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最新电子书

  • 海峡两岸郑和研究文集

    作者:时平

    海峡两岸郑和研究文集本书收录了40余篇学术论文,内容涉及郑和下西洋目的和停止原因、郑和文化多远价值、郑和学术史考察等问题。其中,“郑和模式”的提出对于从国家文化视角认识郑和下西洋历史研究具有创新意义,还有从明代气候变迁与郑和下西洋的关系,讨论对郑和下西洋的影响等颇有新意。这些学术成果,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两岸郑和研究学术多元、融合与合作的新境界。 

  • 雍正——谜一样的天子(套装)

    作者:故宫出版社

    雍正——谜一样的天子(套装)本套明信片共包含四辑:《帝后耕织》《别样行乐》《汉服写真》《十二月令》。本套明信片主要通过《胤禛耕织图》《胤禛汉服行乐图》《胤禛十二月景行乐图》等图像展现雍正皇帝在即位前后的精神世界及其留给后世的无尽谜团。 

  • 《史记》人生艺术十讲

    作者:张学成

    《史记》人生艺术十讲本书分十讲叙述《史记》故事给当今读者的人生启发。作品雅俗共赏,作者既具有深厚的《史记》研究功底,也有对当今世风人情的深刻理解,生动有趣,可读性强,对于指导青年人的立身处世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书既可以成为大学本专科学生的通识课教材,又能成为广大读者的日常读物,适合青少年、中年读者,甚至是老年读者阅读。 

  • 草原狼纛

    作者:陈凌

    突厥是古代欧亚草原重要的游牧之一,曾一度成为雄跨欧亚草原的霸主,在历史上有深远的影响。本书在欧亚草原广阔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下,以通俗的语言介绍突厥民族的兴起、发展和衰亡过程,及其与周边各政权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于古代欧亚历史的深刻影响。并利用最新的考古学、语言学成果,从多个侧面展现突厥民族复杂多元的文化面貌。
  • 文化研究(第20辑)

    作者:周宪 主编

    在文化研究的发展中,总有些问题始终处于热点领域,研究者对此兴趣持久不衰,比如,本期所组织的三个专题就是如此。 专题一“哈维的地理与空间理论”,为阎嘉教授组织的一组讨论哈维及其理论的稿件,旨在介绍哈维空间理论的关键词、空间批评的物质,以及历史—地理唯物论,阐述哈维学术思想的演变,为我们总体性认识哈维提供一种新的思考路径。 专题二“性别、种族与身体的表征”由刘岩教授主持,这组专题把身体与另外两个性别、种族关联了起来,详细讨论女性身体、种族身体的文化表征,并以影视文本和文学文本为研究对象,阐述身体与文化研究关系。 专题三“视觉的文化政治”直接切入视觉的文化政治,从汉语文字学、西方先锋派的视像诗,以及文学资源中视觉文化入手,揭示了古代人的视觉行为中所包含的视觉政治,阐述诗歌的语言表现形式如何借助视像造型赋予诗歌别一种意蕴,发见了一个视觉理解的重要原理:视觉理解决不是简单的观看,而是各种复杂文化元素错综纠结所形成的某种妥协。 本辑其他文章反映国内学人对文化研究不同问题的深入思考,与本期专题互补,值得一读。
  • 多彩贵州原生态文化国际论坛(2014)

    作者:索晓霞 李菲

    多彩贵州原生态文化国际论坛(2014)全书分为四大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原生态文化;地方社会与当地变迁;传统再造与文化生产;旅游、文化与族群。 
  • 名字与文化

    作者:谢艳明

    名字与文化名字与文化密不可分,名字透射着社会秩序、礼节礼仪、价值判断、宗教信仰、群体审美等文化信息。一些人的名字简直就是时代变革和发展的关键词,透过他们的名字我们可以追寻历史发展的轨迹,体味不同时代的风貌。本书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中西人名,包括真实名字、绰号、外号、笔名、庙号、谥号、年号等。通过对名字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精彩纷呈的文化表征。 

  • 中华传统美德:仁 义 孝

    作者:徐永辉

    中华传统美德:仁 义 孝《中华传统美德:孝·义·仁》包括孝篇、义篇、仁篇三个部分,关涉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问题。该书为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发掘与应用于高中教育的研究”的研究成果,对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广大青年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 新视野丛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作者:单霁翔

    新视野丛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新视野·文化遗产保护论丛”是作者在担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十年时间的工作经历、心得经验的总结。本书记录了10年间在各种会议、座谈会、报告上的演讲,反映了文化遗产保护者在这10年间的工作部署、取得的成果以及仍然面临的问题。 

  • 新视野丛书--民间文化遗产保护

    作者:单霁翔

    新视野丛书--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新视野·文化遗产保护论丛”是作者在担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十年时间的工作经历、心得经验的总结,经过梳理、总结形成了自己在文博专业的独特见解。《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是其中的一本,该书收录了作者不同时期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以及和遗产保护相关的提案,内容涉及商业老字号的保护与发展、延续社区传统生活的民俗类文化景…… 

  • 丑陋的中国人(精装最新版)

    作者:柏杨

    丑陋的中国人(精装最新版)1984年9月24日,柏杨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演讲《丑陋的中国人》,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以及“不能团结”等,并将原因归结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滤过行病毒,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到了感染,到今天都不能痊愈”。次年8月,此篇讲稿和另外两场演讲的记录《中国人与酱缸》、《人生文学与历史》,一篇访问稿《正视自己的丑陋面》,以及柏杨的三十几篇杂文、近二十... 

