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港台文学

  • 滨线女儿

    作者:王聪威

    滨线,从海底冒出的一方土地,它曾是高雄最富裕的港市,吸引怀揣各色梦想的来客。然而,时光蜿蜒流动,抵不住繁华褪色……

    女孩阿玉,在半夜醒来,后悔偷吃了弟仔的西洋奶粉;

    欧妈桑说,本地的唱片行女儿不做了,要去市里开店;

    姨婆,也曾是千金小姐,现在成了独守大院的刻薄 老人;

    马公婆,她的日本情人再也没有回来。

    这是写给母亲家乡的一页,致以飘逝远去的海港风华。

    ===

    ★ 《联合文学》杂志主编王聪威小说代表作。

    ★ 荣获《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奖” ,被《文讯》选为21世纪七零后台湾作家二十本耀眼小说之一,台湾“新乡土文学”代表作,被誉为“高雄书写至今最成熟的长篇小说”。

    ★ 台湾一代渔港的二十年盛衰起落,土地与人的聚散与情思。

    ★ 滨线市井的“山河岁月图”,荡气回肠的“芙蓉女儿诔”。

    ===

    饥饿、匮乏、惊恐、迷失…… 这无法抹除的语言,是王聪威为“滨线女儿”们书写的战后人物志——她们的情感与形象、她们的隐忍或爆发,汇成这部有关命运和创伤的历史寓言。

    ——金宇澄

    聪威是那种即使瞎编编也能写出好看故事的人,但《滨线女儿》无疑是他写得最用心的作品。

    ——路内

    本书写滨线女儿的故事,妈妈的故事。哈玛星曾经的辉煌与沉重,民间视野下的历史记忆跃然纸上。贴近自然的写实,间杂现代叙事手法,将琐碎的民间生活转化为传奇故事。回望、溯源父母辈亲身经历的大院生活、人性的复杂、人生的悲凉,把破碎的历史拼成完整;物换星移,沧海桑田,荡气回肠处却是一个告别的手势。以滨线女儿为主角,以阿玉为视点人物,在男性中心的传统社会里,女性的处境和命运明显带着时代烙印和地域特点,阿玉、大姊、姨婆、疯千金,良家女子的悲苦人生、风尘女子的爱欲沉浮,一切都真实、真切得令人如临其境、感同身受。传统与现代的交替、穷人与富人的交锋、男人与女人的交集,都完整呈现在故事生动细致的叙事里。

    ——梁燕丽

    这是王聪威为哈玛星写下的芙蓉女儿诔,也是他为故土雕刻的山河岁月图。市井硝烟里有英雄有狗熊,泥石岁月里有笑声有悲声,这本烽火人物卷因而也跃出了地方志的范畴,成为历史神话学,成为时代符号学。其中,最令人感动的地方是,在每一个令人万念俱灰的时刻,王聪威都会扶读者一把。

    ——毛尖

    在历史的节点处被建立起来的陆地几乎是为了虚构而存在的。为了不要迷失在时间的迷雾中,也为了找到陆地的闸口,请一定放慢阅读的速度。因为洪流来临时,每一个脆弱的美丽的名词,都被滨线女儿们一再捕捞、编织和守护,收于此书中。

    ——周嘉宁

    王聪威透过细腻而灵活的笔触,以女性视角刻画出一幅昔日高雄鼓山港边哈玛星的庶民风景,丰富的日常生活细节,构成了小说坚实又动人的基础,故全书从街头巷弄商店风土,到人物面貌对话行止,皆仿佛是跃出纸面,历历在目。王聪威也以温婉节制的笔法,描写处在战争阴影之下,这群小人物内心深处的压抑、失落、崩溃与疯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连缀而成为一首耐人咀嚼、回味再三的抒情诗歌。

