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manju

  • 吉林边疆历史知识

    作者:刘信君 主编

  • 满族历史资料集成·民间祭祀卷

    作者:何晓芳 / 张德玉 编

    本书将散落民间的满族祭祀资料加以搜集整理,以供研究满族祭祀之用。全书共收录1949年之前编撰的佛满洲祭祀文本40篇。每篇祭祀文由文献简介、原文点校、原文影印三部分组成,排序以《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姓氏为准。

  • 满族历史资料集成·民间契约卷

    作者:何晓芳 / 张德玉 编

  • 满族的社会组织

    作者:[俄] S. M. 史禄国

    据上海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24年版译出
  • 满语杂识

    作者:爱新觉罗瀛生

    《满语杂识》分四大部分讲述:满语规范语(书面语)、满语口语及方言、满语对汉语的影响、有关满语的知识。第一卷满语规范语的讲述在语音和语法方面采用现代语音学和语法学,不用清代满语教学的“十二字头”和“虚字”、“接字”的讲法。 第二卷满语口语及方言的讲述是在清代满语口语教学的“画红”法的基础上以现代语言学方法加以整理,填补世界满语口语教学的空白,并为世界满语口语研究奠定基础,开其先河。 第三卷讲述满语对汉语的影响已扩展至阿尔泰语系诸语对古、今汉语的影响。 第四卷讲与满语有关的知识,有些材料久藏清官鲜为人晓,堪使世界学术界耳目一新。
  • 内阁藏本满文老档(全20卷)

    作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满文老档》是清入关前用满文写成的编年体档册,是明末清初满族入关前在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官方记录。它所反映的内容,始于明万历三十五年(天命九年,1607年),止于明崇祯九年(崇德元年,1636年)。记载了当时满族的社会组织、八旗制度、法律规章、对外交涉、族内纷争、官员任命、生产和经济状况乃至宫廷生活、民情、风俗、天气、地理、气象等情况。其史料原始可靠,记事翔实广泛,文字朴实,很少修饰,其中很多内容是《清实录》等官撰史书所未载,或略而不详,或载而改写过的 。《满文老档》是研究清朝开国史、满族史、东北地方史、民族史的第一手史料,对《清实录》等史书的校订补遗,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御門聽政:滿語對話選粹

    作者:莊吉發

    本書就康熙朝滿文本起居注冊,摘錄康熙皇帝御門聽政時君臣談話的短句,並選錄御製文及諭旨數則,集為一帙。
  • 《闲窗录梦》译编(上下册)

    作者:松筠

    《闲窗录梦译编(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目前,研究清代北京内城旗人社会生活之学者,多援引《儿女英雄传》、《小额》、《正红旗下》等小说作为依据,乃因史料匮乏,不得不引而证之。数年前,日本学者于日本大阪大学附属图书馆箕面分馆(原大阪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发现了《闲窗录梦》(以下简称《闲窗》),是记载道光初年内城旗人日常生活的满文日记手稿,可以弥补此方面史料之不足。该书基本以满文写就,部分人名、地名、店铺名称,以及个别条目记录用汉文。该书长16.9 em,宽13era,现存五卷,第一卷记事自道光八年(1828)元旦至七月二十九日,第二卷自道光九年元旦至六月三十日,第三卷自道光九年七月初一日至除夕,第四卷自道光十年元旦至五月三十日,第五卷自道光十五年元旦至六月二十七日。从个别封皮右下方有“丙”、“壬”字样来看,应有“丁、戊、己、庚、辛”等册,可以推断该书为残本。 该书系手稿,不见各种文献著录,应为海内外孤本。目前鲜有学者研究、引用,其全貌尚不为人知。但其内容丰富,对了解清代中后期北京社会经济、文化生活、风俗习惯、民族关系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笔者得到大阪大学附属图书馆许可,将该书翻译完毕,并整理原文一同出版。在翻译过程中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了一些问题,兹录之以求证于方家。
  • 孰言吾非满族

    作者:刘正爱

    本书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通过多点田野民族志和多视角的研究,阐释了满族从“满洲”到“旗人”再到“满族”的过程,并通过揭示“满族”这个民族范畴的政治性与实利性,勾勒出具体的“满族”图像,回答了谁是满族,他们如何认识自身的历史,他们的认同依据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
  • 满汉异域录校注

