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爱因斯坦

  • 我眼中的世界

    作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我眼中的世界》主要内容简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并不是那种不关心周围的世界,一心只做自己的研究工作,生活在“象牙塔”里面的人。恰恰相反,他作为一个敏锐的、持批评态度的观察者,关注着他的时代的趋势和需求。 他是精神的导师,有独立判断力,充满感情又富有理性,对未来世界充满好奇心;他是理想主义者但他不空想或者幻想,一直在路上,从不相信什么终极答案和极乐世界。他醉心艺术,提倡宽容和理性,反对权威和大众的疯狂。
  • 爱因斯坦谈人生

    作者:[美]海伦·杜卡斯,[美]巴纳希·霍夫曼

  • 爱因斯坦全集(第1卷)

    作者:爱因斯坦

    除了大名鼎鼎的相对论之外,爱因斯坦这位科学家在物理学的其他领域中,如在量子理论和统计物理学的发展中,以及在统一场论方面,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甚至于,在关于哲学和社会政治事物方面,他所撰写的文章数目更多,所产生的影响也同样巨大。 编者们确实尽可能详尽地搜集了一切可能找到的与爱因斯坦有关的档案材料,从出生证到学校成绩单,到听课笔记,等等。当然,异常丰富的通信,曾发表和未曾发表的论文更是重要的主体材料。 而且对每一份文件的出处以及其中有疑点和需要解释的问题进行了仔细的考证,给出详细的注释,并以学术性很强的编者按形式对相关重要问题的背景作了详细的介绍。这样,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系统,真实,可靠的史料。 以第一卷为例,在其中除了像有关他在学校学习期间的档案记录和听课笔记这样通常难见的珍贵文献之外,主体是他在1902年以前的通信,包括他写给未来妻子的41封信,以及对方回复的10余封信。这些珍贵的原始材料,不仅真实地反映了爱因斯坦早年的爱情生活,而且他早年对科学问题的一些重要思考,一些重要科学观念的萌芽亦体现在其中。 随着人类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对历史的认识的深入,科学史逐渐成为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对于政治史的研究,像帝王的起居注之类的文献仍有出版价值并尚在不断出版,那么,相比之下,《爱因斯坦全集》这样的科学史史料的出版价值显然要更为重大。 “爱因斯坦曾明确经明白说出他的愿望,即对他不应当有任何有形的纪念馆和纪念碑;我们相信他的全集就是他是他的纪念馆和纪念碑。” 中文版出版说明 出版者前言 正文目录 插图目录 总序 编辑方法 第一卷序 致谢 文件所在单位符号表 说明文件种类符号表 阿耳伯特·爱因斯坦——为他的生平事略而作(摘录) 正文 1、出版证 乌尔姆于1879年3月15日 2、Pauline Einstein致Fanny Einstein[慕尼黑]1886年8月1日 3、对一定理的批注[1891-1895] 4、哲学短评二则[1891-1895] [编者按]爱因斯坦的第一篇科学文章 5、磁场中以太状态之考查[1895年夏季?] 6、致Caesar Koch [帕维亚(Pavia),1895年夏了] [编者按]ETH入学考试与阿尔高州立学校 7、Albin Herzog致Gustav Maier [苏称世] 1895年9月25日 8、阿尔高州立学校所属工商专科学校入学考试成绩单 [约在1895年10月26日] 9、Gustav Maier致Jost Winteler 苏称世V,1895年10月26日。中央大街(Mittelstr.)12号 10、阿尔高州立学校档案记录 [1895年10月26日-1896年10月3日] 11、Hermann Einstein 致Jost Winteler 帕维业,1895年10月29日 12、阿尔高州立学校教师会议记录 1895年11月8日会议 13、Jost Winteler 致 Gustav Maier 阿劳,1895年12月21日 14、Hermann Einstein致Jost Winteler 帕维亚,1895年12月21日 15、Pauline Einstein致Winteler 家庭 [帕维业,1895年12月30日] 16、放弃符腾堡国籍 乌尔姆,1896年1月28日 …… 附录A 慕尼黑公立学校课程 附录B 卢伊特波尔德高级文科中学课程表 附录C ETH入学考试规定的科目 附录D 阿尔高州立学校课程 附录E ETH,爱因斯坦课程表 年表 人物志 引用文献 名词索引 人名索引 引文索引 译后记
  •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增补本)