    ——郝誉翔

  • 君子爱人以色

    作者:李敖

    《君子爱人以色启发你的小故事》作者是台湾著名作者李敖先生,是海内外文坛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学贯中西,写作勤奋。作品独树一帜,颇富特色。说古论今,嬉笑怒骂,豪放兼婉约,风趣而幽默,常为读者所注目。李敖先生是我国台湾文坛最受争议的风云人物,说他是顽童是战士,是善霸,是文化基度山,是社会罗宾汉。他在台居住五十年,一天都不曾离开过台湾。他一种反国民党政府,一路反台独,一路还神气活现地笑傲五十年。今年五月。李敖出版《李敖祸台五十年庆祝十书》以自庆。 在编辑过程中,考虑到海峡两岸观念形态的差异和读者阅读习惯,在不损其作品原意的前提下,对原著中部分篇章、段落及字句作了删节。为保持作品的完整性和阅读顺畅,对作晶中出现的台湾当局的一些组织名称、职务名称未加以改动,仅做些技术处理。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的评论,是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并不代表出版者的立场。
  • 那条时光流转的小巷

    作者:刘墉

    《那条时光流转的小巷》由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
  • 永不永不說再見

    作者:張小嫻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永不之地。 既然不可以永不長大,但願永不蒼老。 永不蒼老也是奢望,那麼,可否永不孤單、永不害怕、永不憂傷、永不貧窮、永不痛苦? 有一天,我們幸福地在心中那片永不之地登陸,我們或許還是希望永不失去。 忘掉歲月,忘掉痛苦,忘掉你的壞,我們永不永不說再見。
  • 微喜重行

    作者:黃碧雲

    黄碧云的“遗书之作”。 这样一段文字描述黄碧云再合适不过:“如此才情横溢,却又如此苍凉酸楚,这扬眉女子也算是世纪末香港的独特产物了。”的确,她是一个独特的作家,爱她的粉丝总是爱进了骨髓里,尽管黄碧云一再强调她的小说只要有一千人读就足够了。所以她从来不加印不再版,也不会在内地出版她的作品。所以今天介绍的新书中,《微喜重行》是唯一一本你不可能买到简体版的书。从《沉默·黯哑·微小》到《末日酒店》,黄碧云曾休笔了七年。随后去年出版了《列佬传》,一下子摘得“第十二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微喜重行》尺度很大,写的是一对亲生兄妹的乱伦之爱。“你将我视作微喜,亦无不可,这是我写给我哥哥的遗书。”而黄碧云的回答更大胆,写作中的悲凉甚至牢牢渗透进了自己的生命。
  • 交加街38號

    作者:陳寧

    有天突然發現,戀人們散落在不同城市。 不知在哪一個點,我們失散了,各自走在不同路徑上, 以為還會有相遇的時刻,卻驚覺, 原來早已走進截然不同的世界。 她,不能停下來,即使是不愛,也必須走路。白天走,夜裡也走。 他,在她面前總顯得呆笨,不夠靈敏。但他喜歡跟她說話。 她,和他之間,迷幻、見不得光、荒廢、閒暇、寄居。 他,淡薄得讓愛情先後離他而去,無可無不可,從不刻意挽留。 她,和男人在房間裡,以相愛的名義傷害彼此。她離開,牆身立即崩塌…… 她們和他們,在城市的某個角落, 讓愛,以動詞形態存在……
  • 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梦游街

