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认知语言学

  • 认知隐喻学

    作者:胡壮麟

  • Don't Think of an Elephant!

    作者:George Lakoff,Howard

  • 认知能力与语言学理论

    作者:石毓智

    本书是作者对其过去研究的理论化总结,书中主要探讨语言本质属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语言能力合成说,认为人类的认知是一个层级体系,语言能力是更基本的能力协同合作的结果。本书还分析了语言表达的创新机制,语法结构的合成性,语法标记和形式之间的联系方式,语言假设的证据,语法规律的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等等。此外,还附录了三篇关于当代语言学理论的商榷性文章。凡对当代语言学感兴趣的读者,都会从本书中发现他们感兴趣的现象和话题。 --- 前言 1 语言能力合成说的认知心理学证据 1.1 引言 1.2 构成语言能力的基本认知能力 1.3 各种认知能力的相互关系及其对语言学的启发.. 1.4 结语 2 语言表达的创新机制 2.1 引言 2.2 生成语法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面临的挑战 2.3 语言符号的非离散性 2.4 语法结构的非递归性 2.5 语法结构的现实理据与约定俗成性 2.6 对共时应用和历史发展的违背 2.7 语法结构的有限与具体表达的无限 2.8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创新观 2.9 结语 3 语法结构的合成性质 3.1 引言 3.2 两种关于语法形成机制的假说 3.3 来自儿童语言习得的启示 3.4 从语法的历时属性看 3.5 从语法的共时属性看 3.6 结语 4 语言学假设中的证据问题 4.1 引言 4.2 生成语言学派所提假设中的问题 4.3 “糅合”假设的问题 4.4 “王冕死了父亲”之类用法产生的动因 4.5 类推的条件 4.6 结语 5 语言规律的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 5.1 引言 5.2 科学概念和规律形态 5.3 语言规律的四种形态 5.4 规律的类型与语言学流派 5.5 结语 6 语法结构之问的功能交叉 6.1 引言 6.2 语法标记之间的功能交叉 6.3 语法功能交叉的原因及其理论蕴含 6.4 结语 7 构式语法理论的进步与局限 7.1 引言 7.2 构式语法创立的历史背景 7.3 构式语法的进步 7.4 构式语法的局限性 7.5 结语 8 结构与意义的匹配类型 8.1 引言 8.2 结构与意义的匹配类型 8.3 相关的理论问题 8.4 结语 9 语法结构的意义与功能 9.1 引言 9.2 构式语法理论的问题 9.3 语法结构的功能差别 9.4 结构的功能差别及其理论意义 9.5 结语 附录一:质疑乔姆斯基语言学的科学性 附录二:自然科学方法与语言学理论建设 附录三:生成语言学研究实践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 乔治·莱考夫认知语言学十讲

    作者:[美] 乔治·莱考夫

    《乔治·莱考夫认知语言学十讲》概括了作者对语言学某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讲座的形式使深奥的内容变得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语系和外国语言研究所于2004年4月邀请了认知语言学创始George Lakoff教授来北京作了系列讲座。讲座先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进行。Lakoff教授通过十次讲座系统讲授了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内容以及它的历史发展、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最新动态及未来趋势等。讲座基本涵盖了Lakoff教授41年来的主要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本系列讲座成书名为《乔治·莱考夫认知语言学十讲》,是“世界著名语言学家系列讲座”丛书中的一本。
  • 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作者:王寅

    语言研究前景辉煌,认知语言学必定能揭示语言中更多的奥秘。要从认知角度撩开其透明度不高的面纱,尽早走出语言的迷宫,学者尚须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由王寅编著《外语学术普及系列:什么是认知语言学》以问答的形式和浅显的语言,对认知语言学这一学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对于普及这一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

    作者:石毓智

    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增订本,ISBN:9787561909379,作者:石毓智著
  • The body in the mind

    作者:Mark Johnson

    "There are books--few and far between--which carefully, delightfully, and genuinely turn your head inside out. This is one of them. It ranges over some central issues in Western philosophy and begins the long overdue job of giving us a radically new account of meaning, rationality, and objectivity."--Yaakov Garb,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 Metaphors We Live By

