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陈葆真

  • 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與內心世界

    作者:陳葆真

    乾隆皇帝(清高宗)是中國帝制史上最後一位盛世之君。他在位六十年,文治武功盛極一時,在清初政治、軍事、經濟、社會、宗教、藝術和文化等各方面都留下不可忽視的業績和影響。有關他的記載史不絕書。但他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內心深處最主要的關切又是什麼?這都令人好奇。 本書結合藝術史和歷史學的研究方法,藉由相關圖像和史料,從人性化的角度和常理心,去觀察和剖析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和他對待所藏藝術品的態度。作者細膩而深入地解讀乾隆皇帝在處理以上種種問題時,心中所可能經歷的感性與理性的衝突,以及他最後的抉擇和表現,據此勾勒出這位歷史名君個人的內心生活與價值取向。 本書所收的五篇文章,主題都是有關乾隆皇帝(清高宗)的家庭生活與藝術收藏。作者以圖像為切入點,輔以相關的詩文和史料,探討乾隆皇帝與其父親、母親、后妃、子孫等核心家庭成員的互動情形,和他對所藏藝術品的態度。由其中,我們發現身為皇帝的他,也有和常人一般的喜怒哀樂,因此在處理國事和家事時,也難免在感性與理性之間掙扎;而他最終極的關注乃在於形塑自己成為儒家理想中的聖主明君。 第一篇:〈雍正與乾隆二帝「漢裝行樂圖」的虛實與意涵〉。作者認為:兩位皇帝的「漢裝行樂圖」只是虛構,而非紀實之作。因為衣冠是一個民族和文化的象徵,所以清太宗建國以來便立下祖訓:國語騎射是滿洲傳統文化,後代子孫永遠不得改服易制。清朝皇帝始終遵守這個祖訓。既如此,這兩位皇帝為何會有穿著漢裝的虛擬圖像?其目的之一可能是藉此宣示他們不但身為滿、漢二族的統治者,而且也代表了這兩種文化的精粹。 第二篇:〈乾隆皇帝對孝聖皇太后的孝行和它所顯示的意義〉。本篇揭示了乾隆皇帝對其生母孝聖皇太后先則疏遠,後則極盡孝養之能事的事例、原因、和意義。他對太后無微不至的孝行,除了出於真心之外,應也有意藉此將自己形塑為一個遵守祖訓、實踐儒家核心思想、以孝治天下的聖主仁君。 第三篇:〈《心寫治平》── 乾隆帝后妃嬪圖卷和相關議題的探討〉。本文以風格分析結合史料,解決了該作品在製作過程方面的問題;同時述及乾隆皇帝與其中幾位后妃之間的愛情故事。本圖卷的圖像意涵在於顯示乾隆皇帝家庭生活的和諧;藉此反映他是實踐儒家修身、齊家、治國、與平天下的理想君主。 第四篇:〈從四幅「歲朝圖」的表現問題談到乾隆皇帝的親子關係〉。本文以四幅「歲朝圖」在圖像方面的異、同、和變化特色,結合史料,揭示了乾隆皇帝二度立嫡失敗的心情,和他對兩個早逝皇子獨特的紀念方式;以及心中對於子孫繁昌、鞏固祖宗家業的深切期望。此外,本文又論及他嚴格教育皇子、和以理性嚴選嗣君的經過。 最後一篇:〈乾隆皇帝與《快雪時晴帖》〉。作者在本文中先辨識了乾隆皇帝自乾隆十年到六十年、及退位之後,每年在《快雪時晴帖》上所作共七十四則題識的位置、順序、和內容。由其中,作者發現乾隆皇帝在欣賞那件珍品時心情上的轉變:乾隆三十年之前,他較關注那件作品本身或與它相關的藝術方面的問題;其後,他漸轉變為關心農情、戰役、母喪、和感謝天恩等事。由此反映了他心中所在意的終究是「政權高於藝術」的價值觀。 簡言之,本書各篇研究精闢,論辯合理,見解獨到,發前人所未及,極具可信度和學術價值;且圖史資料豐富精彩,行文流暢,宜精讀、宜清賞,皆有助於我們對乾隆皇帝個人的認識。
  • 《洛神赋图》与中国古代故事画

    作者:陈葆真

    《洛神赋图与中国古代故事画(精)》为陈葆真博士集十年之功的力作,内容结合了结构分析、图像比较,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分别为存世的九巻《洛神赋图》断代,并建构它们之间的风格系谱;同时,也通过对这些《洛神赋图》的研究,探讨了故事画中一些普遍性的议题,包括:叙事技法、构图方式、时间与空间的表现,以及图文转译和互动等问题;并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处理,观察汉代以来中国故事画发展的情形。 《洛神赋图与中国古代故事画(精)》可谓是到目前为止,对《洛神赋图》和中国古代故事画的各种问题,最完整、最细致和最具创见的论著。
  • 李后主和他的时代

    作者:陈葆真

    该书叙述了南唐艺术史高度发展的情况。 首先描述了南唐三代皇帝的简史,个性分析,政治和文艺活动。 接着探讨了南唐王室的宗教活动。 最重要的部分是对南唐绘画艺术的研究。而且分析了南唐时期,西蜀和江南两地风格的竞争。 该书是目前对南唐艺术史最为新颖和权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