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客体关系家庭治疗

客体关系家庭治疗

作者:【美】大卫•萨夫,【美】吉儿•萨夫

分类:文学

ISBN:9787510048517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标签: 家庭治疗  客体关系  心理学  精神分析  心理治疗  心理  世图心理  心理咨询 

章节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客体关系家庭治疗:概述 第一章 客体关系家庭治疗产生的背景 家庭治疗领域内的分化 3 起源于精神分析 14 理论付诸实践:临床个案22 第二章 开始客体关系家庭治疗时的阻抗 个体治疗师转向家庭治疗30 家庭系统治疗师转向分析性家庭工作32 意识和潜意识的焦虑32 对从事家庭工作的阻抗34 个人和制度阻抗的交互影响34 对压倒性反移情的防御38 战胜焦虑41 第二部分 理论及其发展 第三章 客体关系理论和家庭治疗 不列颠学派47 梅兰妮•克莱茵的贡献52 客体关系理论与家庭54 家庭功能运作的客体关系模型57 核心关联60 核心抱持61 情境抱持61 家庭治疗中的核心抱持和情境抱持63 改善家庭抱持能力和核心关联64 第四章 治疗模型 个体治疗模型66 家庭治疗模型71 共有的家庭抱持72 夫妻治疗模型78 第五章 家庭中的夫妻创造 夫妻的形成86 家庭中的夫妻创造90 受孕:生理和心理91 不孕和收养92 怀孕94 投射认同95 养育孩子的实践97 第六章 婴儿对家庭的再创造 四种形式的创造力106 婴儿观察研究的贡献109 作为一对夫妻的父母与婴儿110 作为一对夫妻的父母与分离期的孩子113 作为一对夫妻的父母与阴茎自恋的儿童114 分裂和三角关系的再创造116 三角关系的生殖器性欲化118 对父母作为一对夫妻的反应121 乱伦128 现实和幻想的汇合128 第七章 团体关系理论和实践的相关性 团体分析:S.H.福克斯132 家庭导向的团体分析:罗宾•斯金纳132 团体关系理论:威尔弗莱德•比昂133 团体移情:亨利•依泽瑞135 家庭导向的团体解释:罗杰•夏皮罗和约翰•津纳136 潜意识假设的发展137 团体关系的体验和家庭治疗140 第三部分 技术和移情 第八章 评估 家庭会面的基本原理157 安排159 排除或包含的亚组160 家庭评估的六项任务163 首次会谈中提供空间164 发展阶段和水平的评估167 防御功能的展现170 对共有的潜意识假设和潜在焦虑的探索171 运用移情和反移情172 检验对解释和评估形式的反应173 做出陈述、推荐和治疗计划176 第九章 客体关系家庭治疗技术 制定框架179 家庭进入治疗室180 分析阻抗181 开始183 拓宽参与范围184 核心情感交流:此时此地与彼时彼地188 干预的种类193 辅助技术206 协同治疗207 家庭治疗中精神分析技术的局限208 结束209 第十章 移情和反移情 移情的概念:弗洛伊德212 移情:客体关系理论213 对回到被压抑的坏客体关系的阻抗215 反移情217 “消极能力”的成长220 个体治疗中的情境移情和反移情220 个体治疗中的焦点移情和反移情222 家庭治疗中的移情和反移情228 利用个体移情形成情境移情235 第十一章 夫妻和夫妻治疗 核心关联和相互抱持中的问题238 夫妻工作中的移情和反移情模式241 夫妻治疗中焦点移情和情境移情的交替244 在情境和焦点的摆荡中工作250 反移情中的恨252 内在客体的外化253 内在夫妻253 对治疗师内在夫妻的反射254 夫妻治疗中的指导技术259 夫妻治疗的其他技术260 有外遇的夫妻治疗261 治疗形式265 第十二章 个体治疗、家庭治疗和夫妻治疗的整合 联合治疗和同步治疗267 儿童治疗、父母辅导和家庭治疗的联合271 儿童分析和夫妻治疗联合280 定相治疗模式286 精神分析联合家庭和夫妻治疗289 对抱持能力缺陷家庭的整合治疗方法293 第四部分 生命不同阶段的家庭治疗 第十三章 有幼童的家庭治疗 为什么对儿童进行治疗工作? 297 有幼年儿童的家庭治疗综述299 孩子的发展水平303 孩子发展水平与家庭发展水平的关系304 有婴儿和幼童的家庭治疗304 第十四章 家庭治疗中较大的、游戏年龄的孩子 游戏:孩子的交流320 建立游戏空间322 内在游戏空间323 使用游戏323 游戏中的置换水平324 评估阶段的游戏325 家庭治疗过程中的游戏331 游戏年龄孩子家庭的评估和治疗案例335 游戏的防御和表达345 第十五章 青少年家庭 青少年家庭的阻抗347 青少年的“分离—个体化” 348 连锁的生活危机356 长期的代际间连锁作用356 更困难的家庭359 与青少年家庭的工作过程364 第十六章 离婚和再婚家庭 夫妻面对分居379 处在分离中的家庭380 当家庭离异382 单亲家庭383 再婚后的家庭388 再婚家庭的隐形术389 未完成的哀悼390 界限的模糊和弥漫392 经济压力393 夫妻离婚后的关系394 孩子的角色压力396 继父母的角色压力397 对否认现实的治疗模式399 寻找为再婚家庭设计的治疗模式400 交替的合并和联合家庭治疗模式406 第十七章 有成年子女的家庭 晚年家庭模式的可变性407 成年家庭中的丧失和哀悼410 有年轻成年人的家庭411 重新聚焦于夫妻414 抱持情境的失败415 与子女和孙子女的关系418 回到潜抑419 重新找回的需要420 成年夫妻和他们年迈的父母426 第十八章 经历了丧失、损伤或死亡的家庭 悲痛阶段428 丧失和哀悼失败429 第五部分 结束 第十九章 家庭治疗的终止 当家庭治疗的目标达成的时候459 治疗结束的标准461 终止的多样性463 在不完整的治疗中的哀悼过程472 治疗师离开导致对丧失的反移情476 当家庭治疗转为其他治疗形式时的结束477 结束之后的转诊479 终止治疗的客体关系481 终止时的移情和反移情484 家庭治疗与个体治疗同时终止485 结语493 参考书目495

