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自由主义

  • 胡适:努力人生

    作者:朱洪

    通俗的语言,简约的文字,丰富的史料,叙述了胡适从出生到去世的71年人生历程。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简约的文字,丰富的史料,叙述了胡适73年的人生历程。在展现胡适大师学人魅力同时,也充分表现这位文化巨人在政治(外交)和文化上的矛盾与取舍,在婚姻和婚外情上的冲突与妥协,以及在与无数朋友交往中的大度与宽容。在感受胡适的爱国、睿智和宽容等诸多优秀品质同时,读者从中也可窥视这位名人对现实世界的忧虑和对人类未来的期盼。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在诸方面均有着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文化巨人。该书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全面而翔实地描述了胡适生活、工作、学术和情感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广大读者了解胡适、研究胡适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教材。 该书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胡适,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史和中国现代史研究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因篇幅限制,本书在取材和剪裁上,有所侧重,内容上力求精炼。定稿后,又尊杜桂玲女士的意见,删除了五万余字。胡适曾想把一部大藏的诸经典,依时代先后重新装订,因为这样“表现佛教发展的史迹,更明白,更清楚”。本书即将胡适所经历的有意义的事按时间顺序来写,目的也是表现胡适思想发展的史迹,“更明白,更清楚”。这种方法在别人看来,或许莫过如此,但却是胡适喜欢的方法。 本书保存了一些胡适的文字语言,这也是传主倡导的“述学”方法。但这样的写法,并不意味着笔者赞成小说笔法逊色于历史述说体的写法。胡适本人也是用小说笔法写传记的倡导者。 胡适倡导大胆的假设,其许多观点生前死后,不仅启发了许多学人,也生出许多歧义。但他是一个不断努力的人,并因此而成为一代大家,这是没有歧异的。本书取名《胡适:努力人生》,即突出他的这个无争议的特点。
  • 清华三才子

    作者:谢泳

    《清华三才子》作者谢泳,曾与余杰、孔庆东等被称为“草原部落”的五匹黑马之一,中国著名公共知识分子,所著《逝去的年代》《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等在当代中国知识界产生过重大影响。庄周评价谢泳:专为中国知识分子配方抓药,为文人正骨去痰。他出手快捷,反应神速,擅长在第一时间对无行文人、越轨文事作出判断……谢泳为我们提供了一面文人之镜,我是很愿意在这镜子前照一下的,以确定那到底是一张脸,还是一副嘴脸。林贤治认为:谢泳为知识分子造像,尤重「自由知识分子」……他重史料,善剪裁,风格浑厚,质重於文。 清华大学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大本营,中国早期很多重要的知识分子大多出身清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对中国自由民主化倾注心血最多的,也正是早年出身清华的这批知识分子。《清华三才子》仍是谢泳对中国知识分子进行“精神寻根”的作品,全书展现了罗隆基、闻一多、吴景超三位以自由个性著称的知识分子的悲凉命运和不屈风骨,用评传的形式,探索了特定的时代环境中这批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学术与社会之间艰难地判断与抉择的心路历程,揭示了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在为民族走向强盛的途中所面临的尴尬与困境、所付出的终生努力乃至生命的代价。 将遗忘唤醒,为自由招魂。我们随着作者和一个个自由与不自由的灵魂对话,也会为自由的中断叹息、悲愤。那些知识分子中所蕴含的不屈风骨,直面现实的勇气,对国家现状的关注,面对社会沉疴大声疾呼的理想情怀不正是我们今天所缺乏的吗?通过《清华三才子》我们会发现,这些过往的旧人旧事,反而成为当代中国人思想贫血的治病良药。 ------------------------------------------ 目录: 第一章 绅士罗隆基 第二章 诗人闻一多 第三章 学者吴景超 后记
  • 罗尔斯:生平与正义理论

    作者:涛慕思·博格(Thomas Pogge)

    这是一本介绍并评论当代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的生平和正义理论的著作。作为罗尔斯的学生,本书作者博格对罗尔斯进行了专访,提供了关于其生平事迹的第一手资料。从基本结构、正义的不同层次标准、作为公平的正义之基本理念、两个正义原则、正义实现的社会基础、正义理论的证成问题以及罗尔斯与社群主义及康德理论的关系等角度,全面、系统地评述了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及其社会影响和意义,并在附录中汇集了罗尔斯生平年表、他的作品和二手研究资料。本书列举事实翔实,论证严谨中肯,是一部理解和研究罗尔斯及其思想的优秀著作。
  • 殷海光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