    作者: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文集(增补本·第1卷)》内容简介:爱因斯坦生长在物理学急剧变革的时期,通过以他为代表的一代物理学家的努力,物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由伽利略和牛顿建立的古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经历了将近二百年的发展,到十九世纪中叶,由于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建立,特别是由于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在电磁学上的发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使得当时不少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领域中原则性的理论问题都已经解决了,留给后人的,只能在细节方面作些补充和发展。可是,历史的进程恰恰相反,接踵而来的却是一系列古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新现象:以太漂移实验、元素的放射性、电子运动、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等等。
  • 爱因斯坦年谱

    作者:

    《爱因斯坦年谱》逐年介绍他的300篇最重要的出版物,将它们纳入爱因斯坦的生活,科学和世界历史的情境之中。作者首先集中关注爱因斯坦的科学和人道主义论著,汇集了他的大多数论文,描述围绕它们的出版而发生的有意义的事件,包括爱因斯坦的个人生活、旅行,其他科学家的工作,当时的社会和文化发展以及国家和国际事件。《爱因斯坦年谱》生动有趣,资料丰富,为了解爱因斯坦的才智和人品提供了独特的视角。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一位非凡的人物。或许没有别的东西能比他的出版物——600多篇科学论文、论著、短文、综述和见解——更好地反映他的才华、兴趣及影响的宽度和广度。1901年3月,爱因斯坦22岁时,在一本德国期刊《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科学论文:他的最后一篇文章是1955年去世前几个月发表在期刊《共同事业》上的短评。在这54年里,他的著作涉及相对论、量子物理、民族主义、犹太文化和宗教、战争、和平以及教育等领域。确实,爱因斯坦的著作如此丰富,甚至许多最了解他的敬慕者也不熟悉所有这些作品。
  • “上帝难以捉摸……”

    作者:阿伯拉罕·派依斯

    英文原版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461127/
  • 爱因斯坦

    作者:李醒民

    爱因斯坦无疑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和人,他被视为智慧的化身、力量是源泉、人性是奇迹、道德的楷模、人类的良心、理想的象征、时代的希望。这一切,铸就了爱因斯坦是“三不朽”——贡献是不朽、思想的不朽、人格的不朽,也大大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和人类本身的自我完善。从这里你将进入爱因斯坦是伟大一生!!!
  • 愛因斯坦-他的人生 他的宇宙

    作者:華特.艾薩克森

    愛因斯坦傳記權威定本   二○○八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傳播貢獻獎   二○○七年鵝毛筆最佳傳記類獎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丹佛郵報等銷售第一   一個追求真善美的科學家   二○○六年私人檔案公開後   一部最正典的愛因斯坦傳記   沒什麼人懂他的相對論,但他卻是二十世紀知名度最高的科學家,也是牛頓之後最偉大的科學家。他的理論,變成流行商品貼在百貨公司門口,他的亂髮,成為天才的正字標記,他的臉孔,成為二十世紀的封面人物。這位十六歲就想像乘著光束飛行的少年,以單槍匹馬的騎士精神,在人間跌跌撞撞,他曾經語言遲緩、學業中輟、失業、未婚生子,然而他始終保持樂觀自信,相信自己的判斷與良心,拋棄國籍與宗教信仰,決定當一個世界公民,沒有任何主義束縛,因此發現了宇宙至美,一九○五年他寫出科學史上最著名的方程式E=mc2,被稱為奇蹟之年。   到底愛因斯坦是獨立思考的象徵,是天才、生活白癡、人格障礙還是武器製造者?本書為二○○六年愛因斯坦私人檔案首度公開後,第一本研究成果,也是至今最權威、最能全面瞭解愛因斯坦成長、家庭、婚姻、政治與科學發現之謎的一本書。愛因斯坦的一生,讓我們明白,原來人類如此精彩,也體認到科學的獨立精神是公民社會的重要一環。此書獻給所有懷念愛因斯坦的科學家與讀者。   光束騎士愛因斯坦,在地球停留七十六年。   本書解開愛因斯坦一生七大謎團:   *從小數學差勁   *曾有個私生女,生死不明   *奇蹟之年如何誕生   *第二任妻子的女兒才是他心儀對象   *諾貝爾獎獎金被當成離婚贍養費   *原子彈幕後黑手   *到以色列選總統 名人推薦: 「最全面的愛因斯坦,讓我們親歷這位改變人類宇宙觀的人高潮起伏的人生、心靈與科學,本書平易近人,卻又嚴格要求細節與科學正確性。」 --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教授,知名弦論專家/Brian Greene 「傳主的呈現與科學之正確,都是一本令人驚喜的書。」 --馬里蘭大學物理學教授/Sylvester James Gates 「這是本叫好又叫座的書,不僅可讀性極高,且細膩結合愛因斯坦的人生與科學。」 --哈佛大學物理學教授,愛因斯坦專家/Gerald Holton 「艾薩克森再次證明他能寫出最有價值的偉人傳記,其挑戰在於他不僅要寫出人性化的愛因斯坦,更要描述物理學的艱深觀念。一本讀起來很愉快的傳記,愛因斯坦彷彿就在眼前。」 --一九六九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Murray Gell-Mann 「無與倫比的寫作技巧,最了不起的是,既能表露愛因斯坦的不朽地位,又讓他如同凡人一般出現在我們眼前,一本令人激賞的好書。」 --普立茲獎得主/Doris Kearns Goodwin 「對愛因斯坦的科學研究有非常完美的拿捏,不僅正確、完整且適合一般讀者的程度。作者寫出一本可讀性最高的愛因斯坦傳記。」 --耶魯大學物理學教授/A. Douglas Stone 「一本好書,將愛因斯坦革命性的科學成就、政治訴求、複雜的生命以及迷人的個性非常有技巧地編織在一起,艾薩克森將改變二十世紀的人變造成二十一世紀的一盞明燈。」 --普立茲獎得主/Martin J. Sherwin 「迷人且令人耳目一新的傳記,作者對掌握歷史文獻的獨到功夫,使愛因斯坦的研究與人生,有全新的視野。」 --愛因斯坦文獻主編/Diana Kormos Buchwald 得獎紀錄: 二○○八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傳播貢獻獎 二○○七年鵝毛筆最佳傳記類獎
  • 镜头下的爱因斯坦

