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丁耘

  • 儒家与启蒙

    作者:丁耘

    《儒家与启蒙:哲学会通视野下的当前中国思想》之所以名为“儒家与启蒙”,实有志于探究晚清以来互为表里的古今中西问题。
  • 什么是思想史

    作者:丁耘

    内容以研究性论文为主,兼及学术评论、书评及其他相关撰述,还有学术经典和学术名家的作品的译稿及点校稿。 此第一辑主题为“什么是思想史”。探讨思想史的元问题,所选的专题译稿,为目前人文学科学界颇为热点的“剑桥学派”和“施特劳斯学派”的代表人物所撰文章。关于对国内学界的讨论,本刊辑有关于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讨论会的论文辑集。本刊力图将“思想”从“历史”中唤醒,承接伟大的中西方思想传统,养成宏大开阔的视野,打破学术壁垒,贯通各科学术,回到鲜活的思想史的研究源头。
  • 五四运动与现代中国

    作者:丁耘 编

    《五四运动与现代中国》讲述了:在中国现代思想史、政治史与社会史的一些重要关头,对五四运动的每一次探讨与评价总能带来新的历史兴趣与现实效果,甚至可以说是某些重大历史转折的先声。1939年,五四运动二十周年,正逐步确立理论权威的毛泽东通过评价五四运动,确定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乃至整个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自此,作为目的论总体历史叙事的重要环节,五四运动参与论证了社会革命、民主建国与文教变革的正当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关于五四运动出现了不同的史学描述。一方面,以胡绳为代表,延续了毛泽东的革命史叙述;另一方面,以周扬及稍后的李泽厚为代表,开始注重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意义。另行回顾过去是为了走向别样的未来。无疑,新描述并不出于所谓单纯的客观史学兴趣,其重点也并不在于对五四运动进行孤立的评价,而是试图突破革命的历史目的论,探索另外的历史叙述框架与社会建设蓝图。这是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五四运动所引发的一切论争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