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欧洲文学

  • 血的婚礼

    作者:[西]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

    本书遴选了洛尔迦的主要剧作:《马里亚娜•皮内达》(1927)以1820年前后自由党人为反对费尔南多七世独裁统治策划起义的真实故事为素材,塑造了一位争取自由宁死不屈的女英雄形象。《血的婚礼》(1933)《叶尔玛》(1935)和《贝纳尔达• 阿尔瓦之家》(1936)是以西班牙乡村为背景、蜚声于世界剧坛的三大悲剧,讲述的都是安达卢西亚农村女性在爱情和传统婚姻方面的悲惨故事。《坐愁红颜老》(1935)讲的同样是一位少女在恋爱过程中的不幸遭遇。

  • 归来

    作者:[罗马尼亚] 诺曼·马内阿

    ◎美第奇外国小说奖获奖作品,翻译成十多种语言

    ◎诺曼·马内阿最广为人知的作品

    ◎菲利普·罗斯、索尔·贝娄、君特·格拉斯、奥尔罕·帕慕克高度赞誉

    ------------------------------------------------

    ★内容介绍

    《归来》获得过2006年法国美第奇小说奖,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主人公因为社会环境,从罗马尼亚流亡到美国,在美国教书写作10年后归来。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出走后在美国的生活。第二部分是写出走前的人生岁月,也是马内阿个人和家族的历史。第三部分是我在归来的10天做了什么。这是一个大致的概括,但实际这本书并没有明确的时空线索,总是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中跳跃,在罗马尼亚、美国的空间中转换。叙事忽然中断,又再三重复,是这本书的写作特点。

    ------------------------------------------------

    ★作家评价

    马内阿是一位一流的作家,他透过笔下的文字为我们展现了那精彩又坎坷的一生:早年经历了荒谬又残酷的独裁统治,后又走上颠沛流离的流亡之路。可上下行文间,既不见他满腔苦楚,也不见他牢骚满腹,相反,读到的恰是他精神中的高度自由,他的天马行空,还有他的幽默诙谐。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马内阿的小说和故事从内部视角出发,为我们展现了彼时的罗马尼亚。那里恐怖气息肆意蔓延,东欧社会主义正走向衰落,人人兜售着政治乌托邦的幻想。诺曼·马内阿以真实又压抑的笔触,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描绘出了独裁统治下的社会气氛。

    ——君特·格拉斯

  • 回忆

    作者:[法] 大卫·冯金诺斯

    如果现在停止不前,就到回忆里去看看

    法国百万畅销书作家、《微妙》作者大卫•冯金诺斯温情力作

    “回忆就像终点,或许也是唯一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

    《回忆》是一部在平淡中带着温情与幽默的小说,于2011年首次出版,入围当年龚古尔文学奖和费米娜文学奖,后改编为同名电影。

    全书从祖父离世讲起,以一家三代人的爱与离别为主线,讲述生活的沉痛与时间的残忍,娓娓道来,亲密关系所拥有的力量不仅慰藉着当下,也滋养着最珍贵的回忆,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和一个家庭的传承。在主线之外,还有一条名为“回忆”的副线,文艺史上的名人轶事、小说人物的回忆穿插其中,与主线彼此呼应,平添阅读趣味。

    * 法国百万畅销书作家、电影导演大卫·冯金诺斯充满温情回忆与自传色彩的小说代表作,入围当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和费米娜文学奖 * * 一部充满幸福回忆的家庭画像,一部承载生命轻与重的人生纪事 * 同名电影由《漫长的婚约》《玫瑰人生》主演让—保罗·卢弗执导

  • 绝密手稿

    作者:塞巴斯蒂安·巴里

    《绝密手稿》是爱尔兰当代作家塞巴斯蒂安•巴里的长篇小说,曾获英国最古老的文学奖“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同时斩获了2008年的“科斯塔文学奖”之“年度最佳小说奖”。此外,该作品在爱尔兰图书奖评选中获得“年度小说奖”,并入围了布克文学奖短名单。

