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民俗

  • 鬼魅神魔

    作者:蒲慕州

    本書前四篇論文,從中國古代「鬼」論述的形成開始,論及「鬼」與「魅」這兩種概念自先秦以來的發展,乃至於動物在古代如何成為一種具有靈力的溝通人神的使者,或者是早期的工匠如何利用繪畫藝術材料來呈現精靈的概念,皆以人與鬼怪之間的關係為主要討論對象。 而進一步討論的是,佛教經典中有關於「魔」的概念和闡釋,唐人燒紙錢的源流,宋代士人的占卜活動,以及明清古典小說所呈現的神魔概念。這些論題雖不能涵括所有與鬼怪相關的概念和活動,但亦足以顯示,鬼與怪的概念在古代文化中為重要的組成素質,不論在文學、藝術、信仰,或者日常生活中都有它的影子,有時甚至扮演重要的角色。瞭解中國社會中的鬼與怪,更可以作為進入跨文化研究或比較研究的一扇窗戶。
  • 揚州畫舫錄

    作者:李斗

    [扬州画舫录]这部书,是作者家居扬州期间,根据[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积三十多年的时间陆续写成的,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诸如扬州的城市区划、运河沿革、工艺、商业、园林古迹、风俗、戏曲以及文人轶事等各方面的情况,都有记载,有些记载还相当详细具体。这对了解和研究我国十七、八世纪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提供了颇有价值的资料。不过,本书是着重于记载扬州繁盛的一面,而对被这种繁荣所掩盖着的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如封建剥削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搜括,盐业工人的痛苦生活等等,却没有记载。这是在阅读本书的时候,应该引起注意的一点。
  • 红楼风俗谭

    作者:邓云乡

    《红楼风俗谭》:邓云乡先生生于老北京,一生留意京华故事、风俗旧闻,详征博引,溯本求源。《红楼风俗谭》考红楼风俗,叙岁时,记年事,说礼仪,谈服饰,讲古董,言官制,道园林,论工艺,兼及顽童课读,学究讲章,至锁至细,无不包藏,云乡先生所述头头是道,洋洋大观,谈来娓娓,读之忘倦。《红楼风俗谭》收入先生《红楼识小录》《红楼风俗谭》《红楼梦导读》《红楼梦忆》,互相印证,必可收获至丰。
  • 奢华之色

    作者:扬之水

    明代金银首饰的类型与样式,以全盛的面貌刷新了金银首饰领域的历史,用金银珠宝经营出来的奢华之色,因它的纹样之丰富与制作之精巧而成为书写于盈寸之间的一叶艺术史。本卷以文献、图像、实物互证的方式为首饰定名,以此揭示一器一物在社会生活史中自身的演变史以及蕴含其中的设计意匠,蔚为“奢华”的种种之 “色”,因此而可触可感,其中所包含的种种故事,也因此有着构成历史细节的实证意义。
  • 清稗类钞(全十三册)

    作者:徐珂 编撰

    《清稗類鈔》是清末民初徐珂編撰。匯輯野史和當時新聞報刊中關於有清一代的朝野遺聞、以及社會經濟、學術、文化的事蹟,時間上至順治下至宣統,間有上溯天命、天聰、崇德者。 《清稗類鈔(套裝全13冊)》分門別類,按事情的性質、年代先後,以事類從,共有九十二類一萬三千餘條,記載較為完備。既有稗於遺聞,也可以資為談助,對研究清代歷史的學者有重要參考價值,對普通讀者而言亦具備相當的閱讀價值。
  • 荊楚歲時記校注

    作者:王毓榮

    荆楚岁时记校注,ISBN:9789576680403,作者:王毓荣著
  • 老北京的小胡同

    作者:萧乾

    《老北京的小胡同》可以说是“老北京”说老北京——原汁原味的北京腔。北京的四合院、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糖葫芦、北京的驴打滚,北京的风土人情,如烟往事、一览无遗。萧乾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地道的北京人。
  • 金陵岁时记 岁华忆语

    作者:(民)潘宗鼎,夏仁虎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古都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昔日的历史文献绵延千年,颇为兴盛,如《建康实录》、《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洪武京城图志》、《金陵古今图考》、《板桥杂记》、《同治上江两县志》、《金陵岁时记》、《首都志》、《陷京三月记》等,不胜枚举。这套《南京稀见文献丛刊》的出版,是真正发挥历史文献的功用,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本书是《南京稀见文献丛刊》之金陵岁时记岁华忆语。
  • 荆楚岁时记

