们揭示地球的神奇,武士不断开疆拓土……几千年以来,形形色色的人们一遍又一遍地重新塑造着我们的社会和星球。

    本书探究了物品的全球旅程,并试图了解,这些物品和思想源自何处,如何从原住地出发周游世界,一路上又历经了怎样的转变。为了透彻地了解策马扬鞭、周游世界的旅行大军,作者重点考察了极具代表性的一系列商品,并以之为例,剖析其中更广阔的趋势。作者还尝试辨识各类人群及他们的动机。为了考察这些商人、冒险家和武士及他们所携之物的运动轨迹,作者以千年历史为背景,追踪他们的全球之旅。

  • 微物之神

    作者:阿蘭達蒂.洛伊(Arundhhati R

    一切是這麼細瑣、這麼雜碎、這麼的微不足道,日子就在這樣微渺的事物上蛛結成網,貫串一生。 用放大鏡看,每個人都藏了一口井的祕密,深入井中更隱密的地方,混淆了愛與恨、命與運、情與仇...... 本書以一對攣生兄妹,牽引出一個家族,甚至一個民族的卑微與愚昧。在那個「應該愛誰,怎樣去愛,以及愛到什麼程度」的律法裡,我們重新感知了自以為熟悉、不必多加觀照的本我,再一次探測心靈的深度。本書是一部足以流傳久遠、百年難得一見的文學經典。 阿蘭達蒂•洛伊(Arundhati Roy)以印裔英籍身分,奪得1997年英國最具權威的小說創作大獎--布克文學獎(Booker Prize),引起世界文壇的注意。在二十四萬字的長篇小說中,作者展現超凡的創造能力,帶領讀者思緒震盪起伏,進入複雜的生命狀態。本書迄今已被譯成21種文字在24個國家相繼出版。 1998 中國時報開卷一週好書 1998 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十大好書 1998 英國布克文學大獎得主 1998 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 1998 聯合報讀書人每週新書金榜
  • 印度:绝望与惊喜

    作者:吴志伟

    那次在中国藏北冈仁波齐转山,遇到了很多朝圣的印度人,他们翻越喜马拉雅山到中国朝圣壮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开始规划一个伟大的旅程:顺着恒河从源头走到入海口,从喜马拉雅走到孟加拉湾。现在的这一段,是我完成恒河的源头中国藏北荒原以及尼泊尔后的印度与孟加拉部分。有朋友问我,你每次出行都是这样随意吗?我总是笑着回答:生活,需要准备吗?于我来说,旅行,不是暴走,而是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切身体会当地的文化,一种不同于常住地那千篇一律的生活。
  • 瑜伽之路

    作者:韩德

    辩喜是一颗耀眼的星星,依然给无数人以启发。他就像一颗流星,短暂地照亮夜空,然后消逝了。从宗教议会到1902年在加尔各答去世,他的政治生活只持续了十年。但他在印度创建的道院、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已有无数成员;他出版的著作现在已经被翻译成十二种语言,共计九卷,无数学院,医院和公共建筑以他的名字命名,他被视为一个圣人,或许是最伟大的灵性导师之一。 辨喜是印度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之一。他在西方也闻名遐尔,广受敬仰。他久居英美,是第一个对西方社会产生影响的亚洲人,是全球化时代中一个早期的亚洲思想家。辨喜同时致力于实践传统的印度哲学和神秘主义,很可能是第一个在西方传授冥想和瑜伽的人。辨喜融合了东方和西方,古代神秘主义和全球政治。他也是倡导文明对话、宗教对话的先驱性人物。
  • Half Girlfriend

    作者:Chetan Bhagat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Bihari boy called Madhav. He fell in love with girl called Riya. Madhav didn't speak English well. Riya did. Madhav wanted a relationship. Riya didn't. Riya just wanted friendship. Madhav didn't. Riya suggested a compromise. She agreed to be his half-girlfriend. From the author of the blockbuster novels Five Point Someone, One Night @ the Call Center, The 3 Mistakes of My Life, 2 States and Revolution 2020 comes a simple and beautiful love story that will touch your heart and inspire you to chase your dreams.
  • 印度文明

    作者:

    《印度文明(修订插图本)》是"世界文明大系"之《印度文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组织40多位著名学者历时多年编纂而成。它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印度文明,使我们对于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知道了如何借鉴和学习。针对国际学术界的“西方中心论”和“文明冲突论”,中国学人提出自己的文明理论,将世界文明划分为12种文明体系。
  • Slumdog Millionaire

