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抗日战争

  • 走向最后关头

    作者:(美)柯博文

    日本问题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是本书的主题。“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这种政策在“西安事变”中并没有中断,直到1 937年8月在上海爆发战争,它才被完全放弃。作者在民族国家建设的分析框架下,用国民党、共产党叙事之外的“第三只眼睛”审视国民党政权建设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一致与冲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南京十年建国时期”(1927~1937)的认识。
  • 鏖兵江汉

    作者:谭飞程

    《鏖兵江汉:武汉会战》是抗战中日军战略进攻的终结,是抗战中双方战略相持的开始,是抗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位于广济以东的第29集团军和第48军继续出击黄梅至宿松一线。
  • 立马中条

    作者:郭义民,徐剑铭,张君祥

    立马中条,ISBN:9787010046662,作者:徐剑铭等著
  •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档案全纪录(上、中、下)

    作者:王晓华,戚厚杰 主编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档案全纪录(套装上中下册)》内容简介: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守军奋起抗击.演变成中日两国间旷日持久的民族战争、自1868年明治维新起,日本就处心积虑,亡我中华。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中国仍是积贫积弱的国家,很清楚自己的力量与实力,在日军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面前,中国的态度是“和平未到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一味地屈辱地妥协与退让,并不能换来暂时的和平与安宁、日本的贪得无厌与得陇望蜀,打破了中国忍让的底线.“为了保持民族的生命、国家的尊严、人类的正义,以及每一个国民的人格,就只好与日寇拼命了。”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档案全纪录(套装上中下册)》通过历史档案,描述抗日战争的下面战场,让读者了解抗日战争的艰苦、牺牲和作战的过程与历史的真实,让为国家、为民族而流血牺牲的英雄们得以正名,含笑九泉。
  • 炮楼里的女人

    作者:张双兵

    《炮楼里的女人-山西日军性奴隶调查实录》,本书包括孟县调查实录;阳曲县调查实录;沁县调查实录;武乡县调查实录。
  • 东北抗日游击日记

    作者:周保中

    本书记录了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3月~1945年12月)的战争生活和英雄事迹。
  • 不能忘记的抗战

    作者:杨克林

    《不能忘记的抗战》主要内容:一、《不能忘记的抗战》是一本反映近100年来中日关系演变发展、日本对华侵略霸占及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的浓缩型通俗文史图文画册,资料丰寓、客观、真实,计文字30万,图片2360幅。这些珍贵史料的采集前后长达20年,采访对象多达1000多位,当事人有张学良、陈香梅、杨成武、张爱萍、吕正操、孙毅、陈立夫、蒋纬国等国共名人,还有大最的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平民、劳工及慰安妇等,他们都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 二、《不能忘记的抗战》采用了新颖的编辑手法、结构立体、视野宽阔,既注重整体又不放过生动的细节,以与抗日战争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特别是革命烈和重要历史事件的交互为主线,贯联全书,分为5大部分共100章节。举凡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战役、人物、故事等等皆被包容。从大历史的背景中来看中国的抗战,别具新意。 三、《不能忘记的抗战》设计新颖,精细,尽可能利用有限的版面强化信息量、增加了尽可能丰富的传播要素,如在装帧设计中巧妙放入了6万多名阵亡将士的真实名录,既体现出追思、纪念的深沉基调,又增添更多的历史人物的真实性和事件的可读性。在大量黑白照片中增加了许多点睛色彩、色块(包括彩色图片)等新元素,既符合悲壮深沉的总体基调,又易为当今青年所接受。
  • 中日拉孟决战揭秘——异国的鬼

    作者:[日]品野实

    在日本,一个名叫品实野的人则写了一本不厚不薄的书:《异国的鬼》,那上面的每章每节每页几乎都离不开两个字,松山。 这座大山,雄峙于滇边重镇龙陵县之北,踞怒江天堑之险要,扼滇缅通道之咽喉,山高谷深,易守难攻。半个多世纪前,日军曾利用山上的粗大树木,在绵延不绝的奇峰顽崖之上,构筑了大量堑壕纵横、地道暗通、堡垒密布的坚固工事,并狂妄地宣称:松山是东方的"马其诺防线"。 历史无情地粉碎了日军的狂言,松山使三千余的日军成了“异国的鬼”。1944年6月4日,中国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数万将士在卫立煌、宋希濂等将军统帅下,血祭负隅顽抗的日军发起了决死的攻击,经过95个日日夜夜的浴血奋战,至9月7日,杀声骤歇,三千余顽敌近乎被全歼;远征军第八军之6763名将士也血染松山,壮烈殉国。而今,当年那场被称为"东方直布罗陀"之役的惨烈拼杀硝烟早已散尽。 曾化为一片焦土的主峰,如今新木已拱;石碑上勇者的姓名也岁月肃蚀得模糊不清,唯有烈士的鲜血融入了苍松的年轮。一株株伟岸的苍松宛如一个个抗日将士不灭的灵魂,庄严地挺立在松山之巅,而"滇西雨屏"特有的晴云雨雾则不时地在此飘浮、开腾,像是为烈士的英灵蒙上巨大的白纱。
  • 寻访抗战老兵

