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英國

  • 留住一切親愛的

    作者:約翰.伯格 Berger, John

    繼《觀看的方式》、《另類的出口》、《另一種影像敘事》、《我們在此相遇》後,英國最具影響力的藝術批評家、美學理論大師──約翰.伯格,在最新著作《留住一切親愛的》裡,通過不同的形式、體裁,以最感性的抒情訴求,喚醒眾生心中的普遍性。 《留住一切親愛的》以非凡的清澈與勇敢透視這世界的深沉苦難,並提出有助於終結這些苦難的觀念與行動。伯格可說是這個時代最受推崇、最善於描述、也最富有熱情的作家,他集文學、藝術、美學、文化、反戰意識於一身,透過這本情感豐沛的文集,對911之後的世界提出最深刻的反省與映照。從卡崔娜颶風、911事件、7月7日炸彈客事件、巴勒斯坦人的反抗到中東地區的重創流離,伯格在這一連串的政治對抗運動中,帶領我們探索無以數計的個人選擇、遭遇、啟明、犧牲、欲望、悲痛和記憶。政治抵抗在今日究竟意味著什麼? 《留住一切親愛的》一書,以發自內心的熱情對這個問題提出深刻而激進的反思。本書更呈現作者如何結合其藝術觀點與行動主義,試圖為讀者解釋過去六年來這世界所發生的種種情事,皆由人類的生存、反抗、欲望、愛等引起的。在本書裡,伯格分析了恐怖主義的本質以及隨之而來的深沉絕望。他書寫全球數以百萬計的無家之人,如何在貧窮與戰爭的迫害下淪為難民。他討論阿富汗、伊拉克、巴勒斯坦、土耳其……所有飽受資本企業或軍事準軍事權力欺凌壓迫,以及一般公民的生活自主權或最基本自由遭到剝削的地方。 伯格在這本文集中以精練的文字直指以下幾個本質問題:我們如何支撐自己生存下去,權力在誰手上,以及我們正在如何改變自然。 對伯格而言,專注而熱切地觀看這個世界,正是一種同情的形式。而這充滿啟發性的優雅文字,正是他對後911世界的同情關注。他藉由精練的文字表達知識分子的人道關懷和正義感,甚至以睿智的眼睛,澄澈的心靈,勇敢面對冷漠世間的深沉絕望。 唯有書寫世界的苦痛,引起眾生的共鳴,才能釋放內心的溫暖,提醒我們美好的另一面。 伯格的創作角度和批判精神,毫不遜色於薩依德、霍布斯邦、馮內果、桑塔格。他凝鍊的遣辭用句和思考方式,更媲美於蒙田、梭羅、惠特曼、狄更斯、紀伯倫、培根、D. H. 勞倫斯等文學大家,可謂集大成者。 有如一本無法用傳統體裁定位的書,伯格動人的敘述方式,彷彿一種對應的文體形式,使《留住一切親愛的》堪稱當代最新的《戀人絮語》之典範。
  • 愛情的盡頭

    作者:格雷安•葛林, Graham Green

    在二次大戰飛彈呼嘯而過的倫敦,一個小說家與一位國家官員的妻子卻耽溺於偷情與肉慾的歡愛中。這段不倫之戀在一次驚險的空襲之後突然終止……墜落的飛彈像似憑空而降的天譴,面對埋身於瓦礫中的情夫,女主角跟她並不相信的天主交換條件──「只要你讓他活著……我願意永遠離開他……」。經歷了兩年沒有愛情的沙漠般的生活,小說家與女主角重逢。在嫉妒心的驅使下,他聘請私家偵探調查女主角的行蹤……。福克納推崇本書是「我的時代裡最真實動人的一部小說」。
  • 深夜小狗神秘習題

