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朱天心

  • 那猫那人那城

    作者:朱天心

    《猎人们》之后,朱天心全新猫书

    异族他类自由来去,街猫与人族相遇的城市传奇

    马家辉、杨照推荐,这不是一本你以为的猫书,不卖萌,不可爱,不取悦你

    「内容简介」

    我妄想要一一捕捉记下街猫们街头暗巷的身影、故事,证明它们确实来过此世此城一场。

    《那猫那人那城》是作家、资深动保志工朱天心的全新猫书,继《猎人们》之后,写下她生命中际遇的街猫朋友的故事,并延伸至猫族、人族,以及二者交织的共生时空:只要爱情不要面包的甜橘,与作者相伴七年的橘子,歌声洪亮且领有专业保姆证照的猫大王乳乳,拥有一众人族粉丝团的俊美浪猫斑斑;还有爱上不羁浪猫尾橘的女孩黛比,猫志工天文,传奇抓扎手林忆珊,创办“台湾认养地图”的“神雕侠侣”KT和叶子,在台南乡下独力救护浪犬的小说家王家祥,喂街猫途中遇车祸去世的作家忽忽……

    一只只在城市中艰难求生的街猫,一个个穿梭街巷救护街猫的猫志工,年年岁岁的夜黑风高,数不清的生离死别。作者以最细密的现实关怀、最辽阔的生死忧思,深情而孤绝地记录下人族与猫族努力地在这块土地上共生的姿态,记录下街猫与人、与一座城的短暂际遇与丝丝牵绊,以及由此引发的人心人性审视与生命思索,为流浪动物打捞记忆,为无法发声的弱势生命发声。

    既然介入了,就介入到底。留一个小水罐,在阳光、雨露、绿森光影下,让人族与猫族都能认真而不屈地活着。

    「编辑推荐」

    《猎人们》之后,朱天心全新猫书,书写街猫与人族相遇的城市传奇。每一个真正的爱猫人深深共鸣的挚爱之书。

    这不是一本你以为的猫书,不卖萌,不可爱,不取悦你。一部生命的见证之书,多情多刺的动物书写,温暖赤诚的文学回忆。

    收录近40幅街猫摄影照片,附赠4幅猫咪书签,精美装帧,内文彩色印刷。作家朱天心vs.猫咪摄影师KT,生花妙笔的猫生百态,笑与泪的城市街头日志,一份都市人类学的非虚构范本。

    马家辉、杨照诚挚推荐。疫情之下,我们该如何关心其他生命?

  • 擊壤歌

    作者:朱天心

    黃金昔時,空前絕後的青春之歌! 【新增】朱天心╱新序林俊穎╱評述 那時候的天空比較藍。那時候的民情淳厚,人心磊落,男男女女思無邪,不知有漢,何論魏晉。那時候的文學書動輒賣掉上萬本。那時候綠衣黑裙的小蝦橘兒貓咪卡洛,風靡了整代人。那時候的《擊壤歌》,像是必經的成年儀式,恆常要穿過的藍色大門。 老靈魂頻頻回首觀望的「那時候」,黃金昔時,空前絕後的青春之歌,一塊地域,一種文化,一個時代,只能結晶濃縮出這麼一本:沙林傑《麥田捕手》、莎崗《日安憂鬱》、鹿橋《未央歌》。 在台灣,我們迎來了朱天心。
  • 擊壤歌

    作者:朱天心

    行銷超過十萬冊的「擊壤歌--北一女三年記」,早已成為台灣青年學生 中一個特殊的文化現象。本書是朱天心高中三年生活的真誠紀錄,在現實的聯 考和年輕的、高遠的、明亮的心志之間,有每一個人都作過的夢,立的盟誓和 對未來遼闊的瞻望。
  • 學飛的盟盟

    作者:朱天心(文),谢海盟(图)