    《绝密手稿》讲述的是爱尔兰独立战争期间,女主人公萝珊的传奇一生。故事的开篇处,住在罗斯康芒地区精神病院的老年萝珊已经当了50多年的病人,她决定在生命的最后旅途中完成一本自传,用以记录20世纪初,她和她的父母在斯莱戈的生活。她把自己的故事藏在松动的地板下面,暂时不希望这个秘密被人发现。故事的第二条叙事线索围绕医院的现任首席精神病医师格林医生展开。医院正面临着即将被拆除的危险,他必须决定转移哪些病患,让谁重新回归社会。格林对萝珊尤为关心,并开始试探性地挖掘她的过往,于是随着故事的不断推进,萝珊和格林医生各自的往事渐渐浮出水面。原来,萝珊是20世纪初,爱尔兰宗教事件和动荡政治的受害者。

    该作品延续了塞巴斯蒂安一贯以来的优美文风和对战争的控诉,透过某个微不足道的生命个体,以及其在岁月的变迁中所经历的风霜和磨难,隐射出战争的残酷性。此外,基于原著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已于2016年上映,影片由吉姆·谢里登执导,鲁妮·玛拉和提奥·詹姆斯主演。

  • 退稿图书馆

    作者:[法] 大卫·冯金诺斯

    一座专门存放被出版社拒绝的手稿的图书馆

    一部突然出现的畅销杰作

    一位据说从未看过一本书的无名作者

    一个关于书与人的悬念迭起的故事

    当一部书稿被完成后,它不知道自己会去往哪里。它在各种不确定中漂游,直到被一座桥重新连接起来。每个人,都是这样一部书稿。

    《退稿图书馆》是法国当代作家大卫•冯金诺斯于2016年出版的畅销小说。

    位于法国布列塔尼克罗宗市有一座“退稿图书馆”,十几年来专门收藏由作者本人亲手交付的无法出版且放弃出版指望的书稿。出版界小有经验的编辑黛尔菲和未婚夫、失意的年轻小说家弗雷德里克在偶然探访图书馆时发现了一部杰作:《爱情故事的最后时分》,作者名叫“亨利•彼克”。

    谁是“亨利•彼克”?黛尔菲和弗雷德里克在调查作者身份的过程中,发现这是一位已过世的披萨师傅,而在他的遗孀和女儿眼里,亨利•彼克几乎从不碰书,生活更是与写作丝毫不沾边。

    出人意料的是,当书稿在黛尔菲的运作下出版后收获了巨大成功,鲜有人问津的退稿图书馆也由此名声大振。但是,也有人开始怀疑遗珠之作的作者身份,除了书稿封页上的姓名,还有什么能证明终日忙于小披萨店生意的男人在写着向伟大诗人普希金致敬的小说?事件是否另有曲折,又或整个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爱情故事的最后时分”似乎也悄悄降临在与此相关的每一个人身上……

    大卫•冯金诺斯铺陈法国文坛、出版界的真实背景,热门作品、作家、书评家、文学奖项竞相登场,远离文坛的“退稿图书馆”煞有介事地存在着,悄然在某一天创造奇迹。随着一场文学梦的讽刺实现、一层层悬疑甚或阴谋的推进。冯金诺斯呈现的是一部“书之书”,一部质疑文学理想、拷问爱情真义、有着游戏精神的小说,也是一部好读之作。

  • 运送孩子的火车

    作者:[意] 薇奥拉·阿尔多内

    有时候,

    我们不得不放弃一切,甚至是母亲的爱,

    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命运。

    一个热衷于给鞋子打分的孩童,一列从那不勒斯驶向北方的火车。

    从愤然出走到回归故里,跨越四十八年的人生抉择。

    基于二战后意大利的真实历史改编,“那不勒斯四部曲”译者陈英倾情献译。

    ————————

    《运送孩子的火车》是意大利那不勒斯作家薇奥拉·阿尔多内关于儿童教育与成长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开始于1946年秋天的那不勒斯,那里贫穷、绝望,大多数人都是文盲,七岁的男孩亚美利哥和母亲生活在贫民区一间很破的房子里,他与成千上万的南部儿童一起上了火车,到北部家庭生活几个月。亚美利哥远离他熟悉的原生环境、他的母亲与那不勒斯的小巷,找到了自我与梦想,改变了人生的既定命运。1995年他故地重游,还是看到很多街头小子,他们没有未来,没有家庭支撑。回顾自己的过去,亚美利哥和故乡一刀两断的决绝态度也发生变化。儿童的成长需要关爱,作为成功男人的亚美利哥通过对侄子的关爱,内心也得到了救赎。