    作者:Z·罗森克朗兹

    爱因斯坦是一个神话,一个象征,一千科学革命中的典型人物,同时也是一位大众 文化的偶像。三百年来貌似普遍并绝对的真理戏剧般地被他推翻。—道神秘光环环绕着他那深不可测的理论。他仿佛偶然取得了魔鬼般的本领:发现了神奇的规律,一把打开宇宙奥秘大门的钥匙。本书像一面镜子,给人们提供了多个独特视角去了解这位传奇人物的生活和工作,无论是那些视他为英雄而崇敬他,还是视他为偶像而崇拜他的人。 书中分析了他有趣的性格、复杂的婚姻关系以及他所担当的父亲角色。谈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开始寻找一位新的英雄。爱因斯坦以其波西米亚人的外貌、绅士风度及富有幽默感的个性和强烈的反战精神,成为最合适的人选。书中还讲述了爱因斯坦的另一面,他对音乐与航海的迷恋,他与世界各地孩子们之间的有趣通信,以及他晚年收到的崇拜者寄来的千奇百怪的信。最后一章,我们将看到一个神话般的爱因斯坦,在一般民众的眼中,爱因斯坦扮演了一位双面人的角色:既是圣徒又是恶魔,既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又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既是一位魔法师又是一位哲学家。关于爱因斯坦的传说也有两重性:他被认为揭开了科学与人类本性中,最好与最坏的两个方面。事实上,这本《镜头下的爱因斯坦》将还原给公众一个人性的爱因斯坦和一段真实的历史。
  • 一个时代的神话

    作者:A.派斯(美)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专门为非专业人士写的 一本爱因斯坦传记。在叙述爱因斯 坦一生的同时,作者着重提出了几 个鲜为人知,然而却有着深刻的文 化意义和历史意义的问题。 爱因斯坦声名显赫,他的狭义、 广义相对论更是世人皆知,然而他 获得诺贝尔奖却不是因为这些最著 名的贡献,原因何在?相对论如何 影响了科学思维?爱因斯坦的名字 是怎样变成了几乎每一种文化的口 头禅的?为什么爱因斯坦的一举一 动都是新闻?科学和市侩主义一起 表彰这位谦逊的科学家。是何种因 素把他变成了巨大的时尚?……在 爱因斯坦的盖世英名之后,隐藏若 这一个又一个谜团。作者凭借身为 粒子物理学家以及与爱因斯坦共事 多年的优势,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角 度,即从报刊入手,考察了大众媒 体与爱因斯坦知名度的关系,破解 了这些谜团。 作者语言幽默机智,写作中有 机编排了大量的第一手史料及报刊 资料,内容既真实可信,又趣味盎 然。顺着作者的思路,读者不需太 多的专业知识就会对爱因斯坦的一 生及其贡献有一个更新、更全面的 认识。
  • 爱因斯坦文集(全三卷)