    「起先的心情很單純,我只覺自己甚為有幸得以親自目睹一個人、像一粒種子似的孕育發芽成長的過程,對此即使不擴張解釋(例如從一個嬰兒的成長可猜測推衍人類文明早期發展的原型或縮影等等),也絕對充滿遠超過想像的驚奇和恍然。我竟想撇開做母親的情感、和一個台北長大、三十五歲的小說作者的身分,來觀察記述她,忘掉她是我的女兒,妄想像一個人類學者面對一個異質的部落族群所做的工作……但畢竟,她的一切摸索與學習都深深受著朝夕共處的我的影響,就算我可以努力抽離掉我自己理性所及的部份,但無法褪去一點點與她長期相處所生的深重情感……」「學飛的盟盟」原為小說家朱天心十年前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連載的專欄,記述女兒自出生開始到初進小學期間的成長軌跡和母女互動的片段,簡短的篇幅呈現了幽默生動的觀察記錄與作為母親的惶惑反省,也在嚴謹的小說創作外發揮了她悠然抒情的筆調,一九九四年首次集結出版後,獲得各年齡層讀者的熱烈回響。 全書共分為49篇,從盟盟出世、牙牙學語到七歲多,詳細記錄了一個生命的發展過程。並特別將盟盟獨到的童言童語輯成「盟盟語錄」,搭配盟盟的幼年畫作,在小說家的文字之外,展現了另一個精彩的童蒙世界。
  • 昨日當我年輕時

    作者:朱天心/著

    這本書收了朱天心一九七七至一九八0的八個短篇,這些作品如今讀來篇篇令人震動,幾乎像是二十歲時的朱天心,遙遙在向同年齡時的少女張愛玲挑釁飆速,在這段被稱之為「藍色時期」所存留下的作品,除了極其珍貴地留下某一時期的風格化石,似乎隱約可追蹤這位尊敬的小說家之抒情核心-對死亡的專注凝視,對綿密覆遮的人心暗影,以及對瘋狂邊緣驟轉虛無之荒謬處境的冷靜切割......這些主題,仍在她日後愈漸成熟的作品中復返迴奏。
  • 我记得……

    作者:朱天心

    〈我記得.......〉裡瀕死前靈光一現昔日革命情感與青春肉體逐漸頹敗傾倒的慢動作播放。〈鶴妻〉中男子在悼亡的過程中,發現溫柔靜默的亡妻早變成城市廢墟裡一隻哀嚎的巨獸。〈去年在馬倫巴〉那個收集都市資訊垃圾的變態老頭,最後在時間的消蝕中退化成為一隻尋找光源的爬蟲類。這個時期朱天心的小說風格驟變,敘事聲音在都市人類學式的凝視中漂流、破碎。她的人物開始與集體的遺忘對抗,像搜羅城市身世的拾荒者或歷史幽微細節的偵探,在性別、族群、身分、資訊熵、記憶覆寫的暴亂裡找尋定位,我們可以說,這本書己是二十世紀九0年代台灣小說之經典。
  • 当人遇见猫

    作者:朱天心

    本书的目的不仅是要激发读者对于动物的爱,更是要激发他们对于文学的兴趣。本书所选编的文字,都来自大家熟知的名作家。这些作家都是刻画人性、揭示人性的大手笔,他们因动物而萌发的一腔情感,产生了形形色色“经典宠物情语”。这些作品一方面让读者了解大作家对于小动物的细腻情感,看到他们平凡的一面;另一方面,不也能抚慰读者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代,日益疲惫而麻木的心灵吗? 希望读者在放松和休闲的同时,能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阅读这些大家笔下的“猫狗”,而不仅仅是读一些故事和情节,更要去分享他们对猫狗的独特感觉,尝试从字里行间感受猫狗的形象,感受他们对猫狗的眷爱,感受猫狗所感受的……想像自己与它们一同生活,目睹它们的生命起伏,每个人也许会获得独一无二的体会。 寻回一些对生命的热诚与感觉,正是文学存在的应有之义。现代人需要文学的滋养,若认为阅读文学巨著较为费时费力,不妨先试试阅读名家写阿猫阿狗的东西。希望你能在他们笔下的这些动物身上领略生命的不凡,体验到精彩文学作品所带来的感动和喜悦。或许,它能引领你翩然飞向更为广阔深邃的文学的天空?
  • 三十三年夢