    作者:George Lakoff,Mark J

    People use metaphors every time they speak. Some of those metaphors are literary - devices for making thoughts more vivid or entertaining. But most are much more basic than that - they're "metaphors we live by", metaphors we use without even realizing we're using them. In this book, George Lakoff and Mark Johnson suggest that these basic metaphors not only affect the way we communicate ideas, but actually structure our perceptions and understandings from the beginning. Bringing together the perspectives of 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 Lakoff and Johnson offer an intriguing and surprising guide to some of the most common metaphors and what they can tell us about the human mind. And for this new edition, they supply an afterword both extending their arguments and offering a fascinating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thinking on the subject of the metaphor.
  • Philosophy In The Flesh

    作者:George Lakoff,Mark J

    Two leading thinkers offer a blueprint for a new philosophy. "Their ambition is massive, their argument important.…The authors engage in a sort of metaphorical genome project, attempting to delineate the genetic code of human thought."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This book will be an instant academic best-seller." -Mark Turner, University of Maryland This is philosophy as it has never been seen before. Lakoff and Johnson show that a philosophy responsible to the science of the mind offers a radically new and detailed understandings of what a person is. After first describing the philosophical stance that must follow from taking cognitive science seriously, they re-examine the basic concepts of the mind, time, causation, morality, and the self; then they rethink a host of philosophical traditions, from the classical Greeks through Kantian morality through modern analytical philosophy.
  • 认知语言学概论

    作者:李福印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知识系列读本”最早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彭宣维教授、王星教授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张冰编审共同策划的。三位先知先觉者的基本思想我较清楚。首先,他们认为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但社会的迅速发展又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面、思辨能力、创造性等的培养,已成为目前研究生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解决研究生教育的培养问题,要抓好源头,即有必要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从研究生入门逐渐下移到本科阶段,以解决外语专业学生与同时入学的其他系科同学相比在科研能力和学术潜力上有所不及的问题。 本书全面论述了以Lakoff,Langacker以及Talmy为主的一批美国语言学家开创的认知语言学的核心思想及其最新进展。本书核心读者群为英语语言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及教师,同时也可满足相关人员全面了解认知语言学的需要。本书是进一步研究认知语言学以及深入学习英文原著的一个桥梁。 ------- 目录 第一部分 认知语言学基础 第一章 如何阐释认知语言学/3 1.1. 引言/3 1.2. 认知语言学发展的三个十年/3 1.3. 认知语言学的两个首要共识/7 1.4. 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哲学假设/8 1.5. 认知语言学的四位创始人/10 1.6. 结语/13 第二章 认知语言学的分支领域/15 2.1. 引言/15 2.2. 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五大领域/16 2.3. 其他学科的影响/25 2.4. 结语/28 第三章 认知语言学的热点议题/30 3.1. 引言/30 3.2. 方法论/32 3.3. 认知语言学的热点议题/33 3.4. 认知语言学的热点研究方法/36 3.5. 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目的语言/38 3.6. 结语/40 第四章 认知语言学中的理据性与象似性原则/41 4.1. 引言/41 4.2. 认知语言学中的理据性与象似性/42 4.3. 理据性的概念及其表现/43 4.4. 象似性的概念及其研究现状/44 4.5. 象似性的表现形式/47 4.6. 理据性与象似性理论存在的问题/52 4.7. 结语/53 第五章 认知语言学与生成语言学/54 5.1. 引言/54 5.2. 生成语言学简介/55 5.3. 认知语言学对生成语言学的批判/63 5.4. 认知语言学和生成语言学的关系/68 5.5. 结语/70 第二部分 认知语义学 第六章 如何阐释认知语义学/75 6.1. 引言/75 6.2. 意义的本质/76 6.3. 认知语义学假设之一:概念结构的体验性/77 6.4. 认知语义学假设之二:语义结构等同于概念结构/78 6.5. 认知语义学假设之三:语义表征的百科观/79 6.6. 认知语义学假设之四:语义构建等同于概念化/80 6.7. 结语/80 第七章 色彩范畴/82 7.1. 引言/82 7.2. 色彩研究的历史/82 7.3. 色彩的神经生理基础/84 7.4. 色彩的范畴化进程/86 7.5. Berlin和Kay的色彩理论的贡献与不足/88 7.6. 结语/90 第八章 原型理论/92 8.1. 引言/92 8.2. 范畴理论发展简史/92 8.3. 原型理论的核心内容/97 8.4. 原型理论的应用/103 8.5. 原型理论存在的问题/109 8.6. 结语/109 第九章 基本层次范畴/110 9.1. 引言/110 9.2. 基本层次范畴的特点/110 9.3. 基本层次范畴的词汇/113 9.4. 上位范畴/115 9.5. 下位范畴/116 9.6. 结语/117 第十章 框架与框架语义学/119 10.1. 引言/119 10.2. 框架的本质:原型和视角/120 10.3. 框架对语义现象的解释/121 10.4. 框架语义学与传统语义分析方法/124 10.5. 框架语义学的应用/]26 10.6. 框架网络工程和知网/129 10.7. 结语/130 第十一章 概念隐喻理论/131 11.1. 引言/131 11.2. 概念隐喻理论的主要内容/13] 11.3. 概念隐喻理论的主要问题/133 11.4. 概念隐喻理论的最新发展/140 11.5. 隐喻研究的信息资源/142 11.6. 结语/143 第十二章 概念转喻理论/144 12.1. 引言/144 12.2. 概念转喻的认知本质/144 12.3. 概念转喻与概念隐喻的区别与联系/150 12.4. 概念转喻的分类/153 12.5. 作为原型范畴的概念转喻/160 12.6. 概念转喻的生成机制/165 12.7. 结语/167 第十三章 心理空间与概念合成理论/168 13.1. 引言/168 13.2. 心理空间理论/168 13.3. 心理空间与语篇分析/171 13.4. 概念合成理论/174 13.5. 结语/180 第十四章 概念隐喻与概念合成理论/181 14.1. 引言/181 14.2. 两种理论中的术语/181 14.3. 认知操作的异同/183 14.4. 概念合成理论的优势/184 14.5. 两种理论的互补性/185 14.6. 合成理论的广泛解释性/185 14.7. 结语/186 第十五章 意象图式理论/188 15.1. 引言/188 15.2. 什么是意象图式/188 15.3. 常见的意象图式和主要特点/191 15.4. 意象图式理论的发展轨迹/195 15.5. 结语/200 第十六章 理想化认知模式/202 16.1. 引言/202 16.2. 理想化认知模式的概念/202 16.3. 理想化认知模式的构建原则/203 16.4. 理想化认知模式的基本特点/204 16.5. 理想化认知模式中的原型效应/205 16.6. 理想化认知模式的应用/2ll 16.7. 结语/212 第十七章 一词多义现象/213 17.1. 引言/213 17.2. 认知框架中的一词多义现象/214 17.3. 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的解释/214 17.4. 框架语义理论对一词多义的解释/220 17.5. 概念合成理论对一词多义的解释/221 17.6. 认知语言学对一词多义的扩展性研究/224 17.7. 结语/226 第十八章 空间关系/227 18.1. 引言/227 18.2. 空间关系与认知/227 18.3. Talmy对空间场景成分的划分/229 18.4. 空间图式/235 18.5. 视角/242 18.6. 注意力/243 18.7. 对Talmy理论的挑战/244 18.8. 结语/246 第十九章 体验性假说/247 19.1. 引言/247 19.2. 客观主义和体验性假说/247 19.3. 体验性假说的实证研究/252 19.4. 体验性假说的意义和不足/254 19.5. 结语/257
  • 认知语言学概论