    ————————

    ★ 一个热衷于给鞋子打分的孩童,一列从那不勒斯驶向北方的火车,一段充满个人情感与经验的历史记录。

    ★ “我的母亲死了,请你告诉我如何悲伤。”从愤然出走到回归故里,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放弃一切,甚至是母亲的爱,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命运。

    ★ 面对原生家庭和收养家庭,我们该做出怎样的抉择?爱有很多种面孔,一个放我们离开的人会比让我们留下的人更爱我们吗?等我们长大后,应该怎样面对自己分裂的生活?从生长于贫穷城区的小孩到令人尊敬的音乐家,层层设问之下,是对德尔斐神谕“认识你自己”的印证。

    ★ 基于二战后意大利的真实历史改编,已被翻译成25种语言。阿尔多内以儿童的语言,讲述被遗忘的历史、对重生的痛苦反思,与对出身、阶级的勇敢检视。

    ★ 《运送孩子的火车》探讨了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强烈推荐给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粉丝读者。——《图书馆杂志》

    ————————

    【名人推荐】

    在这个艰苦而最终被救赎的家庭中,童年的纯真与战争的残酷交织在一起。有时候,恰恰是那些不可能的选择和命运交叉的道路,使我们走到了远远超出想象的地方。

    ——丽莎·温盖特(Lisa Wingate),美国作家

    文学胜于政治。我在读了《运送孩子的火车》后说了这句话。

    ——米凯莱·塞拉(Michele Serra),意大利作家

    【媒体推荐】

    阿尔多内精心制作的故事探讨了身份和归属感,强烈推荐给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粉丝读者。

    ——《图书馆杂志》

    阿尔多内成功地描绘了在艰难环境下,我们成长所要面临的挑战。

    ——《出版者周刊》

    亚美利哥的第一人称视角写得非常精美,这部偶尔透露着忧郁气质的小说描绘了对作为爱本身那种深刻的普遍性。

    ——《书单》

  • 天使之门

    作者:[英]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

    看不见的灵魂,存在吗?看不见的原子,又存在吗?“一战”前的剑桥校园,物理研究员弗雷德的生活被诸如此类的问题所占据。

    伦敦下层社会,母亲逝世后黛西孤苦伶仃,打工接连遇到骚扰和解雇。在那个连女性选举权都需要争取的年代,坚强独立的她几乎走投无路。一场意外让她与弗雷德相遇,这会是一个奇迹吗?

    在这里,真理以各种方式脱离了确定性:原子和鬼魂一样不可观测,爱情和信仰一般无法诉诸实在。1912年的世界站在一个门槛上,跨过去,一切将永远改变。

    ————————

    ★入围布克奖短名单!年近六十才开始文学创作,朱利安·巴恩斯、乔纳森·弗兰岑、A.S拜厄特的文学偶像,“简·奥斯汀继承人”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再次打破历史小说的桎梏,将目光投向人心的深处。

    ★“一战”前的剑桥校园里,一切都在动摇,原子和鬼魂一样不可观测掌控,爱情和信仰一般无法诉诸实在。

    ★特邀作家顾湘为本书创作封面,与《无辜》《离岸》《书店》《蓝花》《早春》构成作者最全系列,让读者全方位体会到佩奶奶的经典魅力。

    ————————

    菲茨杰拉德的文学生活像一座建立在耐心上的丰碑:她几乎单枪匹马地把三个孩子拉扯大,晚年才找到自己的声音,并在近六十岁时开始发表作品。……在她的作品中,每一句精确的讽刺,都有另一个抒情的谜团或补充。看似专业真实的细节,很快就变成了梦幻般的共鸣。

    ——詹姆斯·伍德

    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的文本中那些巧妙的错置在这本书中达到了极致,顷刻间倾覆了我们亲身体验和依赖的整个世界。

