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陆谷孙

  • 20篇:英美现当代散文

    作者:陆谷孙,丁骏,朱绩崧,张楠 选编

    本书是我国英语语言文学名家、复旦大学杰出教授陆谷孙先生在其“英美散文”课程讲稿基础上精心扩充而成,分“精读”、“泛读”两部分,凡二十篇,尽为名家妙笔。 精读部分收录弗吉尼亚·伍尔芙、D·H·劳伦斯、乔治·奥威尔、威廉·戈尔丁、琼·狄迪恩、斯蒂芬·金、比尔·布莱森等作品十篇,配以详尽的页尾注和以“ ”起首的文中注,并附作者介绍。泛读部分收录伯特兰·罗素、E·M·福斯特、E·B·怀特、戈尔·维达尔、哈罗德·品特、苏珊·桑塔格、巴拉克·奥巴马等作品十篇,附页尾简注及作者介绍。 本书旨在提高中级以上英语学习者对现当代英美散文的解读鉴赏能力,可作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材,也可供广大英语爱好者修习之用。所附光盘含陆先生授“英美散文”课实况视频若干。
  • 星期一的故事

    作者:[法]亚尔丰斯·都德

    亚尔丰斯·都德是法国十九世纪的著名文学家,他的《最后一课》在我国家喻户晓,其中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对广大青年有着深刻的影响。其译者陆达成对都德作品情有独钟,及至对儿子陆谷孙教授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是陆氏父子两代在外国文学作品传播上薪尽火传、成就斐然的生动写照,同时也反映了十九世纪法国社会风貌人情。《我的父亲》一文表达了陆谷孙对堪称人生启蒙老师的父亲的深切缅怀之情。
  • 20篇

    作者:陆谷孙 丁骏 朱绩崧 张楠 选编

    本书是我国英语语言文学名家、复旦大学杰出教授陆谷孙先生在其“英美散文”课程讲稿基础上精心扩充而成,分“精读”、“泛读”两部分,凡二十篇,尽为名家妙笔。 精读部分收录弗吉尼亚·伍尔芙、D·H·劳伦斯、乔治·奥威尔、威廉·戈尔丁、琼·狄迪恩、斯蒂芬·金、比尔·布莱森等作品十篇,配以详尽的页尾注和以“ ”起首的文中注,并附作者介绍。泛读部分收录伯特兰·罗素、E·M·福斯特、E·B·怀特、戈尔·维达尔、哈罗德·品特、苏珊·桑塔格、巴拉克·奥巴马等作品十篇,附页尾简注及作者介绍。 本书旨在提高中级以上英语学习者对现当代英美散文的解读鉴赏能力,可作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材,也可供广大英语爱好者修习之用。所附光盘含陆先生授“英美散文”课实况视频若干。
  • 余墨二集

    作者:陆谷孙

    《余墨二集》篇幅比《一集》膨胀不少,原因之一是老之已至,敝帚自珍,巴不得把写过的文字,包括与正业有关而并非余墨的,及早盘点搜辑;原因之二是作者生朱绩崧老弟是个有心人,又善于利用电脑为作者划定文档格式储存,免去寻检之劳,及至编辑成书,比之《一集》要容易得多;原因之三是老友陈麦青不嫌弊车赢马,愿意再次出任责编玉成。人和相趋,同情相成,这个集子得见天日,作者感激不尽。 这个集子如有什么创新之处,那就是作者未去请出一位长辈来赐序,而是学生动笔,而且师生约定:序文付梓前一定不要作者过目,一定不要满篇谀辞,倒是希望多写学生眼中老师的缺点和弱点。气同则从,声比则应,师生切偲,老幼怡怡。作者觉得这很有意义。 这个集子内容较多,自然也与近年来动笔较勤有关。动笔勤显然是因为感受多,但另一方面,作者觉得人越上年纪,对文字越有一种亲切的依恋和专注的痴迷,在天远月孤的伶俜时分尤其如此。但愿作者的这点体悟会传染给作者的学生,使他们也会热爱文字,热爱写作。
  • 余墨集

