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符号学

  • 想象的能指

    作者:克里斯蒂安·麦茨

    本书由四部分组成,是世界著名电影理论家克里斯蒂安·麦茨的理论集,他以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学原理和模式为依据,结合电影符号学,全面解释了电影机制主体观看过程和主体创作过程的心理学,是第二符号学诞生的标志,也是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的代表作。他的电影符号学已被公认达到了世界电影理论的颠峰。
  • 电影符号学质疑

    作者:[法] 让•米特里

    本书对电影符号学进行了客观地认识和分析:从电影符号与表意,直接符号或“中性”影像,影像与被感知的现实物,电影镜头,图像符号的表意系统,指示符号表意系统的内在关系,客观阐释了电影蒙太奇,组合段,符码与编码,影像与言语,电影的叙事结构与表意,深入剖析了电影的象征 与隐喻,电影的节奏与韵律,符号的意义与“无意义”,论述了电影影像、电影语言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而作者对电影符号学的批评,甚至比电影符号学的建构者思路更清晰。从这种意义上而言,这部专著是电影符号学的终结之作。 《电影符号学质疑:语言与电影》是“电影的黑格尔”让•米特里的最后杰作 他对电影符号学的科学认识及合理批评,比电影符号学的建构者思路更清晰 如果电影是一种语言,那么以语言学的方法和模型对其进行分析,能否把握电影的运作机制? 作者以克里斯蒂安•麦茨的著述为例,试图指明电影符号学的局限:电影符号学能够阐明“它是怎样表意的”,却无法解释“它为什么要表意”,更无法制定出适用于所有影片的有效法则。它没能抓住电影的特性……
  • 罗兰·巴特自述

    作者:[法] 罗兰·巴特

    这本书的内容包括三部分:《罗兰·马特自述》、《作家索莱尔斯》和《偶遇琐事》,原为独立的三本书。 《自述》是作者为“永久的作家”丛书写的一个非传统意义上的自传体文本,它以片断的书写方式和按片断题名的字母顺序进行排列的形式,为读者组织了一部时间错位、事件凌乱、内在逻辑无序的“奇书”,作者力图以片断来解释言语活动,通过语言的随意性排列来探寻语言符号的深层寓意。《自述》中包含了作者对其个人生活、审美理想、哲学观点等各个方面的论述。
  • 结构与符号

    作者:路易-让.卡尔韦(法)

    二十世纪的法国思想界可谓人才荟萃,群星灿烂。 尽管这些思想家们的思想、经历、理论旨趣相迥各异,但 他们却共同继承了法兰西人文精神的传统:他们那样热切地 关注着人的现实,关注着人的命运与未来,探求着解释‘人’ 这个千古难译之谜的道路…… 他们追求看来并非‘有用’却极崇高的东西。为着这‘无 用’又‘无功利’的信仰,他们苦苦探索,历尽心灵的种种磨 难,宁愿付出任何代价,给人类文明留下了最珍贵的精神财 富。
  • 罗兰巴特自述

    作者:罗兰·巴特

    《罗兰·巴特自述》是作者为“永恒的作家”丛书写的一个非传统意义上的自传体文本,它以片断的书写方式和按片断题名的字母顺序进行排列的形式,为读者组织了一部时间错位、事件凌乱、内在逻辑无序的“奇书”,作者力图以片断来解释言语活动,通过语言的随意性排列来探寻语言符号的深层寓意。《罗兰·巴特自述》中包含了作者对其个人生活、审美理想、哲学观点等各个方面的论述。
  • 纹章插图百科

    作者:斯蒂芬·斯莱特

    本套丛书涵盖音乐、神话、符号等多领域的内容。其中《象征符号插图百科》一书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各国来自不同种族的重要文字和图形符号,客观简明地以图文对照的形式解释出它们背后的文化意义;《纹章插图百科》一书中,作者梳理和追溯了始于中世纪的各类纹章,读者在阅读中可以发现符号用外在形式承载着或来自历史或内涵深刻的内容;《旗帜插图百科》则讲述了旗帜和人类历史的故事。本套丛书立足人类学、文化学的角度,内容专业而详实。
  • 符号帝国

    作者:罗兰巴特

  • 圆与方

    作者:[日] 松田行正,向井周太郎

    日本著名設計師松田行正以圓形和四方形為主題,彙集81組520個圖案,包括與西洋煉金術相關的護符、宇宙圖像、中國和日本古代的護符、20世紀前衛藝術與具象詩的作品,還有很多與文字相關的圖案,編織成語言和符號交錯的迷宮群,既是前衛的視覺衝擊,也透露出濃厚的象徵氛圍。
  • 零ZEЯRO