    作者:馬克.海登 Mark Haddon

    翻譯成三十二種版本 七年來首次將《哈利波特》擠下暢銷排行榜冠軍寶座的作品 午夜十二點零七分+鐵叉+小狗屍體+一個自閉症數學天才少年不僅是今年讀到最有原創性的小說……也是最棒的。 ——《時代雜誌》(The Times ) 小說裡滿是感人卻又譏誚的幽默。一本令人大開眼界的作品,以獨特而引人注目的文學語調寫就。——《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從沒讀過像馬克•海登這樣有趣又誠實得令人不安的作品,也沒見過比他更活潑生動、令人印象深刻的說書者。建議你務必要買它兩本,相信你一定不捨得把你的借給他人閱讀。」——亞瑟•戈登,《一個藝妓的回憶錄》作者 「這是一本內容精彩有趣的書。馬克•海登大膽揭開自閉症患者內心寬廣的世界……我認為它是一本非常感人、非常值得讚賞,又非常有趣的書。」——奧力佛•沙克斯 我想我會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太空人。 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太空人必須要很聰明,而我很聰明。此外還必須瞭解機械的作用,這方面我也很在行。並且還必須能夠獨自待在一間很小的太空艙內,遠離地球表面數十萬哩,不會驚慌,不會有幽閉恐懼症,不會想家,也不會精神錯亂。我一向喜歡小小的空間,只要沒有別人在場就沒問題。克里斯多弗,十五歲,患有自閉症的數學天才。他的偶像是福爾摩斯,最擅長的科目是數學,喜歡質數、邏輯與事實,討厭黃色和棕色,無法忍受被人碰觸。他獨自去過最遠的地方是住家附近的小店,最想去外太空,因為方圓數十萬哩都不會有人。 他原本孤獨而安全的世界一夕之間被一樁命案改變:深夜裡,隔壁鄰居家的小狗被鐵叉刺死。克里斯多弗決定自己來當偵探,然後將調查結果寫成一本書。所以這是本涉及謀殺案的偵探小說----只是偵探、兇手、受害者、真相,以及所有的一切都出乎人意料之外。 神經質的文字,異質的書寫,少年克里斯多弗誠實到讓人不安。他意圖解開謀殺案,卻意外發現自己家裡隱藏的真相。克里斯多弗令人好心疼,只是他的心靈就像他最想去的外太空,遙遠,難以觸及。 真實的人生有時跟數字一樣,複雜,而且一點也不明確。
  • 東方快車謀殺案

    作者: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

    由伊斯坦堡開往歐洲的辛普倫快車上發生了一宗命案,富商雷契特被發現陳屍在臥鋪包廂內。大名鼎鼎的偵探白羅正巧也搭乘這輛列車,他受任職於鐵路公司的老友所託,開始了曲折離奇的破案過程。 命案現場留下的線索詭異難辨,兇手看似既是男人又是女人,既慣用右手又是左撇子,既強壯有力又軟弱無力。白羅一一與同車的十二位旅客談話,但所得的結果就和命案現場的線索一樣,矛盾處處。 經過白羅一番抽絲剝繭,令人無法置信的事實終於公佈在眾人面前,然而正義應如何伸張,則考驗著每個讀者的智慧.
  • 動物農莊

    作者:喬治.歐威爾

    喬治.歐威爾是英國最偉大的政治諷刺作家,他目睹大英帝國在二十世紀的政治風暴中由盛而衰,因而對荒謬的世局感觸萬端,用諷刺的筆法寫了一些不朽的諷世之作。「動物農莊」是他為數極少的小說中最傑出的作品,以清晰的自覺意欲融合政治與藝術目的的第一部作品。為了儘可能讓多數人看得懂,所以採取有趣寓言的形式。以動物農莊中動物的革命行動為背景,暗喻並諷刺了史達林體制下的蘇聯社會,同時並諷刺與蘇聯有外交關係的英、德等國。明智的見解,極為震撼人心,而幽默諷刺的筆法,讀來令人發出會心的微笑。同時收錄三篇歐威爾傑出的短篇小說:「射象」、「絞首刑」、「窮人的末日」。 (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 狗日子猫时间/贝贝特旅行文库