    作者:朱天心

    「三三」成為歷史,《三十三年夢》從「三三」的灰燼中升起,紀錄了一個人如何忠實、忠誠地穿過多變的時代,穿過不變的京都地景,尋找並看守自我靈魂「自由」的過程。——楊照 我清楚記得他們的身影,他們的笑語。 我第一次來京都至今,櫻花已開過三十三次了。 儘管昨天傍晚才來過,我走在通常無人、但它不管濃蔭的夏天或蕭索的冬日都同樣泛著青光的石板路(只路邊灌木叢中終年有一家子貓),總是心內既波動又安定,彷彿從沒離開過。 寧寧道上人影幢幢,我看到在愁煩心事、在想著自己進行中的小說的三十出頭那時以為自己好老人生已走到盡頭現在看去多麼年輕的自己, 我看到牽著女兒、彎下身子與大頭妹說話的唐諾, 我看到二十二歲時穿著長襖打兩條及胸辮子、出神出世的天文, 我看到因疾走而長袍角揚起的胡蘭成爺爺, 我看到盛年時的父母,我看到宏志宣一倆牽著阿朴的背影,大春美瑤和兩歲的張容,丁亞民盧非易杜至偉黃宗應這些少年友人,老焦焦雄屏的比我還愛進玻璃小店,一僧一道也似的吳繼文和黃  錦樹,當時的好友蕭維政老蕭,當時我最喜歡的以軍鄭穎,正益小鄭一家,麗文乃菁馬各,最能走最會看的俊頴,侯子……,更別說坐在嬰兒推車裡專注兩眼不言不笑的盟盟。 我清楚記得他們的身影,他們的笑語。 我第一次來京都(一九七九)至今,櫻花已開過三十三次了。 一九七九年開始,二○一三年重回京都故地,幾次盤桓漫遊京都時空中。京都,說是故地,其實早已自初履後幾次再臨流連,再加諸回憶與情感的重量,對它的熟悉已僅次於居住的台北。 那裡的街道、佛寺神社、一叢叢櫻花與嫩芽、迎面的相識臉孔,如同另一個故里。這個他方,經由朱天心自身的疊覆揉合,被她漸次回想梳理收進。回望三十三年,從中再看過往歲月,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幾番出入,這才發現,記憶深刻、情感強烈執拗,不因時間而流損。
  • 《印刻文學生活誌》2008‧九月號: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朱天心

    作者:印刻文學生活誌

    第五卷第一期(九月號)目錄 【編輯室報告】我記得,那時候的體液和淚水…… / 周昭翡 【英倫舊事】單調的星期天 / 林行止 【凡響】共同敵人 / 邁克 【封面人物】朱天心 〔小說〕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 / 朱天心 〔評論〕後中年期的愛與死 / 王德威 〔特寫〕巫師與美洲豹的角力 / 林俊穎 〔訪談〕回過神來,回到抒情的傳統──朱天心答.朱偉誠問.尹蓓芳記錄整理 【新藝錄】毛後的藝術 / 陳家毅 【特別刊載】歡顏與憂容的喬治亞來自堤比里西的信 / 尉任之 【特稿】最是倉皇辭廟日──蔣介石一九四九年日記 / 李黎 【特輯】他鄉是故鄉──嚴歌苓的非洲小說系列 寫作‧他方:嚴歌苓答編輯 / 編輯部 熱帶的雨 / 嚴歌苓 集裝箱村落 / 嚴歌苓 【國際文壇】燈塔船 / 齊格飛‧藍茨 文  . 趙燮生 譯 藍茨的「邪惡三部曲」 / 南方朔 【專欄:永定日月】辣椒水劇場 / 季季 【專欄:一打愛情】考古學之一 / 袁瓊瓊 【專欄:五陵衣馬】有弗學? / 周志文 【特稿】仍然相信幸福是可能的‧我們  /唐諾 【漫遊者】被遺忘的邊陲淨土──從不丹歸來 / 釋永芸 【寂寞長大】妖怪的懺悔 / 恩佐 【超新星】下午 / 張簡士湋 像山普拉斯那樣打球 / 蘇偉貞 【咖啡時間】文字復興之不朽──阮慶岳與王志弘談書封美學 / 劉葆平 整理撰文 【專欄:河濱散記】汀州路 / 房慧真 【場邊故事】都是為了中華隊呀! / 余文馨 【專欄:兩張詩譚】張夢機、張大春 【CEO生命閱讀】 建在地文化行銷,築台灣優●大夢──專訪台灣比菲多發酵公司董事長梁家銘 ╱ 田運良、林瑩華 採訪  . 蘇惠昭 文 【九月小說】阿丁畫夢 龔萬輝
  • 漫遊者

