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不对称

不对称

作者:[美] 莉萨·哈利迪

分类:小说

ISBN:9787555912293

出版时间:2021-11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标签: 小说  美国文学  外国文学  美国  文学  心理学  文化  长篇小说   

章节目录

愚蠢………………………………………………1
疯狂………………………………………………189
埃兹拉·布莱泽的《荒岛唱片》访谈……………361

内容简介

1988年,一个大学刚毕业的男孩站在祖母家的屋顶上抽着烟,望着远处的底格里斯河,对身旁第一次回老家的十二岁弟弟讲起了自己的十二岁,讲起七十年代里那些酷热的夏夜,父母把床垫搬上屋顶,一家三口在河面吹来的凉风中好眠。

他就躺在月光下,说等着瞧吧弟弟,要不了多久,我们的国家就会再次强盛起来。道路平坦宽阔,吊桥闪闪发光,遍地都是五星级酒店;情侣们一窝蜂地飞到巴士拉去度蜜月,小学生在乌尔的神庙前面摆拍,背包客把阿斯卡里的明信片寄回家,夕阳红旅客会把一罐罐的尤苏菲耶蜂蜜塞进行李箱;巴格达将会成为奥运会主办城市,美索不达米亚雄狮队将会赢得世界杯;战争会彻底结束,巴比伦哈特拉尼尼微的遗迹都将免费开放,连安保都不需要。人们将从四面八方涌来,亲眼见证伊拉克的古老与美丽。

十几年后,哥哥失去了音讯,急着去找他的弟弟困在机场,被入境检查员反复盘问:你哥哥是什么人?你要去伊拉克做什么?

他想起最后一次见到哥哥时的样子,他像个巨人一样靠坐在塑料花园椅上,把肱二头肌上看不见的尘屑掸掉,然后抬起脸,目光扫过向西飞驰的云彩,像是在看一出穿越库尔德天空的出埃及记。他看起来更像一个向世界施加力量的生灵,而不是相反。原来,这样的一个人也会消失。

在所有的大地上,人们正在四面八方地涌来和死去。

✈️

其他人也会决心在新的一年里多吃蔬菜、跑步和阅读,而从不担心下个月会破产、宵禁或断电吗?

其他人也会在电视上无声地看棒球赛吗,看到运动员长时间悬停在空中时也会想到尼金斯基吗?

其他人也会向别人隐瞒爱人吗,因为这要比向自己隐瞒自己容易得多?

其他人也会想上帝有没有在下周为自 己安排一场巴士车祸吗,在面对无可名状的命运时?

其他人也曾见过一个名叫热纳维耶芙的女孩吗,一条白金色的马尾沿着她的脊背垂到腰际?

其他人也会暗自写作吗,在被世界抹除之前把自己的存在用白纸黑字记下来?

其他人也以为自己是真实的人吗,经受着真实的生活,以及音乐会中真实的一声枪响?

一个正陷于和著名作家的忘年恋并逐渐成长为有抱负小说家的年轻白人女性助理编辑有可能理解一位想转机去库尔德寻找失联哥哥却被英国移民官扣留在机场的中年伊拉克裔男性经济学家吗?

✈️

《不对称》由三个看似相互独立的部分组成,探讨了激发并持续影响人际关系的诸多不对称:性别、年龄、权力、才华、财富、声明、地域、种族、宗教……与正义。

第一部分名为“愚蠢”,以第三人称讲述了一位二十出头的美国助理编辑爱丽丝与比她年长四十五岁的著名作家埃兹拉·布雷泽的“爱情”故事。

第二部分名为“疯狂”,以第一人称回忆了伊拉克裔美国经济学家阿马尔的生平。他此行飞往伦敦,是为了转机去库尔德斯坦,寻找失联的哥哥,却意外地被移民官员扣留,在希思罗机场的一间拘留室里度过了2008年的最后一个周末。

第三部分是布莱泽的访谈,我们将从中领会整本书最核心的秘密,角色之间的关系也将袒露出前所未有的含义——“一场坠入兔子洞的未知之旅。翻过全书的最后一页,读者会忍不住回到开头,反复体会哈利迪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颠覆整个故事的。”(《华盛顿邮报》)

“哈利迪几乎同时写下了一部匿名的纪实小说,一部思想小说和一部关于政治参与的元小说。”(《纽约时报书评》)同时,《不对称》也是一个人蒙着面纱的肖像——一个决心超越她的出身、她的特权、她的天真的人。

“在她的笔下,‘不对称’不只存在于野心与成就之间、年轻女性与年长男性之间,更存在于西方与其他地区,以及国家与个人之间,由此提出了关于想象力和共情能力的局限性的问题:我们能否跨越性别、种族、国籍和权力的界限来理解彼此;一个人愿意为理解素不相识的人付出多少努力,以及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做到和做不到这一点。”(《纽约客》)

2018年,《不对称》英文版的出版被媒体形容为一场“文学事件”,风靡一时,有心的读者会发现,它的知名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metoo运动的热潮,以及知名老作家和女文青之间的八卦。然而,从阅读中我们很容易便能意识到:书中人与人的关系远非简单的权力关系可以概括,而是息息相关、休戚与共;自传性也并非噱头,而是以整个现实世界与这部小说互文,从而拓宽了叙事的景深;而且,莉萨·哈利迪也志不在此——

“你在写这个吗,我们的事?”

“没有。”

“那你在写什么?”

