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艺术史书单

  • 词语、题铭与图画

    作者:[美]迈耶·夏皮罗(Meyer Schapiro)

    本书收入了迈耶·夏皮罗教授论述词语与图像之间关系的两篇重要、富有挑战性的作品。

    在《词语与图画:论文本插图的字面义和象征义》中,作者检视了图像与文本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远不是简单明了的,而是导向种种不同的变体、转型、置换、重叠,甚至矛盾。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变迁中的观念及思想方式”的绝对符号。正如于伯特·达弥施所说:“在这个领域我们所能读到的文本中,很少有比夏皮罗《词语与图画》更富有挑战性的著作了。”

    长期以来,中世纪书本艺术都是发明艺术风格的主要领域,也是艺术家个人感受力的表现。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在第二个文本《图画中的题铭:视觉语言的符号学》中探讨了中世纪艺术家在其书本里转化文字与图像,通常将它们整合在一起以传达强大信息的复杂方式,并通过分析戈雅、毕加索、霍默和马奈作品中的题铭,将其探索拓展到现代艺术。

  • 皮娜·鲍什

    作者:(英)罗伊德· 克莱门卡

    ◎内容简介

    皮娜·鲍什(Pina Bausch,1940—2009),德国著名舞蹈家、现代舞编导家,“舞蹈剧场”的创立者。对20—21世纪的舞蹈、舞台艺术乃至当代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书是英语世界第一部全面研究鲍什舞蹈生涯和舞蹈艺术的著作,作者通过第一手的笔记和访谈资料,对鲍什的生平、思想、代表作品、创作方法、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本书作者是专业的舞蹈艺术研究者和实践者,多年研究皮娜·鲍什,编著有《皮娜·鲍什研究及评论集》,对皮娜·鲍什的艺术有全面、深刻、独到的见解。

    本书的亮点之一在于结合具体的舞蹈剧场案例《交际场》,对鲍什舞蹈剧场的创作方法和实践进行了解剖式分析,发人深省;亮点之二在于参照皮娜·鲍什的编舞和教学方法,编写了一整套供舞蹈家实际操练使用的指南,对于从事舞蹈和戏剧的读者尤其具有实用价值。

    ◎编辑推荐

    皮娜·鲍什有一句名言:“我在乎的不是他们如何动,而是他们为何而动。”鲍什的舞蹈将人物与场所深度结合,从中缔造出全新的传达艺术理念的方式,晦暗与光明、绝望与希望交织出现,可谓在舞蹈剧场中重置了人的存在本身。而观众在观看演员舞蹈的过程中,他们的观感、反响和理解,也构成作品的一部分。

    “每一次,你都是初学者。”声名已如日中天的皮娜·鲍什在采访时这么说。也许这正是她成功的秘诀:从不自我重复,永远在挑战习惯。每一部作品诞生,她都带给世界新的东西,新的冲击;而即便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时间也在自我裂变。因此,她的影响如此广泛,长远,她值得认真阅读。

    如果你只是阅读她留下的影像,你既无法感受到她的舞蹈剧场的现场性,也很难把握她的思想。是的,当代多少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都认为她的舞蹈是哲学,是思想。只有书本可以抵达舞蹈静止之处的思想。而关于皮娜·鲍什,你目前找不到多少中文读物,更找不到哪本书像这本一样,让你觉得皮娜·鲍什近在咫尺。她仿佛就在你的身边,只要你打开这本书。

    ◎业界推荐

    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与学者来说,本书不可或缺。

    ——《剧场》(Theaterforschung)

    皮娜·鲍什的作品无疑构成20世纪创造力的高水位线。但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她是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在任何可想象的媒介中的源泉。

    ——作家,巴尼·诺里斯(Barney Norris)

    她挖掘日常生活的欢乐与恐惧、挫折与困惑,寻找隐藏在这些情感里的真相。

    ——罗伊德·克莱门卡(Royd Climenhaga)

    她是当代的经典。

    ——德国舞评人彼得·施达姆

    皮娜·鲍什质疑公认的、既定的社会和性别结构,用她的舞蹈语汇竭力为女性辩护,使她们免受具有侵略性、破坏性的父权制的影响。她的舞作没有故事,而是直接的、个人的和普遍的人性体验。