  • 中国读本

    作者:苏叔阳

    中国读本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她走过什么样的历史道路?她拥有哪些独特的文明?她的国民以怎样的方式生活?阅读本书,就是你走进中国,走进新世界的一次发现之旅。作者苏叔阳,当代著名剧作家、作家、文学家、诗人,笔名舒扬、余平夫。 
  • 中国服装史

    作者:任夷

    《中国服装史》从服饰设计的角度出发,采用考古学等史学研宄所取得的成果,运用服饰设计的专业语言,描绘了历代服饰的形态特点、制作工艺、 文化内涵及历史流变。书中采用了大量手绘图来解析传统服饰形态与结构的特点,并配以丰富的实物照片展现了艺术设计还原的传统服饰成品,使读者一目了然。

  • 邓拓读本

    作者:邓拓 著 王兆芳 编

    邓拓读本本书精选邓拓杂文和诗歌两种体裁的名篇名作若干,辅以照片,以飨读者。杂文部分主要选自《燕山夜话》(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此版本采用苏双碧先生的注释,能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文中的传统文化及历史典故。读本后附李玲教授撰写的邓拓小传,不仅能够让读者了解邓拓先生一生的历史功绩,更能够让读者在了解创作背…… 
  • 湖湘文化通史

    作者:朱汉民

    简介:《湖湘文化通史》由《上古卷》《中古卷》《近古卷》《近代卷(上)》《近代卷(下)》五卷组成,由谭仲池先生担任编委会主任,岳麓书院朱汉民院长担纲总主编,向桃初、王勇、万里、陈松长、肖永明、王兴国、吴仰湘、陈先初等知名专家学者为分卷主编。全书共计295万字,是迄今为止对湖湘文化从萌芽、形成到发展、壮大的过程最全面也是最权威的分析总结和评述。它的面世不仅可以填补当前... 

  • 中华历代服饰泥塑

    作者:李之檀 季元

    中华历代服饰泥塑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史前穿虎皮裙的狩猎先民、战国穿交领琵琶袖深衣的女子、秦披甲将士及马仆、西汉着交领右衽曲裾裙的西汉步兵等。 
  • 梦幻书店

    作者:[日]清水玲奈

    本书介绍了三十四家世界上美丽而有个性的书店,全彩印刷,图片丰富,内容奇趣。从年逾百年的伦敦福伊尔书店,到乔迁新址的马丁斯•冯特斯书店, 从流浪作家的灵魂居所巴黎莎士比亚书店,到恋味者共品美馔美文的都柏林旋梯书店……跟随本书作者清水玲奈的脚步,跨越亚洲、欧洲、南美洲,踏遍十八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邂逅书店千般美好,值得所有喜爱书店的人阅读、收藏。
  • 晚期奥斯曼帝国研究(1792-1918)

    作者:王三义

    奥斯曼帝国晚期(1792年至1918年)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改写了西亚、北非和东欧地区的历史,分析奥斯曼帝国的衰亡史,除了揭示奥斯曼帝国从依附到主权丧失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探究西亚、北非和东欧一些国家社会发展迟滞、政治动荡的根源。研究这个横跨三洲、延续六个世纪的大帝国在晚期出现多次政治危机的来龙去脉及其特点,尤其研究奥斯曼帝国政府应对危机的策略,对于解释现当代大国政治的某些特殊问题,可以提供重要的历史参照。

  • 聚落演变与早期文明

    作者: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聚落演变与早期文明本书为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持编纂的探索中国早期文明的论文合集。全书共含九篇,涵盖了早期中国北方、南方、东北、成都地区甚至西亚地区的早期文明发展进程。全书作者基本是当今考古界活跃在一线的考古学家,无疑大大增添了本书的学术和科研价值。本书图文并茂,适合各大院校文博专业及社会文博爱好者一读。 

  • 屯溪博物馆馆藏珍品集

    作者:屯溪博物馆

    该书选取177件(套)具有代表性的馆藏文物编辑出版,全书共分陶瓷、杂项、书画和文房用具四个部分,集专业性、学术性、可读性为一体,反映了屯溪文化底蕴和馆藏文物特色。 屯溪博物馆坐落于中国十大历史名街——屯溪老街168号,馆舍面积约1000平方米,展陈面积500平方米,馆藏文物约1800件,其中珍贵文物约900件。屯溪博物馆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是科普示范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屯溪博物馆筹建于1985年5月,当时的馆址设在屯溪柏树街程氏三宅内。1989年屯溪公安、工商部门移交一批明清时期传世文物给博物馆,藏品收藏开始起步。1992年春节,屯溪博物馆举办了首个文物陈列展。 1998年4月博物馆搬迁到屯溪老街168号,这是屯溪区委区政府专门为新馆修建而购置的一幢古民居,临时办公地点则在紧邻的梧岗巷2号。1999年新馆开始修建,历时3年完成馆舍建设和陈列布展,2001年6月12日新馆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