    作者:陆谷孙

    本书为作者常年积累的学术短讯、书评、忆往文章及杂感等。全书分为“莎学拾零”、“闲读偶得”、“西文探隐”、“旧日情怀”、“师友忆往”、“自说自话”、“浮世杂感”及“美国扎记”等八个部分。作者以其深厚扎实的中、外文功底,敏锐正直的目光,考究、评论了一系列的学术问题、人文社会问题及其他相关的问题,体现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的人文修养和正直良知。
  • 莎士比亚研究十讲

    作者:陆谷孙

    本书为作者近半个世纪来关于莎士比亚剧作教、演出观摩和研究的心得之作,选录正文凡十六篇,附录五则,分为十个专题。短者要言不繁.窥斑见豹:如《莎评无尽》既重点介绍了当代莎士比亚评论的概况,又回溯历史源流,提出“流转”之说:《从莎士比亚姓氏的歧异拼法说起》将莎翁的姓名写法与其身世疑团相联系,读来别有兴味。长者内容充实,涵义深邃:如《逾越时空的汉姆雷特》系我国大陆学者在国际论坛发表的第一篇莎学论文。不仅从文化移植的视角考察了中国对《汉姆雷特》的接受过程,更放眼时代思潮嬗变,辟出解读该剧的崭新途径:《莎士比亚的开放性》则从莎士比亚剧作、身世、批评三方面入手,宏观地揭橥了莎士比亚其人其作魅力无穷的根本原因。作者还提出精读莎剧文本,背诵名句名段,强调感悟,以及提倡书斋与舞台沟通、勿过分强调“中国化”而致莎剧精髓失落等观点。全书笔调墨韵渊融而平实,脱出所谓“学术话语”捌板玄虚的窠臼。 本书能切实有助于广大外国文学爱好者进一步体会理解莎士比亚原著的情趣与魂魄,对高阶水平的英语学习者也会有相当的启迪作用。书中凡用英语原创的论文和演讲稿都附有汉译,以供参考。
  • 生活曾经这样

    作者:(英)格雷厄姆·格林

    格林的文学创作和成就与他的思想矛盾甚至精神疾患息息相关、互为表里,他的人生就像他的小说,而他本人活脱脱就是他作品中的人物。在他人生和创作的晚期,他特意静下心来,对自己的人生和思想经历细说从头,从而成就了两本作家自传领域中的传世名著:《生活曾经这样》(1971)和《逃避之路》(1980)。《卫报》和《泰晤士报文学增刊》老实不客气地将其称誉为“自传作品中最出色的成就之一”。在《生活曾经这样》中,格林追忆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和牛津岁月,如何在青春期就邂逅了精神分析和俄罗斯轮盘赌,他的婚姻及皈依天主教的始末,以及他的第一部小说出版后如何匆忙从《泰晤士报》辞职成为专业作家的经过。 “写作《生活曾经这样》……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精神分析。我走过了漫漫的时间长途,而我本人就是我笔下的一个人物。” ——格雷厄姆•格林
  • 一江流过水悠悠

    作者:[美]诺曼•麦克林恩

    陆谷孙教授新译,电影《大河恋》原著 学者暮年讲述亲情、感人至深的美国文学新经典 《瓦尔登湖》之后回返自然,细腻真淳的哲思佳品 典雅文字咏叹似水哀愁,简素插图追摹林壑清美 =========== 《一江流过水悠悠》是芝加哥大学文学教授麦克林恩七十多岁时写就的自传性小说,也是他的处女作与成名作。 美国西部小 城密苏拉,山林环抱,大河流淌,河中鳟鱼肥美。长老会牧师的儿子,诺曼和保罗,在浓郁的宗教氛围中长大,并习得了一门被他们奉若宗教的蝇钓技艺,弟弟保罗更是此中高手。兄弟情意甚笃,工作后分居两地,仍不时相约垂钓。但性情刚硬又嗜赌的保罗偏离了生活的安全轨迹,终致盛年早夭,也令挚爱却无法理解和帮助他的亲人哀痛不已。 多年后,退休的诺曼再次来到古老的大泥腿河畔,回忆起兄弟二人和老父一起垂钓的情景,往事悠悠,哀思逐水流。诺曼似乎在岩石下喁喁细语的水声中听到了逝者的话语。 水,如今是他的魂梦所牵。