    ——朱利安·巴恩斯

    菲茨杰拉德卓越的天赋——诙谐的对话、风格化的人物塑造、时代的细节和新鲜的叙事,都让她的读者步履不停地享受每一分钟,学会不忽略任何一个字。

    ——《文学评论》杂志

  • 眩晕

    作者:[德国] W. G. 塞巴尔德

    【编辑推荐】

    1. 塞巴尔德小说处女作,中文世界首面世:苏珊·桑塔格誉为“心灵的自画像”;既是塞巴尔德不竭的灵感之泉,也是其小说风格的源起,往后的作品都是其分身和改写。

    2. 最贴近塞巴尔德本人的“存在之书”:致敬卡夫卡,以卡夫卡笔下的神秘人物贯穿全书;从具体的历史主题抽身,关注个体与记忆的对峙,通过一贯的虚实结合、图文并置,书写存在的冷峻本质。

    3. 眩晕与骗局:德语标题 Schwindel 既指眩晕,也指骗局。充满了重复、巧合、异变、断裂的文字让叙述的时间发生扭曲,互相交叉,“我”和读者都被甩入了大脑无法处理的、不可知的四维空间——记忆,这也许就是眩晕感的来源。不可靠的记忆伪装成秩序与规律,让人错觉能通过记忆把握过去、预见未来,而历史从不是整体,时间并不连贯,生命也没有范式与模板可循,人只能被围困在记忆的骗局里,以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存在。

    4. 叙述的负空间:虽然塞巴尔德细致入微地描写旅途风景、绘画与建筑的专业细节、个体的敏锐情绪,主题却是在反复表达中愈发浓重的沉默——它们是塞巴尔德作品的不变母题,即无法讲述的真相、无法和解的过去和无法理解的记忆。绕着这些不可接近的存在打转,读者将获得一次目眩神迷的阅读体验。

    (塞巴尔德的文字有一种“越说越沉默”的特质,细节越详尽、句子越绵长,书的气氛就越凝重、声音越沉寂,这是因为他的文字是为那些无法被讲述的主题服务的:真相、过去与记忆。就像一幅黑白正负画,文字组成了画面中最显眼的白色部分,主题却落在不被讲述的黑影中。)

    5. 塞巴尔德小说系列收官之作:

    处女作《眩晕》:塞巴尔德书写的发源,融合记忆、历史与神话的存在之书;

    成名作《移民》:半虚构传记,四个关于背井离乡的犹太人的故事;

    经典作《土星之环》:非典型游记,一座跨越文学、艺术、社会历史、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的记忆博物馆;

    代表作《奥斯特利茨》:塞巴尔德风格的集大成者,内容包罗万象,结合犹太人历史更加深刻地探讨了“记忆”这一贯穿塞巴尔德作品的主题。

    【内容简介】

    本书是塞巴尔德的小说处女作,由四章组成,第一章以司汤达的视角,讲述了他的从军经历、与梅毒的斗争以及无果的爱情;第二章讲述了“我”在意大利多地的旅行,或者说被不安驱动的一次次逃离;第三章讲述了卡夫卡于一九一三年在意大利的一次公务出差和浴疗之旅;最后一章,“我”重返德国故乡,挖掘自己的童年记忆。

    四个部分都围绕着一个孤独的叙述者,他们都踏上了古怪而令人不安的旅程,而“我”在旅行中撞见了各种分身、尾随者、历史鬼魂,不断与神秘的猎人格拉胡斯相遇,还隐约与不同时空的司汤达和卡夫卡共享了相似的惊恐和困顿……

    【精彩书评】

    这是一幅心灵的自画像——关于一颗躁动不安、持续不满的心灵,一颗受尽折磨、轻易落入幻觉的心灵。——苏珊·桑塔格

    塞巴尔德是一位激动人心的、具有独创性的作家。他让叙述成为一种查究的狂喜状态。——《纽约时报书评》

    一部高度私人化的作品,它向我们展示了塞巴尔德写作的发源,并不断为他提供了新的刺激和灵感。——《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一个人在日常阅读中,不可能遇到像《眩晕》这样的作品。从书中抽离时,他会被震撼、吸引,且深深打动。——安妮塔·布鲁克纳

    塞巴尔德的主题是记忆,以及记忆的韧性和不可靠性……他从记忆的衰退、狂热的想象、富有创造力的荒芜状态入手,对记忆的虚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执着的、看似随意的流浪——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从一次邂逅到下一次邂逅——有一种疯狂的精确性。他记录微小的对话,仔细描述与他短暂同行的陌生人,给出地图和时间表。他似乎在用写作使自己保持镇定。——A. S. 拜厄特

