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李贞德

  • 性别、身体与医疗

    作者:李贞德 编

    身体史的研究可以限于生老病死的基本经验,也深具潜力发展出对国家、社会乃至宇宙的各种譬喻。本书主要从性别化的身体观和医疗化两个角度,收录探讨性别、身体与医疗交互作用的九篇论文,其中虽涉及对性与美的欲望,但大多则专注于产育的母体。读者阅毕,或不难察觉,妇科医学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充斥着母体与欲望之体的斗争。
  • 女人的中國醫療史

    作者:李貞德

    房內是一位富貴之家的孕婦,獨自半蹲地架在衡木上生產。房外則是她的公公,陪同來助產的高僧,隔著窗戶教她調息。西元六世紀一個不可思議的分娩故事,先後經兩位士大夫抄錄和轉載。這些男性醫學專家對產婦和助產婦的評價,透露了什麼樣的身體觀與性別觀?遭到品頭論足的女性,又表現了哪些醫療照顧上的能力與特色?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本書從生育文化入手,介紹求子、懷胎、分娩的方法,乃至避孕、墮胎的手段,藉由重建各種醫方及其論述,說明中國婦科醫學逐漸成熟的過程。接著,以乳母與產婆為範例,進一步探討女性作為照顧者,乃至醫療者時,所面臨的待遇、評價與挑戰。最終,期望在一千五百年後的今天,從性別的角度,重新回顧女性參與生老病死的歷史。 自序 第一章 導論——從一則高僧助產的故事談起 第二章 求子醫方與婦科濫觴 一、前言 1.生育的壓力 2.所謂「醫方」 二、房中術求子及其養生脈絡 1.房中術求子 2.求子與養生異同 三、草藥求子與安胎 1.醫方中的無子論述 2.草藥求子 3.安胎藥方 四、外象內成的轉胎、養胎與胎教 五、結論:中國婦科醫學之濫觴 第三章 生產之道與女性經驗 一、前言 二、入月 1.服藥滑胎 2.設帳安廬 三、分娩 1.下地坐草 2.助產失理 3.難產救治 四、產後 1.新產安危 2.在蓐保健 五、生產之道的社會意義 1.分娩中的產婦、胎兒與丈夫 2.醫護行為與貴賤之別 3.婦產科發展與助產問題 4.隔離、禁忌與產乳不吉 六、結論 第四章 墮胎、絕育和生子不舉 一、前言 二、「生子不舉」情境多端 三、因產育禁忌而「生子不舉」 1.產孕異常 2.時日禁忌 四、以「生子不舉」節制家庭人口 1.貧困不舉 2.棄此保彼 3.棄殺女嬰 4.生男勿舉 五、「生子不舉」的地域性、方式轉變與時代分布 六、「生子不舉」的懲處與譴責 1.殺子刑律 2.士人輿論與宗教勸戒 3.家庭倫理 七、「生子不舉」的救濟與防範 1.寬政與胎養令 2.接濟與收養 3.墮胎、絕育與人工流產 八、結論 第五章 重要邊緣人物——乳母 一、前言 二、乳母現象 三、乳母的來源、選擇與職務 1.乳母的來源與出身 2.乳母的選擇與規範 3.乳哺、教養與救難盡忠 四、乳母的待遇與評價 1.乳母的待遇和影響力 2.乳母的評價與定位 五、結論 第六章 女性醫療者 一、前言 二、生育文化中的女性醫療者 三、女性治療各種疾病 四、女性醫療者的身分、技術及其特色 五、結論 第七章 危險卻有效——製藥過程中的女性身體 一、前言 二、合藥忌見婦人 三、從月水入藥到女體為藥 四、結論:人藥的性別分析 第八章 男女有別——家庭中的醫護活動 一、前言 二、健康照顧符合女性倫理角色 1.接觸、觀察與衛生保健 2.延醫、調藥與奉湯 3.祈禱、割股與棄保 三、疾病護理乃男子孝悌異行 1.父母唯其疾之憂 2.嘗惡、吮膿、祈禱與割股 3.尋藥之旅 4.以護進醫 5.「衣不解帶、親嘗湯藥」的孝悌典範 四、結論:醫護活動的性別分析 第九章 從域外看中國——《醫心方》及其婦科醫學論述 一、《醫心方》之撰著與傳寫 二、《醫心方》以胎產為婦人諸病所由 三、《醫心方》引《產經》及其「任婦月禁脈圖」 四、「中國醫學日本化」:偏重胎產的婦人方傳統 第十章 餘論——加入性別的中國醫療史 徵引書目 索引
  • 妇女与社会

    作者:李贞德,梁其姿

    本次所选十二篇论文,在时间上含括自两周至二十世纪上半叶,而半数则集中在明清以下,一方面编者尽量涵盖整个历史时期,尝试呈现各时代妇女史的成果,另方面近年来明清史学界著重新史料与新视野的气氛也表现在妇女史的研究上。这二十篇论文中,除两篇在1991年出版之外,其余皆为近十年内发表者,其中甚至有三篇是2003年的著作。这并非编者喜新厌旧,而是最近十年来台湾的妇女史研究蓬勃发展,视角新颖而佳作如林。十二篇之中,两篇出自《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三篇出自《新史学》杂志、三篇出自《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也大都反映了较常登载中国妇女史相关论文的刊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