    作者:韩良露

      在伦敦过日子,我向外看世界,向心看自己;真希望这本旅札能传达出这种既沉静又好动的生活的趣味及感受,也希望读者能和我一起分享我在伦敦居住五年以及之后来来去去又五年中扮猫也扮狗的生活片段。   回想起自己在伦敦过的日子,大部分时间也真像只安静却神秘的猫,总是在屋子的一角啃读着一些上溯埃及古文明,远达宇宙星辰的书。再不然,就有如猫咪玩线球般梳理自己心灵深处的曲折……不过,当伦敦难得的阳光在对门的屋角上嬉闹,当隔邻西班牙糕饼店炸起糖油条的味道飘到窗前,当街角那个吹萨克斯风的音乐家又吹起那首《夏日时光》,我体内的好奇的狗又会蠢蠢欲动起来。许多放风的日子,我就像一只未被主人抛弃的肖遥流浪狗般逛遍伦敦的大街小巷,在古董市场觅宝,在咖啡室、茶沙龙间香,在博物馆刺激脑波,在书报摊探听消息……在伦敦过日子,我向外看世界,向内看自己;真希望这本旅札能传达出这种既沉静又好动的生活的趣味和感受,也希望读者能和我一起分享我在伦敦居住五年,以及之后来来去去又五年中,扮猫也扮狗的生活片段。
  • 泰晤士河畔

    作者:陶傑

    《泰晤士河畔》是陶傑旅居英倫多年的心影錄, 是徹底的一本「英國指南」, 內容由社會、政治、文化以至潮流, 無所不包。作者學識廣博、文筆優美, 《泰晤士河畔》更曾獲「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散文組獎。現將原書重新修訂, 加上精美的設計, 大大加強其珍藏價值。
  • 我的喬治亞

    作者:西西

    一名喜愛娃娃屋的女子,在尋覓組屋配件的過程中,展開遨遊古今的聯翩浮想;在精巧細緻的間隔與角落,故事與人物隨處綻現…… 寫作、旅遊之外,觀賞及蒐藏「娃娃屋」(玩具屋、袖珍屋、模型屋……)亦是西西的重要嗜趣之一,多年來更親手打造、裝配心目中屬於自己的理想娃娃屋。為了符合這座十八世紀英國喬治亞風格的屋子,西西研究了大量當時生活情境的歷史素材:建料、裝潢、擺設、服裝、日常用物、文化習俗……等,鉅細靡遺,潛心製作。 《我的喬治亞》是西西又一新人耳目的長篇小說,以構製一棟十八世紀英國喬治亞時代的「娃娃屋」為題材,探索當年建築、家具、擺設之種種特色,更深入刻繪居住人的生活點滴,擴及當時的風土人情,歷史故事。 在「喬屋」的裡外,真實情境與虛擬角色錯綜交會。西西以她創新的藝術佈局和敘述,讓讀者分享她的豐富知識、靈慧巧思,和生活樂趣。
  • 馬戲團之夜

    作者:安潔拉.卡特

    一向擅長魔幻寫實技法的英國作家安潔拉.卡特,這次以巡迴馬戲團為舞台,將時空安排在新舊世紀交接之處,帶領讀者傾聽號稱「整部世界史上唯一一個羽豐翼全的處女」的空中女飛人——飛飛——細數她如何飛上馬戲團之頂的怪誕經歷! 因為一雙天使般斑斕翅膀而贏得「倫敦維納斯」稱號的飛飛擄獲了所有觀眾的心,更撩起了許多男人的慾望,但記者華爾斯起了疑竇:「她是真的存在,還是虛構出來的?」為了釐清真相,也為了日漸增長的愛欲,他跟隨飛飛的腳步一同參與巡迴馬戲團的演出。他能揭發這個空中騙子的真相嗎? 曾以《魔幻玩具鋪》一書獲得約翰.勒維林.里斯獎的安潔拉.卡特,在《馬戲團之夜》裡靈巧地戲弄「敘述」的本質,將故事與故事層層堆疊交錯,呈現如萬花筒般炫惑迷人的架構,再加上歌德式的華麗敘事讓情慾膨脹的臨界隱藏在馬戲團帳棚的背後,真實且醜陋的世界讓人不得不信以為真,偶爾出現的零星意外卻又讓人懷疑,眼前看到的文字是真實抑或是謊言?整部小說看似記實,又似謊言虛構,是卡特發揮說故事女巫的本事,在讀者眼前上演前所未見的文字馬戲。 《馬戲團之夜》曾獲得詹姆斯.泰特.布雷克紀念獎,2006年初改編成舞台劇於英國倫敦利瑞克漢默史密斯劇院(Lyric Hammersmith)上演。
  • 一個人的朝聖