    作者:圖理琛,莊吉發

    圖麗琛(tulišen),一作圖理琛(1667-1740),字瑤圃,號睡心主人,葉赫阿顏覺羅氏,隸滿洲正黃旗。康熙二十五年(1686),由監生考授內閣中書。三十六年(1697 ),轉中書科掌印中書,尋遷內閣侍讀。四十一年(1702),監督蕪湖關稅務。四十二年(1703),授禮部牛羊群事務總管。四十四年(1705),以缺牲被控革職。五十一年(1712 )四月,特命復職,出使土爾扈特(turgūt)。 蒙古崛起後,成吉思汗將天山北路伊里河流域分封其次子察哈台。元代覆亡後,伊里河流域為綽羅斯、杜爾伯特、和碩特及土爾扈特等厄魯特蒙古所佔據,習稱四衛拉特。其後綽羅斯部勢力獨盛,世襲準噶爾汗位,恃強凌弱,土爾扈特與之不睦,部長和鄂爾勒克遷徙裹海以北俄羅斯厄濟兒河流域。和鄂爾勒克之後,書庫爾岱青、朋蘇克、阿玉氣世為部長,至阿玉氣始自稱汗。康熙中,表貢不絕。阿玉氣從子阿喇布珠爾嘗假道準噶爾入藏,謁達賴喇嘛。旋因準噶爾汗策妄阿喇布坦與阿玉氣構怨,阿喇布珠爾不得歸,請內屬,昭封貝子,賜牧於嘉峪關外黨色爾騰。 康熙五十一年,阿玉氣汗遣使薩穆坦假道俄羅斯進貢方物,清聖祖欲悉所部疆域。並遣歸阿喇布珠爾。乃命圖麗琛偕侍讀學士殷扎納、郎中納顏等齎敕往諭阿玉氣汗。是年五月,圖麗琛等自京啟行,越興安嶺,過喀爾喀,假道俄羅斯。五十三年(1714)六月,抵達阿玉氣汗住劄之馬駑托海地方,擇吉頒發諭旨。五十四年( 1715)三月,還京,阿玉氣汗附表奏謝。圖麗琛等三易寒暑,往返數萬里,終能不辱使命。 圖麗琛旣歸,詳述道裏山川,民風物產,應對禮儀,舉凡廬舍市廛,服器飲食,林木鳥獸蟲魚,蔬果婁羅,靡有漏脫,匯成一書,名曰異域錄,滿漢兼書,首冠輿圖,次為行記,其體例略如宋人行記錄。惟宋人行記錄,以日月為綱,而地理附見,所載各大聚落,皆為自古輿圖所不載,亦自古使節所未經。圖麗琛沿途從容遊覽,將所見所聞,纂述成編,可備博物洽聞之助,可以補經史之闕。 滿文本異域錄上下二卷,雍正元年(1723)十一月刊,半葉橫15公分,縱22公分,原藏北京大學,版心刻有漢字「異域錄」字樣,下方刻有堂號「九耐堂」字樣。乾嘉年間,有古抄滿文本,除卷首無輿圖外,其餘與原刊本相同。漢文本異域錄版本多種,雍正元年原刊本有蔣廷繆、顏紹柞、白潢、楊琳、年希堯、惠士奇、蔡瑜等人之序跋。雍正二年(1724 ),續刊本有王國棟序及胡顏穎跋。乾隆四十六年(1781),異域錄收入四庫全書,釐上下二卷,冠以輿圖及提要,是為四庫本,係紀昀家藏本,首尾無序跋,殘缺不全,人名地名,頗多改易,例如原刊本「葉合」,改為「葉赫」;「阿玉氣」改為「阿玉奇」;「圖謝圖」改為「土謝圖」;「圖麗琛」改為「圖理琛」,俱同音異譯。文字謄寫,間有舛誤,未經校正,例如「栢興」誤書「相興」。其後昭代叢書、借月山房彙鈔、澤古齋鈔、小方壺齋輿地叢鈔俱收有異域錄。道光十九年(1839),錢熙柞氏刻入指海叢書,因原本末簡殘闕,所刻亦多遺漏。其後守山閣叢書又據指海本影印,叢書集成初編則據借月本以鉛字排印。 桂岩老樵將早歲所藏全本刊錄傅世,「俾有世道者續於朔方備乘之後,以成全璧」,此新出完結本,稱為桂岩本,收有雍正三年(1725)石文焯序,橫24. 5 公分,縱19公分,北京大學藏。近世以來,異域錄頗引起西方學者矚目。先後有法文、德文、俄文、英文釋本。一九六四年,日本天理大學今西春秋教授撰「校注異域錄」,系據九耐堂滿文本及桂岩漢文完結本影印出版。滿文本異域錄,文字優美流暢,不僅為罕見歷史文獻,且為珍貴之語文資料,允宜廣為流傅。為便於初學滿文者閱讀,特影印九耐堂滿文本。逐頁注出羅馬拼音,附錄桂岩本漢文,滿漢對照,其遺漏者,悉攘滿文本譯出漢文,俾成滿漢合璧,其疏漏或不逮之處。尚望方家不吝教正。 七十二年八月 莊吉發 識
  • 清代八旗子弟