  • 早春

    作者:[英国] 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

    春日最早的迹象是一种抗议之声,那是冰融化时的水声。

    1913年的莫斯科,印刷厂老板弗兰克的妻子内莉突然离开了家,抛弃了他们的三个孩子。相比即将到来的大变革,弗兰克的生活提前陷入混乱:托尔斯泰的虔诚信徒塞尔温、豢养熊崽的俄国商人库里亚金、携带枪支私自潜入印厂的学生沃洛佳…… 弗兰克穿梭其间,试图妥善解决所有问题,却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内莉究竟为什么离开?这一系列变故又因何而起?谜团延伸,直到早春来临,莫斯科全城的屋子都敞开了窗。

    ————————

    ★ 入围布克奖短名单!年近六十才开始文学创作,朱利安·巴恩斯、乔纳森·弗兰岑、A.S拜厄特的文学偶像,“简·奥斯汀继承人”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写给俄罗斯的一封情书。

    ★ 机智、幽默的英国文学与深刻、痛苦的俄国文学一次完美的融合。

    ★还有谁会在一部以革命前的俄国为背景的小说中,以一个人物从将要有行动发生的地方逃跑为开头呢?

    ★这就是十月革命前夕的俄国,尘世的和灵气的,充满着问题和裂纹,绝望的并且涌动着要冲出瓶口的伤害。这将不是一个普通的春天。

    ★特邀作家顾湘为本书创作封面,与《无辜》《离岸》《书店》《蓝花》《天使之门》构成作者最全系列,让读者全方位体会到佩奶奶的经典魅力。

    ————————

    《早春》让人惊喜,也可谓是一部力作。作者像变魔术一般,将这座正在稀里糊涂地经历巨变的城市创造了出来,笔下满是生动且惊人的细节:有着肮脏的地下作坊的狭窄后街;拥挤的市场和火车站;供商人喝茶和伏特加的喧闹的俱乐部;被碎冰和垃圾堵塞的浩瀚的黑色河流。

    ——《伦敦书评》

    这部小说写得非常好,有几分像是巴尔扎克的那种好,也类似巴尔扎克,将生活视作一出人间喜剧……无法否认,菲茨杰拉德总能引人入胜、让人不忍释卷。

    ——《文学评论》杂志

    她笔下的人物在对话中满是不合逻辑的推论,论述起爱情与宗教来总说不到点子上,就像人们真实的交流。在她那些作品中,所有的群体都栩栩如生,就像职掌记录的天使全知全见,将人们的抱负与懊悔仔细地记录下来。

    ——《星期日泰晤士报》

  • 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

    作者:[德] 赫塔·米勒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代表作

    罗马尼亚三部曲第三部

    一个普通女工在艰难时期逐渐崩溃的心路历程

    “幸福的失败完美无缺地奔跑着,使我们屈服了。”

    ♝内容简介

    一个制衣厂女工想要到一个出口服装能到达的美丽国家去,于是在出口衣服里塞进了通讯纸条,期待有外国男人来接应她。被人告发后,她连续三天被传讯。随后工厂里出现了第二批纸条,她因此被解雇。从此必须定期接受警察的传讯。

    小说以某一次被传讯的日子开篇,“我”乘坐有轨电车去秘密警察那里接受审讯,一路上再次想起了不堪回首的过去:如何被人告发直至被解雇,失败的婚姻,身边的小人,亲密好友如何惨死,父亲如何背叛母亲……最后意识到唯一剩下的幸福——与爱人的平静生活也一直被监视、被打扰。

    “幸福的失败完美无缺地奔跑着,使我们屈服了。”

    ♝编辑推荐

    赫塔·米勒,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生于罗马尼亚德语村庄,以诗的凝练、散文的率直,描绘流离失所者的处境,通过写作这种沉默的行动,赋予弱小者以尊严。

    《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以高超的意识流写法,通过一段乘车路程,回溯了一个人十几年的人生经历,现实与回忆交错展开,顺叙、倒叙、插叙逐渐混合,表现出一个普通女工在艰难时期濒临崩溃的心理状态。