    作者:蕾秋.喬伊斯(Rachel Joyce)

    ◆2011年法蘭克福書展超級重點書,2012年美國書展話題選書,至今售出30多國版權。 ◆英國水石書店Waterston年度最佳新人小說獎、英國年度最佳首作小說 ◆美國Amazon七月編輯選書、獨立書商八月選書 ◆「歐普拉讀書俱樂部」夏日選書、美國圖書館協會選書 ◆《出版人週刊》、《紐約時報》、《泰晤士報》、《明鏡週報》、《美麗佳人》、《柯夢波丹》、《今日美國》、《Stylist》等各大媒體高評價推薦 ◆入圍英國2012年曼布克文學獎提名 一個人活著可以背負多少苦痛,一段遙遠的里程能夠紀錄怎樣的信念。 一場與生命正面對話,重拾人生第二次機會與摯愛的旅程! 意外的一封信,讓哈洛決定開始一次荒謬的旅程,從妻兒的不諒解,到陌生人的協助,讓他堅信── 只要繼續走下去,自然就會走到。 或許有人會因此而活,有人會因此得到救贖。唯有坦然面對自己的過去,才能重啟一段新的人生。 這是一次意料之外的旅程,因為一封在某個星期二早晨寄達的信件而出發…… 是昆妮,這位二十年沒見的老同事寄信來向哈洛道別,說她患了癌症住在安寧療養院。信的內容讓哈洛既震驚又難過,他開始從記憶中搜尋昆妮的樣子,是啊!二十年了,他已經有這麼長時間沒想到她了,當年,那個唯一把自己當作是朋友、後來不告而別的老同事…… 哈洛懷著一份愧疚寫了封回信,在寄信途中,他心裡想著除了寄信,他應該可以為昆妮做點什麼事?因緣際會下,一個女孩給了他一個希望與信念:他可以走路去探望昆妮,而且,只要他繼續走,他的老朋友昆妮就會繼續活下去! 這單純的信念讓哈洛開啟了一段看似荒謬卻不平凡的旅程。他,一個六十幾歲的老人,沒帶手機、沒有地圖、沒有計畫,決定從英國最西南的康瓦耳一直走到最東北的蘇格蘭,超過五百公里的路程。途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人為他歡呼打氣,也有人對他的行徑嗤之以鼻。 一路上,哈洛開始回想自己的一生,終於有了勇氣去釋放二十年來深埋內心不願去面對的過去。他想到生命中已錯過的太多東西:他一輩子都低下頭避免跟人衝突,然而,他自己的兒子卻是打定了主意將目光直直盯視他,跟他爭個水落石出;和妻子莫琳當年相識相戀時的激情和浪漫,曾幾何時,已經疏離形同陌路…… 哈洛承受著生命中最深沉的悲傷之際,當一切都已太遲時,他勇敢地敞開自己傷痕累累的心,讓世界走進來。這趟旅程改變了路上所遇到的每個人,也讓哈洛有機會回過頭重新面對自己的人生和摯愛的人。
  • 我們在此相遇

    作者:約翰.伯格

    約翰.伯格, 這位英國最具影響力的藝術批評家、美學理論大師, 繼《觀看的方式》、《另類的出口》、《另一種影像敘事》後, 2008年的最重要半自傳性代表作,帶領我們穿越藍色里斯本的時空。 他同時也是一位文化藝術評論家、作家、詩人、劇作家, 透過探究攝影本質與文字論述, 影響了我們這個世代對影像與文字間有何關聯的思考方式。 八個篇章,八次相遇……約翰?伯格在記憶中,生離死別中,愛與成長中,逐步構築出的介於真實與虛幻、過去與現在的前半生。 這不是一本傳統的小說、回憶錄、散文或傳記,而是一種混雜了這些文體的嶄新文類,即New Statesman所謂的「未來的文類」:「是虛構,但非傳統小說;是作者的第一人稱,但非回憶錄;是在時間與空間中自由穿梭的描述,但又始終是立足於當下;是一篇無悔的告解,也是對感知與情感的深刻挖掘。」 故事從里斯本五月底的一個炎熱午後,伯格在公園長椅上遇見他死去十五年的母親,拉開序幕。 「我們在此相遇」,相遇的地點、相遇的人物,相遇的時間,相遇的歷史,因為在此相遇而成為的自我與人生。
  • 發條橘子