    ——曹利群,著名乐评人

    “舞之,跃之,否则我们终将迷失”,我小心翼翼地将这句话揣在口袋里。这句宛如生命的箴言,始终定格在开机屏幕上。生死在旋舞中,别叫心在身里死去。皮娜让我变了一个人。

    ——庄加逊,作家、译者

  • 空间的敦煌

    作者:巫鸿

    近一个世纪之前,陈寅恪先生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写道:“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如果百年之前的情况是敦煌文献和敦煌艺术的新材料将引出新的研究问题,今天的情况则是经多几代学人的积累,基础性调查和材料整理已相当充盈,需要更多以研究中产生的新问题带动对材料的再发掘。巫鸿的这部新作通过“空间”这一角度,调动读者自身经验,从敦煌城一路向西,来到凿有数千洞窟的鸣沙山;面对扑面而来的崖壁展开历史想象,并以人的身体为尺度,进入不同时期的洞窟空间,感受洞窟的功能、性质和参观方式的明显变化。在洞窟中,身体参与感知雕塑和系列壁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最终目光视线落在单幅画面上,进入画面内部空间,完成精神层面的观看意义。因此,书中虽然广泛借助和征引了关于敦煌研究的原始材料,却试图从新的层面显示它们的意义,激发读者调动自己的身体和眼睛,在阅读中开启一趟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文化之旅。

  • 二十世纪艺术之书

    作者:[英] 费顿出版社

    现当代艺术是一面现实之镜,镜子里是每一个“你”

    全景式现当代艺术图鉴,尽览莫奈、毕加索、弗里达、霍克尼等500位国际知名艺术家的代表作品

    45种风格流派,来自26个国家、超过90个艺术机构提供的500幅作品高清大图……

    ‍ 编辑推荐

    ☆ 全景式现当代艺术图鉴,美学爱好者的灵感之书

    500个艺术家,42种风格流派,来自26个国家、超过90个艺术机构提供的500幅作品高清大图,印象主义、表现主义、达达、波普……20世纪的艺术创新颠覆传统美学,突破大众想象,每翻开一页都是一次新的头脑风暴,足不出户领略世界艺术风潮。

    ☆ 费顿出版社精心打造,再版十余次的“艺术经典”

    国际艺术出版领导者费顿出版社重磅打造,“艺术之书”经典系列之一,继《艺术博物馆》《艺术三万年》之后的又一本重量级大开本艺术出版,全球现当代美术馆热潮下的看展必备书目。

    ☆ 文字精简、功能性强,现当代艺术不再是“看不懂”的艺术

    每幅图片配有艺术家的风格解读和作品的创作背景,附录部分帮助读者轻松梳理繁杂的艺术主义和流派,注重全书呼应,完美的图文比例打造轻松阅读体验,人人都可看懂20世纪艺术。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艺术之书》是对二十世纪艺术的一个全方位记录。它在包含标志性艺术作品的同时,也是未来艺术方向的一种指引。500位艺术家按字母顺序并列,每一位艺术家配都有其权威作品的彩色图版,并附上精辟的文字,阐明了图像和创作者的情况。书中的交叉引用帮助读者建立艺术家之间的联系,书最后的博物馆和画廊目录列出了向公众展出的作品。对大众读者来说,这是一本邀请大家探索艺术不断扩展的边界的书。

    媒体推荐

    “这本图文并茂、按字母顺序排列的500位现代艺术家的庆典,是同类作品中的典范。”

    ——《泰晤士报》

    “揭开了20世纪艺术的神秘面纱。作为一本有用的基本参考书,它以易于使用的A—Z格式记录了你可能需要了解的每一位艺术家。”

    ——《家居廊》

  • 达达主义百年史

    作者:[德]马丁·米特尔迈尔

    1916年2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小群艺术家、文学家和戏剧家在中立的苏黎世创办了名为“伏尔泰卡巴莱”的剧团,在那里很快上演了闻所未闻的表演。雨果·鲍尔迫使自己穿上方尖碑形状的戏装,吟唱着无意义的音节;埃米·亨宁斯扮演成预知未来的蜘蛛;理查德·许尔森贝克打着虚构的“黑人诗歌”的鼓点;特里斯坦·查拉指挥着同时发出的咆哮声中的各种杂音……达达主义诞生了,并且从苏黎世席卷了全世界。达达主义的特点在每一个地方都有所不同,因为达达主义者决定,不从达达中产生新的项目。因此,在杜尚的“现成品”、格罗茨和赫特菲尔德的摄影蒙太奇,以及布勒东的巴黎丑闻之后,达达主义很快就又过时了。但是,它的影响却一直持续到100年后的今天。

