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偶像的黄昏

偶像的黄昏

作者:[德]尼采

分类:历史

ISBN:9787100103848

出版时间: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标签: 哲学  尼采  德国  西方哲学 

章节目录

前言
格言与箭
苏格拉底的问题
哲学中的“理性”
“真实的世界”最终如何变成了寓言
违反自然的道德
四大谬误
人类的“改善者”
德国人缺少什么
一个不合时宜者的漫游
我要感谢古人什么
锤子之言
附尼采手稿和笔记简写表
注释
译后记

内容简介

该书是尼采的一本思想著作,作者希望能够对永恒的偶像做一番思想上的探究,而事实上也恰恰如此。该书讨论了苏格拉底的问题、哲学中的理性、违反自然的道德等问题。

下载说明

1、偶像的黄昏是作者[德]尼采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色拉叙勇蛋的评论

    在我看来,针对激情中愚蠢的胜利是迄今取得的最大胜利:即抓住激情本身,然而用精神、高尚和审慎使激情彻底发酵,从中生出此在的狂喜。以前,人们因为激情中的愚蠢以及由之而来的恶果,就希望干脆根除激情,这不过是又一种愚蠢。其公式存在于《新约》中,存在于著名的登山宝训之中,不过在那里,完全不是从高处看待事物的。显然,对于这些Tschandala来说,激情的升华作为趋势是根本不可想象的:在《新约》中,“精神”一次本身就是一种纯粹的误解。他们全力反对“有理智者”:怎么期望他们发动一场针对激情的理智战争呢?……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教诲反对激情的斗争就是根除和阉割……教会修行的反思始终围绕着这样一点:怎样根除欲望、骄傲、权力欲和贪欲?……同样显而易见的是,同样的手段即阉割和根除,是被那些一直过于薄弱从而不能接受一种温和的措施的人所选用的:——这些天性需要苦修会La Trappe,需要在自己和激情之间发布一个极度的、最终的敌对声明……这体现了一种极为低下的退化类型。这种类型常常出现在所谓的悲观主义者身上:比如,叔本华与情欲之间的关系就属于这种类型。经过上百次的考验和供认,个人不能在这方面控制自己,最终对在这方面能控制自己的人怀有一种习惯性的仇恨Rancune——这是可以理解的,尽管完全不是哲学上的……当这些天性甚至不再有足够的意志力承受这种极端的手段、戒除他们的“魔鬼”时,这种仇恨就达到了顶点;在整个哲学史和艺术史上,针对感官的最恶毒的敌意不是来自“阳痿者”,也不是来自禁欲主义这,而是来自那些想禁欲而做不到的人,来自那些需要成为禁欲主义者的人……基督徒奥古斯丁恰恰是[对他的被压抑的“魔鬼”的一种报复——]近乎失败的禁欲主义者的价值;简言之,人们的行为和判断与先前的判断截然相反,那时的仇恨还是愚蠢的——从前,人们要根除敌人:现在,人们对保存敌人抱有兴趣——有这样一些创造物,比如新的德意志帝国,它们只有通过一种深沉的仇恨,方能显出自身的必要性。——通过这种方式,人们才会逐渐不去考虑它的起源。同理适用于内心的冲突:有人不惜任何代价获得心灵的平和,以致索性取消(饿跨、剥夺、废除……)他们的精神,这样的人玩的还是“老把戏”——显然,这不是他们的最高兴趣。一切强大的天性都知道,他们身上充满了矛盾,——而且,他们那永不枯竭的丰富性全赖于这种永恒的斗争,由于这种斗争,那著名的“心灵平和”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不仅适用于艺术家,也适用于政治家……如果一个人把心灵的平和看得高于战争、生命和丰富性,这本书就证明了他的颓废……或者换句话说:因为一个人感到了自己的枯竭,他才选择平和……