    作者:安東尼.伯吉斯

    《發條橘子》是一部幻想小說,敘述一個生活在英國未來社會的問題少年,由於青春期的躁動而走上犯罪道路,做盡壞事,後來受到社會制裁,被剝奪自由意志。經過思考與改造,他重新融入社會,意識到自己不過是上帝手中的一個發條橘子…… 這部小說被好萊塢著名科幻導演庫柏力克搬上銀幕,成為經典名片之一。 作者簡介 安東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 1917~1993)英國當代著名小說家、劇作家、評論家和作曲家。1917年2月25日出生於曼徹斯特一個天主教中產階級家庭,擔任出納員的父親業餘時在酒吧演奏鋼琴,母親為音樂家及舞蹈家。兩歲時母親因流行性感冒去世。 伯吉斯在曼徹斯特大學主修英國文學和英語語音學,1940年畢業後,二次大戰期間在英國皇家陸軍醫療團服役六年。1946~50年在伯明罕大學任教,1950~54年在班伯里中學擔任英語教師。1954~59年被官方派駐馬來西亞及汶萊,負責教育工作;這段時間他累積了大量創作素材,完成《馬來亞三部曲》。伯吉斯最初想成為一位作曲家,1959年他被診斷得了不治之症,於是返國當了職業作家,希望為妻子留下一些生活保障,然而最後證明診斷錯誤。六○年代以後,他陸續發表了三十多部小說和其他作品,除了描寫異國風情,也諷喻本國的奇風異俗。1970~71年他在普林斯頓大學擔任客座教授,1972~73年為紐約市立大學的講座教授,1976年成為紐約大學水牛城分校的駐校作家。 伯吉斯生平著作超過五十部,曾獲諾貝爾獎提名,其最有名的小說為《發條橘子》,這部小說使他被譽為具有喜劇和諷刺天才的小說家。此外他還著有《孤掌難鳴》、《缺少的種子》、《恩德比先生的內心》、《聖維納斯之夜》、《恩德比的外貌》、《恩德比的結局》、《塵世權力》、《邪惡者的王國》和《鋼琴手》等。其中「恩德比」系列為一系列的幽默小說,一般咸認為恩德比即為伯吉斯本人的化身;而《塵世權力》被許多批評家公認為其最好的一部小說。伯吉斯的作品探討現代社會的困境,用詞極富創造性,且趣味橫生,但主題嚴肅認真,並有一種古怪的暗示。除了寫長、短篇小說,伯吉斯也以文學批評著稱,他還撰寫電影劇本,翻譯戲劇作品,並著有海明威、喬伊斯和莎士比亞等人的傳記。 伯吉斯希望人們視他為寫小說的音樂家,而非一個會作曲的小說家,因為「音樂是一種較為純潔的藝術,它與人類活動沒有直接關係,全然獨立於道德判斷之外」。他譜寫了許多樂曲,包括交響樂曲、歌劇和爵士樂曲;喬伊斯的葬禮舉行時,收音機播放的正是伯吉斯的音樂作品。 1993年,安東尼•伯吉斯病逝於倫敦。
  • About a Boy

    作者:Nick Hornby

    If the fact that they were single mothers meant that gorgeous women (who would not ordinarily look twice at Will) were willing to date him, then Will had it made. Inventing a son got him into a single parents support group, but rather than a fabulous new sex life, he found someone else's very real son -- a twelve-year-old with a lot to teach Will about being a grown up.
  • 女鼓手