    作者:刘小萌

    本书对清代的八旗制度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旗民分治,一代经制、旗民畛域,日渐融通、濡染汉习,渐忘旧俗、盛极而衰,命蹇多乖、破除旗汉界,谋生皆任便——辛亥革命前后的八旗子弟。
  • 满族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

    作者:刘小萌

    《满族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论述满族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过程。全书共四章:第一章考察元末至15世纪末满族先民的氏族部落组织和管理机构。这段历史是满族形成史中最乏研究、也是《满族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着力最多之处;第二章考察16世纪初至1616年间满族政治组织、军事组织和公共权力在部落旧制度的废墟上逐步形成的过程;第三、四两章考察金国始建到清朝奠基(1636)20年间国家制度的递嬗演进,从“八王共治”到汗权(皇权)独揽,是阐述的重点。最后得出清国家产生的若干结论。
  • 金启孮谈北京的满族

    作者:金启孮

    本书由《北京郊区的满族》、《京旗的满族》和《府邸世家的满族》三部分组成。《北京郊区的满族》,记录的主要是满族下层人民生活、习惯、思想、感情;《京旗的满族》,记述了1949年以前作者亲自调查的北京城区满族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姓氏、语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特征,为了解1949年以前北京城区的满族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府邸世家的满族》,对各王府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一起走向没落的社会背景描写得淋漓尽致,是研究清史和满族史弥足珍贵的历史记载。可以说本书是一部二十世纪京郊、京旗、府邸世家满族的变迁史。
  • 乾隆皇帝的荷包

    作者:賴惠敏

    本書分為兩部分,討論十八世紀乾隆年間的皇室財政。第一部探討皇室的財政收入:地租、關稅、當鋪、發商生息以及鹽商之額外支出。皇室財政和國家財政不同的是,田賦為國家主要的收入來源,清皇室雖有百萬畝以上的土地,但其重要收入則來自商業方面。例如:皇室憑藉權力介入鹽稅和關稅的稅金分配,並將皇室資金借給商人,賺取利息等;再者,鹽商或廣東十三行的行商等富商巨賈在各種慶典報效皇帝,動輒百萬兩,也成為皇室收入來源之一。 第二部討論乾隆皇帝在北京、熱河等處興建藏傳寺廟,並賞賜喇嘛土地、口糧、衣單等。藏傳佛教在蒙、藏地區有長久歷史,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巧妙地利用藏傳佛教,並藉助黃教領袖的社會地位與政治影響力,號令蒙、藏各部,整合與穩定蒙、藏社會,維護統治目的。面對新的財政支出,乾隆皇帝並未增加以田賦為主的稅收,而是憑藉權力擷取商業上的利益,將這些資源轉為在北京、熱河建造藏傳佛寺,打造另一個藏傳佛教中心。 除了宗教上的意義外,乾隆皇帝修建藏傳佛寺也有經濟的意義。以宗教的力量吸引蒙古人到北京、熱河、五台山等地朝聖,寺廟成為集市和進香活動的中心,豐富了商品交換和地方經濟發展。宗教與貿易,如同乾隆皇帝的雙翼,因而得以有效地統治新的疆域,解決中國長期的邊患問題。比起明代和蒙古戰爭每年動輒耗費七八百萬兩來說,更呈顯乾隆皇帝成功的統治政策。但在清朝外患問題變少的同時,因為各項稅收所引起的內部問題卻也層出不窮,種下日後清朝衰敗的遠因
  • 满语365句

    作者:何荣伟 编

    《满语365句》讲述了:满族是一个拥有丰富多彩的独特的文化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还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在清代,满语满文被称为国语国书。满语满文,曾经有着自己的辉煌。在清代,满语是东北各民族之间的通用语言,用满文写成大量的图书和档案文献。满族形成之初就接受了汉文化,逐渐改用汉语汉文。至清末,除一些偏远地区的满族人和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外,已经几乎没有人使用满语满文。时至今日,即使是满族同胞,能够说和写的人也非常少。只有在黑龙江省一些地区,尚有极少的一部分满族人还会说满语,他们的年龄几乎都已过古稀,还有一些人已经离开了我们。世界的文化是多样性的,文化伴随着语言和文字流传下来。一种语言的消失,也就意味着一种文化即将消失,这种现象的发生,不论是对于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还是对独特的满族文化,都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为了满足广大满族同胞和满语满文爱好者学习满语满文的需要,我们编写了这本《满语365句》。这本小册子面向的对象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根据日常的生活情景,我们分设十八个类别,每个类别下有若干个句子,通过掌握这些句子,读者可以对满语有一个常识性的了解。当然我们也知道,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日常交流和沟通的任务,仅靠这365个句子是远远承载不了的。如果想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还得经过更深层次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