    以上这段是尼采计划写作《权力意志》的笔记,在1888年10月左右,科利版13卷:16、23。本身译者李超杰专门摘出此段落,其实对理解《偶像的黄昏》以及尼采思想起到很重要的解释作用,尤其是丁耘老师说的尼采其实是把柏拉图的理性为王控制激情给颠倒过来,让激情反过来占据理性。尼采有意识的说到,人们看到激情的愚蠢之后,采用放弃激情而采用理性的办法获得处理的方案并不靠谱,是另一种愚蠢,足以证明尼采有意识对哲学和基督教的这种方案的颠倒。 同时这个段落对于理解尼采所说的“退化”和传统的伦理学目标提供了更多的具体指导,相对于尼采出版的文字,他的笔记还是更容易理解,从那句【如果一个人把心灵的平和看得高于战争、生命和丰富性,这本书就证明了他的颓废】可以看到尼采所希望的人应该不是图于内心平和的,这种伦理教导就是反所有传统宗教的,而另外一个关键词“战争”也得以彰显价值,超人是意欲、呼唤战争的到来,在战争当中丰富生命。
  • 色拉叙勇蛋的评论
    尼采从古人那里学到了什么,或者在思想史、文学修辞和美学意义上,尼采的精神思想资源从哪里获得,这始终是一个值得梳理的问题。所幸的是,尼采在本书明确写了一篇【我要感谢古人什么】,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如下: 1.在写作、修辞方面,尼采从古罗马的作家那里拿到更多,而不是很容易误以为的著名经典。作为一个古典学教授,尼采倒是有一点反讽的精神,对于古典学教授过活拿教职发论文需要的柏拉图等人的古典著作反而不怎么提及,即便提到了也是嘲讽柏拉图是一个“马戏演员”“头等的风格颓废者”,这个至少让我比较意外——要知道一般的读者的规律,对读的越多研究越深的文本反倒会越加迷恋,显然尼采不属于。 2.尽管尼采认为古希腊人的精神是充溢、富足的,但他们的生活却没有太大的典范作用,古罗马人倒是更值得学习。

    从根本上说,只有数量很少的古代书籍在我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最著名的均不在其中。我对于风格,对于作为风格的警句的喜爱,几乎是在接触萨卢斯特的一瞬间突然产生的……在我第一次接触到贺拉斯时,情形亦然。直到今天,我在任何其他诗人那里都没有获得贺拉斯的一首抒情诗最初带给我的那种艺术陶醉……所有这一切都是罗马式的,如果人们愿意相信我的话,是高贵卓越的。

    从希腊人那里我从未收到过如此强烈的影响;而且,坦率地说,在我们眼中,他们不可能和罗马人一样。人们不会学习希腊人——他们的举止太异样,他们又太富于流动,因而不能发挥强制的和“典范的”作用。有谁曾经向一个希腊人学习写作!又有谁曾经绕过罗马人学习写作!

  • 色拉叙勇蛋的评论
    尼采的“醉”和“梦”是美学的重要概念,在第一次阅读《悲剧的诞生》时还没有那么认真地理解这两个单字,在本身的章节里面,尼采仍然再次讨论了这个。从下面的文本里面,进一步深化了对尼采的“醉”、阿波罗精神与狄奥尼索斯精神的理解 1.“醉”带来的身体的兴奋是艺术的必要前提。无醉即无艺术,甚至无醉都不会有美的感觉。 2.“醉”有多种类型,其中尼采重要提及的是两种,一种是性冲动意义的醉,一种是意志的醉。 3.“醉”的本质是力的提升和充沛之感,换个角度看也就是 力的满溢才能充分地表达醉。过多的醉是生命精神-意志的流溢,过剩的醉流出则产生人的完美型的要求。

    为了能够有艺术,为了能够有任何一种审美活动和审美直观,一种生理前提必不可少:醉。醉必须首先提高整个肌体的兴奋度:在此之前任何艺术都不会出现。所有极为不同类型的醉都具有这种力量:首先是性冲动的醉,这种最为古老、最为源始的醉。还有随着一切强大欲望、一切强烈情感而出现的醉;节日的醉,竞赛的醉,表演的醉,胜利的醉,一切极限运动的醉;酷刑的醉;破坏的醉;在特定气象影响下出现的醉,如春天的醉;或者在麻醉剂的影响下产生的醉;最后,还有意志的醉,一种积蓄的、膨胀的意志的醉。——醉的本质乃力的提升与充沛之感。

    在这种状态下,人由于其自己的充沛而使一切事物充实起来:人之所见,人之所愿,皆是膨胀的、结实的、强大的和力量过剩的。这种状态的人使物发生转变,直至后者反映出他的权力,——直至后者成为其完美性的体现。这种转变为完美型的要求就是——艺术。

    由我引入美学的对立概念,即阿波罗的和狄奥尼索斯的——二者都是醉的概念的类型——是什么意思?——阿波罗式的醉首先使眼睛出于兴奋状态,从而获得梦幻的力量。画家、雕塑家和史诗诗人都是卓越的梦幻家。相反,在狄奥尼索斯状态,全部情绪系统都会兴奋起来、高涨起来:从而把它的所有表现手段一下子释放出来,把表现、模仿、变形和转换的力量,把各种表演和做戏的力量同时调动起来。这里,本质的东西始终是变形的轻快,是不能不做出反应……狄奥尼索斯式的人不可能不去领会任何一种暗示,他不会忽略任何一种情绪的符号,他有最高程度的领会和猜测的本能,正如他具有最高程度的传达技巧一样。他进入每一个躯壳,进入每一种情绪之中:他不断地变形。——音乐,就我们今天对它的理解而言,同样是情绪的一种总激发和总释放。