    作者:骆以军

    《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梦游街》是小说家骆以军第三本《壹周刊》专栏结集(前两本是《我们》《我爱罗》,最新一本是《脸之书》)。 纯文学作者在八卦周刊《壹周刊》能够经营专栏多年,这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在大陆似乎无有这样的先例,欧美则不乏纯文学大家为《花花公子》撰文。“我们”系列的第一部《我们》甚至在台湾卖过万本(这应该是骆以军卖得最好的书了),让骆以军成为那一年的金石堂出版风云人物。 《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梦游街》应属骆以军生活化创作的重要部分,相较他的小说创作,专栏文章更轻松、亲民,更易为读者所接受。骆以军在本书中写自己拿张悬《宝贝》当做手机铃声、为“超级星光大道”中杨宗纬与萧敬腾的钻石白银歌喉PK热泪漫面、看漫画、算塔罗牌、看紫微、误信鲍勃迪伦已死、吃素肉干被噎住、明明吃素绘声绘色跟美食记者唬烂羊肉串的味道、误食荤肉仍不自知以至旁人皆怀疑他的体型成因……在保证趣味性的同时,骆以军的文学功底使得文字更耐读、有回味。 本书在台湾出版时恰逢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民生凋敝,世事艰难,作者在书中也记录了不少世情的真实。此作中有许多篇记述弱势群体现状的文字,如即将被强拆的麻风疗养院、独守破败大院无力回天的父辈、远离家乡被当作资本主义体系一个渺小商品输出的外劳、五六十年代曾为公娼如今垂垂老矣权益得不到保障的老妪,在在皆是,体现出骆以军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创作者的绵薄心力。
  • 背海的人(上)

    作者:王文興

    《背海的人》為作者繼《家變》後之第二部長篇小說,前後投入二十四年,分上下二冊出版(上冊1981洪範版,下冊1999洪範版):殫精極思,鞭辟入裏,通過現代寓言的形式,以一人的挫折遭遇和困頓、突破,反映,並且批評人性社會,其指涉既廣,發掘更深;文字風格與內容旨趣密切結合,兼有高蹈前衛與圓融之化境。王文興臻極的文學藝術精神,於此揭開最為淋漓盡致
  • 高阳杂文

    作者:高阳

    本书中不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发展脉络、历史框架都与历史的真实面目贴近,而且,故事细节时常都有据可查。由此旁涉开来,历史上的的典章制度、佚闻逸事、地方风俗、民情世态,巧妙地融合到本之中,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 北港香爐人人插

    作者:李昂

  • 你睇我唔到

    作者:陈强

    這是第一本……《你睇我唔到》簡介: 精選13位香港癲青故事,陳強親自撰寫……香港青年最「睇唔到」的面貌;你看完此書之後,你會看見這個世界有所不同……/出版社:日閱堂/出版日期:7月,書展前/定價:$68(作者所獲本書版稅全數撥捐協青社。)
  • 坐牢切勿拾肥皂

    作者:彭浩翔

    到底世界上真的存在所謂﹕“肥皂”定律﹖ 還是各地監獄都有向囚犯派發正確性侵犯指引﹖ 幹嘛每次在電影里犯人在洗澡﹐總是會俯身拾起掉在地上的肥皂時﹐被其他囚犯合力制服﹐然後雞姦? 這弄得我老在渴望身邊朋友之中能有人被捕﹐或幹脆認識個快要入冊之人。我就可以搭著他的肩膀叮囑﹕「進里面後﹐凡事要小心。洗澡時﹐肥皂一旦跌落﹐就記著千萬別彎身去拾。”」 原來我對世界﹐生命的許多認知與體會﹐并非源於現實﹐而是來自電影。電影啟發我之余同時限制扭曲了我﹐我在看完《芝加哥》電影版后才在倫惇看舞台劇﹐演律師的那位黑人演員相當精彩﹐可是我上半場卻看的輾轉反側﹐不是因為我有種族偏見﹐而是我得忙著把腦中的電影版扮演者﹐進行矯色和曬黑。 ——《坐牢切勿拾肥皂》主要是彭浩翔於二零零五至二零零九年間,在香港雜誌CUP、HIM、Pandaa等之專欄,及其個人網誌之文章選集。
  • 黑紙辭典

    作者:阿BU,陳強,林日曦

    黑紙辭典
  • 交加街38号

    作者:陈宁

    《交加街38号》是香港作家陈宁首部短篇小说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交加街38号”是一系列以爱情为主题的短篇小说,描绘了不同的情境中的男女之间上演的爱恋、离散和重逢等一些场景。第二部分“情诗三章”是一系列短诗,也是这一部“爱之书”最轻松易读的部分。第三部分“爱无能”的笔调低郁绵长,将全书的走向带入一个高潮部分。作者对于时代的“爱无能”的思考融入其中,给出了作者自己的答案,也留给读者对于“爱无能”与“爱可能”的进一步思考空间。
  • 橄榄香