    作者:程琪龙

  • 语言的范畴化

    作者:(英)泰勒(TaylorJ.)蓝纯导读

    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首批54种自2000年9月问世以来,取得很大成功,首印5000套供不应求,10月份便分开重印6000套。能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出版发行如此宏大规模的语言学著作,这在我国学术出版发行史上是不多见的。自出版以来,许多单位和个人争相订购,研究生和大学生生把《文库》视为良师益友,教师无论老中青都把《文库》视为知识更新的源泉。实践证明,外研社推出的《文库》受到了国内语言学界和外语教学界的普遍好评,它将成为推动我国语言学教学与研究和外语教学与研究的一个宝库。 在成功出版《文库》首批54种的基础上,外研社现在又推出《文库》第二批58种。《文库》第二批具有五大特色:一、由58部英文原著组成,所覆盖的学科从首批的26个增加到现在的33个,新增学科包括语言学史、语言哲学、认知语言学、人类语言学、语言的起源、语法化学说等,能更广泛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二、收入了当代语言学大师索绪尔、萨丕尔、布龙菲尔德、韩礼德、乔姆斯基、奥斯汀、格莱斯、利奇等名家的最有影响的伤口具有更高的权威性;三、增加了牛津大学出版社、哈佛大学出版社等世界知名出版社出版的语言学经典著作;四、依然配有专家导读,专家的队伍比首批更为强大;五、世界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教授和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沈家煊教授作序。 本《文库》是一个大型的、开放性的系列丛书,它将对我国语言教学与研究和外语教学与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后,外研社还将继续引进,争取把国外最新的、最具影响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著作不断地奉献给广大读者。
  • 认知语言学概论