    作者:朱天心

    女兒的憂鬱──朱天心《漫遊者》中的創傷與斷離空間 ◎張小虹 朱天心的《漫遊者》,與其說是一本「悼祭之書」,不如說是一本「憂鬱之書」。 「悼祭」(mourning)發生在死亡之後,而「憂鬱」(melancholia)則是在死亡發生之前,便已然開始悼祭。時序錯亂,先於死亡的悼祭,便是憂鬱最初亦最終的徵候。 愛別離苦,女兒的憂鬱就在不甘心「人死了就是死了,不會再有什麼」,女兒的憂鬱是執意要大哉問,究死生、尋意義,不惜上山下海、碧落黃泉,「我且走到了天涯海角……絲毫感覺不出父親可能的去蹤」。 於是憂鬱的女兒將死亡在真正發生之前先孤立出來,成為哲學的命題以沉思,變做文學的想像供端倪。於是憂鬱的女兒在真正的死亡發生之前,先一步踏入語言文字的死亡幽谷,「象徵即對存有物的謀殺」(「The symbol is the murder of the thing.」),進入語言文字的象徵秩序,就是進入另一種死亡。溫厚虔誠的「真實父親」(the real father)在病床上垂危,而語言文字的「象徵父親」(the symbolic father)則早已撒手人寰。 於是憂鬱的女兒在父親過世之前,寫下了〈五月的藍色月亮〉,將死亡比擬做一隻巨大冷酷的貓,咬噬著蜥蜴,「不吞掉,也不鬆口」。文中輾轉反覆的是死亡之後遊魂的去向,「假想自己是隻擅飛的海冬青,展翼於萬呎高空的上升氣流中,任憑海洋、沙漠、落日緩緩靜靜從你爪縫下飄移而去……」。若死亡之後靈魂出竅、離開肉體,那天南地北究竟何去何從,於是揣想出核戰爆發的末日,沒有了飛機輪船,「你得全憑自己的肉身雙腿、執念的往日出處走去。那時候,不再有東方、西方,你得學習以日出日落或那朔風吹起處辨認方向」。 寫在父親過世之前的〈五月的藍色月亮〉,是在死亡發生之前溫柔預演死亡發生之後的景況,擔心害怕如果逝者有靈魂,靈魂如何在畫亂了地圖、不再有東方西方的時空短路中,辨認摸索回家的方向。朱天心曾溫柔地自我解懷道:「父親是替我探路去了,他知道我怕黑、怕鬼、怕病痛、怕死,他常笑我『惡人沒膽』」。而同樣溫柔的是女兒在父親臨終之前,就先用文字替他探路去了,擔心害怕山遙路遠、魂兮歸來。 而寫在父親過世之後的〈出航〉,則依舊念茲在茲遊魂的何去何從,「你無可避免的以你所處的時空想像,想像他正以某種候鳥翱翔的速度,展翼於黑水洋之上」。死亡臨終之時,便是遊魂出航之日,有如「搭乘木柵捷運穿越福州公墓山腹的隧道」,趕黎明前去投胎轉世,棄落一地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慾,「情感,像嘩鎯鎯響著好重好重,重得足以拴住一艘大郵輪不使出航的鐵鎖鍊,此時,那鎖鍊被魔法點過似的,已然不見了」。 但〈出航〉比〈五月的藍色月亮〉更憂鬱,更倚重語言文字的象徵,更全然揣想著「自己」而非親人的死亡。逝者已往,無感無知,生者唯有把逝者化入體內,以自己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慾去感知,讓生者即逝者,女兒即父親。