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曹寇

  • 作者:曹寇

    之前,我有好几个“正规出版”小说集的机会,但后来都是不了了之。这是不好的,我得承认。对于一个写小说的人来说,有个集子放在那里是必要的。就像一个工匠,他能告诉你,乐山大佛是他爬上爬下凿出来的。请相信,精神和物质是相看两不厌的。 “坏蛋出版计划”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是一个并不新鲜的创意。因为在古代,人们就是以此方式著书立说的。当然,现如今,如果有人以其“非法性”为荣,是很荒谬的——而是,就这样。 我自2001年开始写小说至今,长篇一部,中篇若干,短篇居多。数量不巨,但也不小。收入集子的都是短篇,但并非全部。对于自己的小说,我没什么好说的。“硕果”和“排泄物”都可以用来作为譬喻,但如你所知,譬喻是多余的。 如果你读了,且不虚此行,希望你告诉人们:共和国还有个叫曹寇的,也写小说。
  • 藏在箱底的秘密性史

    作者:曹寇

    《藏在箱底的秘密性史》是一部通俗易懂、涉笔成趣、视野独特,能让人一口气读完的两性文化史。 内容涉及《诗经》、《易经》、五行阴阳学说、儒释道、房中术、春宫图等等。试图从古史旧籍、房中秘书、道家经典、传奇小说、野史笔记入手,勾勒自先秦至清朝跨越几千年的中国人的两性文化发展、社会民俗民情及政治面貌。读完以后,能对中国古代两性文化的发展演变有比较完整的了解,也是对中国历史别具趣味的重温。 《藏在箱底的秘密性史》认为,古代中国人的性观念有如一条松紧带,数千年来,越绷越近,最后到了极限,继而和帝制同时崩溃。其次,在性事上,制度和现实、宫廷和民间、言和行,中国人总是存在分裂现象。第三,古人的性认识并不比当代人孤陋,性行为也丰富而大胆。四,在两性关系上,男权社会的性别歧视是令人震惊的,中国妇女的血泪史不仅是哭诉,也是一种坚忍的力量。
  • 壹丛书(全10册)

    作者:

    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壹丛书》包括何庆华著《桃李劫》,储成剑著《若即若离》,墨中白著《苏北往事》,曹寇著《喜欢死了》,曹建红著《思范桥下》,祁宏玲著《清荷铃子诗选》,苏阳著《童花头》,金磊著《半推半就》,陈武著《青苔》,马亭华著《大风》,都是用了同一ISBN。 “壹丛书”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为繁荣创作、扶持新人而设立的一项文学工程,主要为上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作协会员提供出版支持。“壹丛书”是经过评委反复认真考量后投票产生的,它的出版将对江苏青年作家成长产生激励作用。
  • 生活片

    作者:曹寇

    ●他被誉为最具才华和潜力的当代青年小说家。 ●被评为《时尚先生》、《收获》最受欢迎青年小说家。 ●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1年度新人提名。 ●有人说过,如果曹寇不做屌丝协会主席,那么无人能担当此任。 ●他用文字留下证据:态度决定一切。 ●他坚硬的文字背后,是真实、真诚和真相在打动我们。 ●本书收录作者 “披肝沥胆”“挖心掏肺”的生活记忆。篇篇皆珍爱。 ●本书通过描写那些无聊的、杂乱的、鸡零狗碎的事儿,为我们还原生活本来面貌,让人 真切体会,生活原来是如此深不可测。 ●曹寇很有腔调,但不作,不傻,不装酷,却很牛逼,让人舒服,也很崇拜。 这是当代青年作家曹寇的一部随笔集。全书大致分如下几辑:乡村生活、学习生活、家庭生活、教师生活、个人生活和友情生活,以写人记事为主,故曰“生活片”。 作者把日常事物写得奇特且寓意深远。几个场景转换,或是一段对白,就可直抵人心。
  • 十七年表

    作者:曹寇

    被雪藏多年的长篇小说处女作低调面世 记录当代中国青年在萨达姆时期的生活 小说原名《萨达姆时期的生活》,叙述了1990年至2006年间一个当代中国平庸青年的成长历程,萨达姆从1990年登上《新闻联播》,到2006年被绞死,权势起伏贯穿其间。这十七年被作者定义为有别于传统意义的“萨达姆时期”,也可看成那个时代青年的成长年表。如曹寇本人所说,“或许两相参照倒别有趣味”。和曹寇一如既往独树一帜的语言和结构一样,这个小说仍然是曹寇式的,但更加绵密和平实,语言也更为简洁、质朴、野性、畅快。小说在成长的快乐与迷惘中,折射出的是某种反都市的迷思。
  • 躺下去会舒服点