    作者:何卓恩

    殷海光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ISBN:9787542618993,作者:何卓恩著
  • 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

    作者:马克·里拉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欧洲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生活在民主社会、计划体制或法西斯社会下的许多哲学家、著作家和法学家都支持或捍卫极权原则和恐怖政体。但是,本应对暴政的邪恶保持警觉的知识分子,为何背叛了看顾由和独立研究的理念?为何他们或隐蔽、或公开地站在认可大规模的压迫和人类苦难的立场上呢?   以邓丁·海德格尔、卡尔·施米特、瓦尔特·本雅明、亚历山大·科耶夫、米歇尔·福柯和雅克·德里达的生平行藏为例,马克·里拉揭示了这些思想家如何为所处时代的意识形态和动荡所迷惑,以致对极权主义、暴行和国家的恐怖行动视而不见。里拉说明了,那些没有控制看书激情的知识分子何以被推入了他们几乎毫无理解力的政治领域,并对我们的知识和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马克·里拉的这本书……是在失望感的驱使下写就的,那是爱者才有的失望。他看到,在面对充斥于20世纪的暴行时,这些深刻的、有影响的思想家在政治上极为不负责任……里拉才思敏捷,具有提示真相的天赋,这本集子的每一篇研究都发人深思、给人启示。 ——《纽约时报书评》   在对欧洲知识分子的评论方面,马克·里拉无疑是最有才气的。他的作品不事技巧,深刻而流畅。 ——保罗·伯曼
  • 约翰·穆勒自传

    作者:约翰·穆勒

    穆勒的这本《自传》,着重记录了他早年独特的学习方式、思想学说的形成过程、写作和社会活动的经历等。本书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和细腻描写的生活,基本上是个人思想与周围人事的实录。但《自传》叙述了十九世纪中叶英国的社会和政治历史,对于研究穆勒生平、穆勒思想及当时英国社会状况,颇有参考价值。 本书前言 穆勒的哲学思想源于英国传统的经验哲学,但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与培要、洛克异趋,而是受贝克
  • 乔治·施蒂格勒回忆录

    作者:乔治·施蒂格勒

    这部优美诙谐的回忆录,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从上个世纪中就洞察到经济理论对政策影响的乔治·施蒂格勒的亲笔自传。这本书涉及面宽广,从作者自己对传统理论的看法到经济学家在公共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对垄断看法的改变,学术自由的限制、经济学家对社会学和政治学的“入侵”以及科学发现的性质。 作为一名有才华的作者和杰出的历史学家,施蒂格勒以简明有趣的方式给读者展现了经济学和经济问题。在本书中,他从古典经济学的历史写到政治、社会以及短期经济的头号题,还有关于政策制定者的利益的冲突的问题。 施蒂格勒还作为非常有影响的“芝加哥学派”的领导者之一,描述了这个学派鲜明的历史,它的发展里程和核心人物——其中包括弗兰克·奈特和米尔顿·弗里德曼等。
  • 胡适评传

    作者:李敖

    李敖说,这部《胡适评传》,不该单是胡适之个人的评传,它是时代的评传,它是以胡适为主角之一的时代的评传。所以,很可能的,许多人看了这部评传会感到惊讶骇异,从正文来看,它可能是文学的,从脚注来看,它可能是历史的;从夹缝来看,它可能是无孔不入,惊世骇俗的。 做为一个对方法训练和史学训练稍有所知的人、做为一个对新时代空气稍曾呼吸的人,现在自告奋勇地做这件大工作。作者的目的不仅是"画"胡适之的"像",并且还要画这个时代的像,要画出这个时代里的大舞台、画出它的喜剧和悲剧、画出剧里的主角和配角、画出它的场地的布景、画出布景后面的众生相,也画出戏台前面的千万史眼睛。本书分为关于《胡适评传》、楔子、可怜的县太爷、可怜的小寡妇、半个台湾人、被拧肉的时代、努力做徽骆驼、侬跟我来、《竞业旬报》、少年诗人、无忘城下盟、从逛窑子到上北京等章节。《胡适评传》并非诗化的、颇为好读的书,与大众的趣味也有一定的距离,它的意义恐怕更在方法论上。作者在《关于胡适评传》里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十多年来,我遍读有关胡适的一切著作,深觉不过是两类而已:一类近于酷评的(diatribe);一类是过度颂扬的(eulogy)。两类共有的毛病,是不能用严格的方法去接触史料、解释史料。于是,旌旗开处,胡适一出场,喊打与叫好之声此起彼落,胡适一方面被骂得天诛地灭,一方面又被捧得缩地戡天。结果呢,双方的感情因素是满足了,可惜被搬弄的却不是真正的胡适之!"李敖的这段话,写在1964年,距今已30余年矣,读来仍觉亲切,可谓中肯之谈。
  • 米塞斯评传