於是死亡有如往復衝動(repetition compulsion),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搬演,死亡成為「正午太陽一樣,無法直視」的創傷,「無法答話,無法聽見,無法視物」,死亡開啟了象徵秩序與想像秩序之外的「斷離空間」(traumatic space)。 一切只因為憂鬱的女兒望著父親的骨灰盒,「並不覺得父親在那裡」;一切只因為憂鬱的女兒氣急敗壞「你簡直不知道要去哪裡尋他,天國?涅槃?某星座?某次元?某大神腳前?某大氣大化?某「偉大的神秘」中?……」。所以她窮究古今中外,以知識、哲學、秘教、旅行地圖上下求索,那裡去了?那裡去了?用語言文字層層纏繞空無一物的死亡。然而「道」阻且長,語言文字終究緣木求魚,死亡的「斷離空間」非常道、非常名、不可言、無可說。「真實(the real)無法被再現,只可被重複」。《漫遊者》之所以震動人心,正在於無法知曉「斷離空間」為何(what)的當下,讓我們窺探「斷離空間」如何(how)以往復衝動的方式,化象徵為徵候,驅使創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以想像演練死亡,以書寫創造死亡。 逝去的父親,「他的頭,像被斬斷似的重重垂在胸前」,憂鬱的女兒,「覺得自己像斷線風箏,可以無罣礙的四下亂跑」,而更大更初的斬斷與裂變,則發生在識得人言人語之後,徹底失落、無法回返「六歲前不被任何知識、神話所干擾吸引的不識字狀態」。於是憂鬱的女兒以人言人語在〈銀河鐵道〉裡逐遊牧之騁,疊合台灣地理與歐亞大陸,穿梭歷史與通俗文化,揣想一條「又孤單又歪七扭八又歧路橫生」的朝聖路,以空間轉換的異國之境「聽不懂周遭人們說什麼,看不懂他們的文字」,來創造另一個時間之流上永不得復返的「不識字狀態」。 但死亡會不會就是另一個回返「不識字狀態」的異國之旅呢?還是〈遠方的雷聲〉裡元宵夜燈籠節那晚突如其來的停電呢? 因為那時遠遠的天際傳來雷聲,庭院內兩年後才會種活的玫瑰和應該是小牛家的葡萄藤氣息一股湧入屋裡,你們趕忙放手顧自家的燈籠罐頭,屋頂地上四壁劇烈的搖晃著人影火光,是父親拉熄了電開關嗎?因為客廳正中懸吊的燈泡突然熄了,屋子黑了,記憶,視網膜上的光點,戛然而止。 「停電了。」有人說。 遠方的雷聲,似遠若近,在記憶的時序跳接裡,玫瑰與葡萄藤的氣息瀰漫一切地,人影幢幢中記憶的光點瞬時熄滅。沒有了光、沒有了影像、亦復沒有了語言文字,黝黑如夜的斷離空間,讓死亡成為傷口,永世無法癒合。 《漫遊者》便是這樣以生者化為逝者的異國他鄉之旅,《漫遊者》便是這樣在語言文字的死亡幽谷裡焦急顧盼,穿不透「斷離空間」的阻隔,回不去「不識字狀態」的混沌。但《漫遊者》的慧黠敏感處仍是朱天心,博學多聞處仍是朱天心,就連忿忿難平處亦是朱天心,雖有《古都》的影子,卻更在真實/想像、夢/醒、遠/近、小說敘事/散文抒情的邊界裡摩搓,在視覺、嗅覺、觸覺的交纏官能裡失魂,卻有更多因死亡引爆的失落與偏執,鍥而不捨一篇接著一篇地論死亡,但所有堆砌舖展的意象與文字,在「說盡」一切能說的之後,就益發讓死亡的「斷離空間」顯得如此道阻且長。 死亡是什麼?花梨木的氣味還是雀榕的澀烈?「彷彿酒醉後坐在微風天的風帆下,醺醺然,那荷花,好香」。
  • 獵人們