    马丁·米特尔迈尔带领我们共同参与了许多达达主义式的颠覆,令我们发出一声声惊叹,并且向我们呈现了,面对越发扑朔迷离、难以一目了然的世界,一群个性迥异的艺术家如何灵活、绝望而又疯狂地作出回应,如何以独辟蹊径的理解和惊世骇俗的表现力,将艺术、文学和语言从市民文化意识形态的钳制下解放出来,直到后者被迫承认自己的苟延残喘,继而交出隐藏其中的最后几分荒诞。那样一个世界与我们今天的世界相似得让人容易混淆。

  • 达达与超现实主义

    作者:[英] 马修·盖尔

    叛逆、偶然、无意识、非理性

    重回1916,见证艺术史中的革命性运动

    ◎ 编辑推荐

    ☆ 拒绝约定俗成,追求意念自由释放——奇怪的主题、无序的色块、难以理解的诗歌、别具内涵的雕塑。与专业人士一起了解20世纪现代艺术的“叛逆”潮流,赏析达达与超现实主义的表象与内涵。

    ☆ 艺术源于生活——一战的冲击,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动摇,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发展,成为达达与超现实主义萌芽的催化剂。探索达达与超现实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这一革命性艺术运动的思想内核。

    ☆ 详实的内容,精美的插图。从马塞尔·杜尚和拉乌尔·豪斯曼,到马克斯·恩斯特、勒内·马格利特和萨尔瓦多·达利,从绘画、拼贴画、雕塑、集合艺术,到摄影、照片蒙太奇、电影剧照、平面设计。展现艺术家们的奇思妙想,欣赏不拘一格的艺术创作。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介绍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专著,分析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梳理艺术家们的艺术理念,展示艺术家们的独特思想。本书图文并茂,资料丰富,从马塞尔·杜尚和拉乌尔·豪斯曼,到马克斯·恩斯特、勒内·马格利特和萨尔瓦多·达利,从绘画、拼贴画、雕塑、集合艺术,到摄影、照片蒙太奇、电影剧照、平面设计等,详细展示了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艺术中丰富的多样性。

  • 雕塑的故事

    作者:[英]安东尼·葛姆雷 / [英]马丁·盖福德

    雕塑是什么?雕塑可以调动人的身体,甚至操控人的身体,进而通过身体来影响人的思想。雕塑是一种行之于物的思维方式。它就像炼金术,能够将一块黏土或石头变成完全不同的东西。雕塑的基本前提,回应了由来已久的观点——“物质至上”。在这个虚拟数字时代,雕塑依然是质疑世界,以及地球的重要方式——前者由我们所创造,而后者是我们创造的来源。

    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与艺术史学者马丁·盖福德围绕关于造型艺术的十八个主题,展开了一场关于“雕塑是什么”对话,结集成册,是为《雕塑的故事》。在这部近四百页的图文对话集中,读者借助两位对话者的视角回顾了史前时代至今的人类造型史,涵盖了出自部落巫师、无名工匠、伟大的雕塑家,直至当红艺术实践者等创造者之手的艺术杰作。

    雕塑是什么?本书的探索早已突破了所谓 "雕塑 "的传统疆界。《雕塑的故事》会探讨巫术、仪式和舞蹈,也会畅谈那些由光线、人的行为以及虚空构成的作品。以上所有元素,都能够作为塑造世界的原材料而发挥作用,并被赋予人性意义。此刻,材料即讯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并非创作者有意为之的杰作,却美不胜收。

  • 雕塑的故事

    作者:[英]安东尼·葛姆雷 / [英]马丁·盖福德

    雕塑是什么?雕塑可以调动人的身体,甚至操控人的身体,进而通过身体来影响人的思想。雕塑是一种行之于物的思维方式。它就像炼金术,能够将一块黏土或石头变成完全不同的东西。雕塑的基本前提,回应了由来已久的观点——“物质至上”。在这个虚拟数字时代,雕塑依然是质疑世界,以及地球的重要方式——前者由我们所创造,而后者是我们创造的来源。

    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与艺术史学者马丁·盖福德围绕关于造型艺术的十八个主题,展开了一场关于“雕塑是什么”对话,结集成册,是为《雕塑的故事》。在这部近四百页的图文对话集中,读者借助两位对话者的视角回顾了史前时代至今的人类造型史,涵盖了出自部落巫师、无名工匠、伟大的雕塑家,直至当红艺术实践者等创造者之手的艺术杰作。

    雕塑是什么?本书的探索早已突破了所谓 "雕塑 "的传统疆界。《雕塑的故事》会探讨巫术、仪式和舞蹈,也会畅谈那些由光线、人的行为以及虚空构成的作品。以上所有元素,都能够作为塑造世界的原材料而发挥作用,并被赋予人性意义。此刻,材料即讯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并非创作者有意为之的杰作,却美不胜收。

  • 为什么你看不懂抽象画?