    上面这段话的记录主要是注意阿波罗的精神也是一种兴奋的沉醉,不是苏格拉底那般的理性,而狄奥尼索斯精神则是更加全方位的情绪调动。史诗诗人、雕塑家、画家被认为是阿波罗精神主要支配的艺术人物,而悲剧、音乐则被视作狄奥尼索斯精神主要支配的艺术。
  • 色拉叙勇蛋的评论
    本书此篇名为【人类的“改善者”】,“改善”二字加了单引号表示讽刺之意思,这个“改善者”指的是基督教。所以本篇尼采的锤子砸向了基督教和圣经精神,总体归纳一下,尼采认为基督教精神与其说是“改善”人类,倒不如说是驯化、柔化了人类,使人类更加地温顺化,因此也丧失了很多原初的生命意志,在基督精神大行其道的欧洲,懦弱、胆小的教士被奉为圣贤而少有古希腊如英雄阿喀琉斯般的勇气。 砸碎基督教精神,就是要恢复生命本初的鲜活精神和意志,让生命从大地上长出,并激烈地冲创、剥削,因此尼采反平等主义,他既敌视基督教的终生平等,也蔑视卢梭的平等观念。 砸碎基督精神的另一层意识就是要恢复高贵,恢复高贵者对低贱者的“剥削”,而不是让高贵者被淹没在贱民中间,高贵的价值被沉没。

    基督教有其犹太根源,并且只有作为这块土壤的植物才能得以理解,它意味着对于任何一种培育的道德、种姓道德和特权道德的反动……基督教是对一切雅利安价值的重估,是贱民价值的胜利,是面向穷人和卑贱者的福音,是一切被践踏者、可怜虫、失败者和失意者对于‘种姓’的总暴动,——作为爱的宗教,它是永恒的贱民的报复……

    另外,还需要说的一条是尼采的这个理解跟汤因比的《历史研究》里面对基督教的描述有相似性,汤因比是用了“内部无产者”的归纳。基督教在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的确是从“被践踏者、可怜虫、失败者和失意者”发展起来的,逐步再上层化罢了。 对于尼采的敌基督,可以进一步阅读他的《敌基督者》这本书,扩充材料,但真正的问题就是尼采对基督精神的攻击,我们可以聆听多少?尤其是在中国,经历了“儒表法里”的历史,又正处在社会转型过程当中,这是一个问题。抛开国家民族,对于一个人,想要做一个本真有超越的人,又应该如何理解、接纳这个狂妄又才华四溢的诗人、哲学家,也是一个持久的阅读问题。
  • 色拉叙勇蛋的评论
    这篇名为“苏格拉底的问题”,实际上尼采主要清算的是苏本华及其之前的整个哲学传统,尤其是理性主义的传统,这个传统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对【使理性成为暴君】(本篇后文),在尼采看来甚至叔本华都未能够充分地逃脱这个传统。 【这些历代最智慧的人——人们必须[仔细地]近距离的观察他们!也许他们全都站不稳了?过时了?摇摇欲坠了?颓废了?成了秋水仙?也许智慧就像乌鸦一样出现在世界上,它已经闻到了尸体的临近?】在本书的译注里面有表明在W II5,50 。 在这个比喻里面,所有的圣贤哲人所达成的那些共识、真理,不仅不被尼采视作为我们经常视作的人类精神思想的伟大结晶、瑰宝,而是被视作“症候”,腐朽、衰败的前兆,甚至是“愚蠢至极”的共识,是集体的病症。 那么在尼采看来,这个集体的病症、错误的愚见是什么呢?如何理解下文所说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反希腊人”会导致希腊的衰弱? 第一个是从1872出版的《悲剧的诞生》里面寻找,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带来的那种理性、秩序、光亮的精神导致了古希腊的悲剧精神的没落,作为幻象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逐步被哲学的白昼之光所驱散。 这个基本上是美学的角度做的一个解释。 第二个是本书的此篇继续挖掘,其实是从肯定生命的意志哲学角度来说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病症就是否定生命(由此可以回到柏拉图《理想国》的“洞穴隐喻”,以哲学理念世界来否定城邦的现世世界)。 这个基本上是哲学角度做的一个解释。

    伟大的圣哲是衰败类型。我认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衰败的症候,是希腊解体的工具,是伪希腊人,反希腊人(《悲剧的诞生》1872)……他们自己,即这些最智慧的人在生理上达成了某种一致,旨在以同样的方式否定生命,——必须否定生命。最终,关于生命的判断、价值判断,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绝不可能是真实的。它们仅仅作为症候才有价值,它们仅仅作为症候被考虑,——就其本身而言,这些判断愚蠢至极