    作者:朱天心

    朱天心與貓族的關係,乃是「相逢」而不是「占有」。於是頁裡行間各樣貓態自在地上場退場,沒有造作,沒有強迫,既不諱言貓生的窘迫、艱難、殘酷、偏執,也不吝於讓貓族自行發揮他們的嬌媚、多情、冷峻、優雅。作者記載貓族的事蹟、遭遇與神態謦欬之際,懷著一份關懷與尊重,一如作家為淪落市井的豪傑作傳,記實、稱頌、憐惜、責備皆備。若是對人生的美好與悲哀稍有領略,怎麼能不被貓生的喜劇、悲劇與鬧劇所感動?──錢永祥 「這貓群且在我寫作中不斷增生、繁衍、變幻、消失……,他們是非常典型的城市流浪貓和野貓的代表,我恰巧遇到了,目睹其生滅,以為有責任寫下來,證明他們確實來過世上一場。」(〈辛亥貓〉)朱天心是個養貓人也是愛貓人,卻從來不是個留貓的人,但她仍以自己的獨特方式與感性,為相逢未必相識的眾貓族留存牠們躍入躍出她生命動線中的足跡。本書雖是散文隨筆集,但也可以視為小說家「都市人類學」式的台灣社會「畸零族群」觀察,只是凝視對象從人轉移到了貓,作家用情更深,在她自己的人生與時間中的刻鑿痕跡也就越深。在本書九篇作品中,作家述寫自己與屋裡屋外、可見的與不可見的生活領域裡眾貓族的邂逅與相處,她給牠們自由,卻賺得了羈絆;對牠們的生命尊之重之,自己的生命也得到豐富。
  • 方舟上的日子

    作者:朱天心/著

    半世紀前有張愛玲上海〈桂花蒸阿小悲秋〉,這小說集則有一位十七歲少女梁小琪,在台北尚未出現邊界與輪廓的馬路巷弄間漫遊,少女懵懂迷惑的情思躁鬱,眷村男孩間無厘頭的縹渺情慾,沙林傑式找不到出口的對尚未來臨的成人世界的鏡像困頓,同性姐妹間死守信諾的靜止時間之歌,十二短篇像切面一樣慢動作播放,羅麗塔的迴旋舞,這是自張愛玲《流言》過渡至邱妙津的《鱷魚手記》,不應被遺漏的一本《少年維特的煩惱》女性版。
  • 带我去吧,月光:台湾朱家五人作品集

    作者:朱西宁,刘慕沙,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

    篇什目次: 高晓声:序 朱西宁:福成白铁号 铁浆 采蝴蝶兰去 刘慕沙:生 乔迁之喜 春心 朱天文:带我去吧,月光 桃树人家有事 日神的后裔 朱天心:台大学生关琳的日记 方舟上的日子 威尼斯之死 朱天衣:亲密关系 红尘有爱 旧爱
  • 三姊妹

    作者: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

  • 小說家的政治周記

    作者:朱天心/著

    誰得記得一九九三年的台灣政治發生了哪些事?誰記得陽光法案?誰記得初始是誰啟動了省籍仇恨這個潘朵拉之盒?誰記得解嚴之初,台灣如何錯失了環保、社福、土改稅制、憲政體制建立的契機........那一切不過發生在數年前,而今幾乎全被掩埋在集體失憶的巨大岩層之下,竟像預言書一般,只剩下小說家夏日雲煙般的恍惚記憶,一如唐諾序文所說:「........我建議我們仍把這本充滿焦慮的新書看成一部文學書〈朱天心式的老靈魂文學書〉,起碼是一部整體理解朱天心的『另外』的作品-只是,在《想我眷村的兄弟們》時,她揚棄了小說的傳統敘事形式;在這裡,她索性連小說的基本樣子都暫時放開........」
  • 下午茶話題

    作者:朱天文,朱天心

    你會說,我們理當做一次革命,顛覆婦女版的工作。不過很抱歉,我們沒有。沒有,因為我們另有創作形式,另有發表園地。所以,我們暫時,無意在婦女版談盡切合時勢或文學文本的話題。所以我們會大言不慚的,在譬如波灣戰爭最緊張時談丈夫外遇,在獨台案時談喝咖啡,並且差點在老國代修憲台大學生絕食抗議時,談減肥。那麼你知道了,我們不是激進派,不是保守派,我們只是,存活派。
  • 二十二歲之前

    作者:朱天心/著

    如書中有云「去聖悠遠,寶變為石」,二十歲出頭的朱天心早早便為人世的散離、美好黃昏昔時和同年愈去愈遠而放聲大哭。對於初興起的村上熱之批判,對星星孩兒的魔幻國族臆想,對亡貓李家寶的少女殤情,對其時尚在人世的父親,「時間把我們偷偷換了位置」提早的痛惜難捨;彷彿「正在消逝壞毀」的哀歌當下,似乎可找到朱天心近年小說回眸眷戀的、散落在錯亂時空城市角落之記憶痕跡。
  • 古都