    作者:[美] 埃里克·坎德尔

    如果你看不懂抽象画?至少应该知道为什么!

    诺奖得主、著名神经科学家埃里克·坎德尔运用脑科学原理来阐释人的审美背后的神经和心理机制

    编辑推荐

    你是否觉得抽象画——

    与涂鸦无异,不知所谓,甚至连标题也让人看不懂。

    你是否进一步思考过——

    抽象艺术为什么会成功?

    为什么你看不懂抽象画?

    看懂抽象画的人究竟看到了什么?

    著名神经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坎德尔从大脑的角度告诉你答案:

    美不仅存在于观看者的眼中,也存在于观看者大脑的前意识创造过程中。

    ◎为什么你看不懂抽象画

    ●对抽象艺术缺乏了解,乃至存在误解或偏见。

    ●抽象画激活大脑的方式与具象画非常不同,而我们缺乏相关学习与训练。

    ●抽象艺术家所主张的:对视网膜的感官刺激,不过是点燃联结性记忆的火花。

    ◎为什么你要了解抽象画

    ●根据《艺术新闻》历年发布的全球博物馆及展览观众人数调查报告:现当代艺术展的观众流量最大。而国内观众似乎更偏好经典绘画展。抽象艺术在海外取得了成功,我们却不知其为何及如何取得成功的。

    ●抽象艺术家分离出复杂图像的基本成分,不仅让观看者获得不同以往的知觉和情绪感受,也是创造条件鼓励自上而下的联想,让观看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补全绘画。这是欣赏抽象艺术之所以艰难的原因,也是乐趣所在。学会欣赏抽象画,我们不仅是学习一种看待艺术的新方式,也是以一种新方式看待我们自己以及这个世界。

    ◎为什么建议你通过本书了解抽象画

    ●如果你是艺术爱好者可以了解审美背后大脑的运作机制,如果你是科学研究者可以知晓抽象艺术的探索过程,倾听这场艺术与科学的对话,或许可以启发新的艺术创意或科学想法。当然,如果你是普通读者,更可以同时习得脑科学和抽象艺术的相关知识。

    ●不同于以往艺术家或艺术评论家的著作,本书作者坎德尔是一位热爱艺术的神经科学家,这给我们提供了认识艺术的新视角——科学视角。作者清晰的逻辑、简明易懂的写作更是带给我们舒畅的阅读体验。

    ●英文原书出版于2016年,得以引入脑科学研究的前沿成果,配以百余张彩色高清示意图和艺术名作,我们在直观感受每幅抽象画的同时,也知道我们观看时的所有反应是为何以及如何发生的。

    内容简介

    艺术与科学应该对话,但如何对话?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神经科学家埃里克·坎德尔以两个领域共享的方法论——还原主义——为切入点,在艺术与科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科学的视角解释了大脑如何对艺术品作出反应,又从历史的视角展现了艺术如何受到科学的影响而不断演进。还原主义方法是贯穿本书的关键词,指通过研究复杂现象的基本成分及组织方式,来解释这个现象。艺术家用以分离出形式、线条、色彩、光线等要素,则是为了让人获得与观看复杂图像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本书引入了脑科学研究的前沿成果,配以百余张彩色高清示意图和艺术名作。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大脑的运作机制,而且可以打破对抽象艺术的误解和偏见,学会更好地欣赏现当代艺术。

    名人推荐

    像“天才”或“文艺复兴人”这样的词在这个主张平等的时代很少被使用,但这样的描述并非完全不适用于坎德尔。坎德尔以其在记忆方面的工作闻名,他现在写了一本不同凡响的书,书中充满了诗意的见解,同时又不失科学的严谨性。

    ——V.S.拉马钱德兰,著名神经科学家,《脑中魅影》作者

    为了缩小艺术与科学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差距,坎德尔通过还原主义模式提出了审视抽象艺术的新方法:当涉及激发大脑的创造力和引发我们的审美反应时,少即是多。