    作者:董桥

    《橄榄香(精)》是董桥创作的小说集。 《橄榄香(精)》收录了《半生缘》、《小寒碧斋》、《紫薇园》、《无语》、《杜公馆》、《鹤顶红》、《小红楼》、《远山行》、《曼陀罗室》、《简爱》、《玉琮》、《一翦梅》、《念奴娇》、《啸月轩》、《月芽山馆》、《莲房》、《鲍西娅》、《待春风》、《二小姐》、《平庐旧事》等作品。
  • 生活可以如此美好

    作者:林文月

    《生活可以如此美好》主要内容简介:我喜欢很努力地过一辈子,很充实地经历各种阶段,然后很尊严地老去。台湾最富盛名散文家,林文月二十年散文自选集。
  • 他们在岛屿写作

    作者:王耿瑜

    他们在岛屿写作讲的是五位精锐导演(陈传兴、陈怀恩、林靖杰、杨力州、温知仪)用影像记录六位台湾文学巨擘(林海音、周梦蝶、余 光中、郑愁予、王文兴、杨牧),以电影式叙事手法与影像风格诠释六位文学大师的创作灵魂。 配合《他们在岛屿写作──文学大师系列电影》上映,而推出这本同名书,收录传主与导演介绍、导演专文、幕后直击、新生代作家文评及数百幅精美剧照与工作照。让观影者能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家及其文字,也可见五位导演的拍摄心境,进而感受台湾当代文学的丰富多样与活力。 编辑推荐 用文字记录电影,用电影留存文字。诉说一段不朽的文学传承故事,成就岛屿的共同文学记忆 陈丹青、侯孝贤、叶锦添、张大春、钮承泽、张铁志、姚 谦、张艾嘉 郭采洁、伊能静、九把刀、马世芳、陈俊志、林奕华、陈冠中、董冰峰 联合推荐 这样一代文学作者,这样一种特殊的时代背景,值得记录,需要记录。——杨照
  • 春在绿芜中

    作者:钟晓阳

    绿芜,原指蔓生的乱草,但在春回大地之时,荒圃废园,也自有烂漫的春光。《春在绿芜中》所记的,正是春天在我生命中暂留之事。那夹带在风中雨中的花草讯息,鸟虫微语;那托付在云上海上的愿望纸鸢,鱼书小笺。曾是我侧耳倾听,陶然神往的;曾是我栏畔所思,窗前所盼的。曾让我的快乐之杯盛得满满的。 ——钟晓阳《春在绿芜中》后记 《春在绿芜中》一书结集的,是钟晓阳创作《停车暂借问》时期前后所写的十四篇散文,记述作者在故乡中国东北、居住地香港和求学地美国密歇根的交游。除写当年各地的风物外,更多的是细笔描绘人情,写父母、写姊妹、写老师、写亲戚、写朋友,也写里弄之间的贩夫走卒,这些日常琐碎的情事感悟, 折射出人性的简朴与纯净。三十年后再版重印,钟晓阳特意在每篇文末加入后记,交代书中人物的后续生活,是为对消逝青春的追忆与怀念。
  • 风水

    作者:倪匡

    东南亚第一富豪陶启泉,辗转托了很多人,要求和卫斯理见面,向他讲述一个五十年前寻找风水穴的故事。陶启泉的祖父因葬在“鲸吞地”,使后代大富大贵。但鲸吞地只有五十年好运,之后,会就变成“百败地”。 陶启泉请求卫斯理前往“鲸吞地”,将他祖父的骸骨掘出来,但该处已有很多军队守备,防止陶启泉改变命运。不信风水的卫斯理,恐怕笃信风水的陶启泉因丧失信心而影响亚洲经济,最后决定前往充满革命气氛且混乱的环境,进行近乎不可能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