内容简介

《客体关系家庭治疗》家将庭治疗聚焦于家庭现实,精神分析聚焦于内心现实。《客体关系家庭治疗》中还有一些临床案例进行了分析,方便了读者的理解,并通过案例让读者对其操作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介绍详细,易于理解。 作者的教学工作产生了本书的基本概念,全书整合了精神分析、儿童发展、精神分析小组进程和组织系统的相关文献,与家庭治疗进程和研究文献相配套。作者综合了各种观点,以此来支持和发展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家庭治疗方法。这本书不仅增加了客体关系家庭治疗的教学资源,同时也是家庭治疗的精神分析方法的重要代表作。 家庭治疗聚焦于家庭现实,精神分析聚焦于内心现实。由于内在焦点的歧异,将家庭治疗和精神分析进行整合显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本书则是这种努力中的一个杰出代表。《客体关系家庭治疗》发行超过二十年,已然成为该领域的经典。——赵旭东 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客体关系家庭治疗》最见长的部分,是如何将客体关系理论具体应用于解决临床具体问题,书中还附有一些临床案例,以便读者理解他们的理论概念和操作技术。 我相信,该书的出版肯定是精神分析在中国热点地区升温发展的又一把干柴!——丛中(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活着,其实是一门专业,每个人的专业。读《客体关系家庭治疗》这样的书,可以让你更加专业地活着。 更加专业地活着,其实很简单,就是能够让自己愉快,并且能够给他人带来愉快。——曾奇峰(中德心理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下载说明

1、客体关系家庭治疗是作者【美】大卫•萨夫,【美】吉儿•萨夫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