    作者:朱天心

    《博客來導讀》「古都」說的是日本的京都,或者是台北──我無法肯定。應該就是台北吧!雖然走在裏面的人們,經常感到懷疑、惶恐,即使手上拿著一張殖民地時代的地圖,終於也因為歲久年荒、時序錯亂,再也認不出記憶的影子,於是迷失方向、獨自在城市的角落放聲痛哭。 走在「古都」裏的人們,有些蒼老、又有點天真。他們在現實世界與你熱情道別,轉身走進小巷卻停下了腳步、茫然怔忡。他們在咖啡館聽鄰桌交談、在嶄新的街道上看到荒涼的光影、在辦公室中辨認二十年前香水的氣味;甚至為了提防隨時可能發生的意外死亡,他們夙夜匪懈地整飭儀容、注意自己每天穿著的內衣褲。這是一群年輕而古老的人,他們帶著揮之不去的歷史與莫名所以的淡淡感傷、在此城之中如幽靈一般遊盪。 這時我終於確定,「古都」是虛幻的台北城、是你看不見的台北城。千萬不要以為世界上只有一個台北──漢人的台北、殖民地的台北、小資產階級的台北、繁華的台北與荒蕪的台北、陳水扁或馬英九的台北...。你看過人體彩繪吧?高興的話,你可以盡情把炫麗的顏料通通敷上溫熱的肌膚,直到目眩神疑,然後任她獨坐鏡下、細細辨認自己的容顏。
  • 《印刻文學生活誌》九月號:朱天心 ※創刊三周年慶

    作者:

    第三卷第一期(九月號)目次 【三周年誌念】理想決定命運 初安民 【編輯室報告】小說家的難題 黃筱威 【劇照會說話】三個北野武 朱天文 【短波】名人論名人 黃燦然 【幻覺的行列】陌生人之夢 鯨向海 【專輯:朱天心】 我不會讓任何東西,凌駕文學之上——唐諾對談朱天心 南都一望 朱天心 【張愛玲的八十四封信】清如水,明如鏡的秋天——張愛玲來信箋註(一) 莊信正 【特選】祝你生日快樂──〈生日歌〉風行世界拔頭籌 林行止 【國際文壇】 來自科馬約蘭的消息 帕拉莫迪亞‧阿南塔‧杜爾/文 梁東屏/譯 給帕拉莫迪亞的信 梁東屏 【特別企畫】 百世修來同船渡──〈封鎖〉的瞬間經驗 高全之 新感覺派的最後大師 符立中 張愛玲的荒謬劇場——《赤地之戀》第五章 符立中 【異境發聲】我願意受讀者影響——專訪九把刀  楊佳嫻 【邱妙津日記】大學日記(二):一九八九年八月至十月 邱妙津 【專欄:誤解莎士比亞】反勵志白皮書 紀蔚然 【專欄:革命伴奏曲】愛與和平的夢想者——約翰‧藍儂(下) 張鐵志 【映像館】《醫生》:一個關於父親的故事 林文淇 【過日子】炒雜菌 黃學正 【專欄:咖啡情狀】咖啡館,永不褪色的背景 余永寬 【專欄:台北的開羅紫玫瑰】流離失所者的內在美 鍾文音 【文壇論戰】 好作家會不會是壞人?——關於「文壇論戰」的一些說明 安東尼‧亞瑟/文 陳重仁/譯 眼神專注的男孩:恩斯特‧海明威與戈楚‧史坦 安東尼‧亞瑟/文 陳重仁/譯 【專欄:兩張詩譚】換韻七古 張夢機、張大春 【專欄:行走的樹】暗屜裡的答案 季季 【那些人那些事】瞎三話四說因由──追懷吳魯芹先生 劉紹銘 【CEO生命閱讀】 文化藝術輪,揚帆前航乘風破浪──專訪陽明海運董事長兼總經理黃望修 蘇惠昭 【九月小說】戰爭的乳房 桑品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