    作者:[英] 伊斯雷尔·M. 柯兹纳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100年历史中,承上启下最为重要的一个人物就是米塞斯,他被公认为战后奥地利学派的教父和精神领袖。任何一部经济学工具书都公认,他是20世纪最重要,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他也是哈耶克的老师。研究了解米塞斯的思想,是了解该学派核心价值和主要理论必不可少的前提。通过阅读和研究米塞斯的思想,可以加强对社会经济生活规律的认识,读米塞斯的著作,其效果就相当于读哈耶克的著作,后者偏重于政治法律,而米塞斯主要是在社会经济领域。米塞斯是思想的先行者,也是古典经济学价值观的解释者和坚守者。米塞斯去世后,其影响非但不衰,反而增强,美国有专门的米塞斯研究所和研究期刊,聚集着众多的学者和经济学爱好者研讨其思想,还有一所米塞斯学校,专门举办培训班讲解其思想,研读其著作。在美国之外也有一些国家设立了米塞斯研究所。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人心和不可动摇,中国研读米塞斯和奥地利学派的思想和著作的专业或非专业人士也多起来,对他的热情,甚至已经超过了主流经济学家。 关于米塞斯的传记主要有两种,一是其夫人在米塞斯去世后写的回忆录,另一本即本书,是其思想学说的介绍,是了解米塞斯学术的惟一的系统专著。作者是米塞斯的学生,也是1995年罗斯巴德去世后奥地利学派的掌门人,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是米塞斯思想最权威的诠释者,他写的这本书在学术上最有价值,一般学术界都以这本书为了解米塞斯思想的标准。本书篇幅很小,但要言不烦,只有深刻把握米塞斯和奥地利学派思想的大家才能做到。 本书除了简单介绍其生平、主要著作和思想学说,也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米塞斯虽然处于非主流经济学的位置,却为美国的主流思潮提供了基本的思想基础和方法。米塞斯一直是思想的先行者和社会生活真相与本质的揭示者,也是各种谬误和混乱思想的纠偏者。他堪称一位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理性启蒙的导师,也是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的一面镜子。
  • 雷震传