    作者:约翰·勒卡雷(John Le Carre

    內容簡介 ◎史上唯一獲頒英國犯罪推理作家協會(CWA)「金匕首獎中之獎」的大師 ◎約翰‧勒卡雷的動人力作! ◎《紐約時報》暢銷榜第一名! ◎美國作家推理協會「史上最經典的一百部推理小說」! 查莉跟著劇團來到希臘小島度假,巧遇渾身傷疤的神祕男子,為她導演了一齣人生戲碼。這齣戲的真實劇場是一場久遠的戰爭,發生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兩個民族皆手執所謂的正義之矛,彼此攻剽。因為愛情,查莉甘心受雇以色列,隱身巴勒斯坦人中欲引誘幕後大魚上勾。然而當她在兩個民族間來去,情感與道德的鐘擺也不斷游移擺蕩,她成了一個重複許諾的女人,有著雙重忠誠。在紊亂徬徨的感情與獵殺漩渦中,面對虛無荒謬卻又真實不過的人生風景,她根深柢固的道德觀也斷裂成片。不過,這一切冷酷抽象的爭端,始終扺不上愛情的溫潤具體…… 《女鼓手》中處處可見南轅北轍的矛盾: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是勝利,也是失敗。而約翰‧勒卡雷更是粹取戰爭的斷壁頹垣,藉由一位女子,深刻描繪了凡人面對抉擇時的潛在恐懼與糾葛,也諷諭了戰爭的荒謬與無奈。 更早的911寓言故事 本書寫的是1983年的中東背景,在911事件之後,本書對於巴基斯坦與以色列的描繪,更可對應今日中東與美國的角力,也讓人省思「善惡」與「黑白」的曖昧難分;不論是巴基斯坦人或是美國人,都是有血有肉有家庭朋友的人,或許勒卡雷想說的是:難道有人「比較」該死?在今日的台灣更可相對應來看,國家認同難道是衡量愛國的唯一標準?這樣的神話,勒卡雷在更早之前就已為我們揭去面紗。 間諜遊戲的兩難女人 查莉原本是演員,卻要演出另一場更複雜的人生大戲,在女性的內心衝突下,兩難的道德困境,又有誰能明白?這部小說中,帶出了女性角色的層次感,在愛情的掩飾之下,查莉如何在間諜遊戲中保全自己,應當聽從誰的命令,誰的人生更為重要?以勒爺的演員妹妹為原型的查莉,她基進的熱情能否也能將以往舞台上的人生安排得當,此允為勒卡雷系列中動人的角色! 《商業週刊》:「在文學的領域中,他再一次提升了間諜小說,《女鼓手》將使他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間諜小說家。」 《出版人週刊》:「和他以往所有的作品一樣令人著迷。作者塑造了一個以色列的王牌間諜,在操縱他人的生死和命運上,他和史邁利一樣出色。」 《時代週刊》:「棒極了!……在故事安排的手法上相當成功……他造成的懸疑不僅來自緊張的情節,更來自每個場面的本身的複雜結構。」 《紐約時報》:「一本令人無法抗拒的書……精彩的情節……查莉是個道地的反間諜!」 《華盛頓郵報》:「勒卡雷的典型作品!氣勢磅礡,具有極高的藝術性。」 《科克斯評論》:「從廣博卻又精心設計的敘述,到令人坐立不安的質問和對審,這本書無疑是當代少數偉大的小說之一。」 《新聞週刊》:「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間諜小說家!」
  • 250天倫敦應召日記

    作者:Belle

    Belle de Jour部落格常見問答集錦 1.我真的是一個應召女孩,而不是某個捏造部落格的無聊記者。我沒那麼聰明。如果要改行「全心全意」投入寫作的話,我也挺樂意的,不過我可能缺乏耐心。 2.我的部落格並非應召營業專用,純粹寫寫日記,抒發心情而已。 3.我不會提供作者照片。因為我的工作需要透過經紀仲介,我不想造成他們的困擾。 4.順帶一提,我都有繳稅。賣淫在倫敦是合法的職業。 5..我出生成長的家庭很正常,也幾乎每天都和父母保持聯絡。他們都知道我從事的是「成人娛樂業」,我們都心照不宣。
  • 失戀排行榜