    作者:[日] 松田行正

    这是一本黑色的书,连三个切口都刷了黑漆。正面不着一字的书衣也是黑色特种纸,两边是两张切割出来的脸部曲线,封面上只有九个小孔。这九个小孔是凡尔纳的小说《桑道夫伯爵》中桑道夫伯爵解读暗号的模型纸,配合硬封上的文字阵列,正常包裹时显示出“ZEЯRO松田行正”,将书衣顺时钟旋转90度就变成“ZARRATHUS”,再转90度会出现“TRRASIGNE”,再转90度则会出现“ASINTOERR”。这36个字母去掉作者名,就变成ZEЯRO, ZARRATHUSTRRA, SIGNE, A SIN TO ERR。九个小孔的排列方式来自杜尚的《新娘,甚至被光棍们剥光了衣服=通称大玻璃》中的“九个射击的痕迹”,喜欢玩双关语的杜尚用射击的洞比喻射精。作者解说书名的含义是:从零(ZERO)出发,逐渐偏离(ERROR),进入记号的世界。更详细的解说,你们看书吧。书衣的背面是一株枝繁叶茂的文字树。书中列出的记号群只是根据形状的趣味性来选择,也有很多记号是已经超越了沟通途径的复杂形状。有很多文字系统因为形状和文法太过复杂而无法流通,自然消失,也有一些像神代文字那般怪异的文字系统。除了感到形状有趣外,再加上被这些瞬息万变的文字、记号所迷惑,最后本书集结了11章×11种=121个文字群、记号群。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每一页的大小也是11的倍数,宽121毫米×长209毫米,正文的版面篇幅也是以11毫米为单位。各章的内容并非完全有系统的分类,主要以形状相似,还有渐渐演变而成的组合来编排。各章开头的记号是象征每一章的变形字母。那么就请读者进入这个奇妙的昆虫图鉴般的形状世界吧。封面详图请看:http://www.douban.com/note/144267783/
  • 神话修辞术/批评与真实

    作者:[法]罗兰·巴特

    本书收录巴特的两种著作,前者约14万字,后者2万余字。1952年巴特进入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从事词汇学和社会学研究,在其后的七年间在《新文艺》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揭露大众文化迷思的文章,后来集结成《神话修辞术》(Mythologies, 1957)。从此,巴特被公认是关于我们怎样通过语言、服饰、手势相互交流的最有独创性的评论家之一。60年代初期,巴特在社会科学高等学院研究符号学和结构主义,他对传统学院文学理论观点以及大众文学形态作了论述,其独特的观点被称为新批评,引起其他思想家的不满,认为他漠视和不尊重文化中的文学根源。巴特则发表《批评与真实》(Critique et verite, 1966)与其对抗,控诉那种陈旧的、布尔乔亚式的不重视语言细节、刻意忽视其他理论概念(如马克思主义)挑战的批评方式;他热情地呼吁读者要摆脱既成观念,按照现代思想看待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总是先由一种语言与其自身的冲突组成的。
  • 诠释与过度诠释

    作者:(意)艾柯(英)柯里尼

  • S/Z

    作者:罗兰・巴特

    在这本书中,巴尔扎克的一篇不太引人注意的短篇小说,被罗兰·巴特切割成了561个基本语言单位,分别被纳入到了五种代码系列里,并在93个单元中得到了详细分析。这种做法几乎可以算得上是我们所能看到的对文学作品或文本最具有科学色彩的研究了,甚至于这 仍然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唯一一种这样从事学研究的理论性著作了。《S/Z》在内容上呈现为两种罗兰·巴特独有的区分,一种是基本的研究材料,一种是结论性的警句与格言,在这二者之间,是他所常用的符号学及结构主义的阐释工具。 众所周知的是,这是一本标志性的理论著作,它既是罗兰·巴特文学思想的一次发展,也是所谓的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转变的一个里程碑。而这所谓的标志性的里程碑,就是罗兰·巴特从过去那种单纯地运用符号学和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相关语言及文学理论,把文学作品当作一个完整的对象,当作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和总体性的精神现象来看待的指导思想,转变成了把文学作品看成是一种文本,一种文本的动态构形过程,更多地呈现为片断性、发散性和游戏性特征的解构观念,文本不仅是一种特有的游戏对象,而且它自身就处于游戏活动之中。这次罗兰·巴特在基本文学思想观念上的著名转变,已经被写进了无数的文学理论教科书里。今天,对于这本被许多当代中国学人认为是迟到了的、在其思想价值上经贬值的著作,在经过一番研读之后,我们应该认识到,思想,或如罗兰·巴特本人所说的那样,即思想的可写性,是需要技术的。
  • 写作的零度

    作者:罗兰·巴尔特

    《写作的零度》(罗兰·巴尔特文集)由三个独立部分组成。《写作的零度》相当于一份早期结构主义文学宣言,针对萨特“什么是文学”的问题提出了摆脱激进文学倾向的中性文学观,对法国存在主义和左翼文学提出了深刻的批评,显著影响了其后西方当代文学思想的发展。《新文学批评论文集》包含了作者对若干法国文学经典作品所作的细腻分析,被视为结构主义文学篇章分析的典范。《法兰西学院就职讲演》为作者就任法兰西学院讲座教授典礼上的演讲词,相当于作者晚期文学思想的另一份宜言书。
  • Inferno

    作者:Dan Brown

    In the heart of Italy, Harvard professor of symbology, Robert Langdon, is drawn into a harrowing world centered on one of history’s most enduring and mysterious literary masterpieces . . . Dante’s Inferno. Against this backdrop, Langdon battles a chilling adversary and grapples with an ingenious riddle that pulls him into a landscape of classic art, secret passageways, and futuristic science. Drawing from Dante’s dark epic poem, Langdon races to find answers and decide whom to trust . . . before the world is irrevocably altered.
  • 玫瑰的名字

    作者:[意] 安伯托·埃柯

    “玫瑰的名字”是中世纪用来表明含有象征意义的词汇,故事亦以一所中世纪修道院为背景。原本就已被异端的怀疑和僧侣的个人私欲弄得乌烟瘴气的寺院,却又发生了一连串离奇的死亡事件。一个博学多闻的圣方济格教士负责调查真相,却被卷入恐怖的犯罪中…… 这是一部侦探、哲理、历史小说。除了扑朔迷离、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外,书中充满了各种学问,涉及神学、政治学、历史学、犯罪学,还涉及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培根等不同的思想。展现了作者渊博的学识和超凡的叙述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