    作者:范泓

    ◎作品看点 ▲胡适、唐德刚,及龙应台、傅国涌等人,都十分敬重的自由中国斗士——雷震至今唯一的一部传记,汇集一生影像,我们言论自由和民主政治的先驱,威权时代良知发声的暮鼓晨钟。 ▲雷震的风雨一生——就是一部我们台湾言论自由的抗争史,就是一部最生动有力的威权时代民主政治教科书。 ▲“十年牢狱之灾,输了半个人生;自由中国十年,赢得一个时代。”——这就是雷震争取言论自由和民主政治的结果。面对台湾威权制度的白色恐怖,雷震说,我们“不为文置评,则失去办刊物之立场,如批评而拿不出良心主张,一味歌功颂德,不仅对国事无补,亦有失独立之人格”。 ▲胡适、雷震与《自由中国》半月刊,是推动台湾社会朝着民主政治方向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设若当年没有胡适的支持,《自由中国》不可能维持十年生命;设若没有雷震本人不计个人毁誉的全力投入,《自由中国》很难冲破当局对言论自由的百般禁锢;设若没有《自由中国》十年殊死抗争,为台湾社会开启一扇透光的窗口,播下自由主义的种子,提供丰厚的思想资源,日后的“党外运动”或许难以找到行之有效的突破口。 ▲“我是缔造中国历史的人,我自信方向对而工作努力,历史当会给我做证明。”——雷震在铁窗之中曾傲然说出这番话。如今,历史已给他做了证明。该走的路,对岸已经走过…… ◎ 内容简介 胡适、唐德刚,及龙应台、傅国涌等人十分敬重的,我们威权体制下最值得重读的斗士雷震唯一传记。 在战后台湾民主宪政运动发展中,雷震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与胡适等人一手创办《自由中国》半月刊,以宣传民主自由与宪政理念为主旨,使一大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台湾有了重新集结的机会,并以公共论坛的方式臧否时政,发表建言,将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书生议政”在那个时代发挥到了极致。 雷震(1897—1979),字儆寰,祖籍河南,生于浙江长兴。早年留学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国民党),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法学部。回国后投身政治,历任国民参政会副秘书长、“政治协商会议”秘书长、制宪国民大会代表兼副秘书长、行政院政务委员、国民党改造委员会设计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要职。雷震一生事业的真正开始,是赴台后与胡适等人创办并主持《自由中国》半月刊,极力倡导并践行言论自由,从主张成立反对党到参与创建反对党,挑战威权体制,力图改变国民党专政格局,为若干年后台湾实现政治转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点。终因政治理念与威权体制思维迥不相侔,而遭政治构陷,引发自“二二八”事件以来台湾最大的政治案件,成为蒋介石的“阶下囚”。 本书作者以第一手资料,透过雷震的风雨一生,叙述一代知识分子与民主政治的互动关系,并以其个人政治生命的沉浮及历史背景为考量,着力表述这位骨鲠之士从坚守“自由”、“民主”等理念,到付诸实践的精神风貌,彰显那个时代的困局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现实中的艰难处境……
  • 哈耶克评传

    作者:(美)布鲁斯·考德威尔

    本书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奥地利学派的背景,包括奥地利学派及其对手:历史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和实证主义者;第二部分讲述哈耶克的人生旅程;第三部分讲述哈耶克的挑战,分两章,首先评价了哈耶克的旅程,同时试图对他的遗产做出评估,然后以一个经济思想史学者的身份看待哈耶克对经济学家采用的研究方法所持的批判态度,并严肃的看待这些批判,并且透过他们去反思思想经济学在刚刚过去的那个世纪的发展。 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Friedr:ichAugust yon Hayek,1899~1992)是20世纪最伟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之一。他毕生发表了130篇文章和25本专著,学术范围涵盖经济学、政治学、哲学、人类学、法学、心理学、知识论和伦理学诸方面,而且在每一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哈耶克于1974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他的学术贡献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围。本书旨在勾勒哈耶克平实却又绚烂的生涯,阐释其博大深邃的经济、政治、法律思想,让读者在掩卷之后能对这位被称为“20世纪的先知”的伟大哲人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 伯林传

    作者:[加] 伊格纳季耶夫

    这是一本根据伯林自己的回忆,以及与伯林长达十年的交谈写成的伯林生活传记。在晚年,与不同的仰慕者共同追忆自己的一生,几乎成了伯林的生活。他也从中体会到某些乐趣。这里呈现出的是个活生生的伯林。纪实性是这本《柏林传》的特点。它既不是门徒对大师言行的追忆,也不是从文献中重建出来的伯林,而是伯林所回忆的伯林。读者将看到的是一生没有克服自卑感的伯林,一个极有女人缘却因自卑而逃避并对她们造成伤害的伯林,一个通过与朋友的妻子私通才恢复自己在性方面自信的伯林,一个喜欢交响乐到了“实在没办法”的地步的伯林。有的地方显得像喜剧,有的地方却像传奇。他的苏联之行,他与阿赫玛托娃的彻夜长谈,她对他的期待,他的造访给她的生活乃至她的家庭造成的毁灭性影响,因他从她的生活中消失而产生的怨恨——这个深刻地改变了他的思考方向的人生插曲,被描述得极富悲剧性和传奇色彩。
  • 哈耶克传