    作者:尼克·宏比

    在北倫敦一條小巷子,36歲的洛‧佛萊明擁有一家小小的二手唱片行。在三年同居之後,他的女友蘿拉棄他而去,搬離他塞滿唱片、錄音帶和CD收藏的家。和他唱片行的「怪腳」員工,老在排他們各式各樣的top 5,如最佳第一面第一首,如,五大最佳葬禮音樂……洛開始依照年代排序,列出他自己有生以來最傷心難過的被甩者「失戀排行榜」,在慧黠充滿反諷的自我嘲謔當中,如同以一張張唱片專輯的名稱、歌名和曲目排列順序撰寫「佛萊明學」生命傳記一樣,洛的生命就在其中流動。「人們擔心孩子們玩槍,擔心青少年看暴力錄影帶;我們害怕某種文化暴力會佔據他們。沒有人擔心孩子們聽上千首——真的是上千首——有關心碎、摒棄、痛苦、苦難與失落的歌曲。說浪漫點,我認識最不快樂的人就是最喜歡流行音樂的人;我不知道流行音樂是不是造成了這些不快樂,不過我確實知道,他們聽這些悲傷歌曲的時間,比他們過著不快樂人生的時間來得久。……「我的天賦,如果可以稱之為天賦的話,就是把一整卡車的平庸無奇組裝在一個簡鍊紮實的軀殼中。我可以說像我這樣的人成千上萬,不過,卻真的沒有。很多傢伙有無懈可擊的音樂品味,但是不讀書;很多傢伙讀書但是肥得要命;很多傢伙同情女性主義但是有愚蠢的鬍鬚;很多傢伙有伍迪艾倫式的幽默但是長得像伍迪艾倫。很多傢伙喝太多酒,很多傢伙一開起車來舉止愚蠢;很多傢伙愛打架,或愛裝凱子,或吸毒。這些我都不做,真的。如果我的女人緣不錯,不是因為我有什麼優點,而是因為我沒有這些缺點。」一本前中年期男人的愛情告白書;一個個撞毀沈埋於深海之中的「性愛飛機」黑盒子。《失戀排行榜》,尼克‧宏比的第一本長篇小說,已被英國演史蒂芬‧佛瑞爾斯(Stephen Frears)拍成電影。「讀《失戀排行榜》就像在聽一張偉大的單曲唱片。你打一開始就知道它真是美妙,在歌曲結束的當下,你會想再聽一次,因為它讓你感覺年輕,以及成長,而在同時你臉上會露出愚蠢的笑容。要是這本書是一張唱片的話,我們會稱它立即成為經典。因為它就是那樣的東西。」——英國專欄作家蘇珊 ‧摩爾(Suzanne Moore),《衛報》
  • 荆棘之城

    作者:Sarah Waters

    莎拉‧華特絲再次帶領讀者走入一個優雅詭譎、神秘錯綜的世界。故事發生在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兩個命運交纏的孤兒,一個邪惡驚悚的秘密……蘇‧崔妮德從小和一群俗稱為「手指工匠」的卑劣竊賊一起長大,當她十七歲時,素行不良的騙徒——李查‧瑞佛斯提出了一個狡詐的詭計,請她當年齡相仿的陌生小姐——瑪格‧ 李里的侍女,以助他謀奪瑪格的財產。 蘇應允前往神秘的「荊棘山莊」,計畫卻日漸變調,她發現自己彷彿被綁上絲線的傀儡,身陷一張巨大的蛛網中……性格乖僻的瑪格小姐到底是什麼來歷?這棟詭異陰森的宅邸又埋藏著什麼秘密?還來不及釐清,蘇已一步步走入陷阱…… ★ 本書為BBC熱門影集《指匠情挑》之原著小說 ★ 本書榮獲英國CWA歷史犯罪類小說匕首獎、《紐約時報》注目書賞 ★ 本書為獲選為《娛樂週刊》年度十大好書 ★ 本書於2002年入圍英國文學大獎「柑橘獎」和「曼布克獎」 ★ 作品兼具文學性與娛樂性,成功營造懸疑氣氛 ★ 入選《Granta》雜誌「二十大年輕作家」(2003) ★ 《週日郵報》(Mail on Sunday)盛讚此書為「氣氛緊張、步調完美、節奏巧妙、令人驚奇的罕見佳作。
  • 非普通讀者

