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张朋园

  • 中國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

    作者:張朋園

    民主政治思潮衝擊中國,中國人亦嚮往民主政治。自清朝末年至國民政府時期(1908-1948),先後四次舉辦國會選舉,希冀實現代議政治。本書敘述各次選舉的制度與經過,包括選民人口、候選資格、投票過程等相關涵數,並運用精英觀念,分析當選議員的背景、年齡及新舊知識等,最後討論何以民主政治不能步入坦途的內外在因素,是一本開創性的論著。 目次 黎序 自序 緒論:議會思想之進入中國 第一章 諮議局及資政院議員選舉:中國試行代議政治 第二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政黨與政治精英 第三章 第二屆國會選舉:安福系與研究系 第四章 國民大會選舉:國民黨與威權主義 結論:中國民主政治的困境 插圖 附錄:議員名錄 參考書目
  • 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的现代化

    作者:张朋园

    《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分“知识分子”,“识字率、人才、现代化的助力与阻力”,“知识分子与政治参与”三个部分,对近代知识分子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 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

    作者:张朋园

    本书分背景分析、外力冲击与心理转变、政治的现代化、经济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五章,对湖南省1860年至1916年的现代化进程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理清了这一时期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发展的基本脉络。
  • 梁启超与清季革命

    作者:张朋园

    (本书)第一次把任公1894到1911年间有关政治言论的背景、动机及影响作有系统的叙述和分析。这是近代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研究上的一个重要的贡献。读者不必同意于书中一切的论断,但他不能不承认这是一部精心结构的著作。 ——萧公权 梁任公在三十一岁之前思想激进,有志革命。著者在当时(写作本书时)也是一个年轻人,十分同情他的想法与做法。后来,任公转变放弃了革命,我感到失望,大大叹息。事隔三十五年,我反过来觉得他的转变是理性的,不再憧憬年轻时的浪漫主义。任公曾说:革命之后建设不易,革命可能陷国家社会于纷乱。证之将近百年革命的结果,他的确是一位先知。 ——张朋园
  • 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

    作者:张朋园

    中国人向往民主政治,以戊戌变法为起点,已经超过百年,如果追溯到魏源、徐继畬等的时代,则不下一百五十年。其实,先驱有意使中国民主化,曾经有过四五次的尝试;不幸他们碰到的都是无法克服的障碍,只有望民主而兴叹。本书介绍20世纪上半期的四次国会选举,也就是中国人尝试民主的一些经验,据此而观察为什么民主政治在彼时中国不能生根发芽。
  • 梁启超与民国政治

    作者:张朋园

    这部二十余万言的巨著,叙述翔实,论断公允……诚然是梁氏“民国部分之评传”,也可以说是民初政治之“别史”。 ——萧公权 梁任公在清末由革命家一变而为君主立宪主义者,辛亥革命民国建立后,再变而拥护共和。民国元年结束其十四寒暑的流亡生涯归来,组织政党,担任阁员,“非国务大臣不做”的愿望终于实现,其于民国初年之财政、司法、外交,乃至于整个国家大计,直接间接,皆尝担任决策角色。 然其理想实践程度如何?何以其正面政治生活又若是之短暂?何以在护国之役、讨伐复辟,以及新文化运动中,其表现又与革命家无异?任公对民国之贡献如何?盖难估计。谨就上述范围,试为探讨梁氏进退之道,激进与缓进,何者为是,作一答案。 ——张朋园 张朋园合集 《梁启超与清季革命》 《立宪派与辛亥革命》 《梁启超与民国政治》 《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晚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述论》
  • 立宪派与辛亥革命

    作者:张朋园

    Constitutionalists and the Revolution of 1911 in China 如果对立宪派的活动矇然无知,我们对辛亥革命的过程是不能了解的。 本书探讨立宪运动对革命之影响及立宪派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著者用政党原理去分析立宪派的背景、信仰、组织,用群众运动的眼光去剖视他们的群众基础和活动的方法,及其所发生的影响,用群众心理推测他们的心理变异。对于他们卷入革命之后的活动,则以个案研究方式,探讨他们对革命反应的类型。 张朋园合集 《梁启超与清季革命》 《立宪派与辛亥革命》 《梁启超与民国政治》 《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晚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