    作者:南朝·宗懔,宋金龙 校注

    《荆楚岁时记》是南朝梁代宗懔撰写的一部记载荆楚岁时习俗的著作,也是保存到现在的我国最早的一部专门记载古代岁时节令的专著。“荆楚”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本指楚族或楚国,后以楚国的境域约相当于古荆州,故沿用泛称长江中游一带。
  • 食货金瓶梅

    作者:侯会

    奇书《金瓶梅》,历来为论者所称道。中国寥寥几部古典长篇小说中,没有一部能像《金瓶梅》这样,完全站在市井百姓的立场,用百姓的思想去体悟,用百姓的感情去爱憎,用百姓的语言去讲述。然读者诸君目光多投注于人物的悲欢离合、情节的起伏跌宕,对于隐藏于故事深层、人性背后的经济动因,或未能予以足够关注。《金瓶梅》书中经济信息之多,堪称中国小说之最。不但西门庆做一笔买卖、置一所宅院、收一笔贿赂、送一份厚礼等“大事”记述得价值详明,就是书中人物沽酒、裁衣、剃头、磨镜、买汗巾、称瓜子,乃至赏赐厨役、打发轿夫等细事,也都笔笔叙及,言必称价,银两的计算甚至细致到几钱几分。 本书从食货着手,漫谈《金瓶梅》中的柴钱米价、人事纠葛,以我们平日打工挣钱、养家糊口的平常心,来体谅古人,观照人生,触摸晚明市井百姓的世俗生活。从西门庆的生财与散财之道,“穷”金莲与“富”瓶儿的生死纠葛,到透过钱眼看去的众奴才与众帮闲的丑恶嘴脸,在金钱面前,一切虚伪的假饰都被揭去,赤裸裸的人性展露无遗。而西门庆受金钱与女色欲望推动的发家与毁灭之路,尤为引人遐思与深省。
  • 消失的搭车客

    作者:布鲁范德

    当代都市传说的开山之作,美国最成功的学术畅销书,洞悉美国社会与都市人心灵的哈哈镜!这是一本关于美国当代民间故事的著述。作者融会了有关最著名、最搞笑、最离奇、最惊险的美国都市传说的发现,并试图揭示这些当代民间叙事的诸多模式和可能包含的意义。本书可以给喜欢讲惊险、鬼怪、恐怖故事的嬉皮读者提供说不尽的故事素材,是最好的培养和刺激读者幽默感的教材。 这是一本关于美国当代民间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些故事,并把它们当作真人实事——的著述。 作者融会了有关最著名、最搞笑、最离奇、最惊险的美国都市传说的发现,并试图揭示这些当代民间叙事的诸多模式和可能包含的意义。诚如作者所指出,人们花时间讲述和聆听传说,不仅仅是因为其奇异有趣的情节,更深层的原因是它们真实地传达出创造者和传播者所处的语境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心理,并进而影响到我们的心理、知识和行为规范系统。
  • 中国吃

    作者:唐鲁孙

    《唐鲁孙系列:中国吃》作者唐鲁孙,本名葆森,鲁孙是他的字。1908年9月10日生于北京,1946年到台湾,1985年在台湾病逝。满族镶红旗后裔,珍妃的侄孙。毕业于北京崇德中学、财政商业学校,曾任职于财税机构。年轻时只身外出谋职,游遍全国各地,见多识广,对民俗掌故知之甚详,对北京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及宫廷秘闻尤所了然,被誉为民俗学学。加之出身贵胄,有机会出入宫廷,亲历皇家生活,习于品味家厨奇珍,又遍尝各省独特美味,对饮食有独到的见解而有美食之名。
  • 中国古代神话

    作者:袁珂

    《中国古代神话》著者把童话、神话、传说……这类人民的口头文艺创作缀集起来,写成了这部有系统的完整的神话集,相信能让你大饱眼福。神话又是民族性的反映,各国的神话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了各国民族的特性。中国的神话,自然也在好些地方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特性。从我国保留下来的古代神话的片段如像“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所记述的事迹看,我们的民族,毋庸自愧地说,诚然是一个博大坚忍、自强不息、富于希望的民族,神话里祖先们伟大的立人立己的精神,实在是值得作为后代子孙的我们很好地去学习,去发扬的。研究神话,就能了解民族性的根源,这对于我们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当然也还是有帮助的。
  • 红妆