    ——艾米丽·布劳恩,著名策展人,纽约州立大学艺术史特聘教授

    对神经科学家以及任何一个对视觉艺术和人文科学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的书。

    ——杰伊·舒尔金,美国乔治敦大学神经科学系研究教授

    媒体推荐

    这是关于心智科学和现当代艺术的一次引人入胜的研究……坎德尔的想法值得深思,这也许会为神经科学的探索和艺术创作开辟出新的路径。

    ——《出版商周刊》

    获奖记录

    美国专业与学术杰出出版奖2017年度生物医学和神经科学类图书荣誉奖

  • 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100讲

    作者:郭浩

    中国传统色源于天地万物,禽鸟、走兽、植株、山川、地貌、天象,不一而足。荷叶色黄,称作“缃叶”;绿色牡丹,名为“欧碧”;霞光色粉,名为“海天霞”;夕阳薄雾笼罩远山所现紫色,名为“暮山紫”;黄河水色金黄闪光,称作“黄河琉璃”;佛像面部金箔色,是为“库金”;黎明时分高空天色,称作“东方既白”……

    《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100讲》将100个古拙玄妙的颜色词从色彩源流中打捞出来,以小讲座的形式,将之还原为天地万物的本来面貌,从而呈现古人对颜色的感知,以及色彩在经史、礼仪、文学、艺术中的表达,解读中国传统色的源流和美学特征。让传统色彩走进日常生活,让色彩背后的文化韵味成为中国人的共同感受。

  • 向着少女与光

    作者:[法] 巴尔蒂斯 / [法] 阿兰·维尔龚德莱

    巴尔蒂斯,这个让毕加索羡慕嫉妒爱的的大画家,这个赞美少女却因为诽谤争议而无法在美国合法展出的绘画大师,无论是早年以贫穷艺术家的身份流落巴黎,还是晚年功成名就隐居古堡,却始终如一地画着——并终生热爱着——少女,光,镜子与猫。巴尔蒂斯生前反对别人八卦他的生平,但最后他自己讲起来却实在够慷慨。自己的创作,童年,对艺术的看法。从母亲的情人,自己的精神教父里尔克开始,毕加索,贾科梅蒂,圣埃克苏佩里,夏尔,阿尔托,加缪,巴特耶...... 二十世纪巴黎那些几乎所有文化名人都悉数登场,一场华丽的艺术盛宴,流动的盛宴。另外,他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理念,自己的创作心路,点评了当代艺术,谈论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及其对自己创作的激励。文字简净优美,叙述节奏明快,形式强烈,短札(每个主题基本保持一页,不超过两页)。古典而又现代:明澈,让你明明白白的感到美,而又似乎总是有一种无法参透的东西盘桓心中。其迷人,一如其绘画所给予的。

  • 艺术的共谋

    作者:[法]让·波德里亚

    本书收入了让•波德里亚关于当代艺术的重要文章和发言,包括《审美的幻觉与幻灭》《艺术的共谋》,其后期重要的社会学长文《沉默大多数的阴影》,长篇访谈《忘记阿尔托》,以及一组对波德里亚的访谈。 《艺术的共谋》昭示了艺术界“受抑方的回归”。当然,它被替代了,但症状历来如此。而它 确凿无疑。然而没有人——尤其是那些大力经营弗洛伊德的人——承认以下真相:波德里亚只不过是以艺术界之道,还治艺术界之身。真正的丑闻并非他竟然攻击艺术,而是艺术竟然认为这种攻击是丑闻。 ——西尔韦尔•洛特兰热 唯一还能运转的指称,便是沉默大多数的指称。所有当前的体制都在这种星云般的实体上运行,在这种漂浮着的物质上运行,而这种物质的存在不再是社会的存在,而是统计数据的存在,其唯一的出现方式便是民意测验的方式。这是社会事业视野上的拟真,或者说在拟真的视野上,社会事业已经消失。 ——《沉默大多数的阴影》
  • 中国艺术讲演录

    作者:[美]福开森

    在中国艺术这里,平凡之物可成其绚烂,平常之地可现出神圣之光。 艺术品收藏大家福开森,在华逾半个世纪,汇近百件故宫与私人藏品,全景讲述中国艺术之源流。 此系列讲演,语涉青铜和玉器,陶瓷书画,涵盖中国视觉艺术全门类,又能结合故宫藏品,新的考古发现,以及自己的鉴藏经验,内容翔 实生动,非一般浮泛之论可比,特别适合作为中国艺术的入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