    作者:阿兰・艾伯斯坦

    阿兰・艾伯斯坦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对传主的生平、作品及其思想历程进行了完整的追溯。记述了哈耶克在维也纳的早年岁月,描述了他的智力、兴趣如何得自于这个学术世家;也记述了哈耶克非凡的学术生涯,展现了他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在伦敦、纽约、芝加哥等地的生活和工作。哈耶克的一生多姿多采,他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见证过大萧条,目睹了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和灭亡,在其生命的最后阶段,他还欣慰地看到了自由市场思想的复兴。哈耶克的思想活动跨越了经济学、政治哲学、政治学等许多领域,在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背后,始终贯穿着他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关怀。 在本书中,艾伯斯坦将哈耶克作品的全貌准确完整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并勾勒出其思想发展的轨迹:哈耶克最早从其良师益友路得维希・冯・米塞斯那里接触并服膺了自由市场的理念,在此后的岁月里,哈耶克的研究遍及各个领域,他用一系列权威著作论证了自由社会所不可或缺的法律、政治、伦理和经济条件。其名著《通向奴役之路》于1944年出版后,在全球获得了热烈的响应,并深刻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的历史进程。
  • 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

    作者:傅国涌

    《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内容简介:我们常常被告知中国没有这样那样的传统,何谓传统?传统总是从一个人、一些人、从某个时间开始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张元济、陆费逵、王云五这些人出现了,我们的出版业就有了传统;蔡元培、张伯苓、竺可桢、梅贻琦出现了,我们的大学就有了传统:黄远生、邵飘萍、张季鸾出现了,报业就有了传统:蒋抑卮、陈光甫出现了,金融业就有了传统。
  • 储安平

    作者:谢泳 编

    储安平是续胡适之后我国又一位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代表,他于抗战胜利后创办的政论周刊《观察》,曾在当时名噪四方。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因提出“党天下”被打成右派,“文革”又被批斗,终于含冤出走,至今下落不明。本书对储安平坎坷的一生做了较为详实的介绍与评论,同时,书中还收录了储安平于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留下的散文、政论、序跋、书信,真实地反映了储安平思想的历程。
  • 從理想主義到經驗主義

    作者:顧準

    《從理想主義到經驗主義》寫於中國當代歷史上最黑暗的年代(1973-1974)。在那陰霾瀰天、萬馬齊暗、一切學術活動均被窒息的年月,作者顧準與乃弟卻於通信中進行著嚴肅的學術探討。本書在哲學、歷史、經濟、政治等極為廣泛的領域提出了許多發人深思、啟迪良知的問題和論點。許多問題一經提出,就再也無法擺脫掉,讓我們思考,促使我們去反省並檢驗由於習慣惰性一直紮根在頭腦深處的既定看法。在作者冷峻的解剖刀後面,可以感到炙人的滿腔熱情,而這一切記錄著他”一步一步從地獄中淌過來”的足跡。
  • 逝去的年代

    作者:谢泳

    说到过去的教授,我们年轻的一辈真有说不出的感慨,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都是教授,前后却不大相同。我曾和作家钟道新说,过去的教授是手工生产的,少,也就值钱,今日的教授是机器生产的,多,也就贬值了。你想,一个社会无论什么人都敢以教授自居,那自然什么人也就敢随意嘲弄教授了。这当然还是就教授的数量而言,就学术水平而言,今日的教授更应当感到面红耳赤心有愧才对。今日的教授已不再是学衔、学问的标志,而是工资的一个级别,一个分配住房的资格,再加上一个享受公费医疗的待遇而已。
  • 重寻胡适历程

    作者:余英时

    在胡适个人生命史上的每一阶段,一向都存在着一些或大或小的疑点,他的博士学位问題,他的西洋哲学素养,他封毛泽东的影响,他和蒋介石的关系……随着《胡适日记全集》的出版,其中有些问題已能够获得比较明确的解答。 本书根据《胡适日记全集》的內在线索,探讨胡适在各个阶段与中国现代史进程的关联,并就上述引起议论的疑点,择其较有关系者予以澄清,让胡适自己说话,还胡适一个原业面貌。
  • 美国自由的故事

    作者:[美] 埃里克·方纳

    作者埃里克·方纳以“自由”这一复杂的概念为主题,考察了“自由”在美国历史上的多元表现方式,揭示了“自由”概念在美国历史上的演变进程。这部专著一方面有助于读者全面深入地认识美国“自由”的本质;同时另一方面,方纳以综合性的叙事笔法讲述了“自由”为主题的美国历史,给人以轻松愉快的阅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