    作者:吴凌云

    女性和女性的日常生活表现是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女性柔美的的形象,温婉的内心、丰富的情感,对于社会生活形态的影响格外明显。但由于历史环境的变迁,时代特征的不同,我们对于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关于女性的一些习俗、器物和日常生活的内容、由来与涵义已经知之甚少,对于这些习俗和物件在当时社会文化时空里所传达的情感意义也了解不多了。   本书对于古代女性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描述,对于它们的历史源流、文化生活功能和内在含义的追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情感思想以及生活和文化环境,能够让更多的人回忆起沉寂在历史长河中那些美丽的往事。   本书将古典诗词、传奇情感故事、历史典故等诸多元素,以温婉细腻的文字与丰富的图片相结合,史、诗、图、文并茂,表现出中国传统女性的古典美和多彩的情感世界。作者以女性特有的敏感触觉体味温良柔润的古典女性之美。
  • 京味儿

    作者:崔岱远

    “京味儿”说起来面儿挺广,北京人说话、北京的老胡同、北京的曲艺杂耍儿……这些个东西搁一块儿就是“京味儿”。今儿个这本书说的是“京味儿”的吃食。春天的春饼,夏天离不开的芝麻酱,初秋吃的烧茄子,冬天上得了大席面的大白菜……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东西,可就是不特别的东西,北京人吃起来可特有讲究。怎么讲究?您慢慢看。
  • 南京人

    作者:叶兆言

    本书是南京作家叶兆言的散文集。作为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和敏感多思的作家,叶兆言对南京这个城市有着独特而深刻的体察,对于南京的城市氛围、南京人的性情习俗有着独到的见解。南京人的性格、好恶、习惯以及南京城的历史在南京人的集体无意识中留下的痕迹,都在书中有着细腻的展现,活画出南京人作为一个群体的精神和灵魂。
  • 周作人丰子恺儿童杂事诗图笺释

    作者:周作人,丰子恺 配图,钟叔河 笺释

    本书由名家之诗、名家之画、名家之笺释组成。有趣的诗、有趣的画,功力深厚的笺释浑然一体,由此,我们认识了什么是“雅趣”。诗与画表现的生活,已经离我们愈来愈远,但跃然纸上的笔墨,拉近了过去与现在的距离。笺释使我们从怀旧的思绪中,理智地审视逝去岁月的痕迹。在周作人、丰子恺两位先生的后人及钟叔河先生的鼎力支持下,这本了解、研究中国民俗的宝贵资料得以顺利出版。原丰子恺先生所缺的三幅画曾由毕克官先生补作,为了使风格更接近丰先生,丰一呤女士特仿照先生的构图补作三幅。
  • 说魂儿

    作者:栾保群

    活着与死去,这是对立的,但有没有一个不死不活的境界呢?活着是人,死去为鬼,但有没有一个不人不鬼的状态呢?长期稳定的肯定没有,短暂一时的则无处不在,诸如昏迷、发疯、出神。丢魂等等。魂灵离壳之后,躺在哪里的是不死不活的躯体,飘游在外的是若阴若阳的游魂。形神相离,但也没有断绝联系,只要有了适当的条件,它们还会合二为一。
  • 红楼梦忆

    作者:邓云乡

    《红楼梦忆》:邓云乡先生作为电视剧《红楼梦》的民俗指导,参与了整个拍摄过程,数年间他随剧组经过天南海北,亲历其中甘苦,往事浮跃,记忆翻涌,写下《红楼梦忆》作为纪念,也带领读者感受着红楼魅力。《红楼诗草》是先生在拍摄过程中随兴吟咏的诗词,部分尚未发表,书性诗心隐于其中,意兴自现。《红楼零简》是先生所写关于《红楼梦》小说和电视的文章,汇于一处奉献给读者。本文集收入云乡先生《红楼识小录》《红楼风俗谭》《红楼梦导读》《红楼梦忆》,互相印证,必可收获至丰。
  • 光阴

    作者:申赋渔

    《光阴(中国人的节气)》中讲到,二十四节气,不只是传统中国人生活方式的诗意呈现,更体现着他们的哲学思想。今天来写节气,是对那些已经远去的田园牧歌的追忆,也是想把我们现代人被钢筋水泥囚禁的心,放飞到天人合一的自然之中,还我们以自由与智慧。 本书通过二十四章讲述二十四个节气的来历,把24节气以及相关民俗演变为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带着读者重游中国农耕文化的历史趣味,回溯到中国悠远农业文明源头,并感受从远古开始就存在于中国文明中的自然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