  • 色拉叙勇蛋的评论
    尼采对苏格拉底的攻击实在太猛烈了,简直就是要抄他家底的架势。《偶像的黄昏》里面,尼采用他的锤子第一个想要砸碎的偶像就是苏格拉底。

    他(指苏格拉底,笔记添加)发明了一种新的竞赛方式,从而成了雅典贵族圈子中的首位击剑大师,这就是一种迷惑。他通过挑起希腊人的竞赛冲动来迷惑他们,——他把一个变种带入青年男子与少年之间的角力当中。苏格拉底还是一个好色之徒

    这里主要是问题,尼采说苏格拉底“发明了一种新的竞赛方式”,而且在贵族圈中传播,我比较怀疑的是 这个是历史的真实状况,还是尼采的一个修辞,“击剑”指的是修辞和辩证法呢? 在其他的柏拉图著作里面是否可以找到古典学的记载,关于苏格拉底是击剑大师? 从目前的知识掌握和这篇的上下文看,这里是尼采的一个修辞,“击剑”和“竞赛”就是苏格拉底的辩证法的掌握。 而对于文末的“好色之徒”应该指的是苏格拉底跟少年男子的事情,比如《会饮》里面的阿尔喀比亚德,而不是对女色的好色。
  • 缓青的评论
    在书店翻检哲学书时瞥见《偶像的黄昏》,书名太特出了。一看作者尼采就放下了。回去的地铁上突然想起中学时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究竟是读完了,还是没读下去呢。啥都记不起了。kindle中有,拿出来一看,开篇是尼采。。。我预感与尼采的缘分到了。
  • 行走的茶的评论
    #汪国真逝世# 汪国真,算是一代人的青春偶像。 20几年前,一段非常文艺的批叛。似是偶像的黄昏。 只是今天,伊人已逝,当年的文艺青年的青春还在吗?
  • 流动的思想的评论
    偶像的黄昏//@战争史研究WHS:图5那一小块焦黑的就是科马洛夫的遗体
  • 司马瑄的评论
    读过《偶像的黄昏》 ★★★★★ “将他极具攻击性的傲慢当做“毒舌”“八卦”等闲视之是危险的,这会产生一种他的肩膀可以倚靠的错觉。但他不是甘心供矮子踩踏登高的巨人,他是魔鬼,已与深渊同化,而魔鬼..” 网页链接
  • 缅玉爱好者的评论
    作业本2年前的段子被鞭尸,说明中国舆论环境较之两年前已经有截然的变化;窦唯的关注是人们对偶像黄昏的感慨以及对青春的怀念! 媒体札记:​@作业本、窦唯以及蛤丝
  • 小瓶里的sophia的评论
    卫茂平译版、尼采《偶像的黄昏》某页某注释:没有音乐的生命简直就是个谬误,一次艰辛劳累,一次流亡。
  • 罗云z的评论
    所有偶像到最后都会幻灭到渣都不剩,在这个偶像的黄昏还是做自己最好!
  • 栾畅ing的评论
    大二下(5-7月)愿望书单:1、「偶像的黄昏 尼采」2、「生死疲劳 莫言」;3、「大唐李白(1)」;4、「红楼梦」
  • 信儿仔徐丞的评论
    #世界读书日#上午读完尼采的《偶像的黄昏》,晚上看《沉默也会歌唱》 灵芝街
  • 周三痴的评论
    求龙哥赐我《偶像的黄昏》 ​我曾经读过的那些书
  • 很可能是啊啊啊的评论
    《偶像的黄昏》 我的评分:★★★★ “内在事实”是一个迷思啊 精神作为原因是幻觉啊 纯粹的“自我”是语言游戏啊 感觉尼采太深刻太孤独了啊 难道他也看过维特根斯坦?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 蚊昌山的评论
    “英雄的黎明”VS“偶像的黄昏”,不知道这么描述这两幅图是否合适。
  • 柯齐人生pl的评论
    我刚在@微盘 发现了一个很不错的文件"【尼采注疏集】偶像的黄昏.pdf",推荐你也来看看!【尼采注疏集】偶像的黄昏.pdf
  • 君君_皐月箱庭的评论
    想起来个有意思的事儿,尼采有句被引用滥了的话叫"Was mich nicht umbringt, macht mich stärker":“那没有杀死我的,让我更强大”。这个句子出自《偶像的黄昏》,德语是Götzen-Dämmerung。格策的名字在德语里就是“神像、偶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