    作者:[美]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文集(套装共3册)》收录了爱因斯坦关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和一般自然科学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述,内容主要是爱因斯坦自己写的文章、讲稿和通信,也包括别人写的爱因斯坦的谈话记录。此外,还收了几封别人写的有关的通信,作为附件。 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有很大影响的自然科学家。他一生的活动时多方面的,其思想也是非常庞杂的。长期以来,人们对他的科学工作和哲学思想的评价有所争论。《爱因斯坦文集》的编纂就是为了进一步开展爱因斯坦研究和讨论提供一手的材料。
  • Inside the Victorian Home

    作者:Judith Flanders

    Takes readers through daily life in a Victorian house on a room-by-room basis, providing detailed descriptions of each area's furnishings and decorations while recounting events that may have transpired in the parlor, master bedroom, scullery, sickroom, and more. By the author of A Circle of Sisters
  • 爱因斯坦的私生活

    作者:安东妮娜·瓦伦坦

    爱因斯坦是一个普通人,也是一个真实、真正的人,是每一个人经过努力和克服自己的弱点后都能做到的人。 作者和爱因斯坦及其夫人爱尔莎有着几十年的亲密关系,对爱因斯坦一每生活非常了解。在本书中,她从最近的距离记述了爱因斯坦不平凡的一生,描绘了广阔的生活背景。在她的生花之笔下,爱因斯坦这位伟大科学家的生活有时像一首诙谐轻松的音乐般生动有趣,有时又像惊险小说一样悬念迭生。书中还不时地流露出女作家特有的细腻笔触。书中用了编年方式记述爱因斯坦的生涯,但又不拘一格,洋洋洒洒地写出了爱因斯坦少年时期对压抑束缚人类想象力的教育机器的痛恨,青年时期由于充满自由精神和不顾后果地追求而饥寒交迫,写出了他毫无世俗观念而又时刻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生活态度。书中穿插着爱因斯坦大量的生活事迹,都是其他书中未曾述及的。
  • 爱因斯坦晚年文集

    作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爱因斯晚年文集》收录了爱因斯坦晚年文学的作品,供读者阅读。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1909年开始在大学任教,1914年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后被迫移居美国,1940年入美国国籍。十九世纪末期是物理学的变革时期,爱因斯坦从实验事实出发,重新考查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理论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他的量子理论对天体物理学、特别是理论天体物理学都有很大的影响。理论天体物理学的第一个成熟的方面——恒星大气理论,就是在量子理论和辐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成功地揭示了能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恒星能源来源的难题。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高能物理现象,狭义相对论已成为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最基本的理论工具。其广义相对论也解决了一个天文学上多年的不解之谜,并推断出后来被验证了的光线弯曲现象,还成为后来许多天文概念的理论基础。爱因斯坦对天文学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的宇宙学理论。他创立了相对论宇宙学,建立了静态有限无边的自洽的动力学宇宙模型,并引进了宇宙学原理、弯曲空间等新概念,大大推动了现代天文学的发展。
  • 一个真实的爱因斯坦

    作者:方在庆

    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具有很高天赋和独特风格的德语写作家、音乐爱好者、哲人和社会活动家。他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传奇人物,集多种角色于一身:丈夫、父亲、儿子、情人、良师、益友、犹太人、世界公民、社会良心、和平主义者、业余小提琴手、统一场理论的独行侠……总而言之,是“生活在他自己世界里的个古怪天才”。这本画传试图通过大量图片和背景资料来概述和诠释他的这些角色,以真实地反映他的生活经历、事业理想、喜怒哀乐、特立独行及其辉煌的一生。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部分 早年岁月 第二部分 求学时代 第三部分 伯尔尼岁月 第四部分 第一个科学高峰 第五部分 柏林时期 第六部分 作为犹太人 第七部分 第二个科学高峰 第八部分 旅途征人 第九部分 饱受怀疑 第十部分 上帝不掷骰子 第十一部分 晚年岁月 第十二部分 公众人物 爱因斯坦年表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致谢 编辑推荐: 科学是爱因斯坦终生奉献的事业,而人类的命运也一直是他的关注对象。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具有很高天赋和独特风格的德语写作家、音乐爱好者、哲人和社会活动家。本画册挑战了爱因斯坦作为“世纪之人”的神秘形象。作者通过相关的历史背景信息,以一种引人入胜、易于理解的风格,将科学研究的历险尽可能多地呈现给公众,让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及其对于现代科学的意义在它们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得到诠释,同时在政治和社会巨变的背景中再现爱因斯坦一生曲折的道路,告诉公众一个最真实的爱因斯坦。
  • 爱因斯坦

