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生与死的冥想

生与死的冥想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

分类:文学

ISBN:9787807304791

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学林出版

标签: 克里希那穆提  哲学  灵修  印度  心理学  生命  心探索  修行 

章节目录

编者的话 撒宁·1964年7月28日 奥嘉义·1932年6月7日 孟买·1948年3月14日 瓦拉纳西·1964年1月17目 在拉吉特与学生交谈·1964年1月22日 对死亡的恐惧·摘自《生命的注释》第二集 西雅图·1950年8月3日 巴黎·摘自《欧洲谈话》1968年4月28日 阿姆斯特丹·摘自《欧洲谈话》1968年5月19目 片断·摘自《鹰之翱翔》 伦敦·1969年3月20日 撒宁·1972年7月27曰 撒宁·1963年7月21目 布洛伍德公园·1974年9月7日 撒宁·1976年7月30日 马德拉斯·1959年12月9日 生、死及复生·摘自《生命的注释》第三集 孟买·1960年1月10日 孟买·1962年3月7日 伦敦·1962年6月12日 新德里·1963年11月6日 生命的整体·摘自《鹰之翱翔》·阿姆斯特丹·1969年5月11日 孟买·1965年2月24日 格斯塔特·摘自《克氏手记》·1961年8月 8月23日 8月24日 8月31日 撒宁·1964年7月28日

内容简介

《生与死的冥想》讲述克里希那穆提于侣95年出生在印度,曾被认定为一位精力充沛、性格坚定的导师,他的论述既非东方也非西方。他宣布:真理是“无路可达之国”,无论哪一种形式化的宗教、哲学、宗派都没有办法进入这个“国度”。他始终不接受别人强加给他的导师身份。世界各地的听众着迷于他,但他却宣布自己不是权威,而且也没什么戒律。他的宣讲始终就如与人面对面的讲话。他所传播的主要思想是:只有个人意识的转变,才能引发社会的根本变动。他始终强调要有自知之明,要理解由宗教和国家而来的制约性或分离性影响。克里希那穆提一直强调:我们所急需的是“开放”,即“有着难以想像的能量的大脑里的巨大空间”。这一“开放"的“巨大空间”,正是他自己的原创性的丰富源泉,也是他对世界范围各式人等产生巨大震撼的关键所在。他一直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宣讲,直到1986年才停止呼吸,享年九十。由他的讲话、日记、书信结集而成的著作超过六十本(一说四十本)。本套克里希那穆提著述系列都是从他大量的讲义中撷取出来的。系列中的每一本书,都有一个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而又极为重要的主题。

下载说明

1、生与死的冥想是作者克里希那穆提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俗世凡人19的评论
    从破碎到完整 人生不可不想的事 浩渺无垠 重新认识自己 一生的学习 思考从结论开始吗 觉醒与冥想 谋生之道 爱与思 爱的觉醒 单纯的品质 最终和最初的自由 生命之书 心的对话 自由是什么 心灵自由之路 恐惧的由来 生与死的冥想 世界在你心中 自然与生态 克里希那穆提传 点亮自性之光 你就是世界
  • 七剑凌波的评论
    印度克里希那穆提在《生与死的冥想》中解析死亡:你说你恐惧死亡。既然你无法体验到死亡,就会心存恐惧。死亡属于未知,你害怕的就是未知,是这样吗?那么对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你为什么要害怕呢?你对它一无所知,又怎么会害怕它呢?所以,你真正害怕的,不是未知,不是死亡,而是失去了已知事物。
  • 三位一体世界的评论
    从<自然与生态><自由是什么><生与死的冥想><恐惧的由来>到<论自由><论关系><论真理><心灵的日记>生命在悄无生息中,已然走过了八个年头。
  • 雨生歌词汇的评论
    终日枯坐冥想里,看尽了旁人看不清自己,走马观花日子里,从未留下深刻记忆,终究时间耗尽,才知皮相的生命,是要去深掘的古井,在生与死的边际,躲在等待的後面,我无知的手遮著岁月的容颜,手记分割了思维,是对未来无色预言。【无题@雨生歌词汇】
  • 克里希那穆提--觉悟之路的评论
    “引起悲伤的原因是自我怜悯......一旦你自我怜悯了,就提供了使悲伤生根发芽的土壤。例如,你在说“我好孤独”时,其实你就已经陷入悲伤欲绝的境地了......要弄懂悲伤人的心,首先就得从摆脱这种毫无道理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既肤浅又自私的自我怜悯开始。”——《生与死的冥想》
  • 青藏缘扎西的评论
    妈妈的病在我没有一点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让我一下子跌到了极度痛苦的深渊!我无数次的哭过,无数次的后悔不已,我怕走不出这苦痛的大坑,甚至怀疑我会患忧郁症!每天晚上,我打禅,冥想,让自己飘飞和穿梭于整个宇宙间,感悟于生与死的过程中,受惠于佛法的大慈悲中……感谢你们!
  • 安濠_395的评论
    经历了一次死亡,去到了那个黑暗的世界。至今记忆犹新,仍时常冥想畅游那个空间,不断的悟,不断的思索,理性穿插而过却无法理解这奥秘!虽然遗憾,但却更坚定……第一次发微博,与大家共同分享生与死的感悟![蜡烛] 我在:广信大道
  • 她么-的评论
    Thiruvannamalai这座充满浓重宗教氛围的小城,无数西方人来这长居,和当地信徒与苦行僧一样,冥想、灵修,追求灵魂得到救赎,整座城从日出到日落都沉浸在生与死的思考中。于是来印度三个星期后,我突然发现,真正的'incredible India' 好像并不是指开挂的印度人、满街的牛粪和那些简单明显的文化差异。
  • Kandy蚊的评论
    《生与死的冥想》《重新认识自己》…Krishnamusti…记住先…还有《The Power of Now》
  • Coder超的评论
    【好读书不求甚解】《生与死的冥想》死是生命的最终和唯一归宿。我们对死亡的恐惧是如此强烈,以至于绝大多数人都对此闭口不谈。很少有人给我们上这堂最重要的人生之课,也从没有人告诉我们死亡对人生的意义所在。不知生,焉知死。孔圣人留下六个字后就不再谈论,宗教于是接管我们无处安放的灵魂。
  • 阿B表妹的评论
    昨天晚上睡觉前吐了,回床上躺时胃非常不舒服,我开始冥想生与死的问题,像我这种身体,还有现在的这种心情。还能撑多久?
  • 琉璃工房官方微博的评论
    #文艺下午茶#生与死的冥想——安东尼的作品精髓就是在于玻璃这种材质,这引发我们去思考一个基本问题,就是玻璃是固体的还是液体的?它究竟是永恒的,还是持续在变动的?
  • 廣州設計師鄭畫之的评论
    Ecumenical Chapel / BNKR Arquitectura/墨西哥库埃纳瓦卡普世教堂:一个以“冥想”为主题,最大限度降低宗教影响的教堂设计。“冥想”是处于生与死之间的中点和平衡点。水,植物是生命的最基本元素。所有这些,都贯穿在设计中。
  • AIDY-ALEXANDER的评论
    Dashashwamedh Ghat是转世的天堂,或是幸福的彼岸,左边是活着,右边是死去,生与死的零界,飘浮在现世之上的空间,洗净尘埃,闭上眼睛,自我冥想,满心皆会是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