    作者:Vikas Swarup

    Vikas Swarup's spectacular debut novel opens in a jail cell in Mumbai, India, where Ram Mohammad Thomas is being held after correctly answering all twelve questions on India's biggest quiz show, "Who Will Win a Billion?" It is hard to believe that a poor orphan who has never read a newspaper or gone to school could win such a contest. But through a series of exhilarating tales Ram explains to his lawyer how episodes in his life gave him the answer to each question.Ram takes us on an amazing review of his own history -- from the day he was found as a baby in the clothes donation box of a Delhi church to his employment by a faded Bollywood star to his adventure with a security-crazed Australian army colonel to his career as an overly creative tour guide at the Taj Mahal.Swarup's "Q and A" is a beguiling blend of high comedy, drama, and romance that reveals how we know what we know -- not just about trivia, but about life itself. Cutting across humanity in all its squalor and glory, Vikas Swarup presents a kaleidoscopic vision of the struggle between good and evil -- and what happens when one boy has no other choice in life but to survive.
  • 去印度的多多

    作者:姜石景

    《去印度的多多》简介:“你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但你可能不知道人生也有四个季节。妈妈和爸爸刚结婚的时候就像春天的树,我们用希望的幼苗营造爱的家园,那时候的花都有着梦的颜色。” “生下你的时候我像夏天的树,枝干硬了,叶子也很茂盛,你和我的笑容为别人营造了一片凉快的树阴。你慢慢地长大了,妈妈也变成了秋天的树,就像一个诗人在他的诗里说的那样,绿色倦了,变成红色的枫叶了。叶子干枯落下,下雨的时候很难过。谁都有疲惫的时候,但妈妈现在要像冬天的树一样休息,树叶落尽,把根深深地扎到泥土里,侧耳倾听大地的声音,等待着春天到来。” 多多不太明白妈妈的意思,但是妈妈说自己是树,他倒觉得很有意思。 “那爸爸是什么呢?” “爸爸总是夏天的树,他埋头于名字叫做‘工作’的茂盛的丛林中,忘记了时间。爸爸喜欢这样的自己,就像每个人的习惯不同,每个人的梦想也不一样。只是爸爸要实现爸爸的梦想,妈妈要追逐妈妈的梦想。” 多多终于决定跟着妈妈去印度。
  • Holy Cow

    作者:Sarah Macdonald

  • 印度美术

    作者:王镛

    本书主要从印度宗教、哲学与美学的角度,系统阐述印度建筑、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风格演变的历史,重点分析印度的佛教艺术、印度教艺术和伊斯兰教艺术的精神内涵与审美特征。全书精选了四百余幅图片,均系历代印度艺术的代表作品,大多是在印度实地拍摄,具有珍贵的收藏价值。
  • 印度羊皮书

    作者:

    《印度羊皮书》内容简介:人类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神秘而古老的国度,独特的人文地理,美景美味的天堂,到处闪烁着纱丽炫目的光彩,弥漫着诱人的咖喱与香料味道,穿梭在现代与古代文明的时光隧道,让人魂牵梦绕的游玩经历!
  • 吉姆和喇嘛

    作者:吉卜林

    《吉姆和喇嘛》内容简介:英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卜林描写东方题材的长篇小说。众多文学家公认为作者最卓越的代表作品。现代东方学研究者热衷分析的经典文本。 主人公吉姆是英军驻印度的一个爱尔兰团士兵的孤儿,自幼流浪在拉合尔街头。一位西藏喇嘛为了寻找一条能洗涤人生罪过的圣河,来到拉合尔。吉姆被喇嘛充满神秘与冒险色彩的生活所吸引,主动要求做喇嘛的徒弟,与他同行……吉姆被英驻印军情报人员利用、并成为一名出色的间谍……最后,师徒二人终于找到了“圣河”。整部作品一气呵成,流光异彩,风土人情、宗教习俗、生活细节描写得细致入微,具有浓郁的印度特色。
  • 印度美术

    作者:王镛

    《印度美术》内容简介:从印度河文明(公元前2500—前1500年)到莫卧儿王朝(1526-1858年),印度艺术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印度美术》主要从印度宗教、哲学与美学的角度,系统阐述印度建筑、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风格演变的历史,重点分析印度的佛教艺术、印度教艺术和伊斯兰教艺术的精神内涵与审美特征。全书精选了四百余幅图片,均系历代印度艺术的代表作品,大多是在印度实地拍摄,具有珍贵的收藏价值。
  • 河童窺看印度

    作者:妹尾河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