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景德镇

  • 寻瓷去

    作者:肖小困 文 文俊 摄影

    在景德镇,体味人与器物的美好关系。 瓷器曾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从平民百姓家一只补了又补的粗朴瓷碗到夺目的皇室珍品,它是生活、仪轨中必不可少的器物,与人的关系十分亲近。现代工业的兴盛与廉价用品的泛滥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瓷器之美,但仍有一些设计师及手工艺人在发现、坚守,使它在现代生活中散发光泽。 跟着作者走进昔日的“瓷都”景德镇,调查景德镇瓷业当下状况,采访在景德镇工作的中外设计师与当地手工艺人,并自己动手按步骤制作一件瓷器,体会“造物者”在日常器物中倾注的美好心意,贴近瓷器之美。 ▎编辑推荐 ★探访景德镇15位设计师 8处新老工坊5位手工艺人! ★在昔日辉煌的“瓷都”,现代设计如何给予传统工艺新的生命? ◆结识“造物者”,见证一件瓷器的诞生,体会瓷器之美,重拾人与器物的美好关系。 景德镇必去的陶瓷市场、新老瓷厂、陶瓷艺术区、艺术家工作室、古董瓷 挖掘 地……你不可错过的景德镇深度游指南。 ▎媒体评论与名人推荐 在人们的想象中,器物是短命的。只不过是为了满足一时之需要,或是引起暂时的注意而制作的。品质粗劣,包装媚俗,无法长期使用……当回顾器物出自何人之手,或是追究其制作过程时,就会有更多更新的奥秘展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柳宗悦(日本民艺评论家) 最喜欢的景德镇——这里有很多小的工艺作坊,手工艺人有很多前人所拥有的优秀技艺,而且这些师傅比其他任何地方的人都了解如何运用自己的双手制造美丽的物件。 ——Jesse Mclin & Julie Progin(纽约的陶瓷设计师,“Latitude N22”品牌联合创始人,常驻景德镇) 如果你只是路过这座城市,你可能会觉得景德镇很丑、很脏,但如果你真正深入到这座城市,你会发现,这里充满了生活和创意。这里有很多人抱着极大的热情在设计和制作陶瓷,我想这里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但你需要时间去寻找这里的精髓。在这里,似乎一切都有可能,只不过你需要时间去接受并了解这座城市的生活方式。 ——咖米(法国陶瓷设计师,常驻景德镇) 在这里,有人工作的地方都让我喜欢。不经意间就能看到很多让人惊喜的东西,去散个步,就能学到很多有关陶瓷的东西,所有这些都启发了我。回瑞典的时候,我总会想念这里。 ——Agnes(瑞典陶瓷设计师,常驻景德镇)
  • 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

    作者:白明

    《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主要内容简介:此为中国第一本系统、全面、以图为主、图文并茂地介绍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的书籍。由于作者本人就是以景德镇材质制作作品而具有国际性影响的中国著名陶艺家,长期的教学、创作、研究、实践,不仅确保书中所选择的工艺环节具有真实性、典型性、代表性,而且更能切入和显示制瓷过程中的关键角度和部位,使图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术性。600余张历时7年艰辛收集、实地拍摄的图片不仅将这个千年古镇的神奇制瓷技术详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也使这些图片资料本身具有野考察般珍贵的文献史料价值。
  • 明清以来景德镇瓷业与社会

    作者:刘朝晖

    《明清以来景德镇瓷业与社会》内容简介:景德镇是中国的“瓷都”,也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城镇。它的兴起与发展归功于其历史悠久的瓷器产业。明清时期是景德镇瓷器生产的高峰,景德镇社会也因此得到充分发展。《明清以来景德镇瓷业与社会》以社会史的视角,通过瓷器这一独特产业,考察明清以来(晚明至民国)景德镇的社会,即探讨因瓷业发展而带来的景德镇的社会控制问题。这是首次从社会史的角度来对景德镇瓷业展开研究,具有创新性。
  • 景德镇陶录图说

    作者:(清)蓝浦

    《景德镇陶录》是清乾隆、嘉庆年间景德镇人蓝浦所著,后由其门人郑廷桂辑补的一本瓷器专著。原书共分十卷,有陶冶图说、清御窑厂、陶务、景德镇历代窑考等内容,详记了景德镇陶瓷制作的十七工与十八作,开列了各种釉色的配方,对瓷土、釉料、青料的出产地与精粗记录也颇为详尽。此外还介绍了景德镇自唐宋以至明清各期的瓷窑,汇辑了自唐宋以来有关景德镇的文献记载。今次推出图文本,由连冕先生对原书文字做了校注,遴选两百余幅瓷器图片,以斯做到图文并茂,更好地诠释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