    作者: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为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认知语言学研究成果的专著。《认知语言学概论》分析了“认知”的含义,论述了认知语言学的性质及重要意义、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等。《认知语言学概论》由赵艳芳所著。
  • 隐喻认知功能探索

    作者:谢之君

    本书把重点放在隐喻的“认知功能”上,以区别于其修辞功能。“探索”是一个过程,主要指西方学者对隐喻认知功能的探索。作者在书中尝试运用隐喻理论对语言现象进行探索。而本书主要介绍了隐喻:从修辞格到认知,概念隐喻与概念整合,隐喻的界定与相似性,隐喻与语言阐释。核心语义与隐喻意义。翻译中的隐喻性认知等十章内容进行对语言的探索。
  • 隐喻的逻辑

    作者:[美] E. C. 斯坦哈特

    本书从命题逻辑、谓词逻辑、模态逻辑和计算机逻辑等不同角度,对隐喻现象在在思维和语言表达中的应用做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分析,材料详实,内容丰富。
  • 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

    作者:蓝纯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的新的语言学流派。本书分七章,首先介绍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体系及研究现状;随后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和研究方法,对英汉诗歌中的隐喻现象进行分析。全书文笔流畅,作者结合实例,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知识讲解得深入浅出,既可为一般读者提供认知语言学的入门指导,也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 引言 第一章 认知科学一瞥 第二章 原型论: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 第三章 经验现实主义:认知语言学的哲学观 第四章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现状 第五章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 第六章 英汉空间隐喻对比 第七章 汉语和英语的诗歌比喻和借代 结语 参考文献
  • 认知语言学导论

    作者:〔德〕弗里德里希·温格瑞尔,〔德〕汉斯尤

    温格瑞尔和施密特的《认知语言学导论》是最早出现、流行较广的认知语言学教科书。它在经验观、凸显观和注意观基本框架下,全面而深入地讨论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系统地阐发了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既有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一般介绍,也有对一些重要专题的深入探讨;不但反映了认知语言学的最新发展,而且也不乏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创见。内容丰富,见解新颖,注重实用,是读者学习和研究认知语言学的蓝本和重要文献。
  • 语言与认知的空间

    作者:(荷兰)Stephen C.Levins

    著名语言学家Stephen C。Levinson的语用学理论我国已多有介绍和评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Levinson的兴趣又转向了空间认知及思维和语言的关系等领域,先后发表一系列关于空间认知的文章。<语言和认知空间--认知多样性探索>就是他近10年来对语言和空间认知关系进行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涉及人类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等多种学科,通过对多种语言和文化中的认知模式进行探讨,确认语言和认知空间之间存在很强的相互联系。全书共七章,我们逐一简述。 导读 原书目录 插图列表 表格列表 前言 致谢 第一章 知识背景:西方空间概念两千年 第二章 参照框架 第三章 语言的多样性 第四章 绝对心理 第五章 心理多样性 第六章 超越语言:寻找路径和指明方向的参照框架 第七章 语言与思维 注释 参考列表 语言索引 作者索引 主题索引
  • 心理空间

    作者:Gilles Fauconnier

    Gilles Fauconnier(1994)的《心理空间:自然语言意义建构面面观》(后面简称《心理空间》)(Mental Spaces: 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是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拓荒之作。本书先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在1985年出版,1994年由剑桥大学出版修订后再版,94年版的《心理空间》在主要内容上与85年版的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在94年版中增加了由Lakoff 和Sweetser 撰写的序言和Fauconnier本人撰写的前言。Fauconnier的前言总结了自本书第一次出版至1994年近十年中心理空间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情况。本书适合于外语专业、汉语专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以及认知科学等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和高校教师阅读。
  • 女人.火與危險事物(上)

    作者:喬治.萊科夫

    作者提出新的「經驗主義」來取代客觀主義。新觀念來自研究如何給物體劃分範疇。對自亞里斯多德以來有關思維的假說,做了全面批評,在認知科學的發展上有無可取代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