    “我”越是想要追求幸福,幸福反而离“我”越来越远……

    ♝媒体推荐

    在艺术指导的记忆和情节片段中,米勒展示了年轻叙述者的行动、思想和感觉是如何被即将到来的提问完全控制的。她的生活完全被恐惧所征服。

    这部小说呈现出一种卡夫卡式的氛围,来自弥漫的威胁和无处不在的不安全感,但从未忽视罗马尼亚的现实。

    ——《明镜周刊》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

    “她专注于诗歌的凝练与散文的直率,描绘了无依之地居民的生活景观。”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理由

    但为了确保我们自身的存在,我们仍然需要这些物体,这些姿态,这些词语。毕竟,我们能去掌握越多的词语,我们就越自由。即使我们的口被封住,我们还能试着通过姿态甚至物体来坚持我们自己的权利。对审查者而言,它们更加难以解读,要花费不少时间才会引起他们的警觉。而通过引起警觉前的大量时间,它们把我们受到的羞辱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尊严。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

  • 黑信封

    作者:[罗马尼亚] 诺曼·马内阿

    ◎古根海姆奖、麦克阿瑟天才奖 、美国国家犹太图书奖、诺尼诺国际文学奖、美第奇外国小说奖获奖作家

    ◎得到菲利普·罗斯、索尔·贝娄、君特·格拉斯、奥尔罕·帕慕克高度赞誉

    ------------------------------------------------

    ★内容介绍

    在“精神病人”托莱亚的眼里,布加勒斯特的这个春天灿烂疯狂,弥漫着躁动、毒素和乖张。这位出身高贵的知识分子,少年时代因一起交通事故惹下命案,留下心理创伤;青年时代,才华横溢的他又因“道德问题”被迫离开教师岗位,曾被投入大牢,又被离奇释放,命运跌宕,与世界格格不入。为了解开40年前哲学家父亲老马尔库·万恰的死亡之谜,还有万恰家族一夜之间突然衰败的重重疑云,举止怪异、目空一切的托莱亚挣扎、周旋在这个极权统治下的物质匮乏、精神苍白的社会里,以无与伦比的洞察力撕扯着一张张假面具,却发现自己不可救药地陷入一张悬念迭生的大网……全书由一个个似是而非的场景构成,组成了一幅令人震撼的20世纪80年代罗马尼亚知识分子的风貌画卷。

    ------------------------------------------------

    ★名家推荐

    除了马内阿,没人可以如此成功地用一种逼真而令人窒息的方式来描述独裁的气氛。——君特·格拉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马内阿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可以在一个彻底的荒漠里成长。在他的杰作里,他解释了在时间里寻根和放逐,众所周知,像摩西一样,他永远也不会到达真正的福地。——克拉迪奥·马格利斯(意大利作家)

    一个卡夫卡式的寓言世界倾覆在我们这噩梦般的世纪,这是一本神秘的、深刻的、引人入胜的小说。——爱德华·赫西(美国诗人)

  • 調香師日記

    作者:尚-克羅德.艾連納

    一位嗅覺詩人的365天,一名世界級藝匠的思考筆記 艾連納之於香水,就像莫扎特之於音樂。--《金融時報》 莊卉家(前 Ralph Lauren 香水部門藝術總監、Tom Ford 美容特約設計顧問,現於瑞士主持Della Chuang Creatives) 專文推薦 「氣味一旦融合思想,我就是調香師了。」--尚-克羅德.艾連納 投身香水創作這一行將近五十年,愛馬仕專屬調香師艾連納不只是位技藝精湛的匠人,更是位藝術家。從各種氣味中物色新的面貌,讓他得以沉迷在試驗與新發現的趣味。「我要用尋常氣味讓人驚嘆不絕」他說。 艾連納形容自己是「氣味的作家」。他把日常生活的所見所思,包括在工作室裡的香氣試驗、外出尋訪素材、參與香水命名與產品發表會等等,寫入一整年的日記裡,揭露唯有調香師才能破解的密碼。 艾連納簡潔的文字,記錄了他漫步花園、市集,欣賞爵士樂、浮世繪、中國書畫時獲得的觸動與思考,也分享他運用符號喚起氣味,用故事來鋪陳延展香水,創造不同的氣味幻象之獨家法門。 艾連納認為,香水從不只是喚起一種感官,而是刺激著所有的感官。他的創造不是要堆疊氣味,而是企圖讓氣味保持曖昧不明。「『如幻似真』這詞漠視現實與表象,將我的作品完整扼要的表達出來。」 這本日記既是他別具觀點的嗅覺經驗結晶,同時領我們進入充滿想像的氣味宇宙,窺見大師級的創意心靈。書末收錄了琥珀、櫻桃、葡萄柚、焦糖、梔子花等20種自然氣味的配方摘要,滿足讀者悠遊氣味遊戲的可能。
  • 到西方去Go West