    作者:《南方都市报》深度报道组

    {这些伟大名字背后的默默无闻者,这些宏大叙事下的细节与人性,是我们最堪珍藏的同仇敌忾,是我们最可信赖的历史真实。} 王春芙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南方都市报总编辑) 在全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从2005年5月9日到9月2日,《南方都市报》以“寻访抗战老兵”为主题,先后推出了60期特别报道,详细披露了60名老战士在那血与火的年代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读者面前的这本书,便是这60期特别报道的一个结集。 《南方都市报》编辑部从一开始就准确捕捉到了今年抗战纪念报道的重要性,将其视为今年最重要的新闻事件。从4月到8月,我们的记者分赴全国20余省市,包括出境采访至今残留在缅甸边境的原中国军人。采访到的这60名老战士的经历,基本涵盖了整个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和重要战役。如果将60篇报道连缀起来,便构成了一部个人化的抗战史。纵观《南方都市报》的这一报道,有着以下几点独特的优势: 一、立足高处,视野广阔,时空跨度大。 与大多数报纸媒体的老兵报道更多呈现本地化倾向不同,南都的“寻访抗战老兵”力图通过老兵的视角,全方位呈现出抗日战争的壮阔与艰苦。因而我们的报道选择对象上是以战役为主轴,力求每一场重大战役都能找到参与过的老兵,因而报道的空间跨度极大,60篇报道完整地构造了抗战的战场态势与战役历程。 二、对于敏感历史题材大胆突破创新,把握分寸得宜。 由于连战访问大陆带来的两岸关系突破,国共两党实现历史性和解,因而今年的抗战纪念活动对于国民党的抗战功绩给予了前所未有的积极评价。许历农等国民党退役将领也获邀参加9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抗战胜利纪念大会,并获得了胡锦涛主席颁发的抗战纪念章。8月30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王在希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各次重大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党军队的很多将士英勇杀敌、壮烈牺牲。这一系列的举措都表明了,今年对抗战历史的叙述已出现了新的报道空间。 在大胆创新的同时,我们始终牢牢把握住舆论导向和报道分寸,坚持以我为主,彰显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从而使整个报道显得既富有新意,又不失原则。 三、以人为本,贯穿始终的报道切入角度。 《南方都市报》在整个抗战报道中,秉持本报一贯的人文关怀立场,以大历史变动下的个人命运作为贯穿前后的核心报道内容。在老兵报道中,我们选择了不为人知的普通战士作为报道的主角。以人物为主的叙述角度,使宏大的概念变为有血肉的故事,遥远的历史变为有声音、有呼吸、息息相关的人性。 四、记者全面出击,第一手获取现场资料 《南方都市报》为抗战报道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四个月间,先后派出20多名记者分赴大江南北20多个省市采访,甚至远至缅甸丛林。由于有大量记者第一手的现场采访,因而我们的报道不是单纯的资料整合,而是有古战场的景物变迁,历史当事人的亲历叙述,散存于民间的乡土记忆,以及各地地方志研究专家的核心材料等等,这就使报道显得采访扎实,资料详尽,叙述角度多元。在巨大的历史价值之外,也具有强烈的新闻价值。 空前的规模,巨大的投入,使得《南方都市报》的报道获得了巨大的公共影响力。寻找60个老兵,寻找的是那场战争里千万个为国献身的将士的缩影,寻找的是一个民族在绝望境地艰难复兴的集体记忆。 网易“寻访抗战老兵”专题 http://news.163.com/918/
  • 战略与历次战役

    作者:杨天石

    《战略与历次战役》参加者者有中国大陆的章百家、杨奎松、李玉贞、马振犊、汪朝光、王奇生、臧运祜、台湾的刘凤翰、日本的波多野澄雄、户部良一、原刚、马场毅、浅野丰美,美国的麦金农,英国的方德万等。他们或从宏观方面考察战前中国的军事实力和中国、日本的各自战略,或从微观角度考察发生在中国华北、华东、华中、西南以至在缅甸的历次战役和参加的军种。
  • 抗战飞行日记