    作者:曹寇

    《躺下去会舒服点》收录了曹寇的二十一个短篇小说,其中部分在网络刚刚流行的年代就已在文学BBS发表。这些以单纯的文学热情和严谨如工匠的态度琢磨出来的作品,一出手便即成熟,冷静狠雄,风格独具。相较于后来的作品,它们“更加曹寇”。书里有高考后借对答案流连在漂亮女同学家的少年们,有一起糊里糊涂混日子打架找姑娘的兄弟。《赵清河》中的赵清河、李唐和我,活在最卑微普通的生活里,怀着有点美好又有点猥琐的对爱情的盼望,连死也死得寻常。《近猪者,吃》中流氓少年刘刚和老师女儿之间看似美好的情感,成年以后再看,当年的江湖高手也不过是那样庸常猥琐;如退隐校园的大侠般的唐存厚,其实也只是个说着空洞无物的大道理、投稿不断失败的乡镇语文老师。曹寇的小说正是这样一种“无聊现实主义”的书写。他笔下的世界,是一个庸常世界,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庸常。他所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用诚实的笔,写出这庸常世界里的我们,卑微狂躁的欲望和动荡不安的心。
  • 越来越

    作者:曹寇

    本书是青年作家曹寇的中篇小说集。包括《越来越》《水城弟兄》《挖下去就是美国》等篇目。作者用富有个性的文字带着诙谐与同情着意捕捉了都市与乡村双重渗透下的小城镇里的青年们,在一种近乎百无聊赖的气息里的小纠葛、小挣扎。这是一些不那么成功的人物,却渗透着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叹息。 如其名,曹寇在做的事是,清点文学的残兵败将,集中最后的散兵游勇,与这个世界做最后一战,在流窜中被全歼,我觉得这是这个时代唯一真实有力的文学。 ——狗子(啤酒主义者) 曹寇还很小的时候,我就叫他“曹老”。他是我心目中的前辈。此人稳重,扎实,语言无比整洁,心灵无比扭曲。虽然年纪轻轻,小说写得却像是传说中活了几辈子的人才能搞出来的东西。 ——李红旗(电影导演) 目前的曹寇正处于小说大师的年轻时代,这是一段如此富饶又艰苦卓绝的时光,有他天才的作品为证。 ——韩东(职业作家) 曹寇先生为《时尚先生》采写的新新闻作品《水城弟兄》到现在为止仍然是中国版继承《Esquire》新新闻主义传统的最佳示范。 ——钭江明(媒体人) 低微的生存反感崇高,因为被现实痛击,所以要用小说反打,实施报复。这就是曹寇,文如其人。 ——欧宁(当代艺术策展人) 在曹寇的小说里,一个既拿自己没什么办法,也拿这个世界没什么办法的人却兴冲冲地想出了一个接一个的办法,更别提这些办法中的多数还被付诸了实施,看起来真像能解决什么问题似的。 ——杨波(音乐评论人)
  • 屋顶长的一棵树

    作者:曹寇

    这是一本让你充满惊喜的小说集 本书由曹寇的十五个短篇小说组成。作者用零碎的方式描述了笔下那些杂碎人物的破碎生活。 无论是“我”、邱女士、王奎、乡镇流氓,还是“革命者”、新闻事件中的死者、棺材匠,他们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们有短暂的青春、卑微的生活以及让人忧伤的欲望,这也许并非世界的全部真相,但你会发现,事实大抵如此。 《鞭炮齐鸣》中与死者的交谈,使一切都蒙上了死亡的黑纱;《都健在》中那些少年时代的朋友,他们各奔前程,都还活着,但也正在死亡。《王水中的二爷》中作者在向蒙昧致敬,向童年致敬,向与死亡和失踪同样属性的自由致敬。《青龙会老大要多凶有多凶》中乡镇流氓的诗性生活及其宿命。 与其说作者喋喋不休的是现实主义,不如说它们都是寓言。如果说寓言是严肃的,那么这次例外,这里只是一些有意思的小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