    作者:安德鲁·罗宾逊

    爱因斯坦(相对论一百年),ISBN:9787535744135,作者:(英)安德鲁·罗宾逊
  • 没有时间的世界

    作者:帕利·尤格拉(Palle Yourgra

    二十世纪爆发了三次科学革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几千年来人类对于时空概念的信心;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与量子力学的发展推翻了古典物理的世界;哥德尔的不完备定理动摇了数学领域的基础。 哥德尔是爱因斯坦最好的朋友,他在相对论中发现,不管在哪个宇宙,“时间”都是不存在的,也借此证明了时光旅行的可能性——如果可以回到过去,那么时间就 没有“过去”;如此便与时间的观念相矛盾。可惜的是,还没来得及回应哥德尔揭露的问题,爱因斯坦就过世了……本书以哥德尔的生平为主轴,导入了数学、物理与哲学的时代思潮,并深入探讨哥德尔在哲学的尝试与贡献。作者在书中认为哥德尔在哲学上的成就被恶意忽视,并以为历史翻案的态度,向“学院派”主流哲学提出不平之鸣。正是这充满使命感的热情,使本书不仅是一本传记,同时也见证了哥德尔与爱因斯坦对当代科学潮流所成就的划时代发现。
  • 爱因斯坦在柏林

    作者:胡贝尔·戈纳

    从1914年4月到1933年3月,柏林与爱因斯坦,一座多元都会与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物理学家的命运紧密相联,一样处在生命的动荡与巅峰。这一时期的柏林不止一个,在不同人的笔下,柏林具有多种面貌:它是政治狂热的柏林,艺术或学术的柏林,剧场、讽刺剧和电影的柏林,工人斗争和著名艺术家奇勒讽刺漫画里的柏林。这一段时间,柏林迅速发展成欧洲高水准的学术文化重镇,并跃升为德意志帝国的真正首都,成为政治人物和科学精英念兹在兹的大都会。爱因斯坦则在柏林登上生涯的高峰,于1922年获得诺贝尔奖。 在爱因斯坦的一生中,可以看到许多与当时的柏林相似的特质:他不断被视为天才物理学家、平易近人的男子、举世瞩目的和平之友,以及雅俗共赏的科学贡献者。在文化和社会领域,他也频频现身。经由学界、同事、文化界的交游圈,一个与爱因斯坦相关的人际网络逐渐成形。在柏林他活跃于知识精英圈,并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犹太认同感,一种非关宗教的种族文化归属。柏林政治的动荡,极大地冲击了爱因斯坦的生活,纳粹主义者的疯狂行径,终于促使他决定在异乡普林斯顿小镇了此残生。1933年3月,爱因斯坦永久离开了柏林。
  • Ideas And Opinions

    作者:Albert Einstein

    IDEAS AND OPINIONS contains essays by eminent scientist Albert Einstein on subjects ranging from atomic energy, relativity, and religion to human rights, government, and economics. Previously published articles, speeches, and letters are gathered here to create a fascinating collection of meditations by one of the world's greatest minds.
  • 爱因斯坦传-窥见上帝秘密的人

    作者:杨建邺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物理学革命的旗手。1879年 3月14日生于德国乌耳姆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父亲和叔父在那里合办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在任工程师的叔父等人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地受到科学和哲学的启蒙。1894年,他的家迁到意大利米兰,继续在慕尼黑上中学的爱因斯坦因厌恶德国学校窒息自由思想的军国主义教育,自动放弃学籍和德国国籍,只身去米兰。1895年他转学到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1896年进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学,1900年毕业。由于他的落拓不羁的性格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教授们所不满,大学一毕业就失业,两年后才找到固定职业。1901年取得瑞士国籍。1902年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于1905年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同年,以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1908年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从此他才有缘进入学术机构工作。1909年离开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