    作者:龚业悌 著,龚绍英,龚绍东,龚绍雄,龚绍

    《抗战飞行日记》真实记录了抗日时期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飞行员龚业悌在1937年和1938年每一天的空战、飞行、生活、休闲、养伤等事迹,详细记录了中国抗战初期空军纵横神州、转战南北,英勇打击日寇的壮烈历史,首次披露了作者亲历“8•14”上海大空战、“2•18”武汉大空战、“9•18”南京保卫战、“5•3”、“9•18”重庆大空战等的重要史实细节,被誉为中国空军壮烈抗战史的活化石。
  •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作者:步平,荣维木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内容简介:任何一个国家国歌的确定,都与这个国家诞生的历程密切相关。《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已经开始的时候,那时,中华民族正处在最危险的时候。“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是中华民族赖以继绝兴灭的唯一抉择。靠着由4亿人民的血肉筑成的这道长城,最终,中华民族不仅没有被侵略者征服,并且彻底地打败了侵略者。而由于抗日战争的胜利,近代以来一直积弱积贫的中国,走上了复兴之路。接续下来的便是,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新中国不久之后就诞生了。由此可见,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对于中国是何等的重要。 其实,被新中国确定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着的时候,就已经流传于世界。1940年,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就在纽约演唱了《义勇军进行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结束之际,在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中,《义勇军进行曲》赫然名列其中。由此可见,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是世界瞩目的重要事件。
  • 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作者:萨苏

    《尊严不是无代价的: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讲了一部抗战史,《尊严不是无代价的: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的作者翻阅大量的资料,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历史已经过去,现在走在大街小巷,依然可以看到当年那场战争留下的种种痕迹——都市中随处可见的慰灵碑、墓园中大片四棱尖顶的墓碑,都在无言地述说着对那场战争渐渐消逝的记忆。
  • 中美合作所与太平洋战争

    作者:孙丹年

    《中美合作所与太平洋战争》内容简介:抗战时期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是中美两国联合抗日的情报机构、训练机构,分别由中美两国的最高当局(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由中国国民政府军委会下属的军统局、美国海军部联合组建,1943年4月15日正式成立,总部位于重庆西北郊歌乐山下。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中美合作所总部由重庆逐渐移往上海,12月美方人员陆续分批回国。1946年1月底,中美合作所宣告结束。1946年10月,中美合作所的最后一个美国人离开中国。 由于中美合作所主任戴笠、副主任梅乐斯顽固的反共立场,抗战胜利后,在中美合作所结束、美国人全部回国的同时,由中美合作所训练的军统10万武装部队,与另外两支队伍共同改编为“交通警察总队”,他们程度不同地参与了随后爆发的内战。中美合作所遗留的武器也由军统局接管用于镇压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民主运动。
  • 一寸河山一寸血

    作者:关河五十州

  • 国民党:1937

    作者:苏冀鲁

  • 寻找方大曾

    作者:中国摄影出版社 编

    台北出版的《摄影家》杂志第17期以全部的篇幅介绍了一个叫方大曾的陌生的名字。里面选登的58幅作品和不多的介绍文字,使中国摄影界重新认识了这个在摄影史上大师级的人物。这个名字里隐藏着一位摄影家令人吃惊的才华;名字也隐藏了一个英俊健康的年轻人短暂和神秘的一生。“方大曾的作品像是三十年代留下的一份遗嘱,一份留给以后所有时代的遗嘱。”这些三十年代的形象和今天的形象有着奇妙的一致,仿佛他们已经从半个多世纪前的120底片里脱颖而出,从他们陈旧的服装和陈旧的城市里脱颖而出,成为了今天的人们。当一切都消失之后,方大曾的作品告诉我们,有一点始终不会消失,这就是人的神色和身影,它们正在世代相传。本书由小方自己的摄影、文字和关于他的追忆文章组成,拔开重重迷雾,再现了一个鲜活的灵魂。
  • 中国抗日军事史

    作者:(日) 菊池一隆

    这是一部探讨中日战争军事史的概论性著作,书中作者认为,全民族性的非正规战即游击战对中国最终战胜日本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书虽然是一部军事史书,但并不限于军队的作战,而是涵盖了与抗战相关的各方面要素,如蓝衣社、CC团、华侨的抗日活动以及苏联和美国的援助对中国抗战的意义,支撑国民政府坚持抗战的经济与社会基础,等等。本书试图告诉读者,军备强国日本何以败给武力羸弱的中国。
  • 抗日战争历次失败战役的真相及其原因

    作者:孙大骆

    此书献给抗日战争历次失败战役牺牲的国民党军 全体将官 全体校官 全体尉官 全体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