    作者:亞倫·班奈

    白金漢宮,某個尋常的一天。為了出面阻止自己的狗兒對著院子狂吠亂叫,女王意外地發現提供大眾借閱書籍的巡迴圖書車。原本女王只是想趨前道歉,卻陰錯陽差地借回一本(多年來乏人問津的)小說,同時認識了(長相不夠體面、嗜好讀書的)御膳房小廝諾曼;沒想到,這個小插曲歪打正著點燃了女王對閱讀的興趣,並讓八十歲的她陷入身分認同的危機...... 即位五十年來,女王總是善盡自己責無旁貸的任務——會晤各國政要貴賓、親赴國會開門、主持各種典禮、巡幸全國親近老百姓等等,自從女王迷上閱讀,就整天只想到書本而屢屢荒廢國政,搞得周遭人困擾不已。她在問候民眾時,不再談論氣候和交通,而是問起對方最近看些什麼書;一次接待法國總統時,也因為她詢問對方對同性戀作家惹內的看法,讓場面變得無法收拾...... 正當女王縱情沉緬於哈代、普魯斯特、貝克特的文字天地,左右隨從也密謀要終結她的愛書夢,讓一切回復「正常」。沒想到,女王居然宣佈她要開始寫作了...... 英國知名的劇作家亞倫.班奈,在本書中極富巧思地以女王為主人翁,虛構出一段描繪人與書本、文字互動的故事,讀來詼諧、幽默、溫暖,卻又透著犀利與顛覆性,被評者譽為是本「令人神魂顛倒的童話」、當代最可親的「關於閱讀的故事」、與2007年度英美文學界最具想像力的小說。
  • 猜火車

    作者:厄文‧威爾許 Welsh, Irvine

    「《猜火車》的電影版和小說版各有可觀之處。看了電影版而沒看小說原著,或是因為沒看電影版所以不敢看小說原著,都很可惜。……小說版的文字比電影版更猛。……對於當前英文俚語最有影響力的文學作品之一就是《猜火車》。」 --美國康乃迪克大學外文系兼任助理教授/紀大偉 「風趣、大膽、錐心、真實、原創、一針見血,而且……震撼人心。這是一部真正的另類作品,你會強迫一個完全不認識的人閱讀這本小說。本書為虛構小說開創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世紀。」 --《紐約Time Out雜誌》 「厄文‧威爾許以文學技藝、智慧,和同情,締造了這部天才之作。他是近十多年來英國所出現最好的文學表徵。」 --《芝加哥太陽報》/尼克‧宏比(Nick Horneby) 「激烈又生猛的趣味……別因為你看過了電影,就錯過了閱讀這本書。《猜火車》非常值得一讀,不僅因為很少作家嘗試涉獵獨特的英國年輕人文化,更重要的是,很少作家能像本書這樣,對此領域探討得如此深刻。」 --《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馬克‧周利(Mark Jolly) 「本書呈現了獨特的人性切面,黑到透徹的幽默,和銳不可當的機智風趣。」 --美國亞馬遜書店 「厄文‧威爾許將會成為英國最重要的小說家。他的寫作結合了風格、想像、智慧,和力量。本書的腔調和風格,讓對當今小說倒盡胃口的讀者耳目一新。」 --《英國泰晤士報文學副刊誌》(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即TLS) 「厄文‧威爾許反應了真實。這是一本融合了虛無和傷感,突顯真正現實的傑作(尤其是方言和語氣的呈現),而書中的敘述和描繪,幾乎是普世共存。」 --《無盡的玩笑》(Infinite Jest)作者/大衛‧佛斯特‧瓦雷斯(David Foster Wallace) 「有史以來最棒的書……這本書的銷售量,超越《聖經》也不為過。」 --蘇格蘭反文化刊物,《叛逆公司》(Rebel, Inc.)雜誌
  • 英国史(上下)

    作者:【英】屈勒味林

    《英国史》的作者与译者均是名家,本书约80万字,图片400件,分种族的混合、民族的造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及海权、国会的自由及海外膨胀、海外华族政治及工业革命的初期、机器时代的海权及民主政治的趋近等六卷,依年代的顺序,叙述自远古至1918年的英国要人大事经过,同时又不忘以国家的经济状况、政治制度及海外事业为根据而论列到社会发展的种种。是一部既具有学术性又具有趣味性的整体性历史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