“其他的人。”

……

无论如何,《不对称》都迫使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读者,一个更积极的观察者。

下载说明

1、不对称是作者[美] 莉萨·哈利迪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把噗的评论
    很好读 喜欢第一部分
  • 李厂长的评论
    真可怕,这么好的作品竟然是处女作,佩服
  • 西窗随笔的评论
    由互不相干的两个故事构成的小说。第一部分是一个年轻女孩与大她45岁的老作家(显然原型是菲利普罗斯)的不对称关系。第二部分是一个美国伊拉克双重国籍的人在英国立场被扣留,一个种族国家宗教信仰的不对称故事。最后的访谈也很有意思。挺好看的小说,尤其第一部分更好看。
  • 陈楸帆的评论
    bravo. 读完才理解书名的深意,第一个故事代入菲利普罗斯之后尤其有趣。
  • 大胡子阿细的评论
    好看,精巧的架构!
  • Nelly.L的评论
    今年读到的很好的小说之一,推荐。读到第三部分突然意识到这是一部非常有当下性的小说,它从年轻人的视角出发叩问上一辈人已习以为常但如今逐渐分崩离析的世界——如《逆流年代》所说,二战后极左与极右式微,稳定、国际合作和经济增长的“责任时代”已然结束。《不对称》是哈利迪的第一部作品,被《纽约客》称为2018年的文学现象。或许真正可以被称为文学现象的是,新一代的年轻作家们(包括哈利迪和风头正劲的鲁尼)在反思现状,并且不惮于嗤笑权力上位者的傲慢与自满。
  • 萨鲁曼的评论
    细节很迷人
  • 犀牛大哥的评论
    文字非常顺畅,女性视角也不错,虽然读的时候总会冒出八卦之心,书里提到的《三个六月》是我读过的第一本获得美国图书奖的小说,倍增好感。
  • drunkdoggy的评论
    为好友的译笔打五星。作家很会写,第一个故事精准投放成长型女文青:精美,时髦,迷惘,以及不必要的自怜(即使作家已经在努力克制了),第二三部分更好,证明了作家的超越性。期待更多。
  • Jessica的评论
    看了一圈,貌似都喜欢第一个故事,而我喜欢第二个。那段库尔德语和阿拉伯语一个词的细微差别的不对称性,说明了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分裂和变迁。
  • #暗蓝#的评论
    关于当下,“与此同时”的杰作。我们迷恋对称,其实是因为我们永远都不可能拥有对称。我们没有共同的形状,没有共同的基础,无数个远方享有的其实是“共时的历时”——不同时代、不同进程的不同阶段在“世界”的同一时刻上演:年轻的美国白人女编辑正在经营她充满希望的毫无意义的人生;中年的阿拉伯裔男性经济学者被困在程序与责任之中,焦急地等待参与一场注定的悲剧。他们都曾嫉妒对方是置身事外的,真正置身事外的也应该遭人嫉妒,但那并不是他们。从这个角度来说,读这部小说几乎是让人幸福的。“小说家在私密创作中敢于冒险,在狩猎采集时保守谨慎”,读者诸君至少有个把小时时间,不必冒险也不必谨慎。
  • 龙之芥的评论
    晚年的罗斯并不是那么的有趣,甚至他笔下所有那些被暗示的性也被人诟病很无聊。但是,莉莎·哈利迪笔下的罗斯就有趣的多,在她小说《不对称》中知名老作家埃兹拉·布莱泽的原型就是菲利普·罗斯。哈利迪利用手握的材料,在她奢侈的虚构中,老作家温柔有趣,他富裕、有名、孤独并且依然饥渴,他唯一的伤痕是他身体上可见的那些,而不是他灾难性的婚姻留给他的那些。从小说第一部分,可以看出哈利迪之志绝非知名老作家和女文青之间的八卦猎奇,而是通过书中人物关系与现实世界的休戚与共,来拓宽理智与叙事的景深。当一鼓作气读完整本书后,发现自己只喜欢带有自传性的第一部分,并不喜欢第二部分,这也构成了我阅读感受的“不对称”。
  • 清许的评论
    一部融合了多种元素的小说,不只是作者忘年恋的八卦延伸,在小说中也呈现出21世纪初美国的状况,里面谈论了 种族,包括第一部分频繁提到犹太人,而第二部分本身主人公就是伊拉克裔移民。第二部分更让人想到追风筝的人描写的阿富汗,作者借着主人公的朋友之口说出,记者在伊拉克当地做的报道是多么轻浮,不过是给平和的美国人做茶余饭后的点心,如果在那里呆上一年,这种残酷,没人会写出任何东西。小说发表于2018年,同年菲利普·罗斯逝世,那位女编辑或许也在用这种方式对这位美国作家追悼,最后的访谈更是道出了作者对作家了解的一切。这本书也让我想去阅读菲利普·罗斯。
  • helloKe的评论
    Not my cup of tea
  • 一个波妞的评论
    第一个故事勉强读完后弃。女主太讨人厌。25岁还那么无脑,喜欢不起来。也没有什么令人深思,或引起触动的地方。
  • 叮叮当当的评论
    文字、结构、寓意都充满了野心,整本书结束,也彻底颠覆了我对第一部分的理解。一开始似乎是一个熟悉的故事——爱丽丝,一位二十多岁的图书编辑,与一位年长她45岁的文学大师发生了一段浪漫的关系。书里的作家刻薄、控制欲强但又慷慨大方。第二部分则跨越到了一位伊拉克人的故事,从英国海关到家庭生活的来回切换,背景贯穿了伊拉克数年来的战争,看似平淡的叙述但却充满危机和血腥。第三部分点睛之笔,尤其最后一页。所以,我们能否跨越性别、种族、国籍和权力的界限来理解彼此?难道我们将永远困于不对称之中吗?
  • 窝窝鹤鹤神y的评论
    Asymmetry,意犹未尽。88
  • 吉尼斯在逃纪录的评论
    之前读的原版,主观评分在3.5-4星之间反复横跳,等中译版到了再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