    作者:乔加

    《到西方去:乔加德国媒体艺术》将以时间和专业顺序为线索,记述了1997-2006年间,作者在德国卡尔斯鲁厄造型大学,平面设计和媒体艺术两个专业的学习经历。此外,围绕专业的方方面面,还将涉及新媒体和多媒体的设计及艺术观念、媒体理论、艺术家、媒体艺术史等内容。全文以结合独立思考的叙述形式表达。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作者:(德)叔本华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经典通读》中的一本,《经典通读》是一套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松快速阅读学术经典,从而普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家名著。
  • 耻辱龛

    作者:[阿尔巴尼亚]伊斯梅尔·卡达莱

    在十九世纪初叶,古老的奥斯曼帝国,内忧外患,大小叛乱此起彼伏。京城中,奥斯曼皇宫的外墙上凿开了一方壁龛,那是叛臣和败将首级的容身之所——耻辱龛。小说叙述空间在边疆与帝都之间轮番转换,没有绝对的主人公,只有不停变换的人物的视角。作者以空间为骨架,以人物为血肉,构筑起了小说的基本脉络:所有人物及情节都围绕耻辱龛展开,将地位不同、身份各异的人物交织在一起。耻辱龛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生态下不同人相异又相似的悲剧命运。同时,个体命运的悲剧性又无不将矛头指向外部原因,其讽喻性和批判性不言而喻。 作者并未选择宏大的战争场面展开描写而更偏爱对人物心理的剖析:阿普杜拉的无奈、敦吉•哈达的嫉妒、忽尔希德的恐惧、瓦西丽姬的无助……细腻的刻画让人物鲜活。这可能是作者对现实的影射,作品中的现实性和批判性是一以贯之的。
  • 康德经典文存

    作者:瑜青

    康德(1724-1804)18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有人曾说,在哲学这条道路上,在哲学这条道路上,一个思想家不管他是来自何方和走向何处,他都必须通过一座桥,这座桥的名字就叫康德。这说明康德学说巨大的影响力和持久的魅力。他的著作是人类精神财富中不可多得的瑰宝。本书是从康德的全部著作中精选译出的,偏重于他就人性、道理、宗教、认知能力、法学等方面的论述和思考,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提供一面思考的镜子。 (两种封面随机发放)
  • 福尔摩斯探案集

    作者:柯南道尔

  • 诸神的传说

    作者:古斯塔夫・斯威布,高中甫

    传承世代的文化结晶,光彩夺目的艺术经典!名家译文配德文原版插图,多位艺术大师经典油画作品!人类童年时代的自尊、公正、刚强以及秩序,在此殿现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一直延伸……希腊神话的诞生,正如爱与美女神的诞生一般,在人类思想文化艺术史上始终光彩夺目,经久不衰。
  • The Holy Bible

    作者:

    This complete, yet compact edition of the King James Version of the combined Old and New Testaments is a perfect addition to your religious or secular library. For reference, prayer, meditation, or study, this edition of The Holy Bible is easy-to-read and practical for any use.
  • 卡夫卡文学代表作

    作者:弗兰茨·卡夫卡

    本书主要收录卡夫卡具有代表性的长篇、中短篇小说、小小说、箴言与随笔、书信、日记以及谈话录。其中,他的主要长篇代表作《审判》,情节荒诞离奇,时间地点模糊不清,是卡夫卡独特的艺术表现方法形成的标志,已具有了浓厚的“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卡夫夫的中短篇及随笔占其作品的大部分,中篇小说《变形记》在西方广为人知,小小说中许多名篇如《小寓言》、《集体》、《陀螺》、《敲门》等,虽文字少,却耐人寻味,在书信中,他的一篇《致父亲》,让读者体味到一个青年对教育、家庭与人生的深刻